DB51/T 2849-2021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DB51/T 2849-2021 DB51/T 2849-2021 Smart Tourism Scenic Area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智胜慧旅科技有限公司、博华京成(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艾昌勇、洪江、左齐、周道华、黄深强、张兵、王春鹏、杨陈、周涛、程巍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03.200ICS
CCSA0000AC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849—2021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2021-10-14发布2021-12-01实施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目次
前言................................................前言II.................................
1范围.............................................范围11..................................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21.............................
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
4缩略语............................................缩略语41.................................
5基础支撑...........................................基础支撑52................................
6景区管理...........................................景区管理64................................
7景区服务...........................................景区服务75................................
8景区营销...........................................景区营销86................................
9景区资源保护.........................................景区资源保护96..............................
10景区安全..........................................景区安全107................................
11运行保障..........................................运行保障118................................
12创新应用..........................................创新应用129................................
附录A(规范性)智慧旅游景区评分..............................智慧旅游景区评分A(规范性)录附10....................
I
DB51/T2849—2021DB51/T284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按照GB/T
草。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
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智胜慧旅科技有限公司、博华京成(北京)信息科技有限
公司。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艾昌勇、洪江、左齐、周道华、黄深强、张兵、王春鹏、杨陈、周涛、程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艾昌勇、洪江、左齐、周道华、黄深强、张兵、王春鹏、杨陈、周涛、程巍。
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首次发布。
II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1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基础支撑、景区管理、景区服务、景区营销、景区资源保护、景
区安全、运行保障和创新应用等内容。区安全、运行保障和创新应用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A级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A级景区的信息化建设。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文件。
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7775-2003GB/T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2239-2019GB/T
GB/T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旅游景区服务指南26355-2010GB/T
GB/T30225-2013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30225-2013GB/T
LB/T034-201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034-2014LB/T
33术语和定义
LB/T034-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智慧旅游景区smarttourismscenicareaareascenictourismsmart智慧旅游景区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全面、透彻感知旅游景区环
境、资源、设施和服务为目的,实现服务个性化、消费网络化、体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的旅游景区。境、资源、设施和服务为目的,实现服务个性化、消费网络化、体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的旅游景区。
3.23.2
最大承载量carry最大承载量capacityofscenicarea
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
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来034-2014,2.1源:LB/T]
4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MR:混合现实(MixReality)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OTA:在线旅行社(OnlineTravelAgency)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1
DB51/T2849—2021DB51/T2849—2021
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55基础支撑
5.1网络支撑
5.1.1有线网络
5.1.1.1应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组建有线局域网。
5.1.1.2具备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业务专网等功能。
5.1.1.3满足门禁票务、视频监控、电子商务等数据传输需要。
5.1.2无线网络
5.1.2.1应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组建无线网络。
5.1.2.2具备互联网无线接入功能,为游客提供网络服务。
5.1.2.3满足景区日常生产运营与应急等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要求,信号稳定可靠。
5.1.3移动网络
5.1.3.1景区内主要景点、主要游线、游客聚集地应实现移动网络、语音服务全覆盖。
5.1.3.25.1.3.2应满足客流峰值通讯需求。
5.1.4物联网
5.1.4.1应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组建物联网平台。
5.1.4.25.1.4.2应实现重要景点、主要游线、重点管理区域、监测保护区域全覆盖。
5.1.4.35.1.4.3满足旅游设施、消防设施、文保设施等在线接入需求。
5.2数据中心
5.2.1应采用自建或租赁云服务方式建设数据中心。
5.2.2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交换、数据保护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5.2.35.2.3具备数据资源管理体系,遵循相关旅游数据编目编码与交换共享标准,实现与旅游主管部门、涉
旅行业的数据对接。
5.2.45.2.4满足景区管理、公众服务、宣传营销等数据应用服务需求。
5.3指挥调度中心
5.3.1应建设集大屏展示、坐席操作、会商决策为一体的指挥调度中心。
5.3.25.3.2具备7*24小时游客呼叫服务、指挥调度、态势分析、日常值守等功能。
5.3.35.3.3满足景区客户服务、应急指挥等业务需求。
2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5.4大数据应用
5.4.1应建立旅游大数据应用平台。
5.4.25.4.2应具备客流预测、营销推荐、游客画像、决策支持等功能。
5.5视频监控
5.5.1应对主要景点、主要游线、游客聚集地、危险区域等区域进行重点监控。
5.5.25.5.2具备红外监控、图像录入、回放、处理等功能。
5.5.35.5.3可支持人脸识别、轨迹抓取、游客统计、越界报警、行为分析等视频结构化应用。
5.6公共广播
5.6.1应在主要景点、主要游线、游客聚集地、安全隐患点位等区域提供数字音频广播服务。
5.6.25.6.2具备统一广播、分组广播、交互广播等功能。
5.7智能停车
5.7.1应提供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与导航服务。
5.7.25.7.2可支持车位预约预订、车牌识别、停车引导、智能寻车、无感支付等应用。
5.8信息发布
5.8.15.8.1应建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
5.8.25.8.2应整合景区信息发布资源,实现景区公告、预警、宣传、流量等实时信息发布。
5.9地理信息系统
5.9.15.9.1应建立二三维GIS平台,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位置服务。
5.9.25.9.2实现文旅资源空间分布展示、设备设施集成展示、态势数据展示、可视化调度展示等功能。
5.9.35.9.3满足多终端、跨平台应用,支持多级精度地理数据融合。
5.10信息安全
5.10.15.10.1应达到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或以上。
5.10.25.10.2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5.10.35.10.3应符合GB/T22239-2019相应部分的规定。
5.10.45.10.4应建立游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保护游客个人隐私安全。
3
DB51/T2849—2021DB51/T2849—2021
66景区管理
6.1设备设施管理
6.1.16.1.1应对游步道、指路牌、护栏、厕所、路灯、消防、环卫、营运工具等设备设施进行监测。
6.1.26.1.2具备巡检、报修、派工、反馈、归档业务流程化管理功能。
6.2客流管理
6.2.16.2.1应对景区预约量、入园流量、瞬时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测。
6.2.26.2.2对出入口、重点区域、观光车、索道、渡船等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6.2.36.2.3具备客流预测、态势推演、超限报警、渠道管控、流量管控、游客分流等功能。
6.3交通管理
6.3.1外部交通
6.3.1.16.3.1.1应对景区周边出入路段、停车场等区域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6.3.1.26.3.1.2具备交通引导信息、泊位信息、分流信息发布功能。
6.3.1.36.3.1.3可对接公安、交通部门的道路卡口和路况信息,扩大车流监测范围。
6.3.2内部交通
6.3.2.16.3.2.1应对景区内观光车、索道、游船等内部交通工具进行智能化管控和调度。
6.3.2.26.3.2.2具备综合信息查询、停车管理、流量预警、运行监测、动态调度、可视化管理等功能。
6.4产业监测
6.4.16.4.1应对景区内外交通、游览、住宿、购物、娱乐、餐饮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6.4.26.4.2具备数据分析、数据报告、决策建议等功能。
6.5指挥调度
6.5.16.5.1应对景区环境、秩序、卫生及投诉、舆情等常态、突发事件建立高效处理机制。
6.5.26.5.2实现接件、分发、处置、追踪、反馈、归档的业务闭环。
6.5.36.5.3实现工作人员的轨迹查询和动态调度等功能。
6.5.46.5.4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供SOS呼叫、热线电话等“一键式”救援服务。
6.6协同办公
6.6.16.6.1应对景区建立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6.6.26.6.2实现公文办理、事项办理、会议管理、日程管理、考勤管理、车辆管理、数据查阅等应用。
4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77景区服务
7.1咨询投诉
7.1.17.1.1应设立咨询、投诉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
7.1.27.1.2实现信息咨询投诉流程化处置。
7.1.37.1.3满足多通道、多并发、全程跟踪回溯业务需求。
7.2导航导览
7.2.17.2.1应提供定位、导航导览服务。
7.2.27.2.2实现在线讲解、线路导览、停车引导、入厕引导、设施查询等服务。
7.3预约预订
7.3.17.3.1应提供票务、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特产、活动等在线、多渠道预约预订服务。
7.3.27.3.2应提供全网络、实名制、分时段票务预约服务。
7.3.37.3.3具备各主流支付平台在线支付功能。
7.3.47.3.4支持二维码、身份证、电子身份证、人脸等介质核销入园。
7.3.57.3.5支持景区内多种票务自由组合,实现“一卡通”功能。
7.3.67.3.6满足游客个性化、便捷化需求。
7.4体验互动
7.4.17.4.1应提供沉浸式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等内容体验。
7.4.27.4.2通过VR/AR/MR等手段,满足游客强参与、重体验、多互动、可共享需求。
7.5游客评价
7.5.17.5.1应建立游客评价监测系统,对景区景观、交通、服务、安全等方面的游客评价进行监测。
7.5.27.5.2应确保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具备数据分析功能。
7.6适老服务
7.6.17.6.1应面向老年人开发语音引导、大号字、便捷化的旅游应用服务模块。
7.6.27.6.2提供适合老年人方便使用的票务预约、虚拟体验、语音讲解等在线服务。
5
DB51/T2849—2021DB51/T2849—2021
88景区营销
8.1直销系统
8.1.18.1.1应提供多渠道旅游产品销售。
8.1.28.1.2实现旅游产品的网上统一展示、预订、支付、评价。
8.1.38.1.3满足游客多元化、便捷化、高品质、高性价比需求。
8.2分销系统
8.2.18.2.1应提供旅游分销平台,实现与OTA、旅行社、社群等渠道进行系统对接。
8.2.28.2.2应具备旅游产品管理、分销商管理、二级分销管理、授信管理、结算管理等功能。
8.2.38.2.3满足景区统一数据归集、统一核销、多渠道清分结算需求。
8.3宣传推广
8.3.18.3.1应开展公共媒体、自媒体、OTA等多渠道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
8.3.28.3.2通过软文、短视频、活动直播等形式满足景区立体化、集约化宣传推广需求。
8.3.38.3.3通过景区网络直播满足游客虚拟游览、远程赏景、网上看展、在线观演等需求。
8.3.48.3.4应在景区网络宣传推广中有机植入全省统一文旅口号、核心形象和文旅吉祥物。
8.4营销数据分析
8.4.18.4.1应提供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营销数据分析。
8.4.28.4.2实现消费和客流等的趋势分析和预测。
8.4.38.4.3为景区资源规划、品牌推广、策略制定、活动策划、危机公关、新产品研发等提供数据支撑。
99景区资源保护
9.1生物监测保护
9.1.19.1.1应对景区内植物、动物资源进行监测。
9.1.29.1.2应长期、连续地监测对林业有害生物、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等指标参数。
9.1.39.1.3应动态监测名木古树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等。
9.2文物监测保护
9.2.19.2.1应对景区内文物实施监测。
9.2.29.2.2采用仪器测量、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应文物本体及周边
环境对象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6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9.3环境气象监测
9.3.19.3.1应对景区气象、水质环境、水文、土壤环境、空气环境等进行监测。
9.3.29.3.2可对接环境、气象等部门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环境、气象数据共享。
1010景区安全
10.1客流量监测管控
10.1.110.1.1应科学设置景区最大承载量、最大瞬时量预警阈值。
10.1.210.1.2应在景区内或重要点位实时客流达到阈值时启动应急预案。
10.1.310.1.3应满足态势推演、信息发布、主动分流、效果追踪等需求。
10.2游客行为监测预警
10.2.110.2.1应科学设置游客行为安全边界。
10.2.210.2.2应实时监测游客的不安全、不文明行为等。
10.2.310.2.3应实现游客越界报警、在线实时干预、行为轨迹分析等功能。
10.2.410.2.4应实现游客自身异常状况的监测及报警。
10.2.510.2.5应实现游客群体行为监测。
10.3景区安防监控
10.3.110.3.1应设置周界电子围栏,采用智能安检、红外测温、越界监控、激光信息传感等设备,实现景区
安防监控。
10.3.210.3.2应具备视频分析、行为识别及报警功能,对环境和人的行为等异常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报警。
10.3.310.3.3景区应根据需要布设红外、云台监控、高空瞭望等设备,进行安全监测。
10.4景区消防监测预警
10.4.1森林防火监测预警
10.4.1.110.4.1.1应对景区森林资源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监测。
10.4.1.210.4.1.2应具备自动巡航、自动报警、自动定位等功能。
10.4.1.310.4.1.3应满足景区森林防火资源管理、火灾监测预警、火灾应急指挥等需求。
10.4.2建筑防火监测预警
10.4.2.110.4.2.1应对景区内宫观庙宇、亭台楼阁、旅游服务设施等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监测。
10.4.2.210.4.2.2应具备烟感、线路过载、可燃气体异常自动报警等功能。
7
DB51/T2849—2021DB51/T2849—2021
10.5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10.5.110.5.1应对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监测。
10.5.210.5.2应科学设置地质灾害关键指标预警阈值。
10.5.310.5.3应具备全天候灾害实时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服务等功能。
1111运行保障
11.1体制保障
11.1.1应用体制
11.1.1.111.1.1.1应设立专门的智慧旅游景区管理领导小组。
11.1.1.211.1.1.2应建立以指挥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运行体制。
11.1.1.311.1.1.3应明确信息化岗位职责与权限。
11.1.1.411.1.1.4应配置充足信息化岗位人员。
11.1.2维护体制
11.1.2.111.1.2.1应以自建或服务外包方式建立运维保障体制。
11.1.2.211.1.2.2应配置充足专业维护人员。
11.2机制保障
11.2.1运转机制
11.2.1.111.2.1.1应明确细化指挥中心岗位设置。
11.2.1.211.2.1.2应设立处理咨询投诉业务的专职岗位。
11.2.1.311.2.1.3应细化指挥调度工作边界划分。
11.2.1.411.2.1.4应细化梳理指挥调度业务内容。
11.2.1.511.2.1.5应固化指挥调度各项业务流程。
11.2.1.611.2.1.6应制定指挥调度涉及业务的过程模板。
11.2.1.711.2.1.7应建立指挥调度业务处置闭环工作机制。
11.2.2考核机制
11.2.2.111.2.2.1应建立与运转机制相对应的考核机制。
11.2.2.211.2.2.2考核应职责明确、数据量化、绩效挂钩、奖惩分明。
11.2.2.311.2.2.3考核应涵盖所有参与方。
11.2.2.411.2.2.4考核应针对关键节点。
8
DB51/T2849—20212849—2021DB51/T
11.2.3培训机制
11.2.3.111.2.3.1应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机制。
11.2.3.211.2.3.2应积极开展景区信息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
11.2.3.311.2.3.3培训方式可采取内训、外训、交流挂职等形式。
1212创新应用
12.15G技术
12.1.1可引入“旅游+5G”融合应用。
12.1.2可利用5G网络切片功能组建景区无线专网、物联网。
12.1.3可开展景区视频监控、高清直播、在线VR观景、云展览、云演艺等移动应用。
12.2云服务
12.2.112.2.1可引入“云服务”融合应用。
12.2.212.2.2具备IaaS、PaaS及SaaS等功能。
12.3区块链技术
12.3.112.3.1可引入“旅游+区块链”融合应用。
12.3.212.3.2具备消费管理、信用管理、数字身份等功能。
12.4人工智能技术
12.4.112.4.1可引入“旅游+AI”融合应用。
12.4.212.4.2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重构管理、运营、服务体系。
12.4.312.4.3具备交互式引领、讲解、预约预订、导游导览服务等功能。
12.5虚拟现实技术
12.5.112.5.1设置VR/AR、4D/5D、沉浸式体验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场景再现、景物识别等活动项目,
完善游客场景化服务和虚拟体验,支持在线虚拟旅游。
12.5.212.5.2设置全息互动投影、球(环)幕产品。
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163-2004 夏橙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9-2004 无公害农产品 天等指天椒 2004-07-30
- DB45/T 140-2004 香蕉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3-2004 无公害农产品 博白蕹菜 2004-07-30
- DB45/T 152-2004 无公害农产品 贺州油茄 2004-07-30
- DB45/T 164-2004 夏橙采收、贮藏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37-2004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44-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36-2004 黄瓜霜霉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2004-07-30
- DB45/T 145-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淮山 200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