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5-2014 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2055-2014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mellia Oil Rust Diseas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055-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17
实施日期
2014-03-17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及周边地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起草人:
束庆龙、段琳、曹志华、郭树林、陈继东、陈名君、胡娟娟、张鑫、张克莉、李多祥、徐善传、徐光余。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055—2014

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controlofoilcamelliaeanthracnose

2014-02-17发布2014-03-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05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束庆龙、段琳、曹志华、郭树林、陈继东、陈名君、胡娟娟、张鑫、张克莉、

李多祥、徐善传、徐光余。

I

DB34/T2055—2014

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及周边地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730.1-2008油茶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历史病株Historydisease-plant

历史病株是指油茶林中存在的每年发病早、树上病部多、病斑扩展迅速、病果增长快、病落果率高

的少数高感植株,它们起着大量积累、增殖病原菌并对周围植株传播病菌的作用。

4寄主、分布

4.1寄主

茶树(CamelliasinensisQ.Ktze.)、山茶(CamelliajaponicaL.)、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Hook.)、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杨(Populusspp.)、柿(Diospyros

kakiL.f.)、核桃(JuglansregiaL.)、梨(Pyrusspp.)、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ne)、

枣(ZiziphusjujubaMill.)、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Lindl.)、苹果(Malusspp.)、桃

(PrunuspersicaBatsch.)等。

4.2分布

油茶栽植区均有发生,以皖南、皖西等山区油茶林危害较重。

5为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5.1为害程度

油茶炭疽病为害程度的分为Ⅰ、Ⅱ、Ⅲ、Ⅳ、V共五级,详见附录A。

1

DB34/T2055—2014

5.2成灾标准

受害植株达到以下指标之一,即为成灾:

——嫩叶被害率≥10%;

——新梢被害率≥10%;

——果实被害率≥10%。

6疫情监测与调查

6.1病情监测

在油茶园选择每年发病较重的病株并标号,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每隔5天调查一次发病率,将

调查结果填入调查表见附录A。

6.2植株抗病性调查

油茶林不同植株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在防治前做好病情的本底调查,将不同地块或植株的病情划

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以便确定防治重点区或重点植株。

7防治总则与措施

7.1防治总则

7.1.1无公害防治

油茶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在防治措施上采用无公害治理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和营林防病技术为

主,辅以无毒或低毒的化学防治。

7.1.2耐雨水冲刷药剂

油茶炭疽病主要发生于雨季,需选择波尔多液等持效、耐雨水冲刷类的药剂。

7.1.3关键时期喷药

油茶炭疽病发生时期较长,定期监测,选择关键时期喷药防治。

7.2防治措施

7.2.1选用抗病良种

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根本性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新造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