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4/T 034.4-2023 塔拉栽培技术地方规范 第4部分:栽培管理

DB5304/T 034.4-2023 Planting Techniques for Tara - Part 4: Cultivation Management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4/T 034.4-2023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08
实施日期
2024-02-08
发布单位/组织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1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5304/T034.4—2023

代替DG5304/T14.4-2012

塔拉栽培技术地方规范第4部分:栽培管

2023-11-08发布2024-02-08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4/T034.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304/T034的第4部分,共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园区规划;

——第2部分:栽培品种;

——第3部分:育苗;

——第4部分:栽培管理;

——第5部分:大树移植;

——第6部分:病虫害防治;

——第7部分;豆荚采收、晾晒、包装和贮运;

——第8部分:豆荚质量等级。

本文件由易门县塔拉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提出。

本文件由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易门县林业和草原局、易门县林业草原科技产业站、易门县塔拉生产基地建设领

导小组办公室、易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云峰、夏伯林、普长福、王万明、许卫光、杞如成、胡鸿明、马双喜、高云

学、柳向方、普凤仙、胖灵波、朱瑞明、李忠平、吕玉华。

I

DB5304/T034.4—2023

塔拉栽培技术地方规范第4部分:栽培管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塔拉园地定植、土壤管理、肥水管理及整形修剪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塔拉栽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5304/T034.3塔拉栽培技术地方规范育苗

DB5304/T034.6塔拉栽培技术地方规范病虫害防治

3栽植

3.1立地条件

塔拉适宜海拔高度1500m以下,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旱季

有水浇灌,光热充足,小气候环境条件较好的干热河谷区域。

3.2定植

3.2.1造林密度

塔拉造林初植密度一般以111株/千平方米为宜(即株行距3m×3m);但在立地条件较好、管

理精细的地方,可适当稀植,株行距3m×4m(83株/每千平方米)或株行距4m×4m(62株/每千平

方米)。

3.2.2整地

造林前1~2个月,在缓坡地段按设定的株行距拉线定点、横植成行;在坡地上则沿等高线按设

定的株行距水平带状开挖定植塘或鱼鳞坑整地。

3.2.3挖定植塘

将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于定植塘两侧,定植塘长、宽、深规格为60cm×60cm×60cm。

3.2.4回填

1

DB5304/T034.4—2023

回塘时每塘用厩肥15~25kg、钙镁磷肥1kg、复合肥0.5kg作底肥,与表土混合拌匀后回填于

塘底,再回心土,回填土的高度要略高于地表10~15cm,并做好圆形树盘。

3.2.5造林时间

具备水源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塔拉造林,但尤以雨季即夏季,为塔拉的最佳造林季

节。云南一般以6月~8月为宜。

3.2.6苗木要求

应符合DB5304/T034.3的要求,选用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3.2.7定植方法

3.2.7.1定点

在定植塘中心确定栽植位置。

3.2.7.2挖定植穴

一般开挖宽20cm、深20cm左右的定植穴。

3.2.7.3定植

定植时除去容器苗的营养袋后,将苗木置于定植穴中央,放正扶好,分层填入细土,并踏实,

不能损坏营养袋土,覆土比苗木根茎部高出2~3cm,用定植塘周围的土培成圆形树盘,有条件的浇

定根水。

3.2.8补苗

定植一个月后进行自检自查,对缺塘进行补植。

4土壤管理

4.1深翻或扩穴

在每年10~12月,结合秋施基肥时进行土壤的深翻或扩穴,深度树盘外以20~30cm为宜,树

盘内以10cm为宜。深翻时,将落叶、杂草、间作物秸杆等物翻入土中,既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

性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又能减少病虫源。

4.2中耕管理

4.2.1中耕除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