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

DB37/T 4075-2020 Guidance for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rowded place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075-2020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8-20
实施日期
2020-09-20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20

L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

设指南

Constructiveguidelinesofintelligentinformationsystemforepidemicpreventionand

controlinassemblyoccupancies

2020-08-20发布2020-09-20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075—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系统构成..........................................................................2

6功能性能..........................................................................3

7设备安装..........................................................................7

8其他..............................................................................7

9检验验收..........................................................................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检验验收标准................................................9

参考文献......................................................................14

I

DB37/T407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对于本标准中有关专利问题的处理,参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

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的有关规定处理。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

理服务中心、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贵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北秦

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淼盾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致业电子有限公司、山东至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奥邦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众志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济

南市济钢医院、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青岛前景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滨州医学院

烟台附属医院、潍坊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楠、侯广尧、唐修涛、王爱杰、李岳海、董世新、张卓、苏冠群、逄锦山、

昌厚峰、李超、赵振兴、张伟、万青松、郝文江、董太华、陈维强、高雪松、周冰、宋志华、任维成、

王雷、马光健、何庆、李静、刘扬、张电、张伟东、曹永军、杨全岳、王军明、代振忠、张文龙、肖培

宝、李光辉、董利锦、吴建国、马领先、张祖坤、袁超利、施浩然、施紫峰、宋红伟、曾庆田、冯光、

唐文峰、杨彦芹、李锋、张峰、卢朝辉、蒋金广、赵枫、张斌、尚强。

II

DB37/T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包括系统构成、功能性能、

设备安装和检验验收等的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检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910(所有部分)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

GB/T19146—2010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GB/T19665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员密集场所assemblyoccupancies

人员密度较大的公众聚集场所。

注:一般包括医院、学校、机场、车站、港口、体育馆、社区、大中型办公场所、酒店、影院、剧场、大中型商场、

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劳动密集型企业、旅游景区、宗教活动场所、

监狱、劳教所等。

3.2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publichealthemergencycommand

在区域内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后,相关部门对管辖区域进行防控的组织活动。

3.3

人员信息追溯personnelinformationtracing

1

DB37/T4075—2020

对人员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个人信息关联形成信息链,通

过其中某个节点的某项信息对关联的其他信息进行查询。

3.4

电子出入证electricpassport

给予区域内出入人员特有的、可识别、取得出入权限的自定义编码认证,包括但不限于证件号码、

人脸、二维码、NFC卡、RFID标签等类型的认证,出入凭证电子化,通过线上申请、办理、无接触使用

的方式,避免人员的直接接触。

3.5

车辆管控系统vehiclemanagementsystem

通过车牌图像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辆牌号等车辆信息,对

车辆驾驶人及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及信息管理。

3.6

重点防控区域keypreventionandcontrolregion

由物理边界定义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存在人员被传染风险的区域。

3.7

密切接触者closecontacts

与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等)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接触的人员。

3.8

重点人员keypersonnel

来自重点防控区域、密切接触者及确诊病例出院后等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

4缩略语

下述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5系统构成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由指挥中心、传输网络、监测点构成,指挥中心包括可视化

显示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点包括人员登记系统、车辆管控

系统、健康检测系统、宣传教育系统、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系统架构见图1。

2

DB37/T4075—2020

图1系统架构图

6功能性能

6.1系统功能

6.1.1指挥中心

6.1.1.1可视化显示系统

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可视化显示系统的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符合GB/T18910(所有部分)要求;

b)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运行于本地电脑主机或远程服务器主机;

c)宜具备对各类视频信号源和计算机信号源接入及显示控制,具备多路信号切换并同屏显示等功

能;

d)宜支持接收音频、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信息转换;

e)宜支持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信息,宜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文本、表格和视频图像信息,态

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显示清晰稳定;

f)宜支持电视电话会议,利用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

联系;

g)宜支持管理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可视化显示系统进行开关机、开

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操作;

h)宜具备GIS、显示电子地图等功能;

i)可视化显示系统场地的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电气、电磁屏蔽、布线系统等符合GB50174

—2017要求。

3

DB37/T4075—2020

6.1.1.2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具备对登记人员的防控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

b)宜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且不限于:

1)国务院授权发布的地区和个人健康风险(高、中、低)标识信息;

2)国务院授权卫生健康等部门共享的确诊、疑似、密接等疫情病例数据;

3)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4小时的漫游地信息;

4)国家移民管理局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人员入境同行人员信息;

5)医保部门共享的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信息;

6)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

7)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

8)省域内各地市提供的疫情和疫情社区和重点活动场所管控数据;

9)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据;

10)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数据;

11)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和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数据。

c)基于防控信息数据库形成的防控信息的管理符合WS/T448—2014要求;

d)宜支持对已登记人员防控信息的查询,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关联查询;

e)宜支持对防控信息中出现异常的人员的筛选。

6.1.1.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支持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监测点等应急联动;

b)宜支持对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支持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及时进行任务下发;

c)宜支持调用监测点监控影像;

d)宜通过建设辅助决策模型,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规则、限制条件、计划、目标、疏散路

径、关键决策等项目的制定、修改和记录。

6.1.1.4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宜考虑以下因素:

a)人员密集场所宜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可建设临时指挥中

心;

b)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GB50174—2017要求;

c)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署。

6.1.2监测点

6.1.2.1人员登记系统

人员登记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宜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设备等,开放数据传输接口;

b)宜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出入证;

c)宜支持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登记及上报;

d)宜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检测设备,宜支持手动

填写;

4

DB37/T4075—2020

e)宜支持对老人、幼儿等不便自动登记的进行人工登记;

f)人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信息,宜支

持人员身份与测温数据绑定,一人一档,宜支持通过移动端APP、支付宝、微信、二维码等方

式自主上报,其中二维码认证包括但不局限于“健康二维码”,宜支持绑定证件号码;

g)宜建立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信息库;

h)宜支持对戴口罩等面部遮挡人员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对于无法识别的人员进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