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0006-2023 公路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DB50/T 10006-2023 Roadside slope net anchor spray vegetation concrete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涅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内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海军研究院海防所、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四川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徐华、孙新海、汪微、卢应发、古培峰、李天斌、王庆珍、李嘉靖、唐勇、李永林、谈利军、宋炜、刘小辉、王碧霞、谭昌明、孙大远、秦鸿、余鑫、邵社刚、李贤超、李蒙男、张晏源、吴勇、崔英明、邵树强、李克武、周宇、李玉文、向波、马洪生、李勇、江勇顺、赵飞舟、陈品诣、阴磊、项梦涵、肖宇、戴森昊、周雄华、王静梅、周礼中、韦猛、张广泽、冯涛、张俊云、徐波、张东、曹阳、李孝飞、郝建财、顾大勇、赵振华、蒋雪垒、林洪洪、赵延露、李瑞、李怀友、于贵、赵子龙、曹明瑞、王学涛、荣才权、张腾、任红全、蒋周耘、郑建国、房强、陈紫云、曹磊、袁松、王希宝、衡景梅、黄曼雪、李树鼎、王军、王栋、徐正宣、周波、徐骏、王湘锋、王兴平、郑斌、方仁义、张文居、刘天翔、刘鹏、王歆宇、许向宁、李宗有、吕庆强、蔡贤俊、柯尧、任洋、王怡、李红梅、左乾坤、李敏、侯佳、徐从丹、张岩、夏磊、周礼、兰博、刘波、李建华、倪西海、唐和青、赵探、朱潇、曹伟、雷云佩、赵彪、陈洪志、陈培新、侯炳晖、田东、李永鑫、李细伟。
- 出版信息:
-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30
CCSR00
DB
川渝区域地方标准
DB50/T10006—2023
DB51/T10006—2023
公路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土
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2023-10-19发布2023-12-10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0/T10006—2023DB51/T1000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材料...................................................................................................................................................................2
5植被...................................................................................................................................................................3
6设计...................................................................................................................................................................3
7施工.................................................................................................................................................................11
8养护管理.........................................................................................................................................................14
9检测检验.........................................................................................................................................................15
附录A(资料性)川渝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常用植物种类参考表..............................................17
附录B(资料性)施工分项检验...................................................................................................................22
附录C(资料性)种植土检验.......................................................................................................................24
附录D(资料性)植被混凝土性质检验.......................................................................................................25
附录E(资料性)植被生长及恢复效果检验...............................................................................................26
I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涅重生态环
境技术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内渝高速公
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海军研究院海防所、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
学、四川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华、孙新海、汪微、卢应发、古培峰、李天斌、王庆珍、李嘉靖、唐勇、李
永林、谈利军、宋炜、刘小辉、王碧霞、谭昌明、孙大远、秦鸿、余鑫、邵社刚、李贤超、李蒙男、张
晏源、吴勇、崔英明、邵树强、李克武、周宇、李玉文、向波、马洪生、李勇、江勇顺、赵飞舟、陈品
诣、阴磊、项梦涵、肖宇、戴森昊、周雄华、王静梅、周礼中、韦猛、张广泽、冯涛、张俊云、徐波、
张东、曹阳、李孝飞、郝建财、顾大勇、赵振华、蒋雪垒、林洪洪、赵延露、李瑞、李怀友、于贵、赵
子龙、曹明瑞、王学涛、荣才权、张腾、任红全、蒋周耘、郑建国、房强、陈紫云、曹磊、袁松、王希
宝、衡景梅、黄曼雪、李树鼎、王军、王栋、徐正宣、周波、徐骏、王湘锋、王兴平、郑斌、方仁义、
张文居、刘天翔、刘鹏、王歆宇、许向宁、李宗有、吕庆强、蔡贤俊、柯尧、任洋、王怡、李红梅、左
乾坤、李敏、侯佳、徐从丹、张岩、夏磊、周礼、兰博、刘波、李建华、倪西海、唐和青、赵探、朱潇、
曹伟、雷云佩、赵彪、陈洪志、陈培新、侯炳晖、田东、李永鑫、李细伟。
II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公路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公路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工程中材料、植被、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和检
测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川渝地区整体稳定或工程处治后整体稳定、坡比≤1:0.5的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运
营公路边坡抢险工程和其他行业同类型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34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23348缓释肥料
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T/T1328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5150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
NB/T35082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NY/T886农林保水剂
DB51/T2799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网锚喷植被混凝土防护体系protectionsystemofmesh-bolt-vegetationconcrete
利用垫墩锚杆深层锚固岩土体,通过系统锚杆(钉)固定防护网(主动网、钢筋网或镀锌铁丝网等)
紧贴坡面防止滚落石、溜塌和垮塌灾害,喷射植被混凝土封闭坡面,结合植被根系加筋、锚固作用,形
成边坡综合生态防护系统。
3.2
植被混凝土vegetationconcrete
由种植土、骨料、水泥、添加剂、生态缓释肥料、植物纤维、植物种子和水混合而成、能够满足植
物长期生长要求的边坡生态防护材料。
3.3
生态缓释肥料ecologicalslow-releasefertilizer
以粉煤灰和磁性矿物为主要原材料制成,能够增加土壤剩磁,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为植物生
长提供长期充足的肥效。
3.4
植物群落vegetationcommunity
采用喷播和培植构建形成“草-灌-花”或“草-灌”相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坡面植被体系,满足边坡
稳定性和绿化景观要求。
4材料
4.1种植土
4.1.1种植土由壤土和腐殖土组成,腐殖土质量占比应大于20%。
4.1.2壤土采取就近取材原则,选取开挖表层植壤土,含砂量应小于20%,最大粒径应小于8mm,含
水率宜小于20%,可溶性盐浓度(EC值)应为0.15mS/cm~0.9mS/cm,pH值应为5.5~8.5,有机质含
量应大于1.5%。
4.1.3腐殖土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0%。
4.1.4种植土经风干、粉碎、过筛处理后,粒径宜小于10mm。
4.2骨料
4.2.1骨料由碎石和砂组成,各项性能符合JGJ52的相关要求。
4.2.2宜采用单粒级配,碎石粒径宜小于12mm。
4.3水泥
4.3.1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水泥各项性能应符合GB175的相关要求。
4.3.2不同品种、等级、厂家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4.4添加剂
4.4.1植被混凝土添加剂主要包括保水剂、粘结剂、pH调节剂。
4.4.2保水剂应具有长效保水持水能力,符合NY/T886的相关规定要求。
4.4.3粘结剂应充分保持种植土有适宜的粘结性和团粒结构,符合相关行业质量标准要求。
4.4.4pH调节剂应具有调节植被混凝土PH值(6.0~8.5)适宜于植物发芽生长能力,但不影响植被混
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相关行业质量标准要求。
2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4.5生态缓释肥料
4.5.1应满足植物长期生长肥力需求,符合GB/T23348的相关要求。
4.5.2生态缓释肥料选择应考虑具有增加土壤剩磁,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防止土壤酸碱化、板结
及水土肥力流失的功能。
4.6植物纤维
4.6.1选用草纤维、农作物秸秆及食用菌菌渣等,农作物秸秆长度宜小于5cm,直径宜小于5mm。
4.6.2植物纤维添加量宜为1.0kg/m3~1.5kg/m3。
5植被
5.1选型原则
5.1.1植被选型应满足“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要求。
5.1.2以无侵入性草、灌、花为先锋性物种,2~3年实现坡面植物本土化融合。
5.1.3应符合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抗逆性强,便于粗放式管理。
5.1.4应选择多年生草、灌、花植物。
5.1.5灌木宜以常绿为主,选用根系发达抗倒伏的深根系物种。
5.1.6植物种子易得且经济合理。
5.1.7高山高原高寒和干热河谷等特殊气候区域物种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5.2配置模式
5.2.1选用浅根系与深根系结合的“草-灌-花”或“草-灌”混合的种子配置,适当引入乡土物种,快
速实现坡面植物覆盖,逐步完成植被本土化融合;灌木根系具有对坡面浅表层锚固能力,不宜选用高大
乔木。
5.2.2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土质条件,采用多季相植物组合配置,避免选用竞争性强的物种。
5.2.3宜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使其防护功能和景观效应融合,达到近似于自然边坡植物。
5.2.4对于有景观要求的边坡,宜配置多层次、多色彩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植物。
5.2.5植物选择可参照附录A,并符合DB51/T2799的相关规定要求。
5.3选用规定及用量
5.3.1应选用注明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发芽率、千粒重,具有国内检验检疫合格证的植物种子,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38360的相关规定。
5.3.2生态防护草、灌、花种子用量总量宜为30g/m2~40g/m2,其中草:灌木:花种子比例宜为1:8:1。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土壤适宜性、边坡特征、边坡稳定性、生态防护特点以及植被恢复目
标等。
6.1.2设计方案应因地制宜、安全高效、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相结合。
3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6.1.3设计应考虑防护结构、截排水及喷植设计等内容的相互衔接。
6.1.4对于整体稳定边坡或工程加固后整体稳定边坡,可直接进行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设计;对浅
表层欠稳定边坡,既要开展边坡加固设计,又要进行边坡生态防护设计,结合垫墩锚杆、防护网(主动
防护网、钢筋网或镀锌铁丝网)、植被混凝土及植物根-茎-叶的相互作用,构建起边坡网锚喷植被混凝
土防护体系。
6.1.5应结合当地降雨情况、地形地貌、坡面汇水面积、植被建植技术和养护要求等进行边坡综合截排
水设计。
6.2生态防护设计
6.2.1生态防护方案设计
6.2.1.1挂主动防护网+喷射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方案,适用于坡体破碎、风化严重,局部存在滚
落石、垮塌或局部易失稳风险的挖方路堑边坡;坡比宜为1:0.5~1:1,喷射植被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2
cm~15cm。
6.2.1.2挂钢筋网+镀锌铁丝网(双网)+喷射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方案,适用于坡体破碎或风化程
度较高,易发生局部浅表层溜塌但无较大滚落石风险的挖方路堑边坡;坡比宜为1:0.5~1:1,喷射植
被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0cm~12cm。
6.2.1.3挂镀锌铁丝网+喷射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方案,适用于整体稳定性较好,坡面岩体较破碎
的挖方路堑边坡或土石混合填方路堤边坡;坡比宜为1:0.5~1:1.5,喷射植被混凝土厚度一般为8cm~10
cm。
6.2.1.4挂土工网(CE151)+喷射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方案,适用于整体稳定性较好,每级坡高不
大于10m的挖方路堑边坡或土质、土石混合填方路堤边坡;坡比宜≤1:1.5,喷射植被混凝土厚度一
般为6cm~8cm。
6.2.2生态防护结构设计
6.2.2.1整体结构设计
6.2.1.1.1对于稳定边坡,可直接进行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生态防护结构一般包括系统锚杆、防
护网、U型钉及植物根系,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立面和断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6.2.1.1.2对于浅表层欠稳定边坡,采用垫墩锚杆等措施加固时宜与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相结合,生态
防护结构一般包括垫墩锚杆、防护网、U型钉及植物根系,结构各部分与植物根系协调作用,形成使边
坡整体稳定的网锚喷植被混凝土防护体系,浅表层欠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立面和断面示意图,如图3和图
4所示。
4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l1l2
≥150≥75
标引序号说明:
1—系统锚杆;2—平台排水沟;3—U型钉;4—植被混凝土,厚度6~15cm;
5—防护网(主动防护网、钢筋网、镀锌铁丝网或CE151网)。
图1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立面示意图
l1l2l3l4l5
2~44~126~1520~224~6
标引序号说明:
1—坡顶截水沟;2—系统锚杆;3—平台排水沟;4—挂网喷射植被混凝土;
5—U型钉;6—坡底排水沟;7—防护网;8—植被混凝土。
注:A—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剖面详图;
al1为种子层厚度;l2为基层厚度;l3为坡面植被混凝土厚度。
图2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断面示意图
5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l1l2
250~600125~300
标引序号说明:
1—垫墩锚杆;2—平台排水沟;3—U型钉;4—植被混凝土,厚度6~15cm;
5—防护网(主动防护网、钢筋网、镀锌铁丝网或CE151网)。
图3浅表层欠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立面示意图
l1l2l3l4l5
2~44~126~1520~224~6
标引序号说明:
1—坡顶截水沟;2—垫墩锚杆;3—平台排水沟;4—挂网喷射植被混凝土;
5—U型钉;6—坡底排水沟;7—防护网;8—植被混凝土。
注:A—生态防护结构剖面详图;
al1为种子层厚度;l2为基层厚度;l3为坡面植被混凝土厚度。
图4浅表层欠稳定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断面示意图
6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6.2.2.2垫墩锚杆设计要点
6.2.2.1.1垫墩锚杆(见图5)设计应充分考虑边坡稳定性、施工可行性以及经济性,并符合GB50086
的相关要求。
l1l2l3
200~22020~25600~1200
标引序号说明:
1—地面线;2—刻槽开挖线;3—现浇锚头;4—螺母;5—钢垫板;
6—防护网;7—砼垫墩;8—定位器;9—水泥砂浆;10—锚杆。
注:l1为定位器间距;l2为锚孔超钻长度;l3为锚杆长度。
图5垫墩锚杆设计详图
6.2.2.1.2锚杆长度及直径应根据坡面岩土体的破碎程度和边坡潜在滑动面情况确定,常用加固锚杆直
径为25mm~32mm,长度为6m~12m,应符合GB50086和JTGD30的规定。
6.2.2.1.3锚杆安设倾角宜为10°~20°,不应超过45°。
6.2.2.1.4锚杆布置宜采用梅花型布置,间距宜为1.25m~3.0m,且不大于1/2锚杆长度。
6.2.2.1.5钻孔孔径宜为90mm~100mm,孔深宜大于锚杆长度20cm。
6.2.2.1.6孔内注浆采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0,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宜在浆液
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和早强剂,增加浆液的易和性和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掺入适量的膨胀剂,防止水
泥砂浆凝固收缩时锚固体与孔壁锚固力损失。
6.2.2.1.7锚杆应设置垫墩锚头将拉力由杆体传递到边坡深层岩土体,垫墩锚头由混凝土垫板、钢垫板、
螺帽及混凝土锚头组成,各部件结构如图6所示。
6.2.2.1.8混凝土垫板尺寸30cm×30cm×6cm,采用现场制作方式,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钢垫板尺
寸15cm×15cm×0.6cm,采用螺帽与锚杆连接;混凝土锚头为正四棱台,底面宽30cm,顶面宽10cm,
高10cm,采用现浇的方式。混凝土垫板、钢垫板及锚头尺寸根据锚杆受力可适当增大。
7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a)砼垫墩示意图b)钢垫板示意图c)现浇锚头示意图
图6垫墩锚头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6.2.2.3系统锚杆设计要点
6.2.2.3.1直径宜大于14mm,长度宜不小于1.5m。
6.2.2.3.2安设倾角宜为45°,梅花型布置,间距宜大于0.75m。
6.2.2.3.3钻孔孔径应大于锚杆直径20mm,孔深宜大于锚杆长度10cm,孔内注浆参照6.2.2.1.6的相
关规定执行。
6.2.2.4主动防护网设计要点
6.2.2.4.1主动防护网结构设计一般包括钢绳锚杆、纵横向支撑绳、缝合绳、钢绳网和格栅网,各构件
应符合JT/T1328的要求。
6.2.2.4.2钢绳锚杆为双股直径Ф16mm钢丝绳,长度大于2m,间距4.5m×4.5m,矩形布置。
6.2.2.4.3纵横向支撑绳分别采用直径12mm、16mm的钢绳,两端应预张拉,并用绳卡与锚杆外露环
套固定连接。
6.2.2.4.4缝合绳采用直径8mm的钢绳。
6.2.2.4.5钢绳网直径8mm,孔径30cm×30cm,单张网尺寸4m×4m,钢丝绳不应有断丝、脱丝、打
结和明显扭曲等现象;钢绳网用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缝合连接,并进行预张拉,缝合绳两端使用绳卡固
定联结。
6.2.2.4.6在钢绳网内侧铺设国标格栅网,格栅网丝径2.2mm,孔径5.0cm×5.0cm,钢丝应满足现行
GB/T343的要求。
6.2.2.4.7钢绳网和格栅网网片尺寸负误差不应大于50mm,孔径尺寸正误差不应大于5mm。网片的
抗顶破力、抗拉强度应满足JT/T1328的要求。
6.2.2.5钢筋网设计要点
6.2.2.5.1钢筋网采用直径6.5mm~8.0mm钢筋编织或焊接而成,孔径宜为20cm×20cm。
6.2.2.5.2纵横向钢筋搭接处应用扎丝绑扎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与边坡锚杆相连处应采用焊
接的方式连接。
8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6.2.2.5.3坡顶及两侧钢筋网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垫墩锚杆或系统锚杆连接固定。
6.2.2.6镀锌铁丝网设计要点
6.2.2.6.1采用国标镀锌铁丝网,丝径不小于2.2mm,孔径5.0mm~5.5cm,孔径尺寸正误差不应大于
5.0mm,网片的抗顶破力、抗拉强度应满足JT/T1328的要求。
6.2.2.6.2镀锌铁丝网应紧贴坡面,与坡面距离宜保持3cm~5cm,固定在坡顶的长度不小于50cm,坡
底压入平台的长度不小于20cm,与系统锚杆连接处应用扎丝绑扎固定。
6.2.2.6.3镀锌铁丝网拼接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用U型钉缝合连接。
6.2.2.6.4U型钉直径8mm,总长48cm。
6.2.2.7土工网(CE151)设计要点
6.2.2.7.1网孔径7.4cm×7.4cm,单张网厚度5.9mm±0.6mm,尺寸2.5m×30m,具体长度可根据现
场情况定制。
6.2.2.7.2纵横向拉伸强度≥5.0kN/m,单位面积质量550g/m±25g/m。
6.2.2.7.3与坡面间距宜保持3cm~5cm,与系统锚杆连接处应用扎丝绑扎固定,两张网搭接宽度不小
于10cm,用U型钉缝合连接。
6.2.3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6.2.3.1边坡截排水系统包括坡顶截水沟、平台(坡脚)排水沟,坡面排水孔、坡面急流槽等(见图7),
各截排水措施设计应符合JTGD30的规定。
6.2.3.2边坡截排水系统应根据集水面积、降雨强度、径流方向及地形条件等进行整体规划布置和设计,
平台排水沟应保证排水通畅,可采用喷射植被混凝土浇筑。
6.2.3.3坡面排水孔直径不宜小于50mm,间距宜为3m~5m,按照梅花形布置,防止排水孔堵塞;当
坡体渗水严重时应设置仰斜式排水孔,仰角不宜小于6°。
标引序号说明:
1—坡顶截水沟;2—平台排水沟;3—坡底排水沟。
图7路堑边坡截排水系统示意图
9
DB50/T10006—2023DB51/T10006—2023
6.2.3.4截排水设施施工完成前应设置临时截排水措施,施工期间应对临时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确保
排水畅通。截排水设施施工应在喷植工程施工前完成。
6.2.3.5对于路堤填方边坡,若未设置路面排水边沟,需增设坡面纵向急流槽,排水汇入平台排水沟或
坡底排水沟;纵向急流槽可采用喷射植被混凝土浇筑,断面形式及尺寸应结合设置位置、排水量、地形
及边坡情况确定,间距50m~100m。
6.3配合比设计
6.3.1植被混凝土每立方米质量(单位:千克)配合比宜为:种植土400~500、骨料100~150、水泥20~25、
保水剂2~3、粘结剂2~3、PH调节剂2~3、生态缓释肥料6~8、植物纤维1~2、水250~300;随着边坡
高度变高、坡度变陡、风化程度低、坡面完整性好,宜取较大值,具体配合比应根据试验达到植被混凝
土各项指标确定,符合附表D.1的有关规定。
6.3.2干喷法中,植物种子混入植被混凝土中一同配置;湿喷法中,基层和面层植被混凝土应分别配置,
其中面层植被混凝土中增加植物种子;植被混凝土配置方法可参考NB/T35082的有关规定。
6.3.3根据喷出植被混凝土干湿状况及与坡面附着情况及时调整水量,以植被混凝土不散落不流淌为宜。
6.3.4植被混凝土各组分材料规格参数应符合4.1~4.6的有关规定。
6.4喷植设计
6.4.1干喷法
6.4.1.1干喷法可适用于挖方路堑边坡和填方路堤边坡。
6.4.1.2喷枪的喷射角应≤15°,喷枪口与坡面间距宜为0.8m~1.2m,宜从正面喷射,避免仰喷。
6.4.1.3喷嘴可沿螺旋型轨迹运动,喷射时一般工作风压不小于0.15MPa,当水平输送距离增长和垂直
输送高度增加时工作风压应适当增加。
6.4.1.4喷植应一次成型,喷植厚度应符合表1的有关规定,喷播完成后坡面均匀撒播总量5%的混合
草种。
6.4.2湿喷法
6.4.2.1湿喷法可适用于坡比≤1:1的挖方路堑边坡和填方路堤边坡。
6.4.2.2应多次分层施工,每次喷射厚度约为2cm,每次喷播间隔应大于30min,小于4h。
6.4.2.3先喷植下部基层,再喷植上部种子层;下部基层分3~4次喷播厚度宜为6cm~8cm,上部种子
层分1~2次喷播,厚度宜为2cm~4cm。
6.4.2.4喷植总厚度应符合表1的有关规定。
表1植被混凝土喷射厚度参考表
边坡类型立地类型坡比喷射厚度(cm)
硬质岩边坡1:0.5~1:1.510~15
挖方路堑边坡
土质、软质岩边坡1:0.5~1:28~1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FFCI 42-2020 乙酸香叶酯 2020-12-18
- T/CAMMT 64-2023 民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规范 2023-11-13
- T/CPCIF 0191-2022 合成水滑石抑烟剂 2022-04-14
- T/CASME 385-2023 芴甲氧羰基-叔丁氧羰基-L-色氨酸 2023-05-05
- T/SDCIA 1002-2020 抑菌型抗静电柔顺洗衣液 2020-08-10
- T/CRIAC 0020-2020 化学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用试剂 丙酮 2020-08-10
- T/TPCX 03-2020 葡萄保鲜剂 2020-07-01
- T/SXSYSJSXH 0001-2019 通用型原子荧光测汞仪 2019-05-06
- T/FSYY 0012-2021 再生利用产品 硫酸钠 2021-11-27
- T/CPCIF 0176.1-2023 责任关怀实施细则 第1部分:职业健康安全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