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28-2020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1128-2020 Nuclear power plant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nuclear accid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6月
-
202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
- 起草人:
- -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1128-2020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nvironmentalEmergencyMonitoring
inNuclearPowerPlantAccidents
(发布稿)
2020-06-03发布2020-06-30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II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的和原则.............................................................................................................................................................2
5应急监测响应.........................................................................................................................................................3
6应急状态下的监测范围和布点原则.....................................................................................................................3
7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内容.........................................................................................................................................5
8样品采集、处理与管理.........................................................................................................................................9
9质量保证.................................................................................................................................................................9
附录A(参考性附录)应急监测人员的辐射防护...................................................................................................11
附录B(参考性附录)操作干预水平(OIL)初始设定值.....................................................................................12
附录C(参考性附录)不同阶段各类样品放射性水平测量要求...........................................................................13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
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推荐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考虑我国当前应急监测技术水平,可以采用不同于本标准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但必须证
明所采用的方法和路线至少有与本标准相同的技术水平。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清华大学、
安徽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6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0年6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动力厂发生核事故时,场外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的范围、布点、内容、样品采集与管
理、质量保证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动力厂发生核事故时场外应急组织实施的场外环境应急监测,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
故时的场外环境应急监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458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HJ/T6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009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应急响应(行动)emergencyresponse(action)
为控制或者减轻核事故或者辐射应急状态的后果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3.2应急监测emergencymonitoring
在本标准文本中的应急监测是指核动力厂发生核事故时所实施的场外辐射环境监测。
3.3操作干预水平operationalinterventionlevel,OIL
一组可测量的、环境或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或γ辐射水平值,与通用干预水平相对应。
3.4早期阶段监测earlyphasemonitoring
预计放射性物质即将释放或者放射性物质已经开始释放至不再释放阶段所进行的场外辐射环境监
测活动,该阶段可分为释放前和开始释放两种情况。
3.5中期阶段监测intermediatephasemonitoring
放射性物质释放已经停止至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已经沉降,完成或者正在实施避免居民额外照射的防
-1-
护行为阶段所进行的场外辐射环境监测活动。
3.6后期阶段监测latephasemonitoring
事故后恢复阶段的场外辐射环境监测活动。
3.7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automaticenvironmentalradiationmonitoringandairsampling
station
用于环境γ辐射自动监测与空气样品自动采样的固定站点,简称“固定式自动站”。
3.8投放式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装置portableenvironmentalradiationautomaticmonitoring
unit
用于环境γ辐射自动监测,可自供电、能快速投放至现场进行组网监测的装置,简称“投放式自动
装置”。
4目的和原则
4.1目的
实施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为事故的判断和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提
供决定实施紧急防护行动所需的监测数据;为开展环境影响及剂量评价提供关键数据;向公众提供辐射
环境状况监测数据。
4.2原则
4.2.1分级响应。应根据不同的核事故应急状态(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和场外应急)确定应急监测的
范围、监测项目和投入力量等内容,随着核事故应急状态的提升而逐级加强应急监测工作。
4.2.2近密远疏。应按照距核事故发生地半径近密远疏合理布点,并在主导风向下风向敏感区域加密
布点。
4.2.3快速响应。应急监测应尽可能做到快速响应,尽快获得监测结果。
4.2.4重点优先。应按照不同阶段的监测重点配置应急监测资源,优先实施事故发生地临近地区可能
受影响的居民生活区域操作干预水平(OIL)的监测项目。
4.2.5持续监测。应急监测应持续提供特定空间内的监测数据。
4.2.6数据可靠。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7综合分析。应充分利用事故前监督性监测和质量监测积累的辐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核动力厂
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气象条件以及核事故后果预测评价结果,进行应急监测方案设计和结果分
析。
-2-
5应急监测响应
5.1厂房应急状态下的监测
5.1.1应急监测人员做好应急待命,确保各类应急监测装备及辅助设备、物资随时可用。密切关注核
动力厂周围固定式自动站的环境监测数据。根据事故情况,密切关注流出物在线监测数据,如有流出物
向环境排放,应开展流出物排放的取样和测量。
5.2场区应急状态下的监测
5.2.130km范围内固定式自动站转入应急运行状态,每分钟获取一个γ辐射水平值。
5.2.210km范围内开始车载巡测,并进行大气采样分析,如有必要参照表1、表2开展监测。做好在
更大范围内开展监测的准备。
5.3场外应急状态下的监测
5.3.1继续实施5.2场区应急时的监测,根据布点原则和释放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并根据需要布设投
放式自动装置。
5.3.2根据不同阶段的监测方案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5.4应急监测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应急监测人员的防护(见附录A)。
6应急状态下的监测范围和布点原则
应根据前述第4章、第5章的要求,确定不同应急状态下的监测范围和监测布点。场外应急状态下
按下述要求实施。场区应急和厂房应急状态下,应根据事故潜在影响,进行简化和缩小。
6.1应急监测范围
6.1.1原则上,在早期阶段,陆地重点监测范围为30km,根据放射性污染情况,监测范围可逐步扩大
至50km;对热功率≥1000MW的反应堆严重事故引起的大量放射性释放,监测范围可能需要扩展至80km
甚至更远距离。
6.1.2如发生海洋放射性污染,在早期阶段,海上重点监测范围为5km,根据放射性污染情况,监测
半径可逐步扩大至30km;对热功率≥1000MW的反应堆严重事故引起的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情况,应根
据实际情况重点关注沿岸海域监测,中、后期阶段的监测范围考虑扩展至可能受污染的更远海域。
6.1.3实际应急监测范围应根据监测数据、核动力厂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气象条件以及核事
故后果预测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3-
6.2应急监测布点原则
6.2.1环境γ辐射水平
a)原则上,30km范围内按16个方位划定的每个陆地扇区至少布设一个γ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点,
并应在10km范围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民密集区适当增加布点。在释放前,可根据核事故后果预测
评价在下风向预计会产生撤离和隐蔽的高辐射水平地区,预先补充布设投放式自动装置。发生放射性物
质释放后,根据核动力厂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气象条件以及核事故后果预测评价结果,在拟实
施或者已经实施撤离或隐蔽的下风向和侧风向区域补充投放式自动装置,至少使该陆地扇区10km,
(10~20)km,(20~30)km范围均有γ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点。
b)在(30~50)km范围内,原则上县级以上城市均应布设一个γ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站,在没有固
定式自动站时,条件允许时采用投放式自动装置补充。
c)在(50~80)km范围内,原则上地级以上城市均应布设一个γ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站,在没有固
定式自动站时,必要及条件允许时,采用投放式自动装置补充,也可采用人工、车载巡测的手段实施机
动监测布点;在该范围根据监测数据,核动力厂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气象条件以及核事故后果
预测评价结果,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经综合研判可适当减少γ辐射测量的点位和频次。
d)原则上应及时获取300km范围内的地市级以上城市固定式自动站的环境监测数据。
e)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性监测方案中设定的监测点位均应作为应急监测点,除非出现不可实施
的情况,如路况、气候和γ辐射水平等使人工测量不可实施。
f)不应改变已确定的γ辐射测量点位或者巡测路线,除非出现不可实施的情况,如路况、气候和
γ辐射水平等使人工测量不可实施。考虑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烟羽扩散方向的改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调整巡测路线。
g)居民已经撤离的区域,在早期阶段取消γ辐射人工测量点位。
h)γ辐射测量点应尽量选择在露天开阔地面,即原则上应满足GB/T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290-2023 5G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性能测量数据要求 2023-05-22
- YD/T 4294-2023 纳秒级GNSS相对授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3-05-22
- YD/T 4293-2023 基于切片分组网(SPN)的承载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TN-NSSMF)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297-2023 集成型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设备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296-2023 无线局域网空口技术数字化指示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295-2023 具有监控及定位能力的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288-2023 5G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关键性能指标 2023-05-22
- YD/T 4013.6-2023 城域N×25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第6部分:南向接口 2023-05-22
- YD/T 4292-2023 移动通信网网络切片管理技术要求 2023-05-22
- YD/T 4291-2023 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基于切片分组网(SPN)的承载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T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