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568-2016 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技术规范

DB35/T 1568-2016 Regional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 Grou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568-201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4-06
实施日期
2016-07-06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装置的排列类型、接地装置的材型规格、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 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小区,也适用于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已建的住宅小区和住宅楼安全防范系统的改造升级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泉州市防雷中心、三明市防雷减灾管理局、翔安区气象局。
起草人:
蔡河章、陈承滨、李衣长、王艳金、张建彬、季芬琴、吴生灿、林文华、 魏荣源、王辉煌、王鹏、李全荣、邹洪。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68—2016

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oundingofregionalautomaticweatherstation

2016-04-06发布2016-07-06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568—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5接地装置的排列....................................................................2

6接地装置的材型规格................................................................3

7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3

8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地装置布设速查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人工接地体安装方法..............................................7

附录C(资料性附录)放热式焊接接地的安装方法........................................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接地装置的连接方法.............................................12

参考文献............................................................................13

I

DB35/T156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泉州市防雷中心、三明市防雷减灾管理局、翔安区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河章、陈承滨、李衣长、王艳金、张建彬、季芬琴、吴生灿、林文华、

魏荣源、王辉煌、王鹏、李全荣、邹洪。

II

DB35/T1568—2016

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装置的排列类型、接地装置的材型规格、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

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型排列Atypearrangement

由水平或者垂直接地体连接至每一引下线而成的非闭合状接地装置,其接地体的数目不少于2。

3.2

B型排列Btypearrangement

接地体成环型或闭合型,有利于电位的均衡。

4基本规定

4.1区域自动气象站在进行接地系统建设时,应依据当地的地理、地质、土壤、气候、环境等因素和

雷电活动规律,结合自动气象站的性能特点进行设计、施工。

4.2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设计、施工宜与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或改造同步进行。

4.3区域自动气象站应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4.4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接地装置布设参见附录A。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

的地区,当接地体的有效长度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要求时,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

4.5在区域自动气象站引下线3m范围内经常有人员活动的地方还应做好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

施。

4.6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系统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机构应

对建设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

1

DB35/T1568—2016

5接地装置的排列

5.1排列分类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装置,可使用A型排列或者B型排列。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采用B

型排列:

a)区域自动气象站引下线3m范围内经常有人员活动的地方;

b)区域自动气象站处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

c)区域自动气象站处于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

5.2A型排列

5.2.1在防直击雷引下线的底部,每一接地极的最小长度为:

a)水平接地极l1;

b)垂直接地极0.5l1。

其中,l1为水平接地体的最小长度,土壤电阻率与最小长度的关系见图1。

图1土壤电阻率与接地体最小长度关系图

5.2.2对于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组成的组合型接地极应考虑总长度,具体按照GB50057-2010附

录C要求。

5.3B型排列

5.3.1当自动气象站的接地装置采用B型排列时,其环形接地装置内部网格尺寸不宜超过5m×5m,B

型接地装置的中心宜布置在防直击雷引下线的底部。

5.3.2由环形接地体围成区域的等效圆半径re应不小于l1的值。

5.3.3当l1大于re时,则应另外附加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其长度lr(水平接地体)和lv(垂直

接地体)由公式(1)及公式(2)给出:

......................................(1)

lrl1re

2

DB35/T1568—2016

)2.....................................(2)

lv(l1re

式中:

lr—水平接地体;

l1—水平接地体的最小长度;

re—环形接地体围成区域的等效圆半径;

lv—垂直接地体。

5.3.4附加的接地装置布置在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围,并与环形接地装置连接。

6接地装置的材型规格

6.1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

6.2当接地体采用铜质或热镀锌钢材料时,其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腐蚀性强的地区

应适当增加接地体的截面积。

表1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

最小尺寸

材料结构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接地板备注

直径(mm)(mm2)(mm)

单根圆铜1550--

铜单根扁铜-50-厚度2mm

整块铜板--500×500厚度2mm

圆钢1478--

钢管20--壁厚2mm

热镀锌钢

扁钢-90-厚度3mm

钢板--500×500厚度3mm

外表面镀圆钢1450-

镀铜厚度至少250μm,铜纯度99.9%

铜的钢扁钢-90(厚3mm)-

6.3接地线的最小截面积,当采用铜材不应小于6mm2,铝材不应小于10mm2,铁材不应小于16mm2。

7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

7.1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水平接地体应挖

沟埋设,钢质垂直接地体宜直接打入地沟内。铜质材料、石墨或其他非金属导电材料接地体宜挖坑埋设

或参照生产厂家的安装要求埋设。

7.2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

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人工接地体的安装参见附录B。

7.3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做

防腐处理。放热式焊接接地的安装方法参见附录C。

3

DB35/T1568—2016

7.4钢质接地体应采用焊接连接。其最小搭接长度及焊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扁钢与扁钢(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b)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c)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d)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双面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圆

钢搭接件在水平、垂直方向的焊接长度各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e)焊接部位应除去焊渣后作防腐处理。

7.5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热熔焊,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热熔焊,连接部位应作

防腐处理。

7.6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接地装置的连接方法参见附录D的。

7.7垂直接地体坑内、水平接地体沟内宜用低电阻率土壤回填并分层夯实。

7.8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当无法采用焊接时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应

小于0.24Ω。

8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8.1防接触电压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a)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

层;

b)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