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090-2012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DB37/T 2090-2012 DB37/T 2090-2012 Artificial reef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090-2012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3-21
实施日期
2012-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090—2012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manualforartificialfishreefconstruction

2012-03-21发布2012-05-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090—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宝清、孙利元、王熙杰、王树田、王云中。

I

DB37/T2090—2012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条件、选址原则、本底调查、社会调查内容和方法、人工鱼礁类

型、人工鱼礁配置和投放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的人工鱼礁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3术语和定义

3.1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为修复和优化海洋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有目的地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

3.2

鱼礁单体

一个整体部件或组装部件能作为单个人工鱼礁的最小构件。

3.3

单位鱼礁

按一定方式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鱼礁单体的组合。

3.4

人工鱼礁区

按照设计和布局要求,已设置一个或多个单位鱼礁,并达到设计功能的海域。

3.5

1

DB37/T2090—2012

鱼礁群

多个人工鱼礁区的有序集合。

3.6

空立方米

是人工鱼礁的计量单位,指人工鱼礁外部轮廓包围的体积,可简称“空方”或用“m3·空”表示。

旧船改造的鱼礁沿甲板垂直向下内侧部分,可计入m3·空。

4初选

4.1要求

人工鱼礁建设前,应分析拟建海域环境条件,开展气象水文等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进行初选。

4.2选址原则

人工鱼礁建设应符合国家、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利用总体规划,符合人工鱼礁建设规划。禁止在

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军事禁区、海底电缆管道通过的区域以及与其他海洋功能区划相冲突

的海区建设人工鱼礁,避开倾废区影响区域。

4.3环境条件

4.3.1底质

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水域,海底表面承载力≥4t/m2,淤泥层厚度≤600mm。

4.3.2水质

符合GB11607的规定。

4.3.3透明度

透明度大、受风浪影响较少、无污染的海区,日最高透明度500mm以上天数≥100d,年大风(≥6

级)天数≤160d。

4.3.4流速

水流交换通畅,但不大于1500mm/s。

4.3.5水深

近岸藻礁以2~10m为宜,岩礁性海珍品增殖礁以5~20m为宜,集鱼礁以10~30m为宜,其他类型鱼

礁在50m以浅,一般设置于5~40m。

4.3.6生态环境

适宜目标生物栖息、繁育和生长,且竞争生物和敌害生物的生物量较少。

4.4气象水文历史资料的搜集

2

DB37/T2090—2012

对拟建礁海域的台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及潮汐、强波、台风浪、海流等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包

括:

——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大降雨量、破坏力最强的台风实例;

——潮汐性质、涨落潮历时、年均海平面、年均高潮位、年均低潮位、年均潮差;

——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最高风暴潮位及其出现日期;

——强波浪的走向、波高、周期和各月频率;

——海流流场特征、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

4.5社会调查

收集拟建礁地区概况、渔业发展规划、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主要包括:

——渔业概况:捕捞船数量,各年度渔业产量统计;

——渔业结构调整计划:近五年报废渔船数量,渔民转产转业情况;

——渔获物组成:历年拖、流、钓、围、张网等不同网具的渔获量和渔获物组成,主要经济渔获量

的种类、产量及产值(附录J,附录K)。拟投礁海区主要作业渔船种类及主要经济渔获物的种

类;

——经济财力: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

4.6编制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建议书

按照本章要求,编制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建议书,作为初选依据。

5本底调查

5.1调查内容和方法

人工鱼礁建设海区初步确定后,应对拟投礁水域进行本底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按照GB17378、

GB/T12763中的规定与要求实施。

5.2评价

以GB3097、GB11607、GB18668对调查的水质和底质进行评价。

5.3水质调查和海底沉积物调查

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pH、营养盐(包括硝酸氮、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硅酸盐)、悬

浮物、COD、石油类、叶绿素a、重金属(包括铜、铅、锌、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沉积物质

量相关内容的调查(见附录A,附录B),调查方法和要求按GB/T12763、GB17378和GB3097规定执行。

5.4底质调查

包括海底地形、淤泥厚度、粒度组成、抗压强度、氧化还原电位、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见附

录C)等调查,分析场地整体稳定性,确定底质承载力。调查方法和要求按GB/T12763规定执行。

5.5水文状况调查

包括水深、流速、流向等调查。调查方法和要求按GB/T12763规定执行。

5.6生物条件调查

3

DB37/T2090—2012

包括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的调查(见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目

的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分布、洄游、行为、食性、繁殖习性等的调查(附录H,附录I)。调查方法和要求按

GB/T12763规定执行。

6论证

根据第4章、第5章调查结果和资料,由具备资质的单位编制人工鱼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

批部门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论证,并决定是否准予建设。

7人工鱼礁的设置类型

7.1按设置目的,人工鱼礁可分为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和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

7.2按制作材料,人工鱼礁可分为木质礁、钢质礁、混凝土礁、贝壳礁、石块礁、树脂礁、复合材料

礁,等等。

7.3按礁体形状,人工鱼礁可分为方形礁、三角礁、梯形礁、圆柱礁、平板礁、十字形礁,等等;旧

船改造后不失船形的称船礁。

7.4按增养殖对象,人工鱼礁有增养殖鲍鱼的鲍礁、增养殖海藻的藻礁、增养殖海参的参礁,诱集鱼

类的集鱼礁,等等。

7.5按投放水层,人工鱼礁可分为底置鱼礁、浮鱼礁。

8礁体选材、礁体设计和制作

人工鱼礁礁体材料应环保。礁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海区自然条件和目的生物的生理、生态和行为

特点,确定最有效的形状与结构。鱼礁结构应满足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

水下耐久性应达到30年以上。礁体投放前应进行标识。

9人工鱼礁配置

9.1单位鱼礁配置

9.1.1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规模宜大于3000空方,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规模宜大于

400空方,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规模宜大于300空方。

9.1.2以增殖牡蛎、藻类等固着生物和鲍鱼、海参等附着生物为目的的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应使单

位鱼礁具有较大的附着面积,宜以投放石块或小型单体鱼礁为主,根据水深、潮流等不同,采取平铺、

堆投或垄投等方式配置。

9.1.3以诱集游泳类生物为目的的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宜留有较大内部空间,可单独投放

大型船礁,或者由多个小型船礁组合,也可以用中型或大型单体鱼礁构件多层叠放,或者由多个小型单

体鱼礁堆投等。配置时单位鱼礁应有足够的高度,但礁体顶端到水面最低水位(潮位)距离应不妨碍船

舶的航行。

9.1.4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应根据海区自然状况及被保护目的生物生态特性,可分散投放鱼礁单体

或组合投放鱼礁单体。应特别注意避免礁体投放后其附着物和聚集物对目的生物产生生态损害。

9.2鱼礁群的配置

4

DB37/T2090—2012

9.2.1投放人工鱼礁应以形成渔场为目的。除实验性投放鱼礁单体、单位鱼礁外,应设置鱼礁群,每

个鱼礁群的规模不应少于5万空方。

9.2.2增殖固着生物和附着生物为主的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的边缘间距不应超过200m;诱

集游泳类生物为主的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可适当扩大单位鱼礁边缘间距,但最大不应超过1000m。

10礁体投放

10.1人工鱼礁工程投放施工,应根据有关规定发布航行通告,确保施工海域航行安全。

10.2为船只航行、渔船作业、水下作业人员及人工鱼礁礁体的安全,人工鱼礁投放区域必须安装专用

航标。

10.3投礁程序:用定位仪定位,安放浮标,礁体运载至预定位置,石块礁和小型构件礁可从船台直接

投放,大、中型钢制构件礁、混凝土构件礁,在20m以内浅水区,可从船台直接投放礁体,或用吊机把

礁体吊至海面脱钩投放;超过20m的深水区,宜使用吊机从海面吊至海底再脱钩投放。船礁可用块石压

舱,开阀门放水沉放。

10.4礁体投放时,记录各单位鱼礁的编号和投放位置(见附录L)。礁体投放完毕后,应当准确测量

礁体的位置,绘制礁型示意图、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注明礁区边角位置和中心位置的经纬度。绘制人

工鱼礁布置图,确定各单位鱼礁投放的准确位置。大型礁群应在海图上标明经纬度。

11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设置后,可在礁区及附近海域进行适宜生物的增殖放流。

12人工鱼礁效果调查和评价

在投礁三个月以后,要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水下观察礁体是否移位、下陷或损坏,同时进行人工

鱼礁效果调查和评价。

5

DB37/T2090—2012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调查现场测定记录表

表A.1调查现场测定记录表

市县镇(乡)站位编号:

海区名称海域总面积Km2

地理坐标纬度:º'N经度:º'E

调查日期公历:年月日农历:月日

调查时间时分~时分天气风向风力

水色透明度PH值

溶解氧(mg/L)表层:-10层:水深范围-m~-m

水温(℃)0m:-5m:-10m:

-15m:-20m:底层(-m):

盐度0m:-5m:-10m:

-15m:-20m:底层(-m):

走航记录跃层

流速流向涨潮最大流速:m/s流向:时间:

落潮最大流速:m/s流向:时间:

其它

调查船测量人记录人

6

DB37/T2090—2012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质结果汇总表

海区监测部门调查日期:共页

调查船站位分析日期:第页

站位范围平均

项目

pH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