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29-2023 输配水管道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规程
DB41/T 2529-2023 Drainage and water supply pipeline construction dredging through technology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CCSP5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529—2023
输配水管道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规程
2023-10-31发布2024-01-2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529—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地质复勘...........................................................................1
5方案编制...........................................................................2
6施工准备...........................................................................2
7顶进施工...........................................................................4
8监测...............................................................................6
附录A(规范性)专项施工方案内容.....................................................8
附录B(资料性)触变泥浆注浆系统....................................................10
附录C(规范性)顶管机选型..........................................................12
附录D(规范性)顶管最大顶进力估算..................................................13
I
DB41/T252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苗红昌、曹会彬、鞠厚磊、马保松、尹箭、杨书统、朱明锋、刘科妍、李云光、
郭欣。
II
DB41/T2529—2023
输配水管道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输配水管道顶管工程施工的地质复勘、方案编制、施工准备、顶进施工、监测等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输配水管道顶管工程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L49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进力
推进整个管道系统和相关机械设备向前运动的作用力。
3.2
后背墙
工作井中承受顶进力的墙体。
3.3
中继间
为控制最大顶进力而设置在管道中间的续顶机构。
3.4
触变泥浆
填充于顶进管道和土体之间并起到减阻作用的泥浆材料。
4地质复勘
4.1施工单位开工前应按照顶管设计线路位置进行地质复勘。
4.2地质复勘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钻探和物理探测。
4.3地质复勘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复查沿线区域的地层结构特征、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状况、地下障碍物等;
b)复查工作井、接收井的地质情况;
c)当施工区域内有暗埋的河、湖、沟、坑或溶洞时,应查明其分布范围、埋置深度;
1
DB41/T2529—2023
d)当有承压水分布时,应分析承压水压力对顶管施工的影响;
e)应对顶管周边建(构)筑物进行调查,对地下管线和周边障碍物进行物理探测。
4.4根据地质复勘情况,编制地质复勘报告。
5方案编制
5.1施工单位组织人员收集工程周边地形、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资料,结合地质复勘成
果,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2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签字确
认。
5.3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
5.4施工单位应依据审查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
监理工程师、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实施。
5.5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如有重大变化需要修改专项施工方案时,修改后的
方案应由施工单位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5.6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安全保证措施、验收要求、
应急处置措施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施工准备
6.1原材料
6.1.1顶管管材应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等,施工单位联合监理单位进行进场验收。
6.1.2防腐涂料产品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包装完好、无破损、无滴漏。
6.1.3钢筋、水泥、橡胶密封圈等材料应进行检测和验收。
6.2设备
6.2.1顶管的注浆与补浆应分别设独立的触变泥浆注浆系统,注浆系统包括浆液、管道、注浆泵、注
浆孔等,注浆系统见附录B。
6.2.2顶管的注浆应使用低压力、大流量的注浆泵,补浆应使用高压力、小流量注浆泵。
6.2.3顶管施工配备的起重设备应满足顶管机、管节和配套设备等的起吊要求。
6.2.4顶管机应根据顶管直径、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周边设施情况和施工要求等综合分析后确定,
顶管机选型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3顶进准备
6.3.1钢套环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无疵点,焊接处平整。
6.3.2管节传力面上设置环形木垫圈,并用胶粘剂粘在传力面上,保证均匀传力。
6.3.3管节承插前,用粘结剂将橡胶圈正确固定在槽内,并涂抹对橡胶无腐蚀作用的润滑剂,承插时
外力均匀,承插后橡胶圈不移位、不翻转。
6.3.4顶进双插口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时,在顶铁及中继间接触面加设木垫圈;顶进承插
式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时,在每根管接头处加设木垫圈。
2
DB41/T2529—2023
6.4工作井和接收井
6.4.1工作井底部平面尺寸宜根据顶进管道的管径大小、管节长度、操作空间、设备及后背墙尺寸等
不同情况确定。
6.4.2接收井底部平面尺寸应满足顶管机在井内拆除和吊出的要求。
6.4.3顶管洞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留顶进和接收洞口的位置及几何尺寸和封堵方式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b)顶管顶进和接收洞口的周边土体加固根据地质资料、顶管机选型、管道直径、埋深和周围环
境等情况决定,顶进和接收前检查加固处理后的土体强度和渗漏水情况;
c)设置临时封门时,考虑周围土层变形控制和施工安全等要求,封门拆除方便,拆除时减小对
洞门土层的扰动;
d)洞口设置止水装置,止水装置联结环板与工作井和接收井壁内的预埋件焊接牢固,且用胶凝
材料封堵,顶管结束后,管道与洞口的间隙及时进行封堵;
e)位于软弱地层时符合GB50268的规定。
6.5顶进设备制作、安装
6.5.1后背墙应满足下列要求:
a)结构强度与刚度必须满足顶管最大顶进力和设计要求,顶管最大顶进力估算按附录D的规定;
b)平面与顶进轴线保持垂直,表面坚实平整;
c)施工前必须对后背土体进行允许抗力的验算,验算通不过时对后背土体加固,以满足施工安
全、周围环境保护要求。
6.5.2导轨选用钢制材料,导轨制安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导轨高度保证管道中心对准穿墙孔中心,导轨走向与设计轴线一致;
b)导轨安装允许偏差,包括轴线位置:±3mm;标高:0mm~+3mm;轨道内距:±2mm。
6.5.3顶进前根据后背墙最大允许顶进力、管材允许顶进力确定千斤顶的规格和数量,千斤顶的配置
和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千斤顶使用多台,且为偶数,并围绕管道竖向中心轴对称布置;
b)千斤顶固定在组合架上,合力作用点在管道中心垂线上。
6.5.4应选择受压面平整、平行的顶铁,顶铁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顶铁与管口之间的接触面衬垫缓冲材料;
b)单行纵向顶铁中心线与管道轴线一致;
c)双行纵向顶铁的两条中心线要平行,并与管轴线距离相等,且垂直于管端平面。
6.5.5顶管机安装前应检查场地、缆绳、吊具等进行试吊,下放到距离导轨50cm时,调整吊放位置,
使顶管机的刀盘超出导轨后缓慢放下。调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a)确保液压、电气、通风、冷却水、排渣、润滑、机械等系统和控制室显示数据均正常;
b)刀盘正、反转动平稳,电机转动电流无突变;
c)纠偏系统动作反应及时,动作伸缩量与控制室显示数值一致;
d)刀盘外径满足应用要求;
e)尾部不存在变形,与管节插口密封。
6.5.6油泵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布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顺直、转角少;
b)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运转。
3
DB41/T2529—2023
6.5.7中继间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壳体有足够的刚度,其千斤顶沿周长均匀分布安装,其伸缩行程满足施工和中继间结构受力
要求;
b)外壳在伸缩时,滑动部分具有止水性能和耐磨性,且滑动时无阻滞;
c)油缸取偶数,且规格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将同规格的中继间油缸对称布
置;
d)油缸的油路并联,每台中继间油缸有进油、退油控制系统;
e)安装前检查各部件,确认正常后方可安装,安装完毕通过试顶检验后方可使用。
7顶进施工
7.1管道顶进
7.1.1管道顶进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初始顶进速度控制在10mm/min~20mm/min,正常顶进速度控制在20mm/min~30mm/min;
b)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8%~100%。
7.1.2加接管段时,主推千斤顶在缩回前应对已顶进的管段与井壁进行临时固定。
7.1.3当采用中继间技术时,应对中继间进行编组控制,从顶管机头向后按次序依次将每段管节向前
推移,当一组中继间伸出时,其它中继间应保持不动,在所有中继间依次完成作业后,主顶工作站完成
该顶进循环的最后顶进作业。
7.1.4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顶进,及时处理:
a)顶管机前方遇到障碍物;
b)后背墙变形严重;
c)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d)管位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
e)顶进力超过管材的允许顶进力;
f)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g)管节接缝、中继间渗漏泥水、泥浆;
h)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7.1.5管道贯通后,工作井和接收井中的管端按要求进行处理。
7.2注浆减阻
7.2.1顶管施工宜采用注浆工艺减阻,减阻工艺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土体和管节之间的环状间隙,在松散地层不宜小于20mm;在岩层中不宜小于30mm;
b)顶管机头及管节预设压浆孔,压浆孔的设置要保证管外壁和土体之间的间隙能形成稳定和连
续的泥浆套;
c)注浆采用先注后顶、随顶随注和及时补浆的方法。
7.2.2顶进施工过程中触变泥浆应保持流动性,其配合比应根据土层类别、地下水条件、泥浆技术指
标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触变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8997-2012 舞台用木质地板 2012-12-31
- GB/T 28995-2012 人造板饰面专用纸 2012-12-31
- GB/T 28991-2012 油茶良种选育技术 2012-12-31
- GB/T 28996-2012 涂装水泥刨花板 2012-12-31
- GB/T 28994-2012 木质楼梯 2012-12-31
- GB/T 28988-2012 花卉主要刺吸式害虫检测规程 2012-12-31
- GB/T 28989-2012 富贵竹生产技术规程 2012-12-31
- GB/T 28992-2012 热处理实木地板 2012-12-31
- GB/T 28998-2012 重组装饰材 2012-12-31
- GB/T 28993-2012 结构用锯材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