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096-2012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管理规范

DB37/T 2096-2012 DB37/T 2096-2012 Standard fo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Aquatic Breeding Farm。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096-2012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3-21
实施日期
2012-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096—2012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管理规范

2012-03-21发布2012-05-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096—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付佩胜。

I

DB37/T2096—2012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良种场建设的环境条件、品种的界定、组织管理、生产设施、生产管理、质量管理、

档案、销售等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水生动(植)物原良种场建设及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其他水产养殖场亦可借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76水质钙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T747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T7480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T74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7493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山东省原良种场建设规划2011-2020》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原种

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的原始亲体。

3.2

良种

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适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

的水产动植物种。

4原良种场的环境条件

1

DB37/T2096—2012

4.1场址

原种场应建在该种类的原产地,良种场建在该种类适宜养殖的地区。交通方便,具备电力、通讯条

件。抗洪、防涝、抗旱能力符合水利部门50年一遇标准。

4.2生态环境

建设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规定,适

宜于养殖种类的生长、繁殖和遗传性状保存。场区绿化、美化,环境整洁。

5品种要求

原、良种场品种必须是下列要求之一:

a)现有主要养殖(栽培)对象;

b)育成养殖新对象,经连续二年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累计试验面积混养不低于335hm2,单养不

低于35hm2,并表现优异者;

c)养(增)殖开发利用新对象,经连续二年生产性养(增)殖试验,累计养殖面积不低于6670hm2,

增殖试验面积不低于13340hm2,并表现优异者;

d)国外引进养(增)殖新对象,经连续二年生产性养(增)殖对比试验(试验面积与第3项同),

表现优异者;

e)经证实具有育种应用价值的原种;

f)特殊养(增)殖对象。

6原良种场的组织管理

6.1管理人员

场长、副场长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水产养殖管理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主管

技术的副场长要具有遗传育种等相关专业知识。

6.2技术人员

全场中级以上和初级水产技术人员占全场职工的比例分别不低于10﹪和20﹪。

6.3技术操作工人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操作技能的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技术操作工人占

全场职工的40﹪以上。

6.4部门人员

质量管理部门,设专职或兼职质量检验员1~3名;生产技术部门内设专职选育种员,兼职实验操作

员和电脑操作员;在场部办公室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员;在生产工区设兼职生产记录员。以上人员有

中专以上文化,具有水产养殖专业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完成本职工作。

6.5培训

制定培训考核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对本场技术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定期

考核上岗。

2

DB37/T2096—2012

6.6技术支持

原良种场要与市级以上科研单位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签订长期技术协作协议。

7原良种场的生产设施

7.1原良种场应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参照《山东省原良种场建设规划2011~2020》)培育池

排列整齐,种苗池、后备亲本池、亲本池、暂养池布局合理,比例适当。进排水系分开,相对独立。

7.2具有与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饵料、运输、增氧、清淤、供电、调温、供水、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等

配套设施,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制度健全,设施、设备维护良好,运转正常。

7.3配备相应的实验室、档案室、资料室。

7.3.1实验室具有从事水质分析、水生生物、原良种外部形态与生长等项目的测定手段和养殖种类病

害的监测手段(实验室主要工作项目与必备仪器、药品参照附录A)。

7.3.2设立专门档案室。档案室设施要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7.3.3资料室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能进行一般文字处理,资料保存等,有条件的场要参加有关业

务单位的网站。同时具备有关水产养殖及原良种生产基础知识的书籍、期刊、杂志等,供全场职工参阅

学习。

8生产管理

8.1原良种场实行计划管理。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编制财务、物资和劳动用工等

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8.2制定所保存原良种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规程组织生产。

8.3严格执行隔离保种制度。不同的养殖对象要分区专池养殖、单独操作,进排水分离和严格过滤,

防止混杂。原种池与供生产用种池应严格隔离。

8.4生产操作过程应有完善的生产记录。生产记录表式由场部统一制定。生产记录员应及时、准确记

录、定期汇总归档,并接受监督检查,生产纪录保存5年以上。

8.5原、良种场应依法取得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证。

9质量管理

9.1原良种场要不断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