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72-2012 杂交鳢“杭鳢1号”种质要求
DB33/T 872-2012 Hybrid black carp "Hang Ling No. 1" germplasm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72—2012
杂交鳢“杭鳢1号”种质要求
Requirementsforgermplasmofhybridsnakehead“HangliNo.1”[Channa
maculate(♀)×Channaargus(♂)F1]
2012-12-21发布2013-01-2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7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楠、冯晓宇、郭水荣、刘凯、刘新轶、王宇希、姚桂桂。
I
DB33/T872—2012
杂交鳢"杭鳢1号"种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鳢“杭鳢1号”的术语与定义、主要外部形态特征、生长、遗传学特性、检测方
法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杂交鳢“杭鳢1号”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和生长的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杂交鳢“杭鳢1号”HybridSnakehead“HangliNo.1”【Channamaculata(♀)×Channaargus
(♂)F1】
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F1。
4主要外部形态特征
4.1体形与体色
鱼体呈纺锤形,头部尖而扁平,躯干前部浑圆后部侧扁,尾鳍呈圆形。口端位,下颌稍突出。背部
青绿色,体侧灰黑色,腹部白色或灰白色。头侧具2条纵行黑色条纹,向后延伸在躯干部呈两列块状斑
纹。头部上方具“”形斑纹,尾鳍基部具2至3条弧形斑纹。杂交鳢“杭鳢1号”外形见图1。
杂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59-2002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猪瘟毒的技术操作规程 2002-06-11
- DB45/T 50-2002 海水养殖贝类检疫规范 2002-06-11
- DB45/T 54-2002 近江牡蛎浮筏吊养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45/T 58-2002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检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毒支原体的技术操作规程 2002-06-11
- DB45/T 56-2002 象草类牧草生产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15/ 377-2002 皮革毛皮中主要有害物质限定通则 2002-04-01
- DB45/T 57-2002 多花黑麦草生产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45/T 48-2002 南丹黄牛 2002-06-11
- DB15/T 376-2002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2002-04-01
- DB45/T 45-2002 马氏珠母贝亲贝和种苗 20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