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00.30
Q13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crete
2020-07-28发布2020-10-27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746—2020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符号..............................................................................3
4.1材料性能......................................................................3
4.2抗力和作用效应................................................................3
4.3计算系数......................................................................3
5基本规定..........................................................................3
6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4
6.1合成纤维......................................................................4
6.2其他原材料....................................................................5
7高延性混凝土性能及质量检验........................................................5
7.1拌合物性能....................................................................5
7.2力学性能及耐久性..............................................................6
7.3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7
7.4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7
8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
8.1一般规定......................................................................8
8.2配合比确定....................................................................8
9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9
9.1一般规定......................................................................9
9.2砌体抗压加固..................................................................9
9.3砌体抗剪加固.................................................................11
9.4砌体抗震加固.................................................................12
9.5加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计算.....................................................12
9.6构造要求.....................................................................15
9.7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19
10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21
10.1一般规定....................................................................21
10.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加固计算................................................21
10.3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计算....................................................22
I
DB64/T1746—2020
10.4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抗压加固计算...............................................23
10.5构造要求.....................................................................25
10.6施工及施工质量验收...........................................................27
11砖砌体及砌块砌体构件加固与修复...................................................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31
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农村危房........................................33
附录C(资料性附录)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42
II
DB64/T174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起草,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
料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宁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站、宁夏大学、宁夏建
投设计研究总院、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南京高延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
司银川工程建设指挥部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明科、朱世平、舒宏博、车佳玲、邵海东、夏振华、张思海、刘志远、郜宝
田、刘振华、谭伏波、景武斌、卜新星、王伏军、王俊淋、马义飞、连云飞、郭崇、张扬、高勇、王鹏、
慈强、景冬花、王楠、王亚鹏。
III
DB64/T1746—2020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第9章和附录B与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
体结构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邓明科等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
的责任。
IV
DB64/T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延性混凝土的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性能及质量检验、配合比设计、加
固砌体结构、加固混凝土构件、砖砌体及砌块砌体构件加固与修复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砌体结构和混凝土构件设计、施工及
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2573水泥取样方法
GB/T13693道路硅酸盐水泥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702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728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1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161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1
DB64/T1746—2020
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322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JGJ/T363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延性混凝土highductileconcrete
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成型以后,具有高韧
性、高抗裂性能的特种混凝土。
3.2
等效弯曲强度equivalentflexuralstrength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采用等效弯曲荷载计算所得的抗弯强度。
3.3
等效弯曲韧性equivalentflexuraltoughness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等效弯曲强度与挠跨比的乘积,与等效弯曲强度一起作为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
性的评价指标。
3.4
材料强度利用系数strengthutilizationfactorofmaterial
考虑加固材料自身变形能力高于砌体或混凝土,以及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引
入的折算系数。
3.5
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standardvalueofcompressivestrengthforhighductileconcrete
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00mm的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60d龄期用
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3.6
农村危房ruraldangerousbuilding
根据JGJ/T363鉴定的危险性等级为C级和D级的农村住房,以及危险性等级为A、B级但抗震能
力不满足JGJ161相关规定的农村住房。
3.7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crete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
加固方法。
3.8
2
DB64/T1746—2020
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cretestrip
在结构关键部位增设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条带,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
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3.9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reinforcedhighductileconcrete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配筋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
力的加固方法。
3.10
加锚式钢筋mechanicallyanchoredsteelbar
采用机械锚固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里边的钢筋。
3.11
胶锚式钢筋structuralglueanchoredsteelbar
采用结构胶锚固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里边的钢筋。
4符号
4.1材料性能
Cd──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
Ed──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
u2
fce──等效抗压强度(N/mm);
2
fd──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2
fdf──高延性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值(N/mm);
2
fdk──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fdt──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2
fdu──边长100mm的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值(N/mm);
2
fdu,k──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u2
feq──等效弯曲强度(N/mm);
2
fm0──原构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u3
We──等效弯曲韧性(kJ/m);
u3
Wc──等效抗压韧性(kJ/m)。
4.2抗力和作用效应
Vd──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提高的受剪承载力(N);
VE──考虑地震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N);
VME──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N);
Vs──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方向钢筋承担的剪力(N)。
4.3计算系数
αd──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
3
DB64/T1746—2020
αd1──高延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
ηk0──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时墙体侧向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
η0──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
ϕco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5基本规定
5.1高延性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相关要求,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高延性混凝土适用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90℃。
5.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砌体结构或混凝土构件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业主方
提出的要求,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按本规程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和施
工,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b)加固后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综
合确定,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c)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
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d)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e)采用配筋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
5.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的砌体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GB50011及
GB50023的有关规定。
5.4高延性混凝土季节性施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冬期施工应符合JGJ/T104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
宜低于5℃。
b)冬期室内施工时,应监测室内温度,且不宜浇水养护。
c)冬期施工,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
d)湿拌高延性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应适当缩短高延性混凝土凝结时间,但应经试配确定。高延性
混凝土拌合物的储存容器应采取保温措施。
e)寒冷地区不宜进行冬期施工。
f)雨天不宜进行外墙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如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且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前不
应受雨淋。
g)在高温、多风、空气干燥的季节进行室内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宜对门窗进行封闭。
h)夏季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压抹高延性混凝土时应控制好各层压抹的间隔时间。
i)夏季气温高于30℃时,外墙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采取措施遮阳,并应加强养护。
6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
6.1合成纤维
6.1.1高延性混凝土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增韧材料,合成纤维应为单丝纤维或粗纤维。纤维不应对人体、
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涉及与生产、使用有关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6.1.2制备高延性混凝土所用合成纤维的规格宜符合表1的规定。
4
DB64/T1746—2020
表1合成纤维的规格
外形公称长度(mm)当量直径(µm)
单丝纤维4~1512~50
粗纤维15~60>100
6.1.3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
项目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N/mm2)≥1200
初始模量(N/mm2)≥30.0×103
断裂伸长率(%)≥7.0
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
6.1.4合成纤维的密度、熔点、吸水率等主要物理性能参数宜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合成纤
维可按表3取值。
表3合成纤维的物理性能
项目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粗纤维聚乙烯醇纤维
截面形状圆形或异形圆形或异形圆形
密度(g/cm3)0.90~0.920.90~0.931.28~1.30
熔点(℃)160~176160~176215~220
吸水率(%)<0.1<0.1<5
6.2其他原材料
6.2.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GB175或GB/T13693的相关规定。
6.2.2骨料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并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2.3~3.0,骨料最大粒径不宜
大于3mm。
6.2.3高延性混凝土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外加剂应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
规定。
6.2.4高延性混凝土中宜复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II
级。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GB/T1596和GB/T18046的规定。
6.2.5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5
DB64/T1746—2020
7高延性混凝土性能及质量检验
7.1拌合物性能
7.1.1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足设计和
施工要求。
7.1.2用于砌体结构加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其拌合物的稠度宜为28mm~33mm;用于混凝土构件
加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其拌合物的稠度宜为26mm~31mm。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测试方法应
符合JGJ/T70的相关规定。
7.1.3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的测定方法应符合JGJ/T322的规定。
表4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环境条件配预应力筋不配筋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
的高延性混凝土的高延性混凝土
干燥环境0.3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0
0.061.0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
7.1.4高延性混凝土在施工时,应按产品要求的用水量拌合,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添加水。
7.2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7.2.1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表5所示。
表5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标准养护龄期性能指标
等效弯曲韧性3d≥60.0
3
(kJ/m)60d≥40.0
等效弯曲强度3d≥5.5
2
(N/mm)60d≥6.5
抗折强度3d≥9.0
2
(N/mm)60d≥11.0
立方体抗压强度3d≥20.0
2
(N/mm)60d≥50.0
注1:表中性能指标均指试验值,试验值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第7.4.3条有关规定。
注2:测试等效弯曲韧性、等效弯曲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测试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
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
7.2.2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表6的有关规定,同时应满足GB50010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6
DB64/T1746—2020
表6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等级要求
抗冻试验(快冻法)≥F200
抗水渗透试验(逐级加压法)≥P10
抗氯离子渗透(RCM法)≥RCM-IV
抗硫酸盐侵蚀≥KS90
7.2.3高延性混凝土的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2
a)强度等级为Cd50的高延性混凝土,其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取值为27.6N/mm,轴心抗拉强
fd
度设计值取值为3.8N/mm2。
fdt
42
b)强度等级为Cd50的高延性混凝土泊松比可取0.14,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取值为2.20×10N/mm。
7.3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
7.3.1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延性混凝土进场时应复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用于施工。
b)进场的高延性混凝土应查验和收存型式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等质量证明文件。
c)进场复验应测试高延性混凝土标准养护3d龄期的等效弯曲强度、等效弯曲韧性、抗折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5中3d龄期的性能指标作为进场复验指标要求。进场复验的性能测试
方法应符合第7.4.1条的规定。
7.3.2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每100t应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t的应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
应为一个取样单位。高延性混凝土的取样应满足下列规定:
a)取样方法应按GB/T12573执行。取样应有代表性,每一检验批取样总量不宜少于40kg。
b)每一检验批取得的试样应充分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应按第7.4节规定的项目和方
法进行检验,另一份应密封保存至有效期,以备仲裁检验。
7.4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4.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及最终力学性能检验评定的标准试件制作和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下
列规定:
a)按照GB/T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且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试件
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以该尺寸试件的强度测试结果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
b)按照GB/T50081的试件制作方法制作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并按GB/T17671
的有关规定进行三点抗折试验,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c)按照GB/T50081的试件制作方法制作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并按附录A的
方法进行抗弯试验,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7.4.2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应按第7.4.1条规定测试试件标准养护60d的力学性能。
b)同一批次用于立方体抗压、抗折和抗弯试验的试块应分别留置不少于3组,每组3个试块。
c)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验,除应留置以上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测试力学性能外,尚应留
置同等数量和规格的高延性混凝土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
7
DB64/T1746—2020
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日平均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的具体规定应按GB50204相关规定执行。
7.4.3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试验值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试验值和等效弯曲韧性试验值取3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
值。
b)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值的计算应符合GB/T17671的有关规定。
c)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GB/T50107的有关规定,且不考虑尺寸换
算系数。
7.4.4当设计文件对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
能等耐久性能有要求时,尚应按GB/T5008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测试,并按JGJ/T193的有关规定进
行等级评定,其评定结果应符合第7.2.2条的规定。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中,抗冻试验采用“快
冻法”,抗水渗透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抗氯离子渗透试验采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
7.4.5实际工程需要检验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时,应按GB/T50081的有规定进行试
件制作和试验测定,且高延性混凝土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300mm。
8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试配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并应满足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8.1.2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8.1.3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8.1.4高延性混凝土中纤维的体积率不宜小于0.5%,且应以试验结果最终确定。
8.2配合比确定
8.2.1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符
合下列要求:
a)高延性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50,砂胶比不宜大于0.80。
b)高延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表7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
表7高延性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
最大水胶比0.500.450.40≤0.35
水泥最小用量(kg/m3)300320340360
3
c)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50kg/m。
d)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灰等)的品种、掺量应经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
拌合物总质量的20%~40%。
8.2.2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延性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表7
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
8.2.3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高延性混凝土的重复试验,
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8
DB64/T1746—2020
8.2.4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ffdu,0du,k+1.645σ
式中:
fdu,0——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
fdu,k——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σ——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可靠试验依据时,可取
。
0.08fdu,k
8.2.5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除应符合第7.2.1条相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8.2.6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时,试配的高延性混凝土试件的测试龄期宜取3d,最终以60d
龄期的配制强度为准。
8.2.7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验证。
9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9.1一般规定
9.1.1本章适用于正常使用工况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砖砌体和砌块砌体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9.1.2采用高延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4527.3-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多夹具基础件 平副托板 1992-01-23
- HB 7335-1996 过盈螺纹带表梳形卡规 磨损用对表件 d=33~45 1996-09-13
- HB 5932-1986 尼龙卡箍 1986-01-23
- HB 4-47-1983 压紧螺母 1984-08-23
- SJ/T 9560.16-1993 真空继电器质量分等标准 1993-09-03
- QJ 1642.12-1989 24°导管连接件 24°异径三通接头 1989-01-13
- HB 5879.16-1985 降落伞缝合部 绳子系结并缝 1985-07-03
- SJ 3104-1988 冷冲模 弹压导板模四导柱模架 1988-03-28
- JB/T 7941.1-1995 压配式圆形油标 1996-04-14
- HB 4371-1989 十字键槽矩形导向板毛坯 198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