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413-2016 地理标志产品 陵水圣女果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413-2016 DB46/T 413-2016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ducts Lengshui tomato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南大学、海南润达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陵水质量技术监督局、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委员会、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协会
- 起草人:
- 李绍鹏、陈艳丽、李萃玲、万学闪、何阳、孙慧中、王祺霖、周军峰、魏伟化、李茂富、付亚男、高雄、李若、郭丰娟、郑春林、李德友、包冬红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1
备案号:52369-2017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413—2016
地理标志产品陵水圣女果生产技术规程
2016-11-17发布2017-02-17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41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大学、海南润达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陵水质量技术监督局、陵水
黎族自治县农业委员会、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绍鹏、陈艳丽、李萃玲、万学闪、何阳、孙慧中、王祺霖、周军峰、魏伟化、
李茂富、付亚男、高雄、李若、郭丰娟、郑春林、李德友、包冬红。
I
DB46/T413—2016
地理标志产品陵水圣女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圣女果(Lycopersiconesculentumvar.cerasiformeAlef.)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品
种选择、园地选择与规划建设、种苗培育、园地准备与定植、土壤管理、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疏花疏
果、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陵水
圣女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GB/T23416.1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3416.2~2009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茄果类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频振式杀虫灯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GB/T2524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NY884生物有机肥
NY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334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T1361农业灌溉设备微喷带
NY/T2065沼肥施用技术规范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NY/T2442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标准
NY/T2623灌溉施肥技术规范
NY/T2798.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NY/T2798.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3部分:蔬菜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1
DB46/T413—2016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限生长型品种
顶芽非自封顶类型的品种,只要条件允许,可长期或较长期生长与开花结果。
3.2
有限生长类型品种
顶芽自封顶类型的品种,即使条件允许,顶芽停止生长后不能继续生长与开花结果。
3.3
暗水法定植
先在种植孔内浇满水,待水下渗约一半时,将嫁接苗基质部分置于种植孔中,水渗后即覆土并稍压
实的定植方法。
注:该法定植后当天可不淋定根水。
3.4
缓苗期
定植后一周内。
3.5
营养生长期
定植后至第一穗花出现之前。
注:营养生长期约为植后8d~21d。
3.6
始花初果期
第一穗花出现后至第一穗果收获之前。
注1:始花初果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同时开花与结果。
注2:定植后约70d可收获第一穗果实。
3.7
结果期
第一穗果采收后至采收果实结束。
注:结果期约80d,包括结果盛期和结果中后期。
3.8
结果盛期
第一穗果采收后至果实已收获六成之前。
3.9
2
DB46/T413—2016
结果中后期
结果盛期之后至果实收获结束。
3.10
双干整枝
除留主干外,留主干第一花序下一条侧枝作为第二主干,或者在幼苗期将主干摘心,再同时选取两
个侧枝作为两个主干,将其他侧枝都陆续摘除的整枝方式。
3.11
改良单干式整枝
在选留一条主干的同时,保留主干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待其结2~3穗果后(或约1.2m高时)
留2~3片叶摘心,将其他侧枝都陆续摘除的整枝方式。
注:该法又称一干半整枝。
3.12
三干整枝
在双干整枝的基础上,再留第一主干第二花序下的第一侧枝或第二主干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作为
第三主干,将其他侧枝都陆续摘除的整枝方式。
3.13
改良双干式整枝
在双干整枝的基础上,再留1条侧枝,待其结2~3穗果后(或约1.2m高时)留2~3片叶摘心,将其
他侧枝都陆续摘除的整枝方式。
注:该法又称二干半整枝。
3.14
红熟后期
果实红色着色面占果面七成以上。
4品种选择
应选择符合以下要求的优良品种:
——高产;
——果实红色,着色均匀,含糖量高,不易裂果,不易形成绿肩果,风味好,耐贮运;
——耐弱光,适应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
——抗病性强;
——适合目标市场消费需求。
示例:可选择‘千禧’类型等圣女果优良品种。
5园地选择与规划建设
5.1园地选择
3
DB46/T413—2016
5.1.1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区域内海拔100m以下、2.5m以上,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不易积水的农业生产区域,选择耕作层≥35cm,有机质≥1.0%,pH值为5.0~
7.0的沙壤土地块。不宜选择前茬为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地块。
5.1.2产地周边环境及产区条件应满足NY/T2798.1中的相关要求,产地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质量
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5.2园地规划建设
5.2.1灌溉施肥系统
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参照NY/T2623和GB/T50485的规定执行。
5.2.2排水系统
规划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一般根据园地面积、地形、地貌,每15m~20m设置一条
排水沟。
5.2.3其他设施
根据生产需要,规划与建设园地道路、鲜果采后包装房、预冷库、施药系统等设施。
6种苗培育
6.1砧木要求
砧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接穗品种亲和力强,对接穗品种果实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
——适应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抗逆性、抗病性强,对土传性病害免疫或高抗;
——无检疫性病虫害;
——根系发达,长势强。
示例:可选择改良型托鲁巴姆茄或者本地野茄作为砧木。
6.2苗圃地选择与建设条件
提倡集约化育苗。集约化育苗场地应建在交通方便、土地平坦、开阔、排灌方便的地方,育苗场地
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建设条件应符合NY/T2442的相关要求。
6.3育苗设施
推荐采用膜网结合的育苗棚,并具备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调控能力,其中棚高1.8m以上,长
约20m,宽度4m~9m,顶部覆盖塑料薄膜,大棚四周以及通风口、缓冲门均应覆盖60目防虫网,并根
据幼苗期和嫁接期间天气情况覆盖1~2层遮阳网。育苗棚通风设施、棚内道路、排灌系统等规划与建设
参照NY/T2442的规定执行。育苗前清除育苗设施内外杂草及污物,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对育苗设施进
行消毒。
育苗场辅助设施、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参照NY/T2442的规定执行。
6.4育苗床
塑料薄膜大棚内地面应充分整平,或并用水泥混凝土硬化地面后,铺设园艺地布作为育苗床。
6.5育苗基质
4
DB46/T413—2016
提倡采用符合NY/T2118要求的商品蔬菜育苗基质,使用前参照附录A进行消毒。
6.6育苗容器与基质装填
6.6.1提倡采用PS吹塑穴盘育苗,接穗育苗宜选择50孔或60孔,砧木育苗宜选择60孔或72孔。穴
盘长540mm、宽270mm~280mm,深度≥50mm。
6.6.2新穴盘、以及经冲洗干净的重复使用穴盘,在使用前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消毒:
a)1000~2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
b)1%~2%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30min;
c)将穴盘放置在密闭的空间,按每平方米用硫磺粉34g+锯末8g,点燃熏蒸,密闭24h;
d)用70℃~80℃高温水蒸汽消毒40min~60min。
6.6.3经消毒的育苗基质,加水拌湿,使基质相对含水量达40%~60%,一般加水量以手握成团并有少
量水渗出,松手后轻轻抖动即可散开为宜,使水分分布均匀,保持松散状态,但不结块;将拌湿基质填
满穴盘中每个孔穴,稍压实至松紧适中,刮平,使穴盘每个格室清晰可见。
6.7播种
6.7.1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的规定。
6.7.2播种时期
适宜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砧木、接穗品种分批播种,其中砧木品种比接穗品种提前播种20
d~30d。
6.7.3种子消毒与浸种
6.7.3.1.1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消毒与浸种。
6.7.3.1.2将种子装入尼龙袋中,使种子保持松散状态,推荐采用下列温汤处理结合药物处理对种子
进行消毒:
a)温汤处理:准备两个恒温水浴锅,将水温分别设置为37℃和50℃,达到设置温度时,将种
子放入37℃水浴锅中浸泡(预热)10min后,随即转入50℃的水浴锅中浸泡25min,处理
后取出立即用凉的自来水冲洗种子5min,再搓洗2~3遍,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温与消
毒时间;
b)药物处理:温汤处理后,用10%磷酸三纳溶液浸泡20min~30min,取出用自来水充分洗净。
注:温汤处理结合药物处理主要可预防病毒病、溃疡病、叶霉病、早疫病等。
6.7.3.1.3经6.7.3.2a)和6.7.3.2b)依次消毒后的种子,其中接穗品种种子用常温自来水浸泡4h~
5h;砧木种子用常温自来水或100mg/L~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12h~13h。浸种后用细沙搓洗
种子种皮上的黏液,然后取出种子并摊平于无污染的棉纱布上,稍晾干即可催芽。
6.7.4种子催芽
种子经消毒和浸种后,用2~3层湿棉纱布将种子包好,置于培养箱(催芽箱)或人工气候箱中催芽,
催芽适宜环境条件与催芽时间见表1。每天宜用自来水冲洗1~2次,每隔4h~6h翻动1次,待60%~70%
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6.7.5播种方法
播种前大棚覆盖一层遮光率为75%的遮光网。用打孔器在穴盘上每个孔穴中央打取直径与深度各约1
cm的小穴。采用工具或人工方式将催芽种子点播于每个小穴中,接穗品种每穴1粒,砧木品种每穴1~2
5
DB46/T413—2016
粒,播后用基质覆盖小穴,并刮平表面。播种后将穴盘整齐地摆放于育苗床上,采用花洒或喷淋设备对
穴盘洒水,至穴盘排水孔有水渗出为止,并覆盖白色薄膜或无纺布等材料保湿基质。
表1种子催芽适宜环境条件与催芽时间
昼/夜相对湿度催芽时间
项目
℃%d
27~30/20~23
接穗品种种子90~952~4
28~30/28~30
砧木品种种子30~35/20~2590~953~6
6.7.6播种后管理
6.7.6.1播种2d~3d后,部分种子出土时,应及时揭去穴盘覆盖物;及时通风降低温度,预防下胚
轴徒长。苗出齐后,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18℃~20℃,可通过通风、浇水、覆盖遮
阳网等措施适当调节棚内温度。出苗后,对子叶带种皮的幼苗,应及时喷水至种皮发软,用镊子小心摘
除其种皮。
6.7.7砧木品种幼苗长到一叶一心时,要及时间苗,每穴保留一株壮苗,将多余的幼苗用经消毒的剪
刀从其基部剪除。砧木品种间苗后及时浇水,防止幼苗萎蔫。苗期宜采用喷灌或花洒头喷淋。
6.7.8待幼苗长出2片真叶以后,逐渐揭去遮阳网,并适当控制水分。
6.8嫁接
6.8.1嫁接前的准备
6.8.1.1嫁接环境
应具有良好遮阳条件,避免阳光直射。
6.8.1.2嫁接用具与材料
嫁接操作台、双面刀片或单面刀片、小型喷雾器、盆、筐、专用嫁接套管、专用嫁接夹(平口)、
遮阳网、透明薄膜、75%乙醇(酒精)、脱脂棉等。其中应选用内径为2.5mm、2.8mm或3.0mm,透明
或半透明的专用嫁接套管,嫁接前将套管剪成长为1.0cm~1.2cm的小段备用。
6.8.1.3嫁接前消毒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参照附录F,在嫁接前1d对砧木和接穗喷洒一次杀菌剂、杀虫剂。
示例:嫁接前1d的下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2%春雷霉素水剂800倍液,喷洒砧木和接穗品种幼
苗。
6.8.2嫁接适期
应掌握下列嫁接适期:
——砧木幼苗5~6片真叶(五叶一心或六叶一心),茎粗2.5mm~3mm;
——接穗幼苗(或侧枝)4~5片真叶(四叶一心或五叶一心)、茎粗2.5mm~3mm。
注:砧木种子播后45d~55d可嫁接;接穗种子播后25d~30d可嫁接。
6.8.3嫁接方法
6.8.3.1.1提倡采用斜接法、劈接法进行嫁接。嫁接前2d对砧木和接穗品种幼苗穴盘充分淋水。嫁
接前在大棚砧木育苗床上方加盖一层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使用嫁接操作台进行嫁接。嫁接期间操作
人员双手和嫁接用具等常用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
6
DB46/T413—2016
6.8.3.1.2斜接法按下列步骤操作:
a)剪取穗条:用刀片从穴盘接穗幼苗剪取二叶一心或三叶一心作为穗条,基部一片真叶着生位置
至切口处的距离以1.5cm~2cm为宜。将穗条放入干净的泡沫箱中保湿,或其他干净的容器
中加盖湿布保湿,并及时嫁接;
b)削砧:在砧木苗基部往上第2片或第3片真叶上方约1.5cm处,或在砧木苗根颈往上8cm~
10cm处,用刀片向下削成约45°的单切面,切面长度为0.6cm~0.8cm,去掉削口上部;
c)削穗:用刀片从穗条顶芽往下第2片或第3片真叶下方约1cm处向下削成约45°的单切面,
切面长度为0.6cm~0.8cm;
d)插穗与固定: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专用嫁接套管中,嫁接套管另一端插到削好的砧木上,调
节套管使砧穗二者斜向切面对齐,并且紧密结合。
注:斜接法又称斜切接法、贴接法。
6.8.3.1.3劈接法按下列步骤操作:
a)剪取穗条:按6.8.3.2a)给出的要求;
b)削砧:在砧木苗基部往上第2片或第3片真叶上方约1.5cm处,或在砧木苗根颈往上8cm~
10cm处,用刀片横向切断砧木,再从横切面中央垂直向下切一刀,深约1cm;
c)削穗:选择与砧木茎粗基本一致、或比砧木稍细的穗条,用刀片从接穗顶芽往下第2片或第3
片真叶下方约1cm向下斜削成双斜面的楔形(“V”字形),楔形两侧切面长均为0.8cm~
1.0cm,长度与砧木纵向切口相同或略短为宜;
d)插穗与固定:随即将削好的接穗楔形部分插入砧木纵向切口中,要插到底不留缝隙,同时使砧
穗二者切面恰好吻合,用专用嫁接夹固定。
6.8.3.1.4切削砧木与接穗嫁接口时,削面要平整、干净;每嫁接一个穴盘苗后,应将刀片清洗干净
并消毒。
6.8.4嫁接后管理
6.8.4.1.1嫁接后将穴盘整齐摆入苗床,摆苗前浇湿地布。摆苗后,用透明薄膜直接覆盖穴盘苗,或
在穴盘上方架设薄膜小拱棚保湿。
6.8.4.1.2嫁接后按附录B对嫁接苗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控;撤掉小拱棚后,按下列措施对嫁接苗进行
正常管理:
a)去除嫁接夹;采用斜接法的,可保留专用嫁接套管;
b)及时抹除砧木上侧芽,操作时不得摆动接穗和/或损伤接穗;
c)一般每天淋水1次,淋水次数和淋水量以使基质湿润为宜。嫁接后第10d~15d期间用0.1%~
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淋施1~2次,或用含有微量元素的三元复合肥(20-10-20)水溶性
肥料淋施1~2次,使用时按相应说明书进行;
d)出圃前5d~7d开始适当控制淋水次数和淋水量,进行适当炼苗,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在60%
左右,并停止施肥。
6.9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叶霉病、病毒病等病害,以及斑潜蝇、蚜虫、粉虱等虫害,可参照
第12章给出的相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6.10嫁接苗出圃
7
DB46/T413—2016
嫁接苗嫁接口以上五叶一心至七叶一心,嫁接口处愈合良好,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粗壮、较硬,节
间较短,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基质根花完整,无病虫害,即可出圃。出圃前淋透水,喷
施一次广谱性杀菌剂和防治蚜虫、粉虱等杀虫剂。
注:嫁接后一般约20d可出圃定植。
7园地准备与定植
7.1整地
定植前提前30d对园地进行机耕整地。整地前每667m2均匀撒施石灰粉75kg~100kg,机耕深度
25cm~30cm,一般一犁二耙,有条件的可二犁二耙,每次机耕间隔7d~10d,充分晒白土壤,使土
壤深、松、细、平。
7.2土壤消毒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参照附录G,在作畦前将杀虫剂、杀菌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防治病虫
害。
7.3施基肥
7.3.1每667m2施用优质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1500kg~2000kg,生物有机肥100kg,饼肥30kg~
40kg,复合肥(15-15-15)20kg,硫酸钾10kg,钙镁磷肥20kg~25kg,硫酸镁肥10kg。所用肥
料应符合9.2.1给出的相关规定,钙镁磷肥与牛粪、羊粪等优质有机肥、饼肥一起沤制,复合肥、硫酸
钾与经沤制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饼肥、生物有机肥混匀施用。基肥宜于最后一次机耕前均匀撒施
于土壤表面。
7.3.2酸性较强(pH<5.5)的地块,宜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使用浓度与方法按使用说明书执行,将土
壤pH值调节至5.5~7.0。
7.4作畦
整地后作畦,畦向以南北向为宜,采用双行定植和单行定植的畦宽(包沟)分别为180cm和100cm,
畦高25cm~35cm,畦面略呈龟背形。
7.5铺设微喷带
在每畦中央纵向平铺一条微喷带,孔口朝上。微喷带应符合NY/T1361的规定。
7.6地面覆盖
作畦后,双行和单行定植的畦面分别用宽幅为120cm~130cm和70cm~80cm的黑色地膜、银黑双
色地膜或可降解地膜覆盖,四周边膜用泥土压紧。
7.7定植时期
一般于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定植。
7.8定植规格与密度
双行定植的株距60cm~90cm、行距90cm~100cm,单行定植的株距60cm~90cm。一般每667m2
定植800~1200株。可根据圣女果栽培品种生长特性、整枝方式和土壤肥力等适当调整定植规格与密度。
8
DB46/T413—2016
7.9定植方法
宜于阴天全天、或多云、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前先按株行距于地膜上用打孔器打出定植孔。
推荐采用暗水法定植,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或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等杀菌剂药液淋入定
植孔中,定植深度以覆土至嫁接苗根颈上方约1cm为宜,嫁接口离地面应≥3cm。定植后畦面用泥土把
破口地膜封好。定植后应及时查苗、补苗,拔除枯死苗、弱苗及残苗,补植壮苗,确保全苗。
注: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可参照附录G调整杀菌剂种类与使用浓度。
8土壤管理
及时人工拔除步道(作业道)及定植孔处杂草。随时加固地膜。
9水肥管理
9.1水分管理
9.1.1灌水
9.1.2根据圣女果需水规律、天气情况、土壤墒情以及施肥时期等确定微喷的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
灌水量。
9.1.3一般灌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和85%~90%。推荐测墒灌溉;如无测
墒设备时,宜常检查土壤湿度及植株生长情况,一般以手抓捏膜下土壤,能捏成团块则表明土壤水分充
足,如果不能成团则表示土壤水分不足,要开始灌水。
9.1.4定植后第一次灌水应灌透;缓苗期灌水1~2次;营养生长期应适当蹲苗,宜少灌水,每隔8d~
12d灌水1次或不灌水;始花初果期宜通过灌水保持土壤干湿交替,每周灌水1次;结果期应多灌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每5d~7d灌水1次。
9.1.5少量多次灌水,灌水后浸透土壤深度以20cm~30cm为宜,灌水时间为上午9时前或下午5
时以后。
9.1.6其余参照NY/T2623的相关规定执行。
9.1.2排水
雨天应及时排除园内积水。
9.2养分管理
9.2.1施肥原则
以产定肥,平衡施肥,推荐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基肥结合追肥,有机肥结合化肥,水溶性
肥结合常规肥。追肥以土壤施肥为主,叶面喷肥为辅,其中土壤施肥应随水施肥(水肥一体化)、少量
多次。所用肥料应符合NY/T496或NY1109的规定,其中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应分别符合NY525
和NY884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海南省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商品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畜禽粪
便与饼肥施用前应参照NY/T1334或GB/T25246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沼肥的施用应参照NY/T2065
的规定执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分别参照NY/T1118、NY/T2623的规定执行。
9.2.2施肥量与配比
9
DB46/T413—2016
根据圣女果的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按每667m2目标产量5000kg计,推荐
施用纯氮(N)24kg~28kg,五氧化二磷(P2O5)10kg~12kg,氧化钾(K2O)32kg~36kg,N、P2O5、
K2O施用总量为66kg~76kg,施用比例为1︰(0.36~0.50)︰(1.14~1.33)。
9.2.3肥料选择
选择适宜的微灌肥料和叶面肥。微灌用肥应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较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
互作用小的肥料。常用肥料参见附录C。
9.2.4肥料搭配
合理搭配肥料,避免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混合后会产生沉淀的肥料应单独施用,即第
一种肥料施用后,用清水充分冲洗灌溉施肥系统,然后再施用第二种肥料。水肥一体化常用肥料的相容
性参见附录D。
9.2.5施肥制度
营养生长期少施肥,主要施用氮肥与钾肥;始花初果期施用量较大,主要施用氮肥,适当施用钾、
磷与硼肥;结果盛期至中后期多施肥,主要施用氮、磷、钾、锌、硼和锰肥。推荐的施肥制度见附录E。
注:营养生长期、始花初果期和结果期所需的有机质、铁、钙、镁主要通过施用基肥供给(见7.3)。
9.3灌溉施肥制度
参照NY/T2623的规定执行。
9.4灌溉施肥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参照NY/T2623的规定执行。
10植株调整
10.1搭架
苗高25cm~30cm时,开始搭架,双行定植、单行定植分别采用“人”字架、“一”字架。“一”
字架适宜于避风或较避风的果园。架高1.7m~2.0m,架上每隔30cm绑扎一道绳子。
10.2绑蔓
搭架后把植株绑好引蔓上架,一般每隔5d~7d绑蔓1次。可用绑蔓机或人工绑蔓,绑蔓材料为草
绳或者尼龙绳,绑蔓时不必太紧,为茎蔓预留生长空间,绑蔓遇到果穗时宜绑在果穗下部。
10.3整枝
根据品种生长类型、栽培密度等,采用适宜的整枝方式。常用整枝方式见表2。
10.4打杈、摘心、摘叶
10.4.1除留的各主干外,宜及时打杈,一般每周打杈一次。始花初果期在侧枝长5cm~10cm时将其
去除,结果期可在侧芽长1cm~2cm时将其去除。打杈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手接触主干,不得采用指
甲掐断枝杈。打杈顺序宜先健株后病株,并经常用肥皂水洗手。
表2圣女果常用整枝方式
10
DB46/T413—2016
项目种植密度a一般整枝方式推荐整枝方式
无限生长型品种较大双干整枝改良单干式整枝
无限生长型品种较小三干整枝改良双干式整枝
有限生长型品种较大三干整枝改良双干式整枝
注:各整枝方式中,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原所留的侧枝(第二和/或第三个主干)上留1~2个侧枝。
a每667m2种植≥1000株视为较大的种植密度,<1000株视为较小的种植密度。
10.4.2待各主干长到高达1.6m~1.8m时,对主干进行摘心。
10.4.3结果枝上果实采摘后,除保留果穗上的叶片外,将植株上病叶、膛叶以及结果枝下面的全部老
叶、黄叶连同叶柄一并摘除。
10.4.4打杈、摘心与摘叶宜在晴天中午前后至下午进行,应避免在雨天、阴雨天气、晴天露水未干时
进行。将疏除的枝、叶等带出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打杈后应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预防病菌感染。
11疏花疏果
11.1按壮枝多留,小枝弱枝少留的原则,在幼果期先疏去畸形果、小果,每穗保留生长均匀、无病虫、
无创伤、果蒂健壮的果实5~8个外,疏去其余好果。
11.2在植株结果中后期,按去弱留强的原则,疏掉过多花穗,疏穗量约占全株的3~4成,并参照11.1
给出的要求疏果。
11.3将疏除的花、果带出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12病虫害防治
12.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体现可持续植保的理念,协调运用综合防治技术,
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改进施药技术,降
低农药使用量,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和环保的目的。
12.2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猝倒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枯萎病等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溃疡病、细
菌性叶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棉铃虫、烟青虫及螨类
等虫害。各种病虫害有利发生条件参见GB/T23416.2~2009附录A。
12.3农业防治
12.3.1选用高抗多抗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
12.3.2培育和采用嫁接苗;加强种子种苗检疫,防止检疫性病害蔓延。
12.3.3定植前精细整地,充分犁耙、翻晒土壤。
12.3.4地膜覆盖,通风降湿,搞好排灌系统,确保排灌便利。
12.3.5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
12.3.6种植诱集作物,经常清洁田园。
12.4物理防治
11
DB46/T413—2016
12.4.1加强种子消毒,有条件的可采用周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543-2020 小麦田看麦娘属杂草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0-2020 油菜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2020-03-20
- NY/T 3549-2020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规范 2020-03-20
- NY/T 3539-2020 叶螨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6-2020 玉米大斑病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5-2020 棉蓟马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7-2020 玉米田棉铃虫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4-2020 烟粉虱测报技术规范 露地蔬菜 2020-03-20
- NY/T 3541-2020 红火蚁专业化防控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8-2020 水果中黄酮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