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966-2011 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63/T 966-2011 Egg-laying hen standardized breeding community feeding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966-2011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4-11
实施日期
2011-05-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0/49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966—2011

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1-03-21发布2011-05-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966—2011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颜寿东、周佰成、张晋青、冯玉瑶、鲍守刚、乔永顺。

I

DB63/T966—2011

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蛋鸡养殖小区生产过程中的引种、饲养管理、防疫和养殖档案记录等方面的要求和原

则。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省蛋鸡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48蛋卫生标准

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程

SB/T10277鲜鸡蛋

NY/T33鸡饲养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

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41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63/T436家禽规模饲养防疫技术

DB63/T798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蛋鸡

指人工饲养的,专门产蛋供应蛋只的鸡。

3.2

均匀度

指群体中体重落入平均体重±10%范围内鸡只所占的百分比。

3.3

转群

1

DB63/T966—2011

指后备蛋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的过程,一般在18周龄。

3.4

饲养密度

指单位面积饲养的鸡只数。

3.5

应激

指鸡体对外界刺激因素的非特异性反应。

4饲养规模

小区饲养规模按DB63/T798的规定执行。

5引种

5.1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厂购买种鸡,不得从疫区购买种鸡。

5.2要求种鸡群健康,不携带垂直传播的疾病。

5.3种鸡运输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鸡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运输时鸡箱内温度

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冬季运输时应缩短低温环境下的搬运时间。

6饲养条件

6.1饮水

6.1.1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

6.1.2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6.2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6.2.1蛋鸡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40的要求。

6.2.2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兽药符合NY5042的要求。

7蛋鸡的饲养管理

7.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7.1.1育雏前准备

育雏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包括育雏方式的选择、育雏计划的制定、育雏人员的选择和培训、饲料和

防疫药品的准备,做好消毒、维修和试温等工作。

7.1.1.1育雏方式

2

DB63/T966—2011

根据小区鸡舍建筑及设备条件可选择地面育雏、网上育雏、立体育雏(笼育)等方式。标准化养殖

小区宜采用网上育雏方式。

7.1.1.2制定育雏计划

根据小区鸡舍建筑及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制定年度进雏计划。具体拟定进雏和雏鸡周

转计划、饲料和物质供应计划、防疫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及育雏阶段应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

7.1.1.3育雏舍准备

育雏舍准备注意以下三方面:

a)在进雏前2周,舍内必须进行清洗,待干后再用消毒药进行喷雾,最后按每立方米21克高锰

酸钾加42毫升40%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b)在进雏前1天~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热,使舍温达32℃~34℃,相对湿度达65%~75%;

c)料槽、饮水器数量充足、设计合理,保证料、水供应。料槽须平整、光滑、采食方便,不浪费

饲料,便于清洗消毒,高度要求其边缘高出鸡背2厘米。饮水器分布均匀,清洁、不漏,高度

同雏鸡背相平。

7.1.1.4饲料准备

蛋鸡饲养分为如下阶段:0周~6周雏鸡料;7周~18周育成鸡料;19周产蛋率达到5%时饲喂预产期

料;以后饲喂产蛋料。

7.1.2雏鸡选择

选择健雏。健雏的表现为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洪亮,活泼好动;绒毛长度适中、整齐、清洁、

均匀富有光泽;肛门干净;腹部大小适中、平坦,脐愈合良好,干燥,无血迹;喙、腿、趾、翅无残缺,

发育良好。抓握时有挣扎力。

7.1.3饲养管理

7.1.3.1开饮

开饮注意以下两方面:

a)雏鸡孵出后应尽快运到育雏舍。雏鸡先饮水,2小时~3小时后开始喂料。若雏鸡孵出时间过

长或体质弱,可在开食前的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补液盐。饮水应新鲜、清洁;

b)饮水器的大小要根据雏鸡周龄更换,每天清洗1次~2次,并用药物进行消毒。

7.1.3.2饲喂

饲喂注意以下四方面:

a)雏鸡开食时间在孵出后24小时为宜。开食前要进行诱导采食;

b)雏鸡要少喂勤添。最初的几天,每隔3小时饲喂1次;以后随日龄增长逐步减少饲喂次数,3

周龄~8周龄时改为夜间不喂,每天饲喂4次~5次;

c)料槽的大小和高度应随着雏鸡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d)及时调出弱雏,进行单独饲喂。

7.1.3.3温度

温度控制注意以下两方面:

3

DB63/T966—2011

a)1日龄~3日龄采用34℃~35℃,4日龄~7日龄采用32℃~30℃,以后每周降低2℃~3℃,

直至室温。每周降温的幅度据季节而定。当室内外温差不大时,用3天~5天时间逐渐撤去保

温设施;

b)温度调节须根据温度计的读数,随时观察雏鸡行为,看鸡施温。

7.1.3.4湿度

湿度控制注意以下两方面:

a)育雏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随着雏鸡体重的增加,呼吸和排泄量也相对增加,育雏

舍相对湿度会随之提高,此时要注意通风,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b)育雏第1周育雏舍内要保持较高的湿度。若舍内湿度不够,可采用放置水盘,或带鸡消毒的方

式增加舍内湿度。

7.1.3.5密度

密度注意以下两方面:

a)饲养密度按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通风条件进行调整;

b)雏鸡1周龄~2周龄饲养密度:笼养60只/平方米,平养30只/平方米;3周龄~4周龄,笼

养40只/平方米,平养25只/平方米。

7.1.3.6光照

采用白炽灯泡或荧光灯作为光源。1周龄~2周龄雏鸡光照要求23小时~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1小

时光照时间。

7.1.3.7通风

在不影响舍温的情况下多通风。通风时,均要求有效换气量相对平衡,以防贼风。

7.1.3.8断喙

在转入育成舍前进行断喙。应与免疫时间相差3天以上。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1/3。

断喙前2天~3天饲料中添加2毫克/千克~3毫克/千克维生素K。断喙后要供应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并注

意观察雏鸡的采食情况。

7.2育成期饲养管理

7.2.1育成鸡的饲养

7.2.1.1饲养方式

育成期蛋鸡饲养可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的方式。饲养方法主要采取定时、定量、定质的方法。

7.2.1.2日粮过渡

在育雏的5周龄或7周龄时进行日粮过渡。将育雏料和育成期料混合进行逐步过渡,要有1周的过渡

时间。

7.2.1.3体重测定

从6周龄开食每隔1周~2周称重1次。称重数量按群体1%~5%进行抽样,且具有代表性。群体均

匀度不得低于70%。

4

DB63/T966—2011

7.2.2育成鸡的管理

7.2.2.1饲养密度

笼养按笼底面积计算,15只/平方米~16只/平方米;网上平养时轻型蛋鸡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

米,中型蛋鸡8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

7.2.2.2温湿度及光照

育成鸡鸡舍内相对湿度为60%~65%,温度控制在18℃~25℃。光照主要采用自然光照,控制在

12小时以内。

7.2.2.3预防啄癖

通过断喙、降低饲养密度、改进日粮、合理光照等措施预防啄癖。在转群前,要检出断喙不当或遗

漏的鸡进行补切。

7.2.2.4控制性成熟

严格遵循光照原则和限制饲喂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性成熟。在体重达标的情况下,对14~16周龄的鸡

只给以最低水平的代谢能和粗蛋白,以防止母鸡性成熟提前,并在合理光照的情况下适当缩短光照时间

达到推迟性成熟的目的。

7.3产蛋期饲养管理

7.3.1转群

7.3.1.1转群在18周龄。炎热季节转群要在夜间进行。

7.3.1.2在转群前2天内,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双倍的微生物及电解质,转群当日光照24

小时并停料供水4小时~6小时。

7.3.1.3转群后应使鸡群立即饮水、采食。在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双倍的维生素2天~3天。

7.3.2饲喂

7.3.2.1从鸡群产蛋之日起,采取自由采食,不限饲,直到产蛋高峰期过后2周为止。

7.3.2.2转群1周后更换为开产前饲料配方;产蛋率达到5%时,改为产蛋鸡日粮,换料要逐渐过渡。

7.3.2.3蛋鸡饲喂每天2次,间隔时间随气候适当调整,原则上以上午7时~8时,下午1时~2时为

宜。

7.3.3产蛋期管理

7.3.3.1饲养方式及密度

采用笼养的方式。饲养密度为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米。

7.3.3.2温湿度及光照

产蛋鸡鸡舍内相对湿度为60%~65%,温度控制在18℃~25℃。产蛋期光照在12小时~16.5小时

之间,随蛋鸡周龄增大逐渐增加0.5小时至16.5小时恒定。

7.3.3.3日常管理

5

DB63/T966—2011

观察鸡群,及时隔离或淘汰有病鸡、啄癖鸡、停产鸡和低产鸡。减少应激,固定饲养员,生产环境

条件符合要求和相对稳定。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7.3.4集蛋及贮存

7.3.4.1每天集蛋2次,在上午9时和下午2时进行。

7.3.4.2集蛋人员集蛋前要洗手消毒,鸡蛋收集后要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7.3.4.3集蛋时要对鸡蛋进行分类。

7.3.4.4鸡蛋应符合GB2748和鲜鸡蛋SB/T10277的要求。

7.3.4.5鸡蛋贮存应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存新的原则。蛋库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蛋库温度一

般控制在18℃左右,鸡蛋最多可贮藏72小时。

8防疫与消毒

8.1防疫

鸡群防疫按NY5041和DB/T436的规定执行。

8.2消毒

8.2.1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鸡安全、对设备没有破坏性、没有残留毒性、不会在动物产品中产生有害累计

的消毒剂。所使用药物符合NY5041的规定。

8.2.2消毒制度

8.2.2.1环境消毒

鸡舍周围环境每隔2周~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小区周围及小区内污水池、排粪池及

下水道出口,每1个月~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小区门口消毒池使用2%火碱液或煤酚皂溶液消毒。

8.2.2.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消毒;饲养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8.2.2.3鸡舍消毒

进鸡或转群前将鸡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