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792-1996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

GB/T 6792-1996 Measure method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for bus budy skelet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6792-2009 |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792-199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6-05-16
实施日期
1997-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黄顺斌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4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r6792-1996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近年来对汽车行业标准清理整顿后定为GB/T推荐性国家标准。对1987年实施

以来的GB6792-86《客车车身骨架应力电测量方法》标准所进行的修订,在内容上变动不大。

在对GB6792-86标准进行修订时,还保留了GB6792-86标准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情况的那些

内容。根据本标准的测量内容对原标准的标准名称有所变动,即《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

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

的基本规定》等有关标准格式内容的规定,故增加了本标准的目次和前言以及范围和引用标准等内容。

考虑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结合目前已发布的有关汽车方面的名词术语、标准编写基本规定,以及

现代测试技术能力等对本标准的相应章条进行了仔细的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对标准中的某些语句、措

词作进一步推敲,使其语句更加通顺严谨。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6792-86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及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黄顺斌。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1996年第一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GB/T6792-1996

Measuremethodofstressand

deformationforbusbodyskeleton代替GB6792-8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应力、形变测量仪器及辅助器材、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测量结果

处理及测量报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客车车身骨架、底架的应力、形变测量。对于特大型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也可

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674-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3测量仪器及辅助器材

3.1测量仪器: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应变片推(荐胶基箔式,灵敏系数x约等于2,规格

2mmX3mm)、磁带记录仪、信号处理系统、逆变器、侧倾仪、万用表等。

3.2辅助器材:支车凳、直尺、垫板、定长规、三角木可〔参照附录B提(示的附录)制作〕,动态测量仪器

安放架、加速度传感器支架、举升设备及辅助用品如(粘接剂、表面清洁剂、接线板、防潮蜡或氯丁胶水、

泡沫海绵等)。

4测里条件

4.1环境

a)静态测量在室内进行,温度为一10^-400C,其变化率不大于士21C/h;相对湿度不大于8500;无

阳光照射、高温辐射、风吹和腐蚀性气体;磁感应强度不大于5T;

b)动态测量在道路上进行,温度为。-400C,其变化率不大于士VC/h;相对湿度不大于850o;测

量路段无工频强磁场干扰。

4,2场地

a)静态测量场地应平整,其倾斜角不大于100,否则用板垫平;

b)动态测量路段应与客车运行线路相似,要求见表to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一05一16批准1997一01一01实施

GB/T6792一1996

表1动态测量路段要求km/h

李一月

4.3车辆

4.3.1被测车辆应具有行驶能力,其转向、制动、灯光、信号等应符合车辆管理部门要求,车内必须具有

与实际座椅布置和安装形式相同的简易座椅、活动地板、风窗玻璃;对设置顶行李架的客车应装好顶行

李架。

4.3.2被测车辆空载行驶路程为200km,并调整轮胎气压到规定值。按附录C提(示的附录)静态测量

加载图图C1预加载,时间不少于24ho

4.3.3凡准备粘贴应变片的部位,在30mmX20mm的范围内应平整,其表面不得损伤。

4.4载荷

用干燥的砂或小卵石装袋,每袋质量为20kg.

4.5测点选择

选择原则:已知的高应力区可以少贴应变片;预计的高应力区可以多贴应变片;无法估计高低的应

力区及应力集中处可以更多地贴应变片。

a)对乘客门置于轴间的等间距立柱骨架,以下三个区域为高应力区:乘客门立柱及门上边梁,乘

客门前各侧窗立柱及上边梁和腰梁,驾驶员门处立柱及门上边梁。城市客车乘客门对面的立柱也是一高

应力区。

b)发动机前置的客车底架的测点,建议集中在其后轴前、后处底架的上下翼面上及经分析认为

可能存在应力集中的部位。

c)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底架、不等间距侧围立柱,建议先普遍布片测量。

4.6贴片

4.6.1应变片应预先筛选按阻值分档,用万用表筛选时以0.10分档。

4.6.2应变片的长边应与梁或柱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应变片的长边边缘与梁或柱的边缘距离,冲压件

不大于3mm,冷弯型钢不大于5mm。对于以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成的焊缝,其上所贴的应变片短边距焊

缝边缘不大于3mm,测点的位置用划针预先画好,以保证贴片位置准确。

4.6.3按有关应变片电测量技术要求,将应变片及接线端子粘贴在测量部位,然后焊接引线并进行防

潮处理。

4.6.4在引线与应变仪连接之前先进行通断检查和绝缘阻值检查。如采用胶基箔式应变片则绝缘阻值

不得低于50MO,参照附录D提(示的附录)进行车身骨架、底架的应变片布置及编号,并将工作片和补

偿片的阻值记入表Dl中。

4.7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支架

在前、后轴上或制动器底板上选择合适位置,在此固定加速度传感器支架。

GB/T6792一1996

4.8绘制加载图

先按GB/T12674标准方法进行整车质量参数测定,其质量必须符合客车的厂定最大总质量及由

其决定的装载质量、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载荷分布的要求,参照附录c绘制加载图及加载记录表。

4.9确定形变测量标记

为便于车身骨架、底架倾角的测量,先在侧围左右对称位置的腰梁上,划出摆放直尺的位置线及侧

倾仪在底架搁梁上的测量部位。用定长规在窗框和乘客门框的对角线方向上打出测量标记,参照附录E

提(示的附录)绘制形变测点标记图。

4.10标定、校准仪器

标定、校准应变仪、磁带记录仪、电荷放大器等。

5测量方法

5.1静态应力、形变测量

5.1.1弯曲工况

5.1.1.1根据应变片的电阻值和所在部位情况,设置单点或公用温度外补偿片。具体作法为选取一定

数量的贴有补偿片的铁板用带子将其捆在被补偿的工作片附近,补偿片的铁板材质应与被补偿测点的

车身骨架材质相同。

5.1.1.2用半桥接法将引线连接到静态应变仪上。

5.1.1.3接通电源、预热仪器,然后调整静态应变仪,使各测点电桥平衡。

5.1.1.4用直尺和侧倾仪从车前至车后或从车后至车前测量车身骨架、底架的倾角初始值,如倾向一

方为“+”,则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