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3/T 119-2017 杏生态生产技术规程

DB4203/T 119-2017 Apricot ecological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3/T 119-2017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20
实施日期
2018-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地区杏的生态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十堰市果茶研究所、十堰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十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十堰泽润生态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
起草人:
孙琦、王小丽、顿耀元、黄进、安菲、金有娣、金善忠、欧阳友香、郭润芳、袁修华、李军、万佳、姚欣、龚世飞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10

B31

备案号:

DB4203

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标准

DB4203/T119—2017

杏生态生产技术规程

2017-12-20发布2018-01-01实施

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3/T119—2017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十堰市果茶研究所、十堰市林业调查

规划设计院、十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十堰泽润生态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琦、王小丽、顿耀元、黄进、安菲、金有娣、金善忠、欧阳友香、郭润芳、

袁修华、李军、万佳、姚欣、龚世飞。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解释。

II

DB4203/T119—2017

杏生态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杏的产地选择、品种与种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运

等生产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地区杏的生态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部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规则准则

NY/T2381杏贮运技术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生产

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冲击所进行的生产,是与物

质生产相向互补的新型社会生产。

3.2

水肥药一体化

在灌溉系统中,将灌溉水、肥料及药液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然后通过植物的全生

长周期进行水肥药的配比,实现水肥药的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4产地选择

4.1产地环境

杏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灌溉水水质应

符合GB5084的规定。

4.2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9℃~16℃,花期极端最低温度-10℃,幼果期极端最高温度38℃,年降水量800mm~

1200mm,相对湿度40%~70%,全年日照数1500h以上,无霜期150d以上。

4.3地形条件

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有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或坡地(坡度≤25°,海拔≤400m)。

4.4土壤条件

1

DB4203/T119—2017

土壤保水、透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和砂壤土,pH值6.0~7.5,地下水应在地表1m以下。

坡地土层厚度60cm以上,需抽槽垫树枝、杂草并施有机肥。平地排水良好,土层厚度1m以上,需挖穴或

抽槽施有机肥。

5品种选择与适宜种植区

a)根据区域化、良种化目标,选择优良品种苗木,实行适地栽培,所有品种栽植地应避开花期有霜

冻和雪冻的小气候区域。

b)推广的主栽品种有本地麦黄杏(大麦杏)、金太阳杏、早熟1号、早熟2号、玛瑙杏等。

c)早熟1号和早熟2号宜选择在光照稍弱的小气候环境地种植,保护幼果不受日灼。

d)玛瑙杏宜在平地和南北向坡面种植。

6生产技术

6.1建园

6.1.1挖穴或抽槽时间

秋冬季栽植需在当年8月中旬前完成挖穴或抽槽;第二年春季栽植可以在头年12月底前完成挖穴或

抽槽。

6.1.2挖穴及抽槽规格

挖穴规格:规格80cm×80cm×80cm。

抽槽规格:如果土地未平整,应先沿等高线抽槽,然后修成宽度3m以上梯田,梯田土层厚度应在60cm

以上,抽槽规格100cm×100cm。

6.1.3施底肥

平地:每667m2挖出的表土与1500kg腐熟有机肥混匀,回填穴或槽中,待填至低于地表15cm~20cm

后,浇透水、沉实,覆表土起垄15cm~20cm。

坡地:槽内垫足量树枝、杂草,每667m2挖出的表土与2000kg~2500kg腐熟有机肥混匀,回填槽中,

待填至低于地表15cm~20cm后,灌透水、沉实,覆表土起垄15cm~20cm。

6.2苗木选择

6.2.1砧木选择

1年生或2年实生山杏作砧木,1年生砧木地径粗度在0.3cm~08cm,2年生砧木地径粗度在1.5cm~

2.5cm。

6.2.2嫁接苗木要求

嫁接苗木为1年生,苗木健壮,无病虫危害,无畸形。2年生砧木嫁接苗应有3个分枝。

6.2.3嫁接技术

1年生实生苗距地面15cm左右采取芽接。2年生实生苗距地面15cm-~20cm左右采取枝接。

6.3栽植

6.3.1栽植时期

春栽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杏树现蕾前(2月下旬~3月上旬)。

秋栽在秋季杏树落叶后地上部生长结束至小雪前(10月下旬~11月中旬),无风阴天或小雨天气最

好。

6.3.2栽植密度

坡地:密植,株行距株行距3m×3m或3m×4m,每667m2栽74株或55株;

平地:稀植,3m×4m或3m×5m,每667m2栽55株或44株。

6.3.3栽植方法

栽植前剪除苗木受伤根系部分,过长根保留30cm,将苗木置于穴内中央,做到栽端扶正,根系舒

展,边埋土边踏实,根基与表土相平。栽后灌足定根水,再铺3cm~5cm表土,覆盖地膜。

2

DB4203/T119—2017

6.4间种农作物

栽植后两年内间作豆类、瓜类或非宿根性中草药或绿肥等为宜。

6.5中耕与施肥

6.5.1中耕除草

根据生长状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深度为10cm~15cm。非间作的园(树)可结合机耕除草进行松土、

扩树盘,每年中耕除草3次~次。间作杏园每年中耕除草2次~3次。若使用除草剂,药剂应符合GB/T8321

的要求。

6.5.2施肥要求

根据十堰地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见表1)、肥料的有效成分及杏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见表2),

按照NY/T496的要求进行科学施肥(见表3)。有灌溉条件的,施肥后均应立即灌水,以增加肥效。

施用微生物肥料,其有效活菌数量应符合NY/T227规定。有灌溉条件的,施肥后均应立即灌水,以

增加肥效。

表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

指标内容

mg/kgmg/kgmg/kgg/k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