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569-2019 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DB21/T 1569-2019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red pine fruit and timber plantation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1569-2019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5-30
实施日期
2019-06-30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21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1569—2019

代替DB21/T1569-2007

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nseedlingforPinuskoraiensisforestspinenutandwood

dual-used

2019-05-30发布2019-06-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1569—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苗圃建立..........................................................................1

5育苗..............................................................................2

6移植育苗..........................................................................4

7容器育苗..........................................................................5

8嫁接育苗..........................................................................5

9灾害防治..........................................................................6

10苗木调查和出圃...................................................................6

11苗圃档案.........................................................................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苗木生产情况表..................................................8

附录B(规范性附录)苗木灾害记录表.................................................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苗木直接生产成本统计表.........................................18

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治病虫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移植用苗规格...................................................20

I

DB21/T1569—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本标准代替DB21/T1569-2007《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21/T1569-2007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部分引用文件;

——删除了部分术语定义;

——修改土壤管理有关内容;

——修改了播种育苗有关内容;

——修改了嫁接育苗有关内容;

——修改了除草有关内容;

——修改了灾害防治有关内容;

——合并了部分章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丽艳、张利民、尚福强、焦宏、李景梅、倪伟杰、孔祥文、任广明、张景根、

张利萍、马楠、方海峰、王卫、林晓坤、李国升、穆喜东、王国春、宋殿臣、吴丽梅、刘成宇、罗彦昕、

高楠。

II

DB21/T1569—2019

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红松(Pinuskoraiensis)果材兼用林育苗的苗圃建立、育苗、移植育苗、容器育苗、

嫁接育苗、灾害防治、苗木调查和出圃、苗圃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A/T22-2015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B21/T1290-2004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DB21/T1291-2004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21/T1404-2006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DB21/T1570-2007红松嫁接技术规程

DB21/T2052-20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果材兼用优树

结实量指标和生长指标明显超出周围同龄林的树木。

3.2

果材兼用林

以生产果实和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林分。

4苗圃建立

4.1圃地选择

4.1.1平地苗圃

1

DB21/T1569—2019

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和电源的地块。坡度小于5°的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大于50cm、排水良好、地

下水位不高于1.5m、PH值6.0~7.5的壤土、沙壤土或轻粘壤土,以及无严重病虫害感染的农耕地,根

据生产需要确定面积大小。

4.1.2山地苗圃

选择坡度小于15°的山坡中、下腹,地势较平缓、土层厚度大于20cm、土壤比较肥厚的阴坡或半阴

坡,避开主风口,苗圃总面积不超过1hm2,每小块面积不超过0.2hm2。

4.2苗圃区划

4.2.1平地苗圃区划

苗圃可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生产区用地占苗圃总面积的80%以上,根据作业方式一般可分为播

种区、移植区、嫁接区。播种区设在土壤质地、水肥条件最好的地块。移植区选择土壤条件中等,大而

整齐的地块。嫁接区设在土壤条件较好,便于看护的地块。圃地、圃容要规整。辅助区用地占苗圃总面

积的20%以下,可分为道路、排灌、防护林带、房屋、场地等。道路包括主、副道和固定式渠道,将各

区间隔开,主道宽5m~6m,副道宽4m~5m。排灌要互相贯通,能排能灌。四周设防护林带,以乔木、灌

木混交的半透风式林带为宜。育苗前整理填写育苗生产计划表参见附录A。

4.2.2山地苗圃区划

山地苗圃是林间临时苗圃,只能育两茬。山地苗圃要顺山作床或垄。沿垂直于床或垄的方向,每排

床头或垄头(约20m)一侧设1m~2m宽保护带,割除灌草。育苗地内有沟岔的,在沟岔边缘设3m~5m宽

的保护带,伐除影响苗木生长的灌丛。

5育苗

5.1整地

5.1.1育苗前整地

育苗前翻耕、镇压,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

5.1.2起苗后整地

起苗后的土地要及时翻耕,秋季耕地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春季耕地深度20cm以上。要随耕随耙,

及时细碎整平土地。春季作业完成后,大型机车不能进入育苗地辗压,防止破坏土壤结构。

5.1.3新垦山地苗圃整地

在前一年秋至上冻前整地。割除各种树木杂草,清除枯枝落叶及树根、草根和石块等,对较大的树

根可不清除,耕地深度20cm。

5.2作床(垄)

5.2.1播种苗作床

床宽1m,床长10m-20m,床面高出地面10cm~15cm,步道宽40cm。作床前施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

的有机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10万kg以上。为调节各种养分的适当比例,也可施无机磷、钾肥和少量氮

2

DB21/T1569—2019

肥。在翻地前使用辛硫磷(50%乳油)或甲拌磷(粉剂),进行地下害虫防治;播种前使用硫酸亚铁、

敌克松或五氯硝基苯,进行床面土壤消毒,以防治立枯病。具体用量及方法按照GB/T8321执行。

5.2.2移植苗作垄

垄底宽60cm,垄面宽30cm,高15cm~20cm。作垄前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0万kg以上。作垄时

每公顷再施入300kg~375kg二铵。

5.3播种育苗

5.3.1种子准备

一般采用本省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在9月20日以后采收,脱粒后采用水选方法进行种子分

级,晾干装袋后放在阴凉处备用。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用种必须是Ⅰ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8%,生活力

不低于90%。具体分级方法按照DB21/T1290执行。

5.3.2种子处理

5.3.2.1混沙越冬埋藏

在播种前一年的10月中旬到10月末进行。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种子窖,窖深1.2m~

1.4m,上底宽1m,下底宽0.7m~0.8m,长度依种子量而定。混合前将种子浸泡2d~3d,使种子吸足

水分,捞出种子,用0.3%~0.5%的高猛酸钾溶液浸种1h,用清水冲洗。敌克松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

重量的0.2%~0.5%。消毒后的种子与干净细河沙混合,种沙比例(体积)1:3,贮藏时沙子含水量为

饱和含水量的60%为宜。坑底放入20cm厚的沙子,其上是种沙混合物,离地面20cm时覆盖10cm厚

的沙子,再用土填平,并堆成丘状。坑内每隔2m~4m放一束(直径15cm)玉米桔杆以便通气。在播

种前1d~2d取出种沙,筛净沙子,放在背阴处,待3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

5.3.2.2混冰沙埋藏

如任务下达较晚,可采用混冰沙埋藏。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昼夜,中间换水一次,使种子充分吸

水,然后捞出。种子消毒方法及种子窖选择、规格同上。准备好冰块、湿河沙,将冰块砸成5cm~10cm

的小块。种子、冰块、湿河沙比例为1:2:2,充分混匀后放入种子窖,离地面20cm时放一层大冰块,

其上再放10cm厚的湿沙。在-10℃以下的天气情况下放置7d,使其冷冻。7d后再覆沙20cm,用玉米秸杆

盖严,以延长冷冻时间。播种前10d~15d取出,在室内或室外暖棚内催芽,每天翻拌一次,保持湿润状

态,温度保持在20℃~25℃,待3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

5.3.3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土壤5cm深处平均地温达到10℃时即可播种。培育1a和2a生留床苗播种

量为3750kg/hm2。培育3a生留床苗播种量为2250kg/hm2。播种方法为撒播,播种要均匀。如果土壤干燥,

在播种的前几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播种。雨天或雨后地面泥泞不宜播种。播种时要随

播种、随镇压、随覆土、再镇压。平地播种时,先把整平的床面搂出麻面,根据计划播种量,分好每床

应播的种子。撒种时,开始要少撒,一床撒到头,把剩下的继续在该床撒,直到种子撒完为止。撒完种,

立即用铁磙镇压,把种子压入土中,然后把新鲜锯末均匀撒在床面上厚度1cm,再覆细沙厚度以不露锯

末为宜,再次用铁磙镇压。山地播种覆盖方法是先用铁锹把步道的的土铲松,把土块打碎,然后均匀撒

在床面上,覆土厚度2.0cm~2.5cm,其他均与平地播种方法相同。

3

DB21/T1569—2019

5.4苗期管理

5.4.1遮荫

播种后平地苗圃用遮荫网,透光度70%。山地苗圃在床边一侧种植高杆农作物(玉米、向日葵等),

株距50cm~60cm。

5.4.2灌溉排水

平地苗圃要建好排灌设施或微喷。井水灌溉采用水池贮水晒水,以提高水温。不同作业区采用不同

的喷灌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灌溉,均需要做到无地表径流,防止冲刷幼苗。灌溉要根据苗木大

小和土壤情况、干旱程度,做到适时适量。种子发芽和保苗阶段,应少量多次,防止地表板结,保持湿

润。苗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尽量减少灌溉次数,每次灌溉做到浇匀浇透。生长后期,在不干旱情况下,

尽量少浇或不浇水,以增强苗木木质化。要注意排涝,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侵。

5.4.3除草、松土

5.4.3.1除草

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圃地杂草。播后苗前可喷洒割地草(23.5%乳油),每

亩用药150ml,兑水40L。苗期除草可喷施割地草(23.5%乳油)1500ml/hm2和莠去津(40%悬浮剂)1000ml/

hm2混合药剂,再辅以人工除草,人工除草应与清除死苗、松土结合进行。

5.4.3.2松土

对比较粘重的土壤,在每次降雨、灌溉后也要松土。松土要做到不伤苗、不压苗,逐渐加深,全面

松到,不留生格。松土后垄间和步道要及时中耕培土。

5.4.4追肥

追肥一般在苗木1a~3a生时进行,以氮肥为主,兼顾磷、钾肥。分3次追施,第一次在5月末,第二

次在第一次追肥后的15d~20d,第三次在7月末以前,每次追施硫酸铵150kg/hm2~225kg/hm2。留床苗

均匀撒于苗床,然后喷洒清水冲洗苗木;移植苗开沟追肥,追肥后要覆土盖严,并及时灌水。

5.4.5截根

截根时间一般在秋季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以后,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至15cm进行截根。可使用拖

拉机牵引截根刀,从苗床表面下部10cm~15cm处切断主根,也可用锹在苗床两侧或垄旁向土中斜切。截

根刃具要锋利,防止损伤苗木。截根后要及时镇压和浇灌。

6移植育苗

6.1移植时间

移植在春季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顶浆进行。

6.2移植用苗

用2a或3a生留床苗进行移植,用苗规格具体参见附录E。

6.3移植方法

4

DB21/T1569—2019

采用大垄(垄宽60cm)双行,株行距6cm×10cm,Ⅰ、Ⅱ级苗要分开移植,45万株/hm2。也可培养3-1

龄苗木,株行距同前。要注意苗根保湿,做到随起苗、随选苗、随分级、随栽植。采用铁锹撬开缝隙插

入苗木的栽植法,要求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不要太深)、栽得正、踩得实,栽后及时灌水。

6.4移植苗管理

移植后及时灌水、除草,追肥。具体参见播种苗苗期管理。

7容器育苗

7.1容器规格

容器杯高12cm~13cm,杯径8cm~12cm。

7.2营养基质配制

营养基质的配制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腐殖质土或松林土,加入适量黄土、腐熟的人、畜肥、

以及化肥、农药等,配制成营养丰富、透气、持水、排水性能较好的基质,并用硫酸亚铁(30%)或高猛

酸钾(0.5%)喷洒在基质中,混拌均匀进行消毒。

7.3苗木装杯

具体按照DB21/T1404执行。

8嫁接育苗

8.1接穗来源

林龄30a生以上,适合本地区优良种源的种子园、子代林或优良林分内的优良母树。

8.2接穗采集

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在母树的树冠中上部,采集外部顶芽饱满的侧枝。

每株母树采集10个~15个含有2轮小枝的大枝,捆成一捆。

8.3接穗贮藏

接穗采集后及时放入贮藏窖内,在窖底铺一层30cm厚的碎冰块,将采回的接穗整齐的平铺一层后,

再在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冰,平铺接穗3-4层后,在上面平铺一层20cm厚的冰。窖内温度控制在-5℃左

右,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使接穗始终处于休眠状态。窖口用门帘和塑料布封好,注意保持水分,

避免风干。

8.4砧木选择

选用红松作为砧木。在苗圃地嫁接时,选2a~3a生优良大苗进行移植,4a~5a生时进行嫁接。

8.5嫁接方法

具体按照DB21/T1570执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