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607-2006 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规范

DB51/T 607-2006 Tea leaf green-scale pest monitoring standardization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51/T 607-2019 |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607-2006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8-04
实施日期
2006-08-15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607—2006

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Empoascaflavescens(Fab.)

2006-08-04发布2006-08-15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607—200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系统调查...........................................................................3

4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归档...........................................................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茶树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形态识别特征..............................6

A.1成虫.............................................................................6

A.2若虫.............................................................................6

附录B(规范性附录)茶树新梢受茶树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7

附录C(规范性附录)茶树小绿叶蝉调查资料表册........................................8

I

DB51/T607—2006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本标准起草参加单位:马边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蓁、沈丽、张金瑜、张辉、聂果、陈丙坤、余子全、刘如东。

II

DB51/T607—2006

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的术语和定义、系统调查方法以及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

2术语和定义

2.1系统调查(Systematicinvestigation)

为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性调查。

2.2树冠覆盖度(Thepercentageofcoveringwithcrownsoftrees)

是指被评价区域树冠垂直投影到地面的面积总和占被评价区域地面面积的百分比。用下列公式计

算:

a

c=1×100…………(1)

a2

式中:

c——树冠覆盖度(%);

2

a1——茶篷表面积,单位为m;

2

a2——茶园占地总面积,单位为m。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3百叶虫量(ThenumberofEmpoascaflavescens(Fab.)on100leaves)

用于表示虫口密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m

w1×=100…………(2)

m2

式中:

w——百叶虫量,单位为头/百叶;

m1——调查叶片有茶树小绿叶蝉的总数,单位为头;

m2——调查叶片总数,单位为片。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4每667m2茶篷面虫数(ThenumberofEmpoascaflavescens(Fab.)on667m2areaofteacovers)

用于表示虫害发生的平均水平。用下列公式计算:

667

np=××c…………(3)

v

1

DB51/T607—2006

式中:

n——每667m2茶篷面虫数,单位为头/667m2;

p——平均每盆虫头数,单位为头;

v——瓷盘口面积,单位为m2;

c——树冠覆盖度(%)。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5新梢被害率和新稍各级被害率(Thepercentageofsufferingbuds)

用于表示茶树新稍被害程度。新稍被害率按公式(4)计算,新稍各级被害率按公式(5)计算:

b

e=×∑100…………(4)

∑x

式中:

e——新梢被害率(%);

b——各样点被害新梢数;

x——各样点新梢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b'

e'=×∑100…………(5)

∑x

式中:

e’——新梢某级被害率(%);

b’——各样点某级被害新梢数;

x——各样点新梢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6被害指数(Injuryindex)

用于表示新稍被害程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bhh×

i=×∑100………(6)

∑xh×'

式中:

i——新梢被害指数;

bh——各样点h级被害新梢数;

h——新梢受害程度分级数(h=0,1,2,3,4,5);

h’——各样点新稍受害程度最高分级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7盆拍法(TappinghostsforcountingEmpoascaflavescens(Fab.)

用于抽样调查昆虫数量时采用的一种常规方法。在抽样点茶蓬下方平接一内径为0.33m的白瓷盆,

用木棒迅速于垂直切面方向拍打样点茶蓬三下,各调查点的打击轻重应一致,立即辨认并清点盆内虫口

数。

2

DB51/T607—2006

2.8检叶法(CheckingleavesforcountingEmpoascaflavescens(Fab.)

在选定的调查点上抽样调查叶片正反面的虫量。

3系统调查

3.1越冬基数及冬后存活虫量调查

3.1.1调查点的设定

2

选择种植当地茶树主栽品种、有代表性的茶园一个(约667m左右),作为茶树小绿叶蝉越冬基数

及冬后存活虫量调查观察园。

3.1.2调查时间

分别在秋季停采后(约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气温降到10℃以下时)和次年春芽萌动初期(约2月中

下旬至3月初气温稳定到10℃时),各调查一次。

3.1.3调查方法

每类型茶园选择调查园地667m2左右,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采用盆拍法调查。每调查茶园取样点

不少于30点,每样点1盆,调查茶树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密度和茶园天敌数量。

表1茶树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地点:调查人:年份:

茶园树冠覆盖调查虫数(头)虫口密度百叶虫

调查日期

类型度(%)盆数合计成虫若虫头/盆头/亩量(头)

表2茶园天敌调查记载表

单位:地点:调查人:年份:

茶园蜘蛛其它天敌

调查茶园调查

草蛉螳螂其它备注

日期类型盆数总数头/盆

数量头/盆数量头/盆数量头/盆

3.2春夏秋季虫口密度调查

3.2.1调查点的设定

根据当地茶园的主要类型,选择各类型有代表性的面积667m2左右的园地一个,作为茶树小绿叶蝉

春、夏、秋季虫口密度系统调查园,系统调查园在茶树生长期间不施药。

3.2.2调查时间

从春芽萌动起(约2月中下旬至3月初),每间隔7d调查一次,直至秋茶停采止。每次调查的时间是:

晴天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雨天全天都可进行。

3.2.3调查方法

3

DB51/T607—2006

可采用检叶法或盆拍法,任选一种。每个茶园类型的观察园采用隔行跳跃式取样。

盆拍法调查方法、记载项目与越冬调查办法相同。

检叶法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茶丛体积不得少于1m3,按照茶丛的上、中、下、左、右各检查

20片叶,调查叶片总数不少于100片。记录调查总叶片数和成虫数、若虫数于表3。

表3茶树小绿叶蝉百叶虫量调查记载表

单位:地点:调查人:年份:

调查茶园调查虫数(头)百叶虫量

备注

日期类型叶数合计成虫若虫(头)

3.3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

3.3.1调查点的设定

每个茶园类型按照防治、未防治两种情况,各选择一个面积667m2左右的茶园,作为被害情况调查

园。

3.3.2调查时间

在每次危害高峰期后进行,一般在春末、夏末、秋末各调查一次。

3.3.3调查方法

在每个被害情况调查园中,宜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样点数不少于30点,每样点0.1m2茶丛。在每

一个观察点上,用边长为0.33m的正方形木框或铁丝框,套在调查点茶树采摘冠面上,检查框内茶树新

梢数和被害新梢数,并按被害程度分级标准(附录A)统计各级新梢个数,计算各级新梢占总新梢数的百

分率,记入表4。

表4茶树小绿叶蝉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地点:调查人:年份:

新稍被害率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