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DB46/T 190-2010 Vegetable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190-2010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08-05
实施日期
2010-09-05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蔬菜根结线虫的识别与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起草人:
陈绵才、芮凯、王会芳、吴凤芝、肖彤斌、符美英、黄伟明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

备案号:30058-2011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2010-08-05发布2010-09-05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190-2010

前言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绵才、芮凯、王会芳、吴凤芝、肖彤斌、符美英、黄伟明。

I

DB46/T190—2010

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和诊断,以及蔬菜从播种到

收获各个生育阶段根结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蔬菜根结线虫的识别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3术语和定义

3.1根结线虫

线虫动物门的一类细小动物,雌、雄虫异形。成熟雌虫梨形或柠檬形,雄虫蠕虫形。

3.22龄幼虫

根结线虫2龄幼虫呈线状,两端略尖细,以2龄幼虫从寄主植物须根或侧根侵入并诱发病害。

3.3生物熏蒸

在秸秆或稻草上撒施石灰,并翻犁入耕作层直至秸秆腐烂,可加入鸡粪等农家肥,用农用薄膜封盖

15d以上,翻土通气5~7d后移栽。

4取样

4.1取样时间

种植(移栽)前取样一次及种植(移栽)后每月取样一次。

4.2取样方法

种植(移栽)前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从10~20cm的耕作层取土样,充分混匀后用量杯量取100mL

土样分离线虫24h。种植(移栽)后采用相同的办法从作物根际0~20cm土层采集土样并分离线虫。

如果不能及时分离,可置于1~7℃保存。

1

DB46/T190—2010

5根结线虫的检测

5.1根结线虫的分离

从土壤或植物根组织中收集根结线虫的卵、2龄幼虫和成虫的实验方法。常用的有直接解剖分离法、

贝曼漏斗分离法、离心飘浮分离法和直接过筛分离法。

5.2线虫计数

用培养皿收集分离的线虫,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2龄幼虫的数量。

5.3根结线虫的诊断

在体视显微镜下直接用解剖针解剖根结,观察根系中是否有根结线虫雌虫和雄虫。用贝曼漏斗法分

离土壤中线虫,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根结线虫雄虫和2龄幼虫。

5.4根结线虫的种类和检测特征

海南岛蔬菜产区发生与为害的常见根结线虫有4种,即: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

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其各自的诊断特征参见附录B。

6综合防治技术

6.1农业防治

6.1.1轮作

采用蔬菜与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进行一年以上轮作或进行水旱轮作。

6.1.2及时清理病株残体

蔬菜收获后根系腐烂前清洁病田,将染病根系连同植株残体清理出田外集中焚烧。

6.1.3培育和选用无病苗

采用无病土或无病培养基质育苗,移栽时剔除有根结的疑似病苗。

6.1.4加强肥水管理

下足有机肥,注意及时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以及土壤改良剂,适时喷施有机叶面肥。

6.2土壤消毒

6.2.1生物熏蒸与阳光消毒

非寄主作物收获后均匀撒施石灰50kg/667m2,并将秸秆翻犁入耕作层直至秸秆腐烂。或上茬蔬菜完

全收获后于土壤表面撒施:稻草500kg/667m2+50%石灰氮100kg/667m2,或稻草500kg/667m2+鸡粪

250kg/667m2+17.2%碳酸氢铵67kg/667m2,一并翻犁入20cm以下耕作层,用农用薄膜封盖15d(天)后,

翻土通气5~7d后移栽。或盛夏高温季节对耕作层土壤实施深翻晒垡15d以上。

6.2.2植前土壤消毒

2

DB46/T190—2010

按3kg/667m2的剂量用35%威百亩水剂兑水300kg沟施和覆土并用地膜覆盖熏蒸7d后,翻土释放毒

气,7天后移栽菜苗。

6.3药剂防治

6.3.1防治指标

100mL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30条时实施防治。

6.3.2植前施用杀线虫剂

在种植穴或种植沟中施入10%噻唑膦颗粒剂1.0~1.5kg/667m2、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0

kg/667m2、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kg/667m2、或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0kg/667m2、或2.5亿

孢子/g厚垣轮枝菌微粒剂5.0kg/667m2,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移栽。

6.3.3生长期施用杀线虫剂

可选用10%噻唑膦颗粒剂1.0~1.5kg/667m2,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kg/667m2沟施。也可选用

2.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6.3.4杀线虫剂品种及使用技术

参见附录A。

6.3.5严禁使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按照海南省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3

DB46/T190—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用于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的杀线虫剂种类和使用技术

持效安全

杀线虫剂名称施用量施药方法和要求

期间隔期

仅限种植前土壤消毒处理,均匀

施于沟内,随即盖土踏实,盖地

35%威百亩水剂3.0-4.0kg/667m2120d

膜熏蒸7d后揭膜,充分透气7d

后再播种或移栽。

仅限种植前土壤消毒处理,均匀

施于沟内,随即盖土踏实,盖地

毒98%棉隆微粒剂5-7kg/667m2120d

膜熏蒸15d后揭膜,翻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