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105-2016 绿色食品 高寒二阴山区蒜苗生产技术规程

DB62/T 2105-2016 Green food and high cold double-hills area garlic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2105-2016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8-23
实施日期
2016-09-30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105—2016

代替DB62/T2105-2011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蒜苗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Thetechnicalstandardsforgarlicproduction

inthecoldmountainregioninGansu

2016-08-23发布2016-09-30实施

发布

DB62/T210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2/T2105-2011《绿色食品武威市高寒二阴山区蒜苗生产技术规程》,与DB62/T

2105-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第11章增加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将本标准涉及到的农药更换为NY/T393中所允许使用的农药;

——修改了附录A中可使用的肥料品种,对肥料的无害化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无机肥料的用量

做了规定;

——将可使用的农药种类从原准许和禁用混合制改为单纯的准许清单制,将原附录B“(A级)生

产绿色食品蒜苗禁止使用的农药”修改为“(A级)绿色食品蒜苗生产允许使用的其他植保产品清单”;

——修改了附录C中允许使用的农药。

本标准由天祝县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子强、高天啟、王耀、康永泰、刘国栋、董小梅、杨国霞、孙小娟、赵建军。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2/T2105-2011。

I

DB62/T2105—2016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蒜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蒜苗生产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要求、品种、整地施肥、种子处

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后续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高寒二阴山区A级绿色食品蒜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079蔬菜种子标准大蒜种子分级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744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寒二阴山区

海拔2000m以上,降水500mm以上,年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

4产地环境

符合NY/T391的要求。

5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5.1肥料

按NY/T394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A。

5.2农药

按NY/T393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B、附录C。

6品种

1

DB62/T2105—2016

6.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8079的规定。

6.2品种选择

选用休眠期短,发芽快,幼苗生长快、假茎粗而长、叶片宽大肥厚、黄叶和干尖现象轻等特点的品

种。如:民乐白皮蒜、格尔木白皮蒜、阿城白皮蒜、土城大瓣蒜、土城小瓣蒜等地方品种。

7整地施肥

7.1地块选择

选择前茬未种过葱蒜类,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块。

7.2施肥

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3000kg或商品生物有机肥200kg~400kg、磷酸二铵20kg、碳酸

氢铵20kg(或过磷酸钙65kg、碳酸氢铵40kg)、硫酸钾10kg翻入土中,耙耱平整。

7.3整地

在施肥后,做成宽1.5m~2m的平畦,做到土细、畦平、畦垄直。

8种子处理

8.1晒种

种蒜的蒜头先晾晒2d~3d,剥下蒜瓣,剔除茎踵、霉烂、虫蛀、破碎的蒜瓣。

8.2消毒

用1:200(药种比)的50%多菌灵WP在蒜种上均匀喷洒,翻种3~5次,使蒜种受潮均匀,即可播种。

9播种

9.1用种量

每667m2用种量150kg~200kg,667m2保苗10万株~13万株。

9.2播种时间

9.2.1早蒜苗:在4月下旬播种。

9.2.2晚蒜苗:在5月中旬播种。

9.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开沟点播的方法,开深15cm的沟,将种瓣背腹线与行向一致摆放,行距为10cm~12cm,

株距3cm~5cm。

10田间管理

2

DB62/T2105—2016

10.1出苗前管理

以保墒为主,播种后土壤干旱时浇小水1次,以解除旱情和降低土温,促使出苗。避免大水漫灌,

以免引起烂种、蒜苗发黄。

10.2出苗后管理

逐渐转控为促,及时追肥,增大灌水,促进蒜苗健壮生长。在齐苗后,土壤墒情好时,先浅中耕(深

度3cm~5cm)保墒。待土壤干旱缺墒时,及时浇提苗水,并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15kg,

以后再追肥1~2次,每次667m2施尿素15kg。每次灌水后都要结合除草进行中耕(深度8cm~10cm),

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11病虫害防治

11.1防治对象

锈病、叶斑病、蚜虫、根蛆。

11.2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加强虫情监

测,掌握防治适期,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适当采用物理防治。

11.3农业防治

11.3.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11.3.2培育壮苗

选择蒜瓣肥大、芽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作种。施足基肥,浇足底水,保证苗齐、

苗全、苗壮。

11.3.3加强肥水管理

及时耕翻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浇灌时只灌到垄面不接触心叶,忌大水漫灌,只能

小水沿垄沟浸灌。前茬作物收获早的地块,应及时深耕晒垡,促进病残体腐解,减少害虫和病菌来源。

11.3.4清除菌源

及时拔除病株,拔除后的穴用生石灰灭菌,防止菌源蔓延。

11.4物理防治

11.4.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11.4.2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每667m2挂30~40块。

11.5生物防治

通过生态环境调控、人工繁殖(增殖)天敌昆虫或病原微生物等方法预防或控制病虫害。

11.6药剂防治

3

DB62/T2105—2016

11.6.1主要病害防治

锈病、叶斑病发生初期,每667m2用60%唑醚·代森联WG60g,或70%硫磺·锰锌WP150g兑水30kg

交替喷雾防治。

11.6.2主要虫害防治

11.6.2.1蚜虫

每667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4.5g,或用10%啶虫脒EC10g兑水30kg稀释后喷雾防治。

11.6.2.2根蛆

在根蛆发生初期,每667m2用3%辛硫磷GR4kg撒施防治,或70%辛硫磷EC350g灌根防治。

11.6.3农药使用要求

每种农药在蒜苗生长期内的使用要求见附录C,采收前停止用药。

12收获及后续管理

12.1采收

蒜苗收获期应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早蒜苗8月下旬收获,晚蒜苗9月中旬收获。收获时连根挖起,取

除根部泥土和下部黄叶,扎成小捆上市。

12.2质量及包装,标志标签、贮存运输

执行NY/T744的规定。

12.3清洁田园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