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ZJN 10-2020 数据中心蒸发冷却空调技术规范

T/DZJN 10-2020 Data center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DZJN 10-2020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2-01
实施日期
2020-05-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3.1.干燥地区 dry area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小于23℃的地区。3.2.中等湿度地区 medium humidity area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大于23℃、小于28℃的地区。3.3.高湿度地区 high humidity area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大于28℃的地区。3.4.亚湿球温度 sub wet bulb temperature蒸发冷却设备出风(出水)温度介于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把这种状态的温度定义为亚湿球温度。3.5.直接蒸发冷却(DEC)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空气和水直接接触,因水蒸发吸收汽化潜热而使空气温度下降。3.6.一次空气 primary air被冷却后送入机房供冷的空气,也称为产出空气。3.7.二次空气 secondary air与水接触使其蒸发从而降低换热器表面温度以冷却一次空气的辅助空气,也称为工作空气。3.8.间接蒸发冷却(IEC)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二次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热湿交换降低二次空气干球温度,一次空气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器被二次空气冷却的过程。3.9.复合式蒸发冷却 composite evaporative cooling一次空气经过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的复合过程而被冷却。3.10.蒸发式冷凝 evaporative condenser利用空气强制循环和喷淋冷却水的蒸发将制冷剂凝结热带走,此过程称为蒸发冷凝。3.11.直接蒸发冷却效率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efficiency水直接蒸发冷却器(段)在试验工况下,进口空气和出口空气干球温度差与进口空气干、湿球温度差的百分比。3.12.间接蒸发冷却效率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efficiency根据间接蒸发冷却器(段)中制冷介质的不同,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如下:——当间接蒸发冷却段为空气-空气间接蒸发冷却器,在试验工况、不同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风量比下,回风和一次空气送风干球温度差值与回风干温度和二次空气湿球温度差值的百分比,——当间接蒸发冷却段为空气-表冷器间接蒸发冷却器,在试验工况、不同一次空气风量和表冷器水流量比下,空气进出口干球温度差值与制冷表冷器的二次空气干、湿球温度差值的百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西安工程大学、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联众联胜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米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拜铂流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益冷和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烟台冰轮换热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华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
起草人:
黄翔、吴冬青、吕天文、彭少华、徐方成、王众彪、王桂坤、王爱华、王超、牛琳、尹文锋、田俊、田振武、白本通、吕正新、吕继祥、劳逸民、李马林、李本强、李国强、李晓萍、李得利、李猛、杨晚生、吴晓晖、何华明、余钦、张学海、张瑾、陈亚男、金洋帆、周理、赵春晓、赵磊、袁洪、郭彦玲、黄生云、韩钊、温晓军、廖运发、黎柏伟、戴新强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