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SJ DB21-2020 玉木耳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T/FSSJ DB21-2020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jade ear fungi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FSSJ DB21-2020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05
实施日期
2020-11-13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木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品种、栽培管理、晾晒、病虫害防治及菌糠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玉木耳(White Auricularia)的栽培生产; 主要技术内容:3.1玉木耳 White Auricularia玉木耳为毛木耳白色变异菌株。3.2地摆栽培将木耳菌棒(袋)直接摆放到地面上进行出耳的栽培方法。3.3吊袋栽培将木耳菌棒(袋)悬挂在菇棚(房)或可控气候设施内进行出耳的栽培方法。3.4菌糠菌糠指食用菌代料栽培,子实体采收后剩余的培养基废料。4场地4.1基本要求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周围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4.2地摆场地平整制畦,畦高 10~15 cm ,畦宽 120~150 cm,工作道宽30~50 cm,畦床均匀铺撒生石灰后铺黑色地膜。畦床中间安装给水管及微喷设备,微喷头距离畦床高度40~50 cm,间距150~200 cm。4.3吊袋场地吊袋菇棚(房),南北走向,棚宽6~12 m,长30~60 m或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调整,中心点高度≥3.5 m,棚肩高度≥2.5 m。棚内搭设吊架(杆、线)用于吊袋,棚外覆盖遮阳网。暖棚建设应符合 NY/T 3024 要求。菇棚(房)中间安装给水管及微喷设备,微喷头间距150~200 cm。5品种中温、广温型品种,子实体形成温度16~30 ℃,与栽培季节相适,推荐3~9 月份进场出耳。6栽培管理6.1培养已长满菌丝的菌棒运输至出菇场地,垛式或直立密集摆放。覆盖草帘(毡布)保持通风良好,温度18~26 ℃,湿度50%~70%,避光培养至菌丝洁白致密、无袋料剥离。6.2刺孔“一”字型或“Y”字型刺孔,每棒刺孔180~220个,孔径4~6 mm,孔深8~10 mm,沿菌棒均匀分布。刺孔前及刺孔过程应使用75%酒精定期对刺孔设备消毒,及时清运已刺孔菌棒避免交叉污染。6.3催耳刺孔后菌棒 “#”字型摆垛,菌棒间距2~4 cm,每垛3~4 棒菌棒,垛高3~4 层,垛间距10 cm。覆盖草帘(毡布)保持通风良好,温度16~22 ℃,湿度65%~85%,避光催耳5~7 d至孔眼完全被白色菌丝覆盖或出现原基。6.4排场(吊袋)6.4.1排场地摆栽培菌棒分畦,直立摆放在畦床地膜上,棒间距10~15 cm,每平方米放置菌棒25~3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邹存兵、朱薇薇、张忠伟、李杨、柴林山、徐冲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