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1101-2008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FZ/T 01101-2008 Textile test method—Fiber content—Quantitative physical analysis

行业标准-纺织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01101-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纺织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4-23
实施日期
2008-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归口单位
家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物理分析的方法(包括显微镜测定和手工拆分法)测定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可手工拆分的或不宜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的混纺、混合和交织纺织产品及散纤维原料的纤维含量定量分析,不适用于特种动物纤维混纺产品。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长相知寝具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省纤维检验所)
起草人:
顾红烽、李莉、徐圳、李辉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59.080.01

犠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

犉犣犜011012008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

犜犲狓狋犻犾犲狋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犉犻犫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狌犪狀狋犻狋犪狋犻狏犲犺狊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狊犻狊

犙狆狔狔

ㅤㅤㅤㅤ

20080423发布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

犉犣犜011012008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物理分析的方法(包括显微镜测定和手工拆分法)测定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条件和详

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可手工拆分的或不宜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的混纺、混合和交织纺织产品及散纤维原料

的纤维含量定量分析,不适用于特种动物纤维混纺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数值修约规则

GBT8170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9994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部分:密度梯度法

FZT01057.7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ㅤㅤㅤㅤ

3.1

圆形截面狉狅狌狀犱犾犪狋犲狉犪犾狊犲犮狋犻狅狀

纤维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可通过测量直径,计算纤维横截面积,从而计算出体积。

3.2

异形截面狀狅狀狉狅狌狀犱犾犪狋犲狉犪犾狊犲犮狋犻狅狀

纤维的横截面呈非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可通过扫描或其他手段测量纤维横截面积,从而计算

出体积。

3.3

中空截面犪犫狀狅狉犿犻狋犾犪狋犲狉犪犾狊犲犮狋犻狅狀

纤维的横截面呈单孔、多孔等特别形状,难以通过测量直径、横截面等计算出实际体积。

3.4

纤维质量含量犿犪狊狊狉狅狅狉狋犻狅狀狊

狆狆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质量(通过称量或已知密度乘以体积得出)占总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3.5

纤维体积含量犫狌犾犽狉狅狅狉狋犻狅狀狊

狆狆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体积占所有纤维体积的百分比。

3.6

纤维根数含量犪犿狅狌狀狋狉狅狅狉狋犻狅狀狊

狆狆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根数占所有纤维根数的百分比。

4原理

4.1手工拆分方法:对于目测能分辨区分的纤维,采用手工拆分、烘干、称量,从而计算出纤维质量

/—

犉犣犜011012008

含量。

4.2显微镜测定方法:采用显微镜放大后辨别各类纤维,测量纤维直径或截面面积,结合测得的各类纤

维根数,按需分别计算纤维质量含量、体积含量和根数含量。

5仪器、工具和试剂

5.1显微投影仪:放大倍数500倍。

5.2数字化纤维检测系统:由光学显微镜、视频摄像头、带有图像获取、测量及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软件

系统的计算机,放大倍数倍倍。

2001000

5.3分析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01。

5.4纤维切片器:哈氏切片器或双刀片。

恒温烘箱:可控范围()。

5.5105±5℃

5.6称量皿、镊子等。

5.7胶棉液或固体石蜡。

5.8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

5.9干燥皿:内置无水硅胶。

5.10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等。

5.11楔形尺、方格描图纸等。

5.12索氏萃取器。

6试样

6.1采样

ㅤㅤㅤㅤ

6.1.1供检验用的样品应是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产品。

散纤维样品,将样品均分为个部分,在每一部分中采用多点法抽取各样品,分为组

6.1.28108

样品。

填充物(混合)样品,将一个制品均分个区域,在每一区域中随机抽取各样品,分为组

6.1.38108

样品。

将或的每组样品充分混合后,舍弃一半,保留一半,每两个一半再组成一组新的样

6.1.46.1.26.1.3

品,按图顺序重复如上操作,将最后得到一个样品均分为三份试样。

110g

图取样混和方法

纱线样品,在筒子纱或绞纱中截取长的纱段根,再均分为份试样。

6.1.55cm1503

针织物样品,将针织物拆成纱线,截取长的纱段根,再均分为份试样。

6.1.65cm1503

6.1.7机织物样品,在距边以上,按梯形排列取块()样品,当组织结构较大时,应

10cm35cm×5cm

增加样品量以能覆盖整个循环,当采用拆分称重法时,每份不少于。将每个样品拆分为经纬纱线各

1g

/—

犉犣犜011012008

3个试样。

注:混合均匀性较差的样品,应加大采样点数量,样品需充分混合后再抽取试样。

6.2预处理

6.2.1一般预处理

将试样放在索氏萃取器中,采用石油醚萃取,每小时循环次次,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

1h6~8

后,将试样在冷水中浸泡,再在()的水中浸泡,并不时搅拌溶液,水与试样之比为

1h65±5℃1h

100∶1,浸泡完毕后,将试样脱水、晾干。

6.2.2特殊预处理

若样品上含有水不溶性或石油醚不能萃取的非纤维物质,则需采取特殊的方法处理,同时要求这种

处理方法对纤维组成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若不能采取适用的处理方法,且试样中的非纤维物质可能

对检测数据有影响,则需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6.2.3试验环境

对于质量比和体积比试验方法,样品应在温度(),相对湿度()的标准大气中吸湿平

20±2℃65±3%

衡至恒重。

6.3制样

6.3.1测定纤维横截面试样制备

在试样中随机取适量纤维整理平行成束状,放入哈氏切片器中,切去露出的纤维,转动适当的刻度,

涂上胶棉液或石蜡,待试样凝固后,切取适当厚度的薄片放置在滴有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的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供横截面面积测量试验用。

6.3.2测定纤维纵向试样制备

将试样整理平行成束状,用纤维切片器切取合适长度约0.4mm的短纤维,纤维切断处不应对纤维

ㅤㅤㅤㅤ

被测量段直径有影响,将短纤维移至表面皿中,加入适量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必要时再加入适量分散

剂,充分混合成稠密的悬浮液。将适量悬浮液移至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展开,盖上盖玻片,注意需使载玻

片上的纤维分布均匀且不重叠,悬浮液中的纤维不可流失到盖玻片之外,每个试样中抽取的纤维总根数

不少于1500根,如果一盖玻片纤维根数不够,可制作多个盖玻片。

7程序

7.1手工拆分称重测定法

对目测可分辨的样品,按不同组分进行手工拆分,注意拆分过程中不要丢失任何纤维,将各种类纤

维在()的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再在干燥皿中冷却后称取干重。

105±5℃

7.2显微镜测定法

7.2.1纤维横截面面积的测定

7.2.1.1用显微投影仪测定

用显微镜测微尺(分度为0.01mm)校准显微投影仪,使投影图像到达投影平面上时能得到需要的

放大倍数。将6.3.1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在投影平面内放一张约30cm×30cm方

格描图纸,用削尖的铅笔将投影图像描在描图纸上,注意不要描那些已经描过的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