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498-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加工技术规程

DB36/T 498-2006 Organic food Wuyuan green tea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6/T 498-2018 |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498-2006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6-04-29
实施日期
2006-07-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备案号:18816-2006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498—2006

有机食品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2006-04-29发布2006-07-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498—2006

前言

本标准由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和生、詹成业、李灶龙、金元养、余新祖、程德宝、程军斌。

I

DB36/T498—2006

有机食品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婺源绿茶的通用规范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DB36/T497-2006生产的鲜叶为原料,进行加工成初制茶、精制茶及包装、贮藏和

运输的全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生产的婺源绿茶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SB/T10034-1992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要求

3.1总则

3.1.1应当对本标准所涉及的婺源绿茶加工及其后续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的有机完整性。

3.1.2婺源绿茶加工的工厂应符合GB14881-1994的要求。

3.2鲜叶

3.2.1鲜叶原料应采自颁证的有机茶园,不得混入来自非有机茶园的鲜叶。不得收购掺假、含杂质以

及品质劣变的鲜叶或原料。鲜叶运抵加工厂后,应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贮青间;鲜叶禁止直接

摊放在地面。

3.2.2鲜叶的运输、验收、贮存操作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并完整、准确地记录鲜叶的来源

和流转情况。

3.2.3再加工和深加工产品所用的主要原料应是有机原料,有机原料按质量计不得少于95%(食盐和

水除外)。

3.2.4鲜叶标准

婺源茗眉及级内茶的鲜叶标准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辅料

3.3.1婺源绿茶加工中可用制茶专用油、乌桕油润滑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金属表面。

3.3.2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色素、香料、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

3.4加工厂环境

3.4.1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加工厂离开垃圾场、

医院20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排放“三废”

的工业企业500m以上。

3.4.2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

3.4.3茶叶加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用水应达到GB5749-1985的要求。

1

DB36/T498—2006

3.4.4设计、建筑新的有机茶加工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卫生法》的要求。

表1鲜叶标准要求

品种鲜叶标准

一级(贡品)单芽100%

源二级(珍品)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2cm~2.5cm)占80%

茗三级(精品)一芽一叶开展(芽叶长2.5cm~3cm)占80%

四级(特级)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3cm~3.5cm)60%

一级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30%~50%

二级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20%~30%

级内茶

三级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10%~2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