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16-2021 环境水样中极性农药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B34/T 3916-2021 Determination of polar pesticide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50
CCSZ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916—2021
环境水样中极性农药的测定超高效液相
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ofpolarpesticidesinenvironmentalwatersamples
——UPLC-MS/MS
2021-06-08发布2021-07-08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91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化学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付海、赵彬、童宁、姚帮本、唐晓菲、张敏、郭佳佳、胡雅琴、王鑫、戴杰、
田丙正、杨晓冉、徐冬梅、朱超、陈晋、王琴敏、汪琳、朱琦、钟银飞、王浩、张开宇、乔东晴、崔蓓
蓓、庄琼、卫志东、王金伟。
I
DB34/T3916—2021
环境水样中极性农药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环境水样中30种极性农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等环境水样中30种极性农药的测定。
当取样量为500mL,最终定容体积为0.5mL,方法检出限为0.2ng/L~5n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水中极性类农药化合物采用固相萃取法进行富集、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PLC-MS/MS)进行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定性,外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5.1乙腈(C2H3N):农残级。
5.2二氯甲烷(CH2Cl2):农残级。
5.3甲醇(CH4O):色谱纯。
5.4甲酸(CH2O2):色谱纯。
5.5盐酸(HCl):ρ(HCl)=1.19g/mL优级纯。
5.6氢氧化钠(NaOH):优级纯。
5.7乙腈(4+1)溶液:用乙腈(5.1)和实验用水按体积比4:1配制
5.8盐酸(1+1)溶液:用盐酸(5.5)和实验用水按体积比1:1配制。
5.9氢氧化钠溶液:ρ(NaOH)=0.05g/mL。取50g氢氧化钠(5.6)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L。
5.10无水硫酸镁(MgSO4):优级纯。在400℃下灼烧4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置于干燥器中
保存。
1
DB34/T3916—2021
5.11抗坏血酸(C6H8O6)。
5.12固相萃取柱:填料为二乙烯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HLB)或同等柱效的萃取柱,规格为
6mL/500mg。
5.13极性农药标准贮备液:ρ=100mg/L
——可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物质纯度≥99.5%,用甲醇(5.3)溶解,在‒10℃以下冷冻、避光
保存。
——也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参照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书保存。
5.14极性农药标准使用液:ρ=10.0mg/L
——吸取适量极性农药的标准贮备液(5.13),用甲醇(5.3)稀释,配制成极性农药质量浓度为
10.0mg/L,在‒10℃以下冷冻、避光保存。
——可保存3个月。
5.15有机滤膜:0.22μm聚四氟乙烯滤膜或其它等效滤膜
5.16氮气(N2):纯度≥99.999%。
6仪器和设备
6.1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
6.2采样瓶:1L具塞棕色磨口玻璃瓶。
6.3微量注射器:10μL、20μL、50μL和100μL。
6.4氮吹仪。
6.5旋转蒸发仪。
6.6固相萃取装置:流速可调。
6.7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7.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按HJ/T91、HJ91.1和HJ164的相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用采样瓶(6.2)采集样品,
用盐酸溶液(5.8)和氢氧化钠溶液(5.9)调pH值到5~6,若水中有余氯存在,要在每升水中加入0.5
g抗坏血酸(5.11)除氯。样品采集后应于4℃以下避光冷藏,在2天内完成萃取。
7.2试样的制备
7.2.1萃取
先依次用5mL甲醇(5.3)、5mL水清洗平衡活化固相萃取柱(5.11)。量取500mL水样,加
入10mL甲醇(5.3)混匀。水样通过活化后固相萃取柱(5.12)的流速为8mL/min±1mL/min,水样
富集后,用氮气(5.15)干燥固相萃取柱(5.12)。再用12mL乙腈溶液(5.7)洗脱富集后的小柱,
收集洗脱液,待浓缩。
7.2.2浓缩
用浓缩装置(6.4或6.5)浓缩萃取液(7.2.1)至近干,然后用流动相初始梯度溶液定容至0.50
mL,过0.22μm滤膜待测。
注:萃取洗脱液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测定,应在4℃下避光保存,7天内完成分析。
2
DB34/T3916—2021
7.2.3空白试样的制备
用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按与试样制备(7.2)相同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8分析步骤
8.1仪器参考分析条件
8.1.1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包括:
a)色谱柱:C18,100mm×2.1mm,1.7µm或相当者;
b)样品室温度:10℃;柱温箱温度:40℃;
c)进样量:10μL;
d)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及流速条件,见表1。
表1液相色谱线性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乙腈0.1%甲酸-水流速
/(min)/(%)/(%)/(mL/min)
025750.40
1.0025750.40
4.0040600.40
6.0040600.40
9.0060400.40
10.009550.40
11.009550.40
11.1025750.40
12.5025750.40
8.1.2串联质谱参考条件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负离子同时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监测模式为多级反应监测模式
(MRM)。30种极性农药的MRM图谱见附录B。喷射电压1.5kV,源温度150℃,脱溶剂气温度为450℃,
流量为800L/h,锥孔气流速为150L/h,锥孔电压和碰撞能分析条件见附录C。
8.2校准曲线的绘制
使用流动相初始比例,将30种极性农药的标准物质(5.14)逐级稀释得到5个级别的浓度(参
考浓度为0.50μg/L、1.00μg/L、5.00μg/L、10.00μg/L、50.00μg/L)的标准工作液,浓度由低到高
进样检测,以定量子离子峰面积—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8.3试样测定
待测试样(7.2.2)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若试样中目标物浓度超出校准曲线范围,
需稀释后重新测定。
8.4空白试验
3
DB34/T3916—2021
空白试样(7.2.3)按照与试样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
9结果计算与表示
9.1定性分析
按照上述条件测定试样和标准工作溶液,如果试样中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溶液一致
(变化范围±2.5%之内);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两个子离子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标准溶液的相对丰
度一致,相对丰度偏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则可定性判定该目标物。
表2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WW>50%20%<W≤50%10%<W≤20%W≤10%
允许的相对偏差±20%±25%±30%±50%
9.2定量分析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按公式(1)计算,
𝜌 𝑓....................................(1)
式中:
ρ——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ρ1——由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2/T 01B4301-1990 牲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1990-03-10
- DB35/ SG2433-1990 塑料窗帘盒 1990-03-01
- DB43/T 002-1990 丘陵县绿化标准 1990-07-01
- DB42/T 01B31055-1990 早春黄瓜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990-03-01
- DB43/T 003-1990 平原县绿化标准 1990-07-01
- DB35/ HG2380-1989 食品卫生级聚氯乙烯透明粒料 1989-09-25
- DB42/T 01B31053-1990 “早丰”番加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990-03-01
- DB42/T 01B31054-1990 早春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990-03-01
- DB32/T 206-1999 红富士苹果 1999-05-10
- DB42/T 01B91001-1990 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栽培技术规程 199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