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36-2010 常规控制图 应用指南
DB37/T 1736-2010 DB37/T 1736-2010 Standard guide for conventional control char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20.10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736—2010
常规控制图应用指南
ApplyingGuidelineforShewartControlCharts
2011-01-04发布2011-0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736—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继之、孟晓红、赵宗雷、房旭、郭春霞、卢新立、韩立军、国娜、陈淼。
I
DB37/T1736—2010
引言
制定《常规控制图应用指南》,是结合企业管理,提供控制图应用指导。
本指南是通用指导性文件,不涉及某一具体行业或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应用控制图的具体技术问题,
在本指南帮助下,生产企业还需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从经验管理转变到应用控制图等科学的控制方法管理生产过程,对一些企业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企业对此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逐一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生产过程稳定后再将控制图用于生产
过程的监控。
指南中在多处使用了“应”的语气,这是从控制图有关理论、GB4091的要求及多数企业管理现状
角度提出的。如,在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时,应符合数理统计学的要求及GB4091等国家标准的规定;
为保证控制图的有效实施,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应”建议的活动正是不少企业生产管理
的薄弱之处。
《常规控制图应用指南》,正文中统称为“标准”。
II
DB37/T1736—2010
常规控制图应用指南
1范围
1.1目的
本标准给出了常规控制图应用的通用指南。
生产过程控制图,可实现:
a)通过检查在控制图所点绘的数据与图控制限的关系,方便现场人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过程评
价;
c)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图示化表达,便于过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管理人员实时全面地把握过程,使
管理者和高层领导能实时得到全面的生产过程基础性信息;
d)通过生产过程异常变异的确定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策划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实现生产过程
的改进。
1.2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有明确的产品供应外部(如消费者)、在生产系统日常运作方面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独
立做出控制决定的生产工厂(见3.5)引入和实施常规控制图。
常规控制图可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也适用于服务业服务质量的控制(如平均反应时间、
差错率和抱怨频率等服务绩效的监控)。
1.3应用要求
生产工厂在应用本标准时,应结合行业要求和专业特点。同时,因控制图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统计科
学,生产工厂应意识到控制图的应用风险。
为确保控制图得到有效实施,建议工厂依据本标准的内容编制控制图应用手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91常规控制图
GB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8170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标识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3.1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1
DB37/T1736—2010
注1: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输出为半成品或成品,服务业的输出即提供的服务。
注2:除非有特殊说明,本标准所说的生产过程指单一的生产工序,非生产系统。
注3:影响过程的因素包括操作者(人)、设施设备及工装和夹具(机)、原材料(料)、工艺方法(法)、生产
环境(环)、测量系统因素(测)等,本标准称为过程的5M1E因素。
3.2
变异
产品特性或过程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注1: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
注2:通过产品和过程特性的观察、测量,可识别变异的存在及大小。
注3:生产系统固有的变异(通常称为偶然变异),只有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如技术改造)后才能降低或消除,控
制图监控的是生产过程的异常变异。
3.3
过程控制
致力于过程特性和/或产品特性满足过程控制和/或产品要求的活动。
注1:生产过程控制通过对过程特性或过程的产品特性控制实现。过程特性的表达方式通常形式是工艺卡片、工艺
指导书、操作规范,产品特性通过产品标准或产品规范等表达。
注2:严格现场操作仅是强化生产过程控制的一种方式,只有生产过程的5M1E各因素均满足管理和控制要求,才能
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实现产品质量稳定。
注3:控制图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报警”帮助管理人员预防生产过程异常变异的产生而达到过程控制的目
的,“报警”的灵敏性应适度设定。
3.4
过程评价
依据控制图给出的生产过程信息,通过确定过程因素(5M1E)控制状况、判定生产过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R/T 0289-2024 金融业开源技术 术语 2024-01-15
- MZ/T 210-2024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生理检测方法 2024-01-15
- NB/T 11329-2023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自动化测定方法 2023-10-11
- JR/T 0291-2024 金融业开源软件应用 评估规范 2024-01-15
- MZ/T 209-2024 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服务规范 2024-01-15
- JR/T 0285-2024 基于数字证书的移动终端金融安全身份认证规范 2024-01-15
- MZ/T 208-2024 儿童福利机构日常生活照料操作规程 2024-01-15
- JR/T 0290-2024 金融业开源软件应用 管理指南 2024-01-15
- NB/T 11330-2023 煤矿井下探放水钻孔防瓦斯、防突水装置使用规范 2023-10-11
- JR/T 0281-2024 银行业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