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QAC 0001-2022 艾草种植技术规程

T/YQAC 0001-2022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YQAC 0001-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1-16
实施日期
2022-01-05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阳泉市艾草产业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艾草的繁殖方法、基地建设、栽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阳泉市区域范围内的艾草种植; 主要技术内容:繁殖方法根状茎繁殖选取根状茎应在每年春季3月份芽苞发芽前。挖取根状茎时应全根挖出,并保持全根完整。挖取出全根后应选取3年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根茎嫩茎,并截成10cm~15cm长的小段保鲜待种,每段宜保持3个芽苞。分株繁殖选取种苗母株时应选取叶片大且肥厚,茎秆粗壮直立,叶片颜色浓绿,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的植株。选取种苗时应从母株基分离出高为5cm~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幼苗。基地建设选址种植基地应选择在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的地区。种植基地的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中二级标准的规定。基地四周应有充足水源,且各项水质指标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基地附近还应无居民用水和工业污染。种植基地应选择向阳、龟背形或者斜坡地形。四周应便于排水。种植基地宜选土层深厚、湿润肥沃,通透性好,有机物丰富的中性土壤。土地质量应符合       GB 15618的规定。基肥宜选择进行无公害处理过腐熟的有机肥料。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结合深耕与土壤充分混匀。整地对土壤进行翻耕,将肥料均匀翻入土中,翻耕深度宜在25cm~30cm。翻耕后做畦,畦面宜为鱼背型。畦宽1.2m为宜,深0.3m为宜。每畦之间开排水沟,沟宽0.3m为宜。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水沟应能满足排水需要。基地3年后应再次进行施肥和整地。整地时深耕翻兜,去除老根。栽种技术根状茎的栽种根状茎宜在11月份栽种,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也可在春季3月份前移栽,栽种宜在雨后进行。栽种时应按行距30cm~40cm开沟,把根状茎按照15cm~25cm的株距平放在沟内,再覆土压实。如栽种时土壤较干应进行浇水保湿。分株栽种分株栽种宜在3月份进行。栽种时宜在雨后或者阴天进行。种苗从母株分离后应在2天内移植到基地种植。栽种时应按株行距30cm×40cm进行挖穴,栽种时扶正种苗并覆土压实。每穴宜栽种2~3棵,栽种密度宜为30株/平方米。如栽种时土壤较干应进行浇水保湿,栽种后2~3天后没有下雨,应进行浇水。田间管理灌溉栽种后土壤应及时浇水一直保持湿润,浇水宜在早上9时和下午5时进行。如遇到干旱季节,苗高30cm应进行叶面喷灌,苗高60cm以上时应进行漫灌。追肥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阳泉市艾草产业协会、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平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本茂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平定县方兴艾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平定县茂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起草人:
牛颜冰、王德富、杨富林、岳兰玉、王海荣、耿双柱、苏书文、赵海棠、李刚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