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799-2021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

DB51/T 2799-2021 Sichuan Province's Highway Landscape and Green Design Guideline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2799-2021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8-02
实施日期
2021-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总体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和管理维护的原则和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已营运高速公路的养护、提升改造等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王怡、罗玉宏、王碧霞、侯佳、李红梅、叶俊锋、谭昌明、周丹秋、李俊卓、王健、陈渤、宋炜、孙大远、高鹏、胡慧欣、杨懿、李宇奇、蒋雨珂、向彩梦
出版信息:
页数:4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799-2021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

DesignGuideforlandscapeandgreeningofexpresswayinSichuanProvince

2021-08-02发布2021-09-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景观...........................................................................1

3.2绿化...........................................................................2

4总体原则...........................................................................3

5总体设计...........................................................................3

6景观设计...........................................................................4

6.1选线与选址.....................................................................4

6.2路基形式.......................................................................5

6.3建构筑物.......................................................................5

6.4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6

6.5服务与管理场区.................................................................7

6.6环保设施.......................................................................9

7绿化设计...........................................................................9

7.1路基边坡生态防护...............................................................9

7.2中央分隔带绿化................................................................10

7.3路侧绿化......................................................................12

7.4互通式立交绿化................................................................14

7.5隧道出入口绿化................................................................15

7.6服务与管理场区绿化............................................................16

7.7取、弃土场绿化................................................................16

7.8特殊设计......................................................................17

8管理维护..........................................................................17

8.1基本原则......................................................................17

8.2技术要点......................................................................18

附录A(资料性)四川省文化分区.....................................................21

附录B(资料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4

附录C(资料性)各生态功能区备选植物一览表.........................................30

附录D(资料性)典型实景图.........................................................36

附录E(规范性)车速与公路廊道景观.................................................42

附录F(规范性)景观构筑物尺寸.....................................................43

I

DB51/T—

附录G(规范性)车速与绿化标准单元长度关系.........................................45

本文件用词说明......................................................................46

II

DB51/T—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主编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怡、罗玉宏、王碧霞、侯佳、李红梅、叶俊锋、谭昌明、周丹秋、李俊卓、

王健、陈渤、宋炜、孙大远、高鹏、胡慧欣、杨懿、李宇奇、蒋雨珂、向彩梦。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次为首次发布。

III

DB51/T—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总体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和管理维

护的原则和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已营运高速公路的养护、

提升改造等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287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D21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3360-03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

CECS243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景观

3.1.1

高速公路景观expresswaylandscape

高速公路用地红线范围内人工和自然景观要素的总和。

3.1.2

高速公路廊道景观expresswaycorridorlandscape

高速公路两侧视域之内所有景观要素的总和。

1

DB51/T—

3.1.3

观景台viewingplatform

为停留观景而在路侧设置的专用区域,一般分为停车场和观景区。

3.2绿化

3.2.1

高速公路绿化expresswaygreening

在高速公路用地红线范围内通过栽种植物改善环境的活动。

3.2.2

边坡生态防护sloperevegetation

对因公路工程建设形成的挖填方边坡,通过技术措施,在改善植物生境的基础上重新建植植被,使

坡面达到设计的植被覆盖状态的过程。

3.2.3

中央分隔带绿化centralstripgreening

上下行车行道之间中央分隔带内空地的绿化。

3.2.4

路侧绿化roadsidegreening

公路整体式路基的路肩边缘至用地红线内,或分离式路基最外侧路肩边缘至用地红线内,除去边坡

生态防护以外的绿化。

3.2.5

互通式立交绿化interchangegreening

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与匝道围合区内除去边坡生态防护以外的绿化。

3.2.6

隧道分离式路基中间带绿化greeninginthemiddleofthetunnelseparatedroadbed

隧道洞口至分离式路基起点或止点之间,左右幅路基围合的用地范围内的绿化。

3.2.7

隧道边仰坡绿化greeningoftunnelsideandfrontslope

隧道边坡绿化指明洞段路面两侧开挖的坡面绿化;隧道仰坡绿化指从隧道顶(明暗交界里程)沿掘

进方向按一定坡度开挖至地面线形成的坡面的绿化。

3.2.8

服务与管理场区绿化serviceandmanagementsitegreening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与管理场区内的绿化。

3.2.9

路侧超宽空地roadsideextrawideopenspace

处于高速公路零填挖或填方路段路肩边缘(分离式路基为最外侧路肩边缘)至公路用地红线内,除

去边坡外宽度大于3m的可绿化平缓空地。

3.2.10

填挖交界处cutandfilljunction

公路路基填方和挖方分界线附近可以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

3.2.11

绿化标准单元greenstandardunit

单种或多种植物以一种非交替式的固定配置模式连续栽种的最小重复单元。

4总体原则

2

DB51/T—

4.1为规范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提升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品质,推进“绿色公路”及“品

质工程”建设,助推交通强省和美丽四川建设,编制本文件。

4.2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功能优先、生

态自然、因地制宜、特色突出的设计原则。

4.3高速公路项目设计的各阶段应重视景观及绿化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理念定

位;初步设计阶段应结合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等做好景观及绿化的总体构思和方案

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落实景观及绿化方案的具体设计,突出重要段落和景观节点的打造及细节设计。

4.4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倡导应用当地原生态材料和乡土植物,鼓励采用创新性、多样性的表现

手法和表达形式。

4.5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5总体设计

5.1高速公路应根据项目自然环境、地域人文、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

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要求,按实现、维护公路营运安全、保护环境、协调公路与环境景观的功能顺

序,遵循自然和谐、显山露水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景观及绿化方案总体构思和设计。

5.2围绕“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等要求,倡导景观先行理念,即先行通过总体景观设计构建高

速公路整体景观,再于各个专业设计中加以实现,因地制宜,打造高速公路美丽生态走廊,让公路与自

然更协调。

5.3高速公路宜参照四川省文旅发展空间布局和重点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景观设计,赋予公路文化

属性和独有的地域标识性。绿化设计应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依据地形、气候、植被的变化和差异,

在植物选择上适地适树。四川省文旅发展空间布局详见附录A,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详见附录B,各生

态功能区划下适宜的植物选择参考附录C,公路景观及绿化典型实景图参见附录D。

5.4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应树立动态视觉景观理念,根据车速与视点不断移动的特点,考虑动态

视觉与心理效果。高速行驶的主线路域内宜采用粗线条、大轮廓、大色块、大尺度的印象化设计;低速

行驶区域(如互通匝道和收费站)和视线可停留区域(如跨线桥梁和隧道洞口)宜注重印象与品质的结

合;静态服务、体验区域(如服务区和观景台)宜注重品质化、精细化设计。

5.5根据项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行政区划等,宜将高速公路划分为若干景观设计路段,分区

段、有重点的展现区域景观特色。有交旅融合实施要求或条件的项目,景观设计宜重点突出与当地景观

及旅游资源的联系,重视地域文化展示。

5.6高速公路廊道景观对行车视觉效果的优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宜将高速公路行车视线范围内环境

景观的利用纳入高速公路设计,通过“露、透、诱”等表现手法,对高速公路廊道景观进行充分展示。

若有必要,对公路红线范围外廊道景观不良处,建议借助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的配合,通过拆除、改造、

清理等环境治理手段,使廊道景观得以改善和提升。高速公路廊道景观资源的利用,可结合车速与动视

力、动视野之间的关系(见附录E)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利用。

5.7结合高速公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服务区、停车区合理选址。对景观优美路段,可结合

实际增设观景台,拓展高速公路旅游服务功能。

5.8绿化设计前,应对高速公路周边及路域范围自然植被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设计充分利用绿化技

术缓解公路修建给沿线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公路与环境自然融合,并凸显区域植物特色。

5.9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优先选用乡土园林绿化植物、低碳植物,适当应用驯化良好的外来植物;

b)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景观效果,丰富路域色彩;

3

DB51/T—

c)植物生态习性应具备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病虫害少、耐干旱和瘠薄、抗寒、抗霜冻、抗污染

等特性;

d)宜选择无飞絮、不引诱飞蛾等昆虫的植物,人员可接触区域植物应无毒、无臭、无害;

e)严禁采用入侵性植物,确保生物和生态安全。

5.10应重视高速公路永久与临时占地范围内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优先利用项

目保存的表土资源,表土资源不足时再考虑生土改良利用。绿化种植土质量及改良应符合CJ/T340的

要求。

5.11对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在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本着综合利用、经济节约、方案可行的原

则,对现状景观及绿化做出原地保留、提升利用、异地利用和废除新建等设计。

5.12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应考虑营运期管理维护难度和成本。景观及绿化提升改造不得破坏高速

公路沿线既有排水和防护系统。景观构筑物及绿化植物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行车视线,不

得遮挡交通标志,不得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6景观设计

6.1选线与选址

6.1.1基本原则

6.1.1.1高速公路选线与选址应体现功能优先原则,符合JTGD20中选线和线形设计的有关要求,在

首先满足安全、通畅、快速、经济等公路工程设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兼顾景观功能。

6.1.1.2高速公路沿线设施规划选址应善于借景,将优美、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巧妙纳入到公路使

用者视野范围,增加公路景观层次感、丰富度。

6.1.2设计要点

6.1.2.1选线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做好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设

计出与环境相顺应的优美线形。线位方案比选应将环境景观作为考虑因素。

6.1.2.2路线设计应考虑路基、桥梁、隧道、交叉及沿线服务设施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形式和布设位

置的需要,尽量降低对沿线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6.1.2.3选线时宜有意识地将公路廊道景观纳入视觉范围加以利用,使公路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充

分展现沿线景观多样性。

6.1.2.4沿线服务设施选址和布设宜充分借景环境景观,建设富有特色的服务区、观景台等附属设施。

6.2路基形式

6.2.1基本原则

路基形式选择符合JTGD20中线形设计的有关要求,除满足功能和安全需要外,尽量减少填筑开挖

对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使路基最大程度与所处环境协调、融合。

6.2.2设计要点

6.2.2.1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景观等因素,选用整体式路基断面形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形式。自然

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横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横断面,减小

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引发工程地质病害。

6.2.2.2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降低路堤高度,减少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使公路融入自然;

宜适当放缓路堑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整圆滑,使其接近于自然坡面,增进路容美观。

4

DB51/T—

6.2.2.3对于路基高填深挖路段(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应与桥梁、

隧道、分离式路基进行方案比选,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工程方案。

6.3建构筑物

6.3.1基本原则

6.3.1.1建构筑物设计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自然、美观的原则。同一项目应统一进行景观设计,

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6.3.1.2建构筑物设计遵循周边自然环境和场地特点,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充分利用主体构筑物的

形式、色彩、比例关系,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同时不宜装饰过度。

6.3.1.3注重地域文化的引入,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构筑物景观。

6.3.2设计要点

6.3.2.1挡防设施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路堑墙、桩板墙和护面墙等工程防护设施,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融入环境;

b)可视范围内的挡墙可采用曲线型或阶梯型外观,以顺应地形变化。路堑挡墙可采用折向坡内的

曲线型端头,顺势隐入边坡及周围环境;

c)对需要进行景观营造的挡防设施,除垂直绿化外,可进行饰面装饰,如立面造型、贴面装饰、

浮雕、彩绘等,但均宜结合车速特点采用印象化设计。立面装饰材料及构件等应确保不会垮塌、

掉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免影响高速公路营运安全。

6.3.2.2排水设施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对处于行车视线范围内的路堑排水设施,在满足排水顺畅、易于营运维护管理的前提下,宜兼

顾生态性和美观性;

b)路堑边沟宜采用加泄水盖板的矩形边沟,增加路基有效宽度。地形较平缓的路段,可采用生态

型植草浅碟形边沟,起到绿化美化功能;也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生态型边沟,使边沟外观更

为隐蔽、生态自然;

c)对迎面朝向汽车行驶方向的路堑截水沟,可采取绿化措施进行遮挡掩饰。

6.3.2.3桥梁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桥梁景观设计应满足JTG/T3360-03的要求;

b)桥梁设计除满足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外,根据所处环境特点,选型还应与大地景观和谐。对

重点桥梁宜先行确定景观造型,再开展主体和附属结构设计;

c)桥梁设计综合运用造型、尺度、质感、色彩等视觉控制要素,使其外观或简洁大气,或造型独

特新颖,或地域文化浓厚,并注重与整体环境和谐;

d)标志、栏杆、桥墩、桥台、桥面铺装和景观照明等桥梁设施宜统一设计,通过这些景观组成部

分突出桥的风格和地域特色。

6.3.2.4跨线桥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跨线桥设计应尽可能减轻其视觉体量,结构轻盈,造型美观,涂装色彩与环境相协调;

b)桥身、桥墩、栏杆、防抛网等各部分宜统一设计。

6.3.2.5隧道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5

DB51/T—

a)隧道洞门设计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造型简洁,避免过度开挖及复杂的造型;

b)墙式洞门宜减少其体量,并可采用植物柔化;

c)在人文特征突出区域,隧道洞门可通过浮雕、贴面装饰或彩绘等方式进行艺术化塑造,造型与

当地人文特点相呼应,并与环境融合;

d)隧道洞口标志、遮光棚、防雪棚、管理站等设施的材质、颜色和外观装饰宜与洞口的形式和装

饰协调,以达到整体统一;

e)长隧道、特长隧道内可采用涂装、彩绘和灯光等方式进行装饰,缓解驾乘人员在隧道行进中的

枯燥乏味感和压抑感;

f)隧道洞口绿地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设置雕塑、景观石或其他标志性景观小品。该类景

观构筑物的尺寸可参考附录F确定。

6.3.2.6建筑景观设计要点包括:

a)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管理处、收费站等服务与管理场区内的建筑宜结合当地自

然、人文环境确定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并使建筑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色彩、材

质、造型等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b)除建筑风格外,室内、室外环境也宜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6.4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

6.4.1基本原则

6.4.1.1安全设施景观设计主要针对防眩板和防护栏,在不降低其防护等级、不影响安全功能、满足

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外观装饰设计。

6.4.1.2交通标志主要针对旅游区标志,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结合景观资源进行交通标

志设计。

6.4.2设计要点

6.4.2.1防眩板可运用外观色彩和样式的变化、防护栏可通过色彩、样式、饰面纹理和饰面材质的改

变丰富视觉效果,但应防止过度景观化,以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6.4.2.2对沿线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高速公路,可设计与景观资源特征相匹配的交通标志,构

建和谐的公路环境,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6.4.2.3在不同行政区划交界处可设置行政区划标志,提示区域信息;也可以通过景墙、景观指示牌

等方式表现。

6.5服务与管理场区

6.5.1基本原则

6.5.1.1服务与管理场区场地布设应结合功能区划分、场区内外地形、建筑布局、绿地布局、服务设

施布局等综合设计。

6.5.1.2服务场区的场地规划设计优先考虑车辆的交通通达性及游客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6.5.1.3场区内的公共设施设计重点考虑人性化需求,软硬件同步,充分满足游客在使用、消费、停

留过程中的诉求,营造良好的服务及景观环境。

6.5.2设计要点

6.5.2.1服务区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6

DB51/T—

a)A、B类服务区绿地率不宜小于服务区用地的25%;

b)服务区常见的布局形式见图1。对采用双侧分离式布局的服务区,宜优先考虑采用货车(拖车)、

客车停车位布设于主体建筑背后、小型车停车位布设于主体建筑前面的布局形式,增强服务区

安全性和美观性;

a)服务区双侧分离式布局1b)服务区双侧分离式布局2c)服务区服务楼上跨式布局

注:

R—综合服务楼及厕所,G—加油站,V—附属

用房,P1—小型车停车场,P2—客车停车场,

d)服务区单侧集中式布局P3—货车(拖车)停车场,L—绿化用地

图1服务区常见布局形式

c)服务区内的绿化用地宜布设在主体服务建筑前方和左右两侧靠近人流集中分布、使用的区域;

d)对重要高速公路A类服务区,其室内外环境可参照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品质进行打造,形成特

色鲜明、环境宜人的场区,树立四川高速公路服务区标杆。对其余A、B类服务区,宜采用园

林布局式,可辅助花坛、景观小品、遮荫、游憩、避雨等设施,体现人性化理念;

e)小车和客车停车位宜考虑遮荫措施。停车区与主体建筑之间宜设置人车分流的安全步行通道;

f)邻近旅游资源的服务区宜布设相关旅游服务设施,体现“交旅融合”理念。

6.5.2.2观景台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a)观景台应设置在自然风景优美或人文景观独特之处。可观之景包括路域外的自然、人文景观和

高速公路自身的构筑物景观。观景台布置形式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主线侧布置式和如图3所示

的连接线引出式;

7

图2主线侧布置式观景台图3连接线引出式观景台

DB51/T—

b)观景台大小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分别设置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以及停车场和观景区。

出、入匝道和加、减速车道的布设应符合JTGD20的相关要求。停车场和观景休憩区的规模应

结合交通量和用地条件综合考虑设置,必要时辅以管理措施,确保行车和使用安全;

c)观景台的构筑物可造型独特、优美,成为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与环境协调。

6.5.2.3管理处、收费站场地布设要点包括:

a)高速公路管理处、收费站绿地率不宜小于用地的30%;

b)对重要的管理所、大型收费站,宜采用园林布局式,可布设景观建筑、水景、花坛、花境、景

观小品以及游憩、健身设施和场所。

6.5.2.4场地公共设施设计要点包括:

a)重要场区的场地内铺装可参照城市商业综合体或市政公共场所的铺装材质和样式进行设计。服

务区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宜做柔性铺装设计,并注意无障碍设施与铺装的衔接;

b)公共家具设计或体现现代造型,或将地域特色元素引入其中,或就地取材,使其富有特点;

c)导视系统主要集中在服务区,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其设计宜与建筑物、高速公路企业文

化、地域文化、游客需求等进行有机结合,增强良好的环境服务体验;

d)服务与管理场区景观小品大小以人行观赏尺度为主,并注重体现当地特色;

e)重要的服务区、管理所和大型收费站可设计景观照明,增强辨识度和夜间安全,营造环境氛围。

灯具造型宜优美别致。

6.6环保设施

6.6.1基本原则

6.6.1.1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应根据环境敏感点的性质、位置、规模、投资控制等特点进行选择,同

时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综合比选确定。声环境污染防治设计应符合JTGB04中有关声环境污

染防治的要求。

6.6.1.2附属设施的污水处理应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污水处理系统,并可结合景观进行园林式设

计。

6.6.2设计要点

6.6.2.1声屏障设计要点包括:

a)在自然环境、地形和用地条件适宜,经济合理,并能满足功能达标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植物

降噪方案。降噪林带宽度与降噪量的关系详见本文件表5;

b)声屏障的造型、材质和色彩都应考虑与环境协调;

c)互通通视三角区范围内应采用透明型声屏障,满足车辆相互通视的要求;路域外人文环境优美

的路段,宜采用透明型声屏障透出路外景色;人文景观不良路段,宜采用不透明材料对视线进

行阻隔或导向他处;

d)声屏障设计可改变单调的造型,如改变声屏障顶端线条形式,采用错落有致的顶部,使声屏障

具有律动感;

e)桥梁声屏障宜作为桥梁工程的组成部分,纳入桥梁景观整体设计;

f)声屏障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6.6.2.2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要点包括:

8

DB51/T—

a)高速公路沿线服务与管理场区的污水处理宜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或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并远离主体建筑和人群主要活动区域,同时符合相关标准和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

b)合理利用植物、微生物、生化等工程技术,积极尝试服务区污水湿地化处理方式;

c)环境敏感区路面径流收集装置宜融入环境,较突兀的径流收集装置可根据景观需要对其进行植

物遮掩或饰面装饰。

7绿化设计

7.1路基边坡生态防护

7.1.1基本原则

7.1.1.1边坡生态防护首先应发挥稳定边坡表层、保持水土、保护路基等基本防护功能,其次发挥与

自然景观和谐、美化路域景观的作用。边坡上植物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遮挡交通标志和信号灯,

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7.1.1.2边坡生态防护应符合GB/T38360中基本原则和固土、建植技术的规定。

7.1.1.3边坡生态防护宜边开挖边逐级防护,根据边坡坡率、坡高、岩性、工程防护形式选择适宜的

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和植物种类。

7.1.1.4高原地区边坡宜“以草为主,草灌结合”,高原以外地区宜“矮灌为主、灌草结合”,避免

高大植物围合公路空间,形成视觉封闭、压抑的廊道。

7.1.2设计要点

7.1.2.1路基边坡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在边坡稳定与安全的情况下,宜以生态防

护为主。

7.1.2.2边坡生态防护选择的植物应耐旱、耐贫瘠、耐粗放管养,尽量减少后期人工养护管理;优先

选择商品化程度高的乡土植物;可灌、藤、草、花相结合,兼顾生物多样性;避免选用生长高大的植物,

以免枝叶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影响行车安全。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植物见附录B。

7.1.2.3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态防护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撒播植草防护、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客土

喷播植草防护、挂平面网喷播植草防护、挂立体网喷播植草防护、挂土工格室喷播植草防护、植生袋植

草防护、植生棒植草防护、植生毯(垫)植草防护、人工移植草皮、垂直绿化和穴植等。不同立地条件

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方式见表1。

表1不同立地条件边坡生态防护常用方式

类型岩性坡率(i)边坡生态防护方式

路堤边坡土石混合1:2≤i≤1:1.5A、B、D、E、L、N

软质岩边坡、i<1:1B、C、E、J、L、N

土石混合、1:1B、C、D、E、J、N

路堑边坡土质1:1<i≤1:0.75F、G、G+I、H(结合圬工防护)、K、N

非完整硬质岩1:1<i≤1:0.75G、G+I、H(结合圬工防护)

完整硬质岩无生态防护、M

注:A为撒播植草防护、B为液压喷播植草防护、C为客土喷播植草防护、D为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E为挂CF网喷

播植草防护、F为挂土工网喷播植草防护、G为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植草防护、H为植生袋植草防护、I为植生棒

植草防护、J为植生毯植草防护、K为植生垫植草防护、L为人工移植草皮、M为垂直绿化、N为穴植

9

DB51/T—

7.1.2.4对于路堑挡墙、浆砌片石护坡、岩石边坡等,宜种植藤本植物或垂枝灌木遮蔽。

7.2中央分隔带绿化

7.2.1基本原则

7.2.1.1中央分隔带绿化应满足遮挡眩光、引导视线等以安全为主的基本功能要求。中央分隔带绿化

植物枝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7.2.1.2在发挥美化路域环境作用时,植物配置宜注意韵律变化,缓解视觉疲劳,同时变化频率不宜

过高。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和造型应易于营运养护。

7.2.2设计要点

7.2.2.1植物选择和配置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植物选择和配置要点包括:

a)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应选择枝叶浓密、生长

缓慢、生命周期较长、耐干旱、耐土壤瘠薄、

耐修剪、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常绿乔、灌木;

b)中央分隔带绿化配置宜形式简洁,通过不同

植物配置单元的交替,产生形态、色彩、高

矮的组合变化,体现道路绿化的节奏和韵律

感。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绿化标准单元长度

宜根据设计速度确定(详见附录G),也可

以结合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等

节点的布设综合考虑。

图4路基波形梁护栏中分带绿化断面示意图

7.2.2.2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

采用波形梁护的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要点包括:

a)对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当无填土压实度≥90%的要求时,填土后栽植植物绿化;当中央分

隔带填土压实度≥90%时,可在中央分隔带内放置花箱,花箱内栽植植物绿化;

b)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为2m~3m。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并可等间距或以一

定韵律变化点缀开花、色叶小乔木。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绿化断面见图4,植物适宜的高度、

冠幅和栽植间距见表2。防眩植物的高度可根据JTG/TD81中关于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方式来

确定;

c)对位于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前后的路段,以及位于或临近城市且对中央分隔带绿化有特殊要求

的路段,其植物配置可在常规模式基础上进行组合变化,如绿篱与柱状、球状灌木组合栽植,

并韵律点缀开花、色叶小乔木等;

表22m-3m宽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植物高度、冠幅及间距表

类型植物高度H(m)冠幅W(m)单排栽植间距L(m)

绿篱形态1.60.8≤W≤1.21.2≤L≤2.5

防眩乔灌木球状1.60.8≤W≤1.21.2≤L≤2.5

落地栽植

塔状、柱状1.6≤H≤2.00.5≤W≤1.00.8≤L≤2.0

点缀性乔木1.8≤H≤2.50.8≤W≤1.5视需要确定

注:植物高度均为栽植后修剪成型高度。

10

DB51/T—

d)当中央分隔带宽度>3.0m时,在满足防眩要求前提下,绿化栽植模式可采用规则式或组团式

等形式,有条件时可考虑竖向设计;

e)中央分隔带防眩苗木高度不应低于1.6m、不宜高于2.0m。单排栽植间距宜在1.0m~2.5m之间,

多排栽植可适当加宽间距。凸形竖曲线路段可增加种植地被植物增强底部遮光效果。凹形竖曲

线路段宜适当增加防眩植物高度,根据JTG/TD81要求不宜高于2.0m;

f)花箱高度一般为0.6m-0.9m。花箱内栽植防眩植物和点缀性乔木后,植物冠顶距地面高度应参

照落地栽植植物的高度要求进行控制。

7.2.2.3分设型混凝土护栏中央分隔带

采用分设型混凝土护栏的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要点包括:

a)分设型混凝土护栏高于路面高度约1m。防眩植物顶部至路面高差不宜超过2.0m,根部土面以

上光杆高度不宜超过20cm。分设型混凝土护栏(以1.5m宽为例)中央分隔带绿化断面见图5,

植物适宜的高度、冠幅和栽植间距见表3;

b)防眩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不应采用枝叶向外伸展型的乔木做点缀,避免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下层可采用常绿或开花的地被做点缀,以防上层灌木底部透眩光;

c)中央分隔带应做好防土壤和砂粒随雨水、养护水渗漏的措施,避免污染和影响路面。

表3分设型混凝土护栏中央分隔带植物高度、冠幅及间距表

植物类型高度H(m)冠幅W(m)单排栽植间距L(m)

绿篱形态0.80.6≤W≤0.80.8≤L≤1.5

防眩乔灌木球状0.80.6≤W≤0.80.8≤L≤1.5

塔状0.8≤H≤1.10.3≤W≤0.50.5≤L≤1.0

地被下层点缀0.1≤H≤0.2满铺或连续栽植

图5路基分设型混凝土护栏中分带绿化断面图

注:植物高度均为栽植后修剪成型高度。

11

DB51/T—

7.2.2.4中央分隔带填土

中央分隔带填土厚度不宜小于60cm。栽植乔灌木后的裸露土壤应栽植低矮、维护少的草本植物进行

覆盖,起到固土、防冲刷和美化作用。参照CJJ82的要求,对采用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