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53-2022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
DB4403/T 253-2022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eduction commun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福田区应急管理局、深圳市城安应急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 起草人:
- 焦圆圆、黄晶晶、郭晓梅、习树峰、温浴平、李德新、马振伟、卢健、王丽娟、周思瑜、张波、邹梦婷、江雨桐、孙亚南、潘云、赵娜、张碧嘉、周爽、高仁俊、何博、秦晓红、解玉宾。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A9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253—2022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
Guidelinesofintegrateddisasterriskreductioncommunity
2022-08-09发布2022-09-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253—2022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条件.........................................................................................................................................................2
5组织管理.........................................................................................................................................................2
6队伍建设.........................................................................................................................................................3
7风险治理.........................................................................................................................................................4
8预案编制与演练.............................................................................................................................................7
9应急保障.........................................................................................................................................................8
10宣传教育.....................................................................................................................................................10
11亮点建设.....................................................................................................................................................12
12评价.............................................................................................................................................................12
附录A(规范性)综合减灾社区创建评分表.............................................................................................13
参考文献.............................................................................................................................................................17
I
DB4403/T25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福田区应
急管理局、深圳市城安应急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圆圆、黄晶晶、郭晓梅、习树峰、温浴平、李德新、马振伟、卢健、王丽娟、
周思瑜、张波、邹梦婷、江雨桐、孙亚南、潘云、赵娜、张碧嘉、周爽、高仁俊、何博、秦晓红、解玉
宾。
II
DB4403/T253—2022
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减灾委员会应
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广东省减
灾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全面开展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的
通知》以及《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的工作部署,指导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提升
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特编制本文件。
III
DB4403/T253—2022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的基本条件、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风险治理、预案编制与演练、
应急保障、宣传教育、亮点建设、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5566(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DB44/T1591—2015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
DB4403/T183—2021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灾disasterprevention
灾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灾害发生或预防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和环
境的影响。
[来源:GB/T26376—2010,2.4]
3.2
减灾disasterreduction
在灾害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
影响。
[来源:GB/T26376—2010,2.3]
3.3
救灾disasterrelief
灾害发生后,开展的灾情调查与评估、物资调配、转移安置、生活和医疗救助、心理抚慰、救灾捐
赠等一系列灾害救助工作。
[来源:GB/T26376—2010,2.7]
3.4
1
DB4403/T253—2022
综合减灾integrateddisasterriskreduction
对灾害及其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综合策划和减灾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5
社区community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
[来源:GB/T20647.1—2006,3.1]
3.6
灾害信息员disasterinformationofficer
承担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核查评估、会商核定等工作,同时兼顾灾害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
警、险情信息报送等任务,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紧急生活救助等工作的人员。
4基本条件
4.1有组织领导机构、有规章制度,明确机构组成与职责。
4.2有应急队伍,至少有1名经过培训的灾害信息员。
4.3有灾害风险定期排查制度,有灾害风险地图、隐患清单。
4.4定期开展社区走访,有防灾减灾明白卡、防灾减灾责任联系卡、脆弱人群清单。
4.5有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4.6有应急指挥场所,有应急值班值守终端、应急通信设备。
4.7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有大喇叭、警报器等,预警信息覆盖率100%。
4.8有满足社区需求的应急避难场所。
4.9有应急物资储备点,有防护类用品、通讯类设备、救援类装备、生活类物资、抢险类装备。
4.10有可提供医疗救护服务的社区医疗救护站。
4.11有符合建设要求的社区微型消防站。
4.12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重点设防类目标按要求加强抗震措施。
4.13有宣传教育阵地,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综合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5组织管理
5.1组织领导
5.1.1将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与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相结合,组建本社区综合减灾
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领导人任组长,成员包括社区“两委”委员、灾害信息员等。
5.1.2明确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制定并落实综合减灾工作制度;
b)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汛期、森林防火期等工作形势,研究安全生产、消防等
工作,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措施;
c)制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
d)组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及日常巡查工作。发生灾害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必要时,
请求上级支援;
e)组织群众转移安置等灾害应对工作,协助灾害事故调查;
f)建立综合减灾志愿者队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物资保障。
5.2规章制度
2
DB4403/T253—2022
5.2.1制定社区综合减灾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综合减灾工作制度;
b)灾害监测预警制度;
c)脆弱人群帮扶制度;
d)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培训制度;
e)防灾减灾救灾物资管理制度;
f)应急值守制度。
5.2.2与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有关社会组织、邻近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开展综
合减灾工作。
注:相关职能部门包括应急管理部门、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派出机构、医疗卫生部门等。
5.3网格化管理
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发现的隐患受理率达到100%。
5.4经费投入
有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经费保障,并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5.5灾害保险
5.5.1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宜参加燃气险、火灾险、意外险、车辆险等各类保险。
5.5.2灾害发生后,组织受灾对象合理申报巨灾保险救助款项。
5.6工作档案
建立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管理工作档案,并定期上报至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或上级主管部门。
注:管理工作档案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6队伍建设
6.1应急队伍
6.1.1组建社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应急队伍,配有适合当地灾害救援特点的救援装备,承
担日常应急任务。
6.1.2完善由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的社区三人组工作机制。
6.1.3有效整合辖区物业管理单位应急力量,组建常态化应急值守队伍,确保信息不漏接、不漏报。
6.1.4与综合消防救援队伍,辖区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
物业管理、防洪排涝等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建立联动机制。
6.2灾害信息员
6.2.1社区至少配有1名灾害信息员。
6.2.2灾害信息员参加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消防等培训,每年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6.3志愿者队伍
6.3.1组建至少10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包括但不限于:
a)社区楼(栋)长;
3
DB4403/T253—2022
b)居民代表;
c)学校代表;
d)医院代表;
e)企事业单位代表;
f)专家学者;
g)辖区义工;
h)挂职干部。
6.3.2具有医疗、教育、应急等专业技能的居民以及挂职干部宜指导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先期应急处
置、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治安巡逻、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
6.4企事业单位
6.4.1引导辖区内学校、医院(医疗机构)、工贸企业、商场等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综合减灾活动。
6.4.2引导辖区内学校、医院(医疗机构)、工贸企业、商场等相关单位以及慈善组织、义工组织等
社会组织、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活动,社区每次综合减灾活动应至少有1个前述单位或社会组
织主动参与。
7风险治理
7.1风险评估
7.1.1每半年组织1次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易发频发的灾害特点的灾害风险调查,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制作灾害风险地图。
注:不同类型社区包括普通城市社区、城中村、工业园区、沿海社区、农村等。
7.1.2灾害风险地图标示灾害风险类型、隐患点分布、风险等级或强度、影响区域范围、影响时间、
疏散路径、应急避难场所和安置点布局、消防和医疗设施位置、指北针、图例和历史灾害情况等。
7.1.3灾害风险地图应根据区域地形确定,比例尺应不低于1:50000,符号规范、标示清晰、救援路
径一目了然,便于应急抢险。
7.1.4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社区隐患清单,强化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风险治理,明确事故危
险源、危险设施、设施损坏、设备缺失等相关信息。
7.2形势分析
建立本辖区事故与伤害记录机制,指定专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会
治安、燃气安全等各类事故与伤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7.3隐患检查
7.3.1自然灾害隐患排查
7.3.1.1汛前开展防汛、防风、防雷检查,整改相关隐患点(地下空间、低洼地段等)。
7.3.1.2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志,并加强日常监测。
7.3.1.3有林社区定期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
7.3.1.4灾害重点区域包括但不限于: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但不限于:
滑坡;
崩塌;
4
DB4403/T253—2022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
——山塘水库;
——削坡建房(含泥砖危房)隐患地段;
——易涝点(低洼水浸点);
——森林火险区域;
——危化品企业;
——在建工地。
7.3.1.5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警示标志的图形符号、文字和颜色等应符合GB/T2893.1、GB
2894、GB/T10001(所有部分)以及GB/T15566(所有部分)的规定。
7.3.1.6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应具有可视功能,可用反光材料、夜光材料等制作。
7.3.2市政管线检查
定期开展辖区内市政管线检查,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影响生命线运行的隐患,确保供电、供水、供
气等管线安全运行。
7.3.3场所和设施检查
7.3.3.1定期开展辖区内高层建筑电梯、居住建筑内电气线路、车库等地下空间、仓库等封闭场所、
水池及建筑物外墙“广告牌、空调三角架”等较高风险区域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7.3.3.2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单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和应急管控制度。
7.3.4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检查
7.3.4.1定期检查辖区内防雷安全,督促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人落实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7.3.4.2定期检查违规储存、使用或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情况。
7.3.4.3住宅的竖向管井管道防火封堵严密,电缆井、管道井等公共区域以及配电柜、电表箱等处无
堆放易燃可燃物品现象。
7.3.5电气火灾隐患整治
7.3.5.1专业经营单位定期维护保养管道燃气、供电、通信、有线电视、轨道交通等公共电气设备设
施,及时整改电气火灾隐患。
7.3.5.2宜安装过载保护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电器安全装置等电气火灾防范装置。
7.3.5.3对辖区内各类建筑的电器设备、电气线路每年进行全面检测,及时整改电气火灾隐患。
7.3.6电动自行车管理
7.3.6.1电动自行车(电池)集中停放,定期开展电动自行车(电池)违规停放、违规充电治理行动。
7.3.6.2设置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充电场所满足DB4403/T183—2021规定的条件。
7.3.6.3因客观条件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检查。
7.3.7违规住人隐患整治
开展“三小”场所违规住人治理行动,杜绝违规搭建阁楼、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及时清理违
规住人现象及住人设施。
5
DB4403/T253—2022
注1:“三小”场所指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
注2:小档口: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具有销售、服务性质的商店、营业性的饮食店、汽车摩托车修理店、洗
衣店、电器维修店、美容美发店(院)等场所。
注3:小作坊: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火灾危
险性为丙、丁、戊类的场所(含配套的仓库、办公、值班住宿等场所)。
注4:小娱乐场所: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含麻将
房)、桌球室等场所。
7.3.8餐饮场所管理
7.3.8.1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应安装全覆盖。
7.3.8.2使用瓶装燃气的餐饮场所,瓶装燃气储存总量和存储场所应符合GB50016—2014和DB44/T
1591—2015的要求。
7.4居民群众管理
7.4.1一般要求
定期开展社区走访,制作防灾减灾明白卡、责任联系卡,建立脆弱人群清单。
7.4.2防灾减灾明白卡
7.4.2.1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防范应对措施,制作防灾减灾明白卡,按照“一类灾一张卡”
的原则,发放到易受灾害威胁的家庭及脆弱人群。
7.4.2.2防灾减灾明白卡选用环保、耐用的材料制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本区域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b)防范应对措施;
c)分片包户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d)应急避难场所;
e)预警方法;
f)应急避难场所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7.4.3防灾减灾责任联系卡
7.4.3.1按照分片到户的原则,制作社区干部与居民的防灾减灾责任联系卡。
7.4.3.2防灾减灾责任联系卡选用环保、耐用的材料制作,正反面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责任人;
b)职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HAEPCI 067-2021 有机土壤调理剂 2021-05-14
- T/CCAA 44-2022 冶金行业选冶渣场重金属质量控制和评估 修复土壤安全利用技术规范 2022-12-30
- T/SDPEA 0002-2018 燃煤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烟气蒸发处理技术规范 2018-11-05
- T/CSPSTC 81-2021 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技术规程 2021-12-16
- T/QGCML 3218-2024 弱电机房环境监测装置 2024-02-29
- T/JPMA 001-2019 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氧磷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2019-10-25
- T/HPAESRCU 0021-202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臭氧催化剂 2023-03-30
- T/CESA 1206-2022 产品生态设计指南 广播电视接收机 2022-06-30
- T/HATSI 0015-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旋挖钻机 2021-11-09
- T/CIECCPA 051-2023 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