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0/T 18-2019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DB5110/T 18-2019 DB5110/T 18-2019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annel catfish with spots cross-tail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5110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
DB5110/T18—2019
代替DB511000/T11.1-2008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rtificialbreedingofchannelcatfish
2019-12-10发布2020-01-01实施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10/T18—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技术要求..........................................................................1
3.1环境条件......................................................................1
3.2鱼种..........................................................................1
3.3放养..........................................................................2
3.4饲料..........................................................................2
3.5投喂..........................................................................2
3.6日常管理......................................................................3
4鱼病防治..........................................................................3
4.1鱼病预防措施..................................................................3
4.2疾病防控......................................................................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中常见病的治疗方法............................5
I
DB5110/T18—2019
前言
标准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四川省内江市水产渔政局,是对DB511000/T11.1-2008《无公害水产品斑
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DB511000/T11.1-2008相比,删除3.3.2.1、3.3.2.2,内容进行了简化(见3.3.2);删
除4.1.3,内容并入4.1.2;删除4.1.4,内容移到4.2中(见4.2.1)。对不合理的描述和指标进行了修
改。
本标准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内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武能、廖桦、江艳、蔡印鸿、胡禁宇、陈桥。
本标准由四川省内江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12月10日发布,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II
DB5110/T18—2019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质量、饲养条件、鱼病
防治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江市斑点叉尾鮰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1)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技术要求
3.1环境条件
3.1.1池塘环境
养殖地应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
域。
3.1.2水源
养殖池供水水源应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3.1.3水质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水体溶氧量应保持在4.5mg/L以上,PH值在7.5~8.0,透明度
宜保持在30cm~35cm左右。
3.1.4面积与深度
鱼池宜采用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667m2~2,600m2,池水深1.5m~2.0m,池埂高1.8m~2.3m。
3.2鱼种
鱼种宜本地区培育,外购鱼种需经检疫消毒合格后方可引进。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
1
DB5110/T18—2019
齐、反应敏捷的鱼作鱼种。斑点叉尾鮰鱼种体长一般以5cm~10cm为宜;已开始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搭配放养的鲢鳙鱼种规格以每尾50g为宜。
3.3放养
3.3.1放养准备
3.3.1.1鱼种放养前,鱼池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带水清塘,水深0.3m~0.5m,每667m2用生石灰
100kg~150kg,兑水全池泼洒。
3.3.1.2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消毒,浸泡时间视鱼种的忍耐程度而定。
3.3.1.3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或者粘液脱落-鱼种在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原养殖池、运输容器
和放养池三个水体的水温温差应控制在±3℃以内。
3.3.2放养方式和密度
以斑点叉尾鮰为主的单养方式,放养密度按每667m2斑点叉尾鮰1000尾~1500尾,搭配鲢、鳙200
尾~300尾。
3.4饲料
饲料的安全性应符合NY5072的规定,人工配合饲料应营养全面,见表1。水温≤18℃,用沉性料;
水温≥18℃,用浮性料。
表1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指标
每尾规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赖氨酸≥
磷≥(%)钙(%)
(g)(%)(%)(%)(%)(%)(%)
<5012.036.06.08.018.01.11.2~2.01.6
50~15012.034.05.08.018.01.11.2~2.01.5
≥15012.032.04.08.018.01.01.2~2.01.4
3.5投喂
3.5.1每日投喂饲料量及投喂次数应按每尾鱼体大小和水温予以控制。
3.5.2日投喂量按下面公式计算,投饵率见表2。
日投喂量=存塘鱼体总质量×日投饵率。
表2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池塘养殖日投饵率表
每尾规格(g)
水温℃
<5050~150≥150
12~141.0%0.8%0.6%
15~161.2%1.0%0.7%~0.9%
17~181.5%1.2%0.8%~1.1%
19~211.8%1.4%1.0%~1.3%
22~252.2%1.8%1.2%~1.7%
26~292.6%2.0%1.5%~1.9%
30~322.8%2.3%1.6%~2.0%
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792-201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制药 2016-03-29
- HJ710.12-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2016-05-04
- HJ 783-2016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 2016-02-01
- HJ 791-201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粘胶纤维 2016-03-29
- HJ710.13-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 2016-05-04
- HJ 782-2016 固体废物 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 2016-02-01
- HJ 790-201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涤纶 2016-03-29
- HJ 784-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6-02-01
- WS/T 661-2020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2020-03-26
- HJ 781-2016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