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474-2005 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474-2005 Meat goat scale breed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6/T 474-2019 |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474-2005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5-12-25
实施日期
2006-02-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备案号:18609-2006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474—2005

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25发布2006-02-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474—200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定义................................................................................1

4引种与繁殖..........................................................................1

5饲养环境............................................................................2

6生产资料............................................................................2

7生产技术............................................................................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肉山羊日营养需要(美国肉山羊饲养标准)...........................6

A.1肉山羊维持(舍饲饲养、轻微运动、妊娠早期)日营养需要..............................6

A.2肉山羊维持需要+轻度活动(增加25%,舍饲饲养、妊娠早期)............................6

A.3肉山羊维持需要+中等运动(增加50%,放牧、妊娠早期)................................6

A.4肉山羊维持需要+强度运动(增加75%,植被稀疏的草场、妊娠早期)......................6

A.5母羊妊娠后期增加的营养需要(不分体重大小)........................................6

A.6增重的营养需要(每日增加的重量)..................................................7

I

DB36/T474—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省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佑武、王荣民、裘大堂、张修品。

II

DB36/T474—2005

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肉山羊规模饲养的定义、引种与繁殖、饲养环境、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技术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100只以上的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场(户)生产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种畜禽管理条例

3定义

3.1

肉山羊规模生产

肉山羊规模生产是指从事肉山羊生产为主要经营项目,羊群规模大,品种生产力高,产品专一,以

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并以专业场或户的经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养羊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

化的生产体系。

3.2

羔羊

羔羊是指出生至断奶以前的幼龄羊。

3.3

育成羊

育成羊是指羔羊断奶后到第一次配种的幼龄羊。

3.4

性成熟

性成熟指公母羔羊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其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具有了正常繁衍

后代的能力。

3.5

体成熟

体成熟指肉山羊基本达到生长完成的时期。

4引种与繁殖

4.1引种

1

DB36/T474—2005

4.1.1建立优良的基础母羊群,是羊群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母羊要根据体型外貌及生产性能进行综

合评定选择,及时淘汰不合格的母羊,逐渐提高羊群的品质。

4.1.2选留或引进体形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的优秀肉用品种种公羊个体及胚胎和冻精,开展

纯种繁育或经济杂交。

4.2繁殖

4.2.1初情期一般为4~8月龄。

4.2.2性成熟为5~10月龄。

4.2.3初配年龄通常多为10~12月龄,但以体重达到成年体重70%时,进行第一次配种较为适宜。

4.2.4繁殖季节肉山羊为常年繁殖动物,但多以春秋季节为发情配种旺季。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

4.2.5繁殖方式和方法肉山羊配种的方法有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及人工授精。

4.2.5.1自然交配公母比例1:20~30混群饲养,自由交配。

4.2.5.2人工辅助交配用试情公羊试情,发现发情母羊用指定的种公羊配种。

4.2.5.3人工授精在一个配种季节,一只种公羊可给500~1000只以上母羊配种。公羊每天可采精

2~3次,每周休息1~2天。鲜精通常按3~8倍进行稀释,鲜精的一次输精量为:有效精子数应在五

千万以上;冻精的一次输精量为:有效精子数应在7千万以上。一个情期输精1-2次,间隔时间为8-10

小时。

5饲养环境

5.1生产场地应选择在地势空旷平坦、周围有较大的低山丘陵且灌木较多,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

的地方,其中空气、用水、土壤等的质量应符合NY/T391-2000标准的规定。

5.2羊舍建筑

5.2.1羊舍选址

5.2.1.1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干燥,南坡向阳,切忌选在低洼涝地、山洪水道、冬季风口之地。

5.2.1.2水源供应清洁充足,无严重污染源,上游地区无严重排污厂矿,非疫病污染危害区。

5.2.1.3交通、通讯便利,并能确保防疫安全,圈舍应距交通干道和河流300m以上。

5.2.2肉山羊舍的规划

5.2.2.1把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彼此间要严格隔开。

5.2.2.2场区内的兽医室、病羊圈、尸体坑设在下风口,并尽量与饲养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5.2.2.3羊舍最好坐北向南,在羊舍南面设运动场,羊舍地面一定要高于运动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