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790-2008 闪燃和非闪燃测定 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21790-2008 Determination of flash/no flash—Rapid equilibrium closed cup method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790-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5-12
实施日期
2008-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标准的测试条件下,色漆(包括水性涂料)、清漆、色漆基料、胶黏剂、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在-30℃~300℃的温度范围内所挥发出的易燃蒸气被测试火焰点燃的能力的一种方法。与闪点检测器(见A.1.6)一起使用时,本标准也适合脂肪酸甲基酯(FAME)的闪燃和非闪燃测试。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
蒋伟、陈相、王海婷、朱洪坤、崔海容、郭坚、刘志红、吴景武、周韵、赵颐晴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00

A80

圆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3680:2004

GB/T790--2008/IS0

闪燃和非闪燃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ofclosedmethod

Determinationcup

flash/noflash--Rapidequilibrium

(IsO3680:2004,IDT)

宰瞀鹳紫瓣警鑫攀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4

3680:2004

GB/T21790--2008/IS0

刖罱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680:20046闪燃和非闪燃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英文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伟、陈相、王海婷、朱洪坤、崔海容、郭坚、刘志红、吴景武、周韵、赵颐晴。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3880:2004

GB/T21790--2008/I$0

引言

本标准描述了两种闭杯平衡法中的一种,用于测定色漆、清漆、色漆基料、溶剂、胶黏剂、石油及其相

关产品的闪燃和非闪燃性能。当选择一种闭杯平衡方法进行测试时,需要结合另一种方法,参阅

GB/T

本标准也适合脂肪酸甲基酯(FAME)的闪燃和非闪燃测定。

在本标准和GB/T21792中,测试仅是在测试产品及测试容器内产品上方的空气和蒸气混合物处

于温度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执行。

本测试方法并不测定产品的闪点,仅是在选定的平衡温度下使产品满足储存、运输和易燃产品使用

的相关法律或法规的要求。因此,基于此点,没有必要确定产品的准确闪点,但是有必要确定产品在给

定温度下是否闪火。

与GB/T21792中的要求相比,本标准所叙述的仪器能够更快速、更少量的(试样量为2mL或

4mL)得到相似的试验结果。此外,除运用在常规的实验室,该仪器可以制造成便携式,以利于现场实

地测试。

协作工作(见参考文献[6])表明使用此程序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用本方法测试含有卤代烃

溶剂的混合物时,可能会给出异常的结果,对其结果的阐述应慎重(见参考文献[7])。

闪点值不是测试物质的一个物理化学性质常数。它们与仪器的设计、仪器使用的条件以及操作程

序的执行密切相关。因此,闪点仅能根据一个标准测试方法来定义,并且通过使用和本标准中详述的不

同的测试方法或者不同的仪器所获得的结果,它们之间没有普遍有效的相关性。

3680:2004

GB/T21790--2008/IS0

闪燃和非闪燃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标准的测试条件下,色漆(包括水性涂料)、清漆、色漆基料、胶黏剂、石油及其相关

产品,在一30℃~30022的温度范围内所挥发出的易燃蒸气被测试火焰点燃的能力的一种方法。与闪点

检测器(见A.1.6)一起使用时,本标准也适合脂肪酸甲基酯(FAME)的闪燃和非闪燃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5528:2000,IDT)

GB/T3186--200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ISO

207771513:1992,IDT)

GB/T2006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ISO

ISO

3170:2004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IsO3171:1988石油液体自动管线采样

IsO3679:2004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flashtest

闪燃和非闪燃试验flash/no

kPa,测定试验样品蒸气是否可以即刻

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应用测试火焰,修正到大气压为101.3

点燃,火焰能否通过液体表面蔓延。

4原理

在试验温度的条件下,将确定体积的试验样品引入试样杯中,在规定的时阋后,应用测试火焰,观察

是否出现闪燃。

5试剂和材料

5.1清洗溶剂

一种用于清洗样品杯和杯盖上残留的前次试验残留物适宜的溶剂。

注:溶剂的选择基于先前测试材料的性质和残余物的黏附能力。低挥发的芳香性溶剂(无苯的)适用于清除油残留

物,而甲苯丙酮甲醇的混合溶剂用于去除胶状沉积物。

5.2校准液体

一系列有证标准物质(cRM)和/或标准样品(SWS),参见附录c。

6仪器

6.1概述

附录A中对仪器进行了描述,包括对试验杯和杯盖系统的叙述,以及它们的直径和特殊要求。上述内

容包括在图A1至图A5中。在一30℃~300℃温度范围内的闪燃和非闪燃试验需要一台以上的仪器。

1

3680:2004

GB/T21790--2008/IS0

6.2注射器

6.2.12mL注射器

mL土0.05mL样品,如果需要,使用合适的探针作为测定不大于100%温度的装置。测

移取2.00

mL。

试FAME的时候,每个测试温度的样品量均为2

6.2.25mL注射器

mL_+0.10mL样品,如果需要,使用合适的探针作为测定大于100"C温度的装置。测试

移取4.00

FAME的时候,不需要使用5mL注射器。

6.3气压计

精确至0.1kPa。气压计应预先校准至标准大气压,气象站和机场的气压计不能使用。

6.4加热浴或加热炉(可选择)

如果需要加热样品,温度应该控制在±5℃范围内。如果使用加热炉,需要考虑碳氢化合物蒸气带

来的安全隐患。

推荐使用有爆炸保护设计的加热炉。

6.5冷却浴或制冷器(可选择)

如果需要冷却样品,温度应该控制在低于选择的试验温度IO'C以下,并且温度的控制应该在土5℃

的范围内。如果使用冷却器,应该有爆炸保护装置。

6.6通风罩(可选择)

如果需要使通风设施最小化,可以考虑在仪器的背面和两侧进行安装。

mm、宽480mm、深240mm的合适的通风罩。

注:选用高350

6.7试验杯内衬垫(可选择)

参见附录D。

注:对于难以清除的样品,需要使用薄型的金属杯内村垫。

7仪器准备

7.1概述

根据闪燃和非闪燃温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仪器。如果需要根据特殊的温度条款和定义进行闪燃和

非闪燃测试,需要在试验(见11.2)前根据大气压调节温度。按照仪器制造商对仪器的说明正确使用、

操作仪器。附录D叙述了使用样品杯插人物(见6.7)来测试黏性材料的方法。

7.2仪器的位置

将仪器(见附录A)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平面上,并保证处在避风的位置。

在不能实现避风放置时,推荐使用通风罩(见6.6)。

注:如果试验物质能够产生有毒的蒸气,仪器需要放置在可以独立控制空气流动的通风柜中,以便在不引起样品杯

周围的空气流动的前提下,使得蒸气能够顺利扩散。

7.3试验杯及配件的清洁

使用合适的溶剂(见5.1)清除前次试验留下的试验杯,杯盖及其配件中的树胶或残渣。根据仪器

供应商的要求维护、操作仪器。

注1:清洁的空气气流用于去除最后所使用的溶剂。

注2:填充口便手管状清洁器进行清洁。

7.4仪器校准

7.4.1需要根据ISO

一次的校准工作。得到的测试结果与CRM值之差的绝对值应该等于或者小于R/一/2,此处,R代表方

法的再现性(见13.3)。

推荐使用标准样品(SWS)(见5.2)对仪器进行频繁校准核对。

注:附录c给出了使用CRM和SWS进行仪器校正的推荐步骤和SWS的产生过程。

2

21790--2008/IS03680:2004

GB/T

7.4.2校准后得到的数值不应该作为方法偏差,也不能用于该仪器进行任何有关闪点的校正。

如果仪器没有通过校准测试,推荐操作人员进行如下检查:

a)与试验杯有蒸气密封作用的杯盖;

b)提供点火的快门装置;

c)球形温度计周围的大量的热传导糊状物质和温度计圆桶的浸没部分。

8取样

3186--2006、ISO

8.1除非另有规定,应根据GB/T3170、ISO3171取样。

8.2在适合盛装液体的高度密闭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样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保证装样量占容器

容积的85%~95%。

8.3样品的储存条件要适宜,尽量降低样品蒸气的损失和气压的增大。样品的存放温度应小于30。C。

9样品处理

9.1石油产品和脂肪酸甲基酯

9.1.1二次取样

在移取试样前,在冷却浴或冷却器(见6.5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