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24-2022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DB22/T 5124-2022 Green building inspe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5124-2022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9-07
实施日期
2022-09-07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inspectionofgreenbuilding

DB22/T5124-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9月7日

2022·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611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等4项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城镇供热直埋预

制保温球墨铸铁热水管道技术标准》《全装修住宅室内装

饰装修工程验收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为吉林省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124—2022、

DB22/T5125—2022、DB22/T5126—2022、DB22/T5127

—2022,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

准》DB22/JT151-2016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2年9月7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1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二)〉的通知》(吉建函[2021]694

号)要求,标准编制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

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室外环

境检测;5室内环境检测;6围护结构热工及整体气密性能检测;

7暖通空调系统性能检测;8给水排水系统性能检测;9照明系统

性能检测;10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检测;11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

检测;12建筑年供暖空调能耗和总能耗指标检测。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增加了“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

2增加了“卫生器具用水效率检测”;

3调整了部分项目的检测依据及方法等。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吉林省建筑

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

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

康路519号,邮编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邮箱:

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测(吉林省)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吉林省勘察设计协会

集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集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大伟赵壮朱士坤任常原

马根华石俊龙程大磊刘刚

林晓波张金凤史振合刘清顺

孙伟华张冷庆冯博崔岩

邢秋鸿吕兵赵研宏刘悦

张铮姜泠竹于洪强牟麒羽

杨城港雷光远王玮苏胜媛

周杰祝石张萌胡晓菲

赵阳王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赵志贤翟亚涛柳大江

惠群衣建全杜颖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室外环境检测.................................................................................5

4.1一般规定..................................................................................5

4.2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5

4.3电磁环境检测..........................................................................5

4.4光污染检测..............................................................................6

4.5环境噪声检测..........................................................................6

4.6热岛强度检测..........................................................................7

4.7室外空气质量检测..................................................................7

5室内环境检测.................................................................................9

5.1一般规定..................................................................................9

5.2室内声学环境检测..................................................................9

5.3室内光环境检测....................................................................10

5.4室内热湿环境检测................................................................11

5.5室内空气质量检测................................................................11

5.6室内通风效果检测................................................................12

6围护结构热工及整体气密性能检测...........................................13

6.1一般规定................................................................................13

6.2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13

6.3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13

6.4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14

7暖通空调系统性能检测...............................................................15

7.1一般规定................................................................................15

7.2供暖空调系统性能检测........................................................15

7.3锅炉运行效率检测................................................................15

7.4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16

7.5耗电输热(冷)比检测........................................................16

8给水排水系统性能检测...............................................................17

8.1一般规定................................................................................17

8.2水质检测................................................................................17

8.3卫生器具用水效率检测........................................................18

9照明系统性能检测.......................................................................19

9.1一般规定................................................................................19

9.2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检测....................................................19

9.3照明光源颜色特性检测........................................................20

9.4照明眩光检测........................................................................20

9.5灯具效率与效能检测............................................................20

10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检测.........................................................21

10.1一般规定..............................................................................21

10.2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检测......................................................21

10.3太阳能光伏系统检测..........................................................22

10.4地源热泵系统检测..............................................................23

11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25

11.1一般规定..............................................................................25

11.2供配电及照明监控系统检测...............................................25

11.3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监控系统检测...................................26

11.4给水排水监控系统检测......................................................27

11.5电梯和自动扶梯监控系统检测...........................................28

11.6能效监管系统检测..............................................................28

12建筑物年供暖空调能耗和总能耗指标检测.............................29

12.1一般规定..............................................................................29

12.2建筑物年供暖空调能耗......................................................29

12.3建筑物年总能耗..................................................................30

附录A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换算系数..........................................31

本标准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附:条文说明.....................................................................................35

1总则

1.0.1为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要求,做到数据可靠、结果准确,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对新建的绿色建筑所实施的检测活动。

1.0.3绿色建筑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

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绿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

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绿色建筑检测inspectionofgreenbuilding

对被检测的绿色建筑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测量、试验、核查

等并获得相应的结果。

2.0.4噪声敏感建筑物noise-sensitivebuilding

用于居住、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机关团体办公、

社会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0.5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

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

3基本规定

3.0.1绿色建筑检测应根据现行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T5045的有关规定、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检测目的、所在地

气候、建筑类型、现场条件等确定检测项目。

3.0.2绿色建筑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

构进行。

3.0.3绿色建筑检测应根据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措施在检测前编

制检测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明确检测项目;

2应明确检测对象的检测数量;

3应明确采取的检测方法,可采取检查、检验、核查、测试

和计算分析等方法,也可以相关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3.0.4绿色建筑检测点的抽样方式应采取随机确定,满足分布均

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

3.0.5绿色建筑检测的检测点抽样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当

无要求时,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相关要求。

3.0.6通过核查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时,可将下列产品或检测对象的

检测数量计入检测样本数:

1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检验报告中包含的产品或检测对

象;

2主管部门监督抽查的中包含的产品或检测对象;

3竣工验收检测合格的资料中包含的产品或检测对象。

3.0.7绿色建筑检测时,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处在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

足检测项目的要求,且处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周期内;

3

2当专用检测标准对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相应

标准的要求。

3.0.8绿色建筑的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1绿色建筑的检测项目;

2绿色建筑各检测项目的检测数量;

3绿色建筑检测对象和工况;

4绿色建筑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

5绿色建筑现场检测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测试位置;

6绿色建筑检测的检测日期;

7绿色建筑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

8对各项检测结果的判定。

3.0.9绿色建筑检测机构应对出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

责。

4

4室外环境检测

4.1一般规定

4.1.1绿色建筑室外环境的检测项目应包括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

场地电磁辐射、光污染、环境噪声、热岛强度及室外空气质量等。

4.2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

4.2.1绿色建筑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中氡浓度

检测结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结果

平均值不大于0.02Bq/(m2·s),且工程所在场地不存在地质断裂构

造时,可不再进行土壤中氡浓度测定;其他情况均应进行工程场地

土壤氡浓度测定。

4.2.2绿色建筑检测过程中,应进行土壤氡浓度现场检测,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

2绿色建筑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应以间距10m作网

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

点数不应少于16个,测量布点应覆盖单体建筑基础工程范围。

4.3电磁环境检测

4.3.1建筑周围电磁环境检测项目应包括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4.3.2建筑周围工频电场和磁场的检测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频电场和磁场的检测应使用专用的探头或工频电场、磁

5

场检测仪器。检测所用仪器应与所测对象在频率、量程、相应时间

等方面相符合;

2工频电场和磁场的检测使用的探头宜为三维探头,可同时

测出空间某一点三个相互垂直方向(X、Y、Z)的电场、磁场强度

分量,得到空间的总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

3检测仪器支架应采用不易受潮的非导电材质,并应在检测

时避免泄漏电流等影响。

4.3.3检测工作应在无雨、无雾、无雪的天气下进行。检测时的环

境湿度应在80%以下,并符合仪器的使用要求。

4.3.4检测点位置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并应在工频电磁设施正常

运行时段内进行检测。

4.3.5建筑周围电磁环境的检测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GB8702、《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681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

标准》HJ/T10.3等的有关规定。

4.4光污染检测

4.4.1建筑物光污染检测项目应包括建筑反射光(眩光)、建筑夜

景照明光污染。

4.4.2建筑夜景照明照度和亮度的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照明

测量方法》GB/T5700及《室外照明干扰光测量规范》GB/T38439

的有关规定。

4.4.3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

光热性能》GB/T18091的相关规定进行玻璃幕墙的反射比检测。

4.5环境噪声检测

4.5.1建筑周围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

6

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5.2建筑周围环境噪声检测应根据建筑周边噪声源的特点进行

优化,其中单栋建筑不应少于4个测点,建筑群不应少于8个测点,

测点应平均分布在各个方向。当检测噪声敏感建筑物时,应在离建

筑物最近的方位增加不少于2个噪声检测点。

4.5.3对环境噪声检测应在周围环境噪声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视

噪声源的运行工况,分昼、夜两个时段连续进行。可根据环境噪声

源的特征,优化检测时间。

4.6热岛强度检测

4.6.1建筑周围热岛强度现场检测可采用温度测量方法进行。

4.6.2在建筑周围宜根据地理条件、面积,有代表性、均匀地设置

测点,超过10层的建筑宜在屋顶加设1~2个测点;

4.6.3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

标准》JGJ/T132的有关规定。

4.6.4建筑周边温度可采取夏季典型晴朗天气条件下连续3d的

8:00时~18:00时之间的气温平均值。

4.6.5建筑所在城市的相同时段郊区气象测点温度可从气象观测

部门获取。选取的郊区气象代表站与建筑物海拔高度大体一致,且

未受或较少受城市化的影响。气象站资料记录连续、无间隔。

4.6.6建筑周围热岛强度由建筑周围与郊区气站气温的差值来确

定。

4.7室外空气质量检测

4.7.1室外空气质量检测项目应包括厨房油烟排放浓度、锅炉烟气

浓度、卫生间卫生指标、建筑周围室外污染物浓度。

4.7.2厨房油烟排放浓度现场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饮食业油

7

烟排放标准》GB18483的有关规定。

4.7.3锅炉烟气现场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3271的有关规定。

4.7.4卫生间卫生指标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公共厕所卫生规范》

GB/T17217的有关规定。

4.7.5建筑周围室外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有关规定。

检测项目宜包括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

(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物(PM2.5)。

4.7.6建筑周围室外空气质量现场检测应在被评建筑室外周边4

个方位各布设1个空气采样点。

8

5室内环境检测

5.1一般规定

5.1.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应包括室内声学环境、室内光环

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室内通风效果及室内环境参数

等。

5.2室内声学环境检测

5.2.1室内声学环境检测项目应包括室内噪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空

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

性能。

5.2.2室内噪声级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

5.2.3室内噪声级的检测应在昼、夜两个不同时段内,各选择不利

的时间进行。测量室内噪声时,室内应无人(测试人员除外)。

5.2.4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和分户墙隔声性能的现场检

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

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的有关规定;

检测数量:应按每栋单体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同一类型的楼板和

分户墙各不少于1处进行检测。

5.2.5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的现场检测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

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7的有关规定;

检测数量:应按每栋单体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同一类型的楼板不

少于1处进行检测。

9

5.2.6外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