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MZCX 033-2020 客家风味点心 术语
T/GDMZCX 033-2020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GDMZCX 033-2020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0-11-25
实施日期
2020-12-25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2术语和定义2.1粄粄是客家话的特色词汇。“反”为“饭”省(“饭”指“食物”),“米”指“大米制品”,“米”与“反”联合起来表示“大米制作的食品”。本义:大米制作的食品。粄是一类客家人传统的特色小吃,是用糯米、粘米制品或米浆制作而成,也有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2.2发粄发粄又称酵粄、笑粄,以粘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是客家人运用本地食材制作出的具有喜庆色彩和象征着家庭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风味点心。2.3艾粄艾粄是用梅州山区特有的一种山野食材—艾叶,与糯米粉一同制作而成的应时食品。一般在清明、端午节期间制作食用,是具有独特风味的客家特色传统小吃。2.4艾艾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客家人制作点心多用其叶,搅碎或者剁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粄。2.5客家酿粄客家酿粄是梅州地区客家人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是逢年过节的小食之一,馅料可以自由发挥,可荤可素,软糯可口,风味独特。南迁的客家人怀念包子的味道,因为面粉产量极低,只好用米粉代替了,由此产生了“酿粄”这个食品。2.6益母草益母草为唇形科属植物,夏季开花,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味辛苦、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2.7薯粉薯粉,又叫地瓜粉、番薯粉,是由蕃薯淀粉等所制成的粉末,传统的薯粉一般用手工磨制,加入一定量的水浸泡、滤渣,将水分晒干后得到粉末。一般地瓜粉呈颗粒状,有粗粒和细粒两种,以粗粒地瓜粉为佳,客家人常用来制作风味小吃。2.8鸡屎藤鸡屎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后可入药,广泛分布于秦岭南坡以南各省区及台湾,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客家人取其嫩叶搅碎或剁碎,用于制作粄食。2.9苎叶苎叶是荨麻科苎麻的叶子,苎麻属亚灌木或灌木植物,通常圆卵形或宽卵形,少数卵形,顶端骤尖,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牙齿,上面稍粗糙,下面密被雪白色毡毛,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客家人取其嫩叶制作粄食,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2.10硬饭头硬饭头又叫土茯苓?土茯苓,是多年生常绿攀缘状藤本植物,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因为它的块茎肥厚、坚硬,经加工有少量淀粉,可以
发布历史
-
2020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陈钢文技能大师工作室、梅州市金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梅州市大埔小吃文化城
- 起草人:
- 陈钢文 谢荣欢 黄俊鹏 罗瑞丹
-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1/T 1007.3-2016 西瓜生产技术规范 第3部分:长季节大棚栽培 2016-08-22
- DB51/T 2201-2016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2016-08-18
- DB31/T 1007.2-2016 西瓜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秋季大棚栽培 2016-08-22
- DB31/T 1003-2016 H7N9亚型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2016-08-22
- DB51/T 2202-2016 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质量第三方检测规范 2016-08-18
- DB31/T 1005-2016 猪尸体剖检技术规范 2016-08-22
- DB41/T 1259-2016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2016-08-11
- DB31/T 1007.1-2016 西瓜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春季大棚栽培 2016-08-22
- DB31/T 1001-2016 上海地区主要食用鱼品种的分子鉴定 2016-08-22
- DB31/T 1004-2016 动物无害化收集转运技术规范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