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34004-2003 涤麻(苎麻)混纺印染布

FZ/T 34004-2003 Polyester/ramie printed and dyed fabrics

行业标准-纺织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FZ/T 34004-2012 |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34004-200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纺织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3-09-04
实施日期
200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归口单位
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涤麻(苎麻)混纺印染布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装用含涤纶短纤维60%及以上与苎麻长纤混纺的各类漂白、染色和印花布的品质。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湖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起草人:
邓芝香、蒋敏、易友良、赵雅丽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FZ/T34004-2003

月i}吕

本标准代替FZ/T33007-1999《印染涤麻(竺)混纺布)}(原FJ526-1982).

本标准与FZ/T33007-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参考文献的内容;

—增加优等品考核内容,成品的等级由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结合定等修改为按内在质量和外观

质量中最低一项等级评定;

-一一增加了竺麻纤维含量考核指标;

—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B类产品的要求,增加了甲

醛含量考核指标;

—断裂强力按最终成品的特点制定最低值作为考核指标;

—为满足用户要求,增加了撕破强力考核指标;

—将缩水率考核项目修改为水洗尺寸变化率,使标准在表述方面更加规范。水洗尺寸变化率指

标由原来的一3.5%一+1.0%修改为一1.5%一+1.0%;

—染色牢度增加耐水色牢度考核指标,取消耐日晒牢度、耐刷洗牢度考核指标,并规定最低保证

指标;

—外观质量局部性疵点评分采用日本纺织检查协会1986年制定的《麻织物(整理后)检验标准》

10分制评分方法,由有限度的累计评分改为每米允许评分数,局部性疵点归类为经向疵点、纬

向疵点、经纬纱粗节、杂物织人、破损、边疵等六大类;

—调整了歪斜技术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兰麻技术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芝香、蒋敏、易友良、赵雅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J526-1982,FZ/T33007-1999.

FZ/T34004-2003

涤麻(竺麻)混纺印染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涤麻(竺麻)混纺印染布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装用含涤纶短纤维60%及以上与竺麻长纤混纺的各类漂白、染色和印花布的

品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17.1-1997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

GB/T3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

GB/T3922-1997纺织品耐汗演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

样法

GB/T4666机织物长度的测定

GB/T4667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GB/T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6152-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8628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4801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要求

3.1分类

涤麻(竺麻)混纺印染布按品种、规格分类,各类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根据用户需要结合本标准的附录

A分别制定。

3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甲醛含量、竺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

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染色牢度七项指标,外观质量包括局部性疵点和散布性疵点

FZ/T34004-2003

两类。

3.2.1分等规定

3.2.1.1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段评等,成品的等级按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中最低一项等级

评定,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

3.2.1.2在同一段布内,内在质量以最低一项评等,局部性疵点采用有限度的每米允许评分的办法评

定等级,散布性疵点按严重一项评等

3.2.1.3在同一段布内,先评定局部性疵点的等级,再与散布性疵点的等级结合定等,作为该段布外观

质量的等级,结合定等办法按表1规定。

表1外观质量结合定等办法

局部性疵点等级

散布性疵点等级

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优等品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一等品一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二等品二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

三等品三等品三等品等外品等外品

连续破损降为等外品者,按实际使用价值由供需双方协商处理。

等外品中外观疵点严重而失去服用价值者,作为疵零布处理

3.2.1.4内在质量评等规定见表2。

表2内在质量评等规定

项目标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纬纱密度/(根/10cm)按品种规定-2.5%及以内-2.5%及以内超过一2.5%

经向:一1.5-+1.0

水洗尺寸变化率/(%)经纬向:-1.0--+1.0符合标准始过一寺aa75}恢佰怀

纬向:-1.。一+1.0

耐洗色牢度:4

染色牢度/级见表4符合标准

耐摩擦色牢度(湿摩):3

甲醛含量/(mg/kg)<75符合标准

竺麻纤维含量/(%)-4(绝对百分比)符合标准

断裂强力/N不低于176符合标准

撕破强力/N不低于n.2符合标准

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染色牢度低于考核指标的织物为等外品。

甲醛含量、芒麻纤维含量超出规定值的织物为等外品。

注:水洗尺寸变化率结果的表示以负号(一)表示尺寸减少(收缩),以正号(十)表示尺寸增大(伸长)。

3.2.1.5外观质量评等规定见表3,

FZ/T34004-2003

表3外观质量评等规定

各品等允许范围

项目

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幅宽100cm及以内0.40.51.02.0

局部性疵点

幅宽100cm以上~135cm0.50.61.22.4

每米允许评

幅宽135cm以上~150cm0.60.71.42.8

分数/(分/m)

幅宽150cm以上0.70.81.63.2

+3.5以上

100及以内士;.:二:.:土:.:-2.5以下

}4.0以上

100以上~135士:.:二:.:士:.:-3.0以下

幅宽偏差/cm

+4.5以上

135以上一150士:,:土:.:士::一3.5以下

+5.0以上

巧0以上土:.:士;,:土:.:-4.0以下

同类布样43-4低于3-4

漂色布

参考样32-3低于2一3

原样

同类布样32-3低于2一3

花布

参考样2一32低于2

色差/级

散布性疵点漂色布4-54-543

左中右

花布443-43

前后43-432-3

正反面33低于3

歪斜/(%)格斜、花斜或纬斜4.0及以下4.0以上一5.[5.1-9.09.0以上

花纹不符或染色不匀(标样)不影响外观不影响外观影响外观明显影响外观

纬移(标样)不影响外观不影响外观影响外观明显影响外观

条花(标样)不影响外观影响外观明显影响外观严重影响外观

烧毛不良不影响外观不影响外观影响外观

麻粒或深浅细点不影响外观不影响外观影响外观

红根、斑麻、麻皮影响外观明显影响外观严重影响外观

左中右色差、前后色差、纬移、花纹不符或染色不匀低于三等品水平为等外品。

色差按GB250评定.

3.2.1.6不同等级的布段局部性疵点允许总分计算,以该布段的长度(不满1m者不计)乘以表3外观

质量评等规定中相应的每米允许评分数所得的积,按GB/T817。修约为整数。

3.2.2内在质量技术要求

3.2.2.1根据涤麻(竺麻)混纺本色布品种规格,结合附录A计算制定纬纱密度考核指标。

3.2.2.2染色牢度要求见表4.

FZ/T34004-2003

表4染色牢度技术要求单位为级

项目指标

原样变色3

耐洗色牢度

白布沾色3

原样变色3

耐水色牢度

白布沾色3

原样变色3

耐汗演色牢度

白布沽色3

干摩3

耐摩擦色牢度

湿摩2-3

耐熨烫色牢度湿烫沾色3

3.2.2.3断裂伸长率、折痕回复角两项指标仅作为工厂内控项目,不结合定等,其要求参见附录B.

3.2.3局部性疵点评分

3.2.3.1局部性疵点评分规定见表5.

表5局部性疵点评分表单位为厘米

评分分数降等

疵点名称

1分3分5分10分限度

轻徽1.0-50.0二等

经线状

向严重0.5-5.05.0以上一10.010.0以上一20.020.0以上一100三等

疵轻微0.5-5.05.0以上一15.015.0以上~25.025.0以上一100.0三等

条状

严重0.5及以内0.5以上~2.02.0以上~4.04.0以上~100.0等外

轻微1.0一半幅半幅以上二等

纬线状

向严重0.5-10.010.0以上一15.015.0以上~半幅半幅以上三等

疵轻徽0.5-5.05.。以上一半幅半幅以上三等

条状

严重。.5及以内0.5以上一2.02.0以上~4.04.0以上一全幅等外

小节每个三等

少欲奋一-‘」七

弓淤、弓下男J旧j.J

大节7.5及以下,每个7.5以上一15.0,每个三等

粗0.2以上一0.3,

杂物织人粗。.3以上,每个二等

每个

经纬共断或

三等

单断2根

破洞

经纬共断或经纬共断或

破等外

单断3根一4根单断5根~2cm

损深人0.5

每10.。及以内二等

及以内

破边

深人0.5

每10.0及以内三等

以上一1.5

FZ/T34004-2003

衰5(续)单位为厘米

评分分数降等

疵点名称

1分3分5分10分限度

深人0.5

荷每15.0二等

叶以上一1.5

深人1.5以上每15.0三等

深人0.5

明每100.0二等

显以上一1.0

疵深

浅深人1.0

边每100.0二等

以上一1.5

针眼阵人1.。以上每100.0三等

3.2.3.2各类疵点名称的说明见附录Co

3.2.4外观疵点的量计规定

3.2.4.1评定布面疵点时,均以布匹正面为准。

3.2.4.2疵点长度按经向或纬向的最大长度量计。经向疵点长度超过100cm(包括轻微线状超过

50cm)或破洞超过2cm时,其超过部分应从。.1cm另行量计,累计评分。凡成曲形的疵点按实际影响

面积最大距离量计。

3.2.4.3在经向100cm及以内,除破损外的各种疵点同时存在时,应分别量计,累计评分,其最大累计

评分数不超过10分。

3.2.4.4重叠疵点按评分最多的评定。

3.2.4.5上下宽度不同或深浅程度不同的疵点,经向疵点按不同程度分别量计,累计评分,纬向疵点按

程度严重的评分。

3.2.4.6难以数清,不易量计的分散斑渍.根据其分散的最大长度和轻重程度,参照经向或纬向疵点分

别量计,累计评分。

3.2.4.7在同一布段内,存在相同的局部性疵点时,其累计分数不超过该项疵点的降等限度分。而同

时存在其他局部性疵点须累计评分时,可按已降等等级的起点分再加须累计的局部性疵点的评分,作为

该段布的』总分。

3.2.5局部性疵点评分说明

3.2.5.1局部性疵点轻微与严重参照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4级为轻微,3-4级及以下为

严重。

3.2.5.2影响外观不到评分起点的严重疵点,集中在50cm内按局部性疵点评分计一处,漂白、浅色布

每3只评1分,深、中色布每4只评1分。

3.5.5.3除破损和边疵外,距边1.5cm及以内的其他疵点不评分。距边1.5cm及以内的破洞按破边

评分,距边1.5cm以上的破边、豁边按破洞评分。

3.5.5.4经缩、断经及脱纬等疵点影响外观时,按相似严重疵点评分,不影响外观时不评分,平纹组织

的织物双纬按轻微评分。

3.5.5.5印花布的布面疵点应根据对总体效果的影响程度评分。

3.2.6一等品不允许的局部性疵点

3.2.6.1单独一处评5分的破损、严重疵点(除纬向线状和深浅边外),对于规定不开剪的涤麻(竺麻)

混纺印染布单独一处评满10分的疵点。

3.2.6.2经向50cm内累计评满5分的严重疵点。

3.2.6.3距边0.5cm及以内经向长2cm及以内的破损三处,距边0.5cm以上的破损。

FZ/T34004-2003

3.2.6.4长15cm以上的荷叶边,深人1.5cm以上的针眼,累计超过段长的十分之一。

4试验方法

4.1各项试验应按各项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抽取样品,并在各项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

下进行。

4.2竺麻纤维含量按GB/T291。执行。

4.3甲醛含量按GB/T2912.1-1998执行。

4.4幅宽按GB/T4667执行

4.5纬纱密度按GB/T4668执行。

4.6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按GB/T3923.1-1997执行,断裂强力计算加工系数见附录A,

4.7撕破强力按GB/T3917.1-1997执行。

4.8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8628,GB/T8629(其中洗涤用4A,干燥F),GB/T8630执行。

4.9耐摩擦色牢度按GB/T392。执行。

4.10耐洗色牢度按GB/T3921.3-1997执行。

4.11耐汗渍色牢度按GB/T3922执行。

4.12耐水色牢度按GB/T5713执行

4.13耐熨烫色牢度按GB/T6152-1997(温度为1500C120C)执行。

4.14歪斜按GB/T14801执行。

5检验规则

5.1产品检验

5.1.1内在质量检验规定

5.1.1.1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和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中,甲醛含量、竺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断裂强

力、撕破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和染色牢度七项内在质量指标的取样,规定6000m为一批,每批取一块

样品(不足6000m也取一块),其试验结果作为该批产品的定等依据。

5.1.1.2试验结果符合标准,作全批合格。如不符合标准,则抽取样品的一箱产品作为不合格品,由工

厂进行隔离处理,再从该批的其余产品中,重新抽取一块样品进行复验,复验以一次为准,复验结果符合

标准的作全批合格,不符合标准的作全批不合格。

5.1.2外观质量检验规定

5.1.2.1外观质量检验,规定检验布的正面(盖梢印的一面为反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气”,线

织物以右斜“尸”为正面。在漂、色布的反面如有通匹的严重外观疵点时,应降一个等(单面织物不降)。

5.1.2.2采用灯光检验时以40W加罩青光日光灯3支~4支,照度为7501x-1000lx,光源与布面

距离为1m--1.2m.

5.1.2.3验布机验布板角度为450,布行速度不超过25m/min(手工检验15m/min),布匹的评等检

验,按验布机上作出的疵点标记评分评等。检验漂白布时,在验布机上加衬一层白布。

5.1.2.4布匹的评等、验收、复验应将布平摊在验布台上逐幅检验,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布面,眼睛

与布面的距离为55cm-60cm.

5.2产品验收和复验

5.2.1验收

5.2.1.1生产厂根据评等检验结果,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收货方应根据产品标准或协议对检验合格

证及包装和标志的内容进行验收。

5.2.1.2收货方如因条件限制,收货时不能及时进行验收,即按生产厂产品检验合格证收货

5.2.1.3内在质量验收抽验数量为该批产品的。.5%,但每批不得小于三块。检验结果的评定以全部

FZ/T34004-2003

抽验样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批产品的试验结果。平均值合格的作全批合格;平均值不合格的作

全批不合格。如在验收中发现问题,收付双方会同重新在该批产品中再抽验相同数量产品进行试验,并

以全部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一次为准。

5.2.1.4外观质量验收抽验数量为该批产品的5%1000,但每批不得小于40匹,其结果与原定品等

不符率在5%及以下时,应作全批合格处理,其中查出不符品等的产品,由生产厂负责调换或降等处理。

不符品等率在5%以上时,收付双方会同重新在该批产品中再抽验相同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以一次

为准口

5.2.2复验

5.2.2.1如检验结果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收付双方有异议时,可以会同复验或委托专业检验机构进

行仲裁,复验以一次为准,凡判定合格的应作全批合格处理,但实际查出的不符品等的产品,工厂应负责

调换或降价处理;判定不合格的应作全批不合格处理,由生产厂负责。

5.2.2.2复验或仲裁中的一切费用由责任方负责。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6.1.1标志应明确、清楚,便于识别。

6.1.2产品标志说明的式样及内容规定见图1,出厂时应粘贴在每匹或每段产品的5cm布角内,并加

盖骑缝章。

(生产厂名)

(产品名称规格)

()等品标准代号

长度m

经纬纱特数

幅宽<em>

纤维含量

水洗尺寸经向

变化率纬向

内在质量

长度m

商标圈案

C尸__-

产品标志说明色泽规定:优等品白纸红字;一等品白纸红字;二等品白纸绿字;三等品白纸蓝字;等外品白纸黑字。

水洗尺寸变化率栏内标明水洗尺寸变化率规定指标。

属内在质量降等的,应在产品标志上说明和产品两端标明所降品等。例如:“断裂强力降二等品’,。

图1产品标志说明的式样及内容

6.1.3每匹或每段产品的反面两端角上,各距边5cm以下,应加盖明显梢印,梢印为圆形印章,直径

4cm以内。

6.1.4包外标志的式样及内容规定见图2。包外标志刷在包的两端,刷字尺寸可按不同产品的成包体

积适当调整

FZ/T34004-2003

(地区厂名全称)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花色号纤雄含量

标准代号:()等品

总长度:m

幅宽:cm

包号

毛重:kg

年月][

图2包外标志的式样及内容

6.2包装

6.2.1包装应保证整齐、牢固,使包内产品品质不受损伤,便于运输。

6.2.2产品平幅折叠,每幅为1m,每幅三折,产品的反面向外,防止沾污。

6.2.3卷筒要求按商定长度将布匹卷绕在规定尺寸的卷轴上,平整紧密,布边整齐无折皱,布的正面朝

外,内外端折头不超过10cm,

6.2.4同包一个等级产品内,段与段之间的色差,不低于3级。零布和其他降等产品的成包不在此规

定范围内。

6.2.5产品成包分定长和拼件两种,见表6。定长成包规定匹长为30m;拼件成包规定段长为18m及

以上,但拼件时,每件允许搭人5m-9.9m一段和10m-17.9m两段,包内须附有拼件单,格式及内

容的规定见表7.

表6产品成包长度

产品种类每件成包长度/m定长成包/(匹数/件)拼件成包/(允许最多段数/件)

7502527

一般涤麻混纺布

6002023

4501518

厚重涤麻布

3601215

表7拼件布段长记录单

生产厂名

产品名称等级

编号色别段长/m编号色别段长/m

115

216

317

418

519

620

721

822

923

1024

1125

122卜

13艺7

1428

共计段折合m

拼件者复查者年月日包号

FZ/T34004-2003

6.2.6因特殊需要而不能开剪的产品,其长度及段数可按当地纺织工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或供需双方另

行协议。

6.2.7产品的包装形式和选用材料,应根据品种特点和用户的要求,一般为布包(如有特殊要求,供需

双方另订协议)。深色产品衬牛皮纸,漂白、浅色产品上套下衬薄膜塑料袋。包外用粗布(棉或麻),以麻

绳或化纤绳捆扎。

6.2.8不同幅宽的织物绳捆道数有不同要求,幅宽在100cm以下的产品双转五道,幅宽在100cm及

以上的产品双转六道。

6.2.9包头必须缝牢。缝包线针距不得超过5cm,布包搭口处两面各加缝6针~7针。

6.2.10零布长度及疵零布的规定为,大零布10m-17.9m,中零布5M-9.9m,小零布1M-

4.9m,疵零布。.2m^-0.9m及疵点特别严重的产品(长度不限)。

6.3运输

运输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受损坏,安全稳妥。

6.4贮存

漂白布的贮存期限为一年半。在规定期限内如发生贮存变质,经查明原因,确属供方的责任,应由

供方负责处理,但超过贮存期限,供方不再承担责任。

7其他

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

FZ/T34004-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涤麻(竺麻)混纺印染布加工系数

A.1幅宽、密度、断裂强力的计算

根据涤麻(竺麻)混纺本色布产品品种规格,结合印染工艺设计,按规定的加工系数计算。加工系数

见表A.1

表A.1加工系数

密度加工系数强力加工系数

产品名称幅宽加工系数

经纱纬纱经向纬向

本光平布0.951.0530.940.900.80

一l

丝光平布一1.0990.930.900.80

丝光线平布0.921.0870.930.900.80

以上加工系数是指纬纱经过定捻处理,如纬纱未经定捻处理,其加工系数另行协商.

A.2计算方法

A.2.1幅宽、密度、断裂强力均以整数表示,计算至一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保留整数。

A.2.2标准幅宽

标准幅宽=涤麻混纺本色布标准幅宽X幅宽加工系数··············,…(A.1)

A.2.3标准经纱密度

标准经纱密度一涤麻混纺本色布标准经纱密度X经纱密度加工系数一经纱密度修正数

(A.2)

A.2.4标准纬纱密度

标准纬纱密度二涤麻混纺本色布标准纬纱密度X纬纱密度加工系数···……(A.3)

A.2.5标准经、纬向断裂强力

标准经、纬向断裂强力=涤麻混纺本色布标准经、纬向断裂强力X经、纬纱密度加工系数

X经、纬向断裂强力加工系数························……(A.4)

A.3经纱密度修正数

经纱密度修正数见表A.

表A.2经纱密度修正数

产品计算经纱密度c根/10cn,>经纱密度修正数/(根门。cm)

200及以下4

l

200以上0

FZ/T34004-200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涤麻<芒麻)混纺印染布内控项目

B.1各项内控项目的指标

断裂伸长率见表B.1.

表B.1不同品种的断裂伸长率

产品加工类别经向纬向

漂白要17>21

本光平布

染色、印花>16>20

漂白>12妻is

丝光平布

染色、印花妻11>15

漂白>14>]3

丝光线平布

染色、印花要13妻12

B.1.2折痕回复角见表B.2.

表B.2折痕回复角单位为度

产品加工类别一般整理特殊整理

本光平布妻180

丝光平布李170>270

丝光线平布要160

B.2各项内控项目试验方法

B.2.1断裂伸长率按GB/T3923.1执行

B.2.2折痕回复角按GB/T3819-1997中垂直法执行。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疵点名称的说明

C.1线状疵点

沿经向或纬向伸延的、宽度不超过。.2cm的疵点。

C.2条状疵点

沿经向或纬向伸延的、宽度超过0.2cm(包括块状)的疵点。

C.3破损

破洞、破边、豁边、0.3cm以上的跳花等

FZ/T34004-2003

C.4杂物

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等杂物织人布内。

C.5纬移

稀薄织物纬纱移动造成的弯曲形。

C.6条花

色泽深浅界限模糊、难以量计宽狭的、沿经向延伸的长形疵点。

C.7烧毛不良

每匹布任意检查三处,每处长毛较多的

C.8麻粒或深浅细点

麻纱起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