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 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DB62/T 2862.1-2018 Rated voltage of 330kV (Um = 363kV)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ed power cables and their accessories Part 1: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060.20
K13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
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Powercableswithcross-linkedpolyethyleneinsulationcableandtheiraccessoriesfor
ratedvoltageof330kV(Um=363kV)Part1:Testmethodsandrequirements
2018-04-02发布2018-05-01实施
发布
DB62/T2862.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电压标示和材料....................................................................3
5电缆阻水措施......................................................................4
6电缆特性..........................................................................4
7附件特性..........................................................................5
8试验条件..........................................................................5
9电缆和预制附件主绝缘的例行试验....................................................6
10电缆抽样试验.....................................................................7
11附件的抽样试验..................................................................10
12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10
13电缆系统的预鉴定试验............................................................19
14安装后的电气试验................................................................2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缆导体温度的测定...............................................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值修约.........................................................2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预鉴定试验和预鉴定扩展试验一览表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方法.........................................30
附录E(规范性附录)透水试验.........................................................32
附录F(规范性附录)具有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的电缆组件的试验.........34
附录G(规范性附录)接头的外保护层试验...............................................36
附录H(规范性附录)微孔、杂质与半导电屏蔽层界面突起试验.............................38
I
DB62/T2862.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甘肃省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S/T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玉林、牛小东、胡新明、魏永乾、李凡、刘红艳、张双荣、杨超、臧奋强、
郑世欣、张宗涛、张仲烨、颉定文、冯立玮、陆俊阳、郭成功、高原彬、刘艳、王霞娃。
II
DB62/T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30kV(Um=363kV)固定安装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系统、电缆本体
及其附件本体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单芯电缆及其附件,但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
及其附件,如海底电缆。对这些特殊用途的电缆及附件可能需要修改本部分的试验或可能需要设定一些
特殊的试验条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连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纸绝缘电缆的过渡接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
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
验方法
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
验
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
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 -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
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2951.3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
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2951.4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
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
含量热重分散度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
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JB/T8996高压电缆选择导则
1
DB62/T2862.1—2018
JB/T10181.1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11部分:载流量公式(100%负荷因数)和损耗计算一般
规定
JB/T10696.5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
JB/T10696.6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发试验developmenttest
电缆系统开发时进行的试验。
3.2
型式试验type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能满
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
注:除非电缆或附件的材料、制造工艺、电应力设计水平的改变可能改变其特性,型式试验通过以后不需要重复。
3.3
预鉴定试验prequalification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满意
的长期性能。
注1:除非该电缆系统相关的材料、制造工艺、电应力设计水平有实质性的改变,预鉴定试验仅需进行一次;
注2:实质性改变定义为可能对电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改变。如果供应商申明这些改变并未构成实质性改变,则
应提供包括试验验证的详细情况。
3.4
预鉴定扩展试验extensionofprequalification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满意
的长期性能。
3.5
例行试验routinetest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或附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6
抽样试验sampletest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3.7
安装后试验electricaltestafterinstallation
安装后进行的试验以确定电缆系统的完整性。
3.8
电缆系统cablesystem
电缆系统由电缆和安装的附件组成,电缆附件为典型的接头和终端。与电缆系统相关的附件(如测
量装置或固定装置),当它们对电缆系统的运行有影响时,应包含在电缆系统中。
3.9
标称电场强度nominalelectricstress
以标称尺寸计算的在U0下的电场强度。
2
DB62/T2862.1—2018
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与电缆及其附件有关的电压符号如下:
——U0: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每一导体与屏蔽或护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注:该量值仅影响非径向电场的电缆和附件的设计。
——Um: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最高电压有效值。
注:它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系统内任何时刻任何点上可能持续出现的最高电压;它不包括因故障状态和突然切断负
荷造成的暂态电压升高。
4.2电缆的绝缘材料
本部分适用于以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作为绝缘的电缆,表1中规定了XLPE绝缘电缆导体的最
高工作温度,并据此规定试验条件。
表1电缆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混合料
导体最高温度/℃
绝缘混合料
正常运行短路(最长持续时间5s)
交联聚乙烯(XLPE)90250
4.3电缆的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中的各种结构的金属屏蔽,包括径向防水结构以及其他结构。提供径向防水功能
的结构主要有:
a)金属套;
b)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
c)复合屏蔽,包括束合金属线及其外部加上的作为径向不透水的阻挡层(见第5章)的金属套或
与外护套黏结的金属带或金属箔。
注:在任何情况下,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应能够承受全部故障电流。
4.4电缆外护套材料
规定下列两种型式的外护套试验:
a)以聚氯乙烯为基料的ST2;
b)以聚乙烯为基料的ST7。
外护套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电缆设计以及运行时机械、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限定。外护套混合料适用
的导体最高温度见表2。
表2电缆外护套混合料
外护套混合料代号正常运行条件电缆导体最高温度/℃
聚氯乙烯ST290
聚乙烯ST790
3
DB62/T2862.1—2018
5电缆阻水措施
5.1当电缆系统敷设在地下、易积水的地下通道或水中时,推荐采用径向不透水的阻挡层包覆电缆。
注:目前尚无径向透水试验方法。
5.2为防止一旦电缆损坏进水后更换大段长度的电缆,也可以采用纵向阻水措施。纵向透水试验见
12.5.15。
6电缆特性
6.1制造商名称、型号、名称、制造日期或日期代码。
6.2额定电压:应给出U0、U、Um的值(见4.1和8.5)。
6.3导体类型及其材料和用平方毫米表示的标称截面积;导体结构;减小集肤效应的措施(如果有)
及其性质;纵向阻水措施(如果有)及其性质;如果标称截面积与GB/T3956不一致,应给出折算到
20℃时1km的导体直流电阻。
6.4绝缘的材料和标称厚度(见4.2和本系列标准第2部分中6.2.2)。
6.5绝缘系统的制造工艺说明。
6.6如果屏蔽层有阻水能力,注明阻水措施及其性质。
6.7如果有金属屏蔽,明确金属屏蔽的材料和结构,例如金属丝根数和单线直径。如果有金属套,明
确其材料、结构和标称厚度。应申明金属屏蔽的直流电阻。
6.8外护套的材料和标称厚度。
6.9导体标称外径(d)。
6.10成品电缆标称外径(D)。
6.11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间的1km标称电容。
6.12计算的导体屏蔽上的标称电场强度(Ei)和绝缘屏蔽上的标称电场强度(E0)。
2U0
Ei
dInDii(/)ioDii
式中:
U0=190kV;
Dio=dii+2tn;
Dio——计算的绝缘标称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ii——申明的绝缘标称内径,单位为毫米(mm);
tn——申明的绝缘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7附件特性
7.1附件内所用的导体连接金具
应对附件内所用的导体连接金具正确地标明以下各点:
a)安装工艺;
b)工具、模具和必需的调整;
c)接触表面处理,如果适用;
d)连接金具的类型、编号和其他识别标志。
4
DB62/T2862.1—2018
7.2试验附件
应对要作试验的附件正确标明以下各点:
a)制造商名称;
b)附件型式、标号、制造日期或日期代码;
c)额定电压(见上述6.2);
d)安装说明书(参照资料和日期)和附件特性。
8试验条件
8.1环境温度
除非特殊试验另有详细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15℃下进行。
8.2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
除非本部分另有说明,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为49Hz~61Hz范围,波形应基本为正弦波形,电压
值以有效值表示。
8.3雷电冲击试验电压波形
按照GB/T3048.13-2007中4.1.2的规定,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前时间应为1μs~5μs。按GB/T
16927.1-2011中7的规定,半波峰时间为50μs±10μs。
8.4操作冲击试验电波形
按照GB/T16927.1-2011中7的规定,标准操作冲击电压的波前时间为250μs±50μs,半波峰时间为
2500μs±1500μs。
8.5试验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关系
本部分的试验电压为额定电压U0的倍数,U0值和试验电压应根据表3规定。本部分中试验电压是根
据假定电缆和附件使用于JB/T 8996定义的A类系统而确定。
表3试验电压
9.2和
试验电压
确定9.312.4.6
设备()雷电雷电冲击操作
额定试验2.5U0局部放12.4.7热循环
最高冲击电压试验冲击安装后电压
电压电压电试验tanσ电压试验
电压电压后电压试电压试验16.3
U的值(1.5试验U0U0
Um试验验U0试验
U0电压时间U0)
kVkVkVkVminkVkVkVkVkVkVkV
330363190475602851903801175380950250
注:绝缘的电场强度不宜超过阈值27MV/m~30MV/m以避免电缆在交货前遭受任何可能导致以后运行时发生击
穿的绝缘损伤。9.3电压试验时可降低试验电压同时延长试验时间以避免电场强度过高。在制造方和购买方同
意条件下,即使绝缘试验最大电场强度低于30MV/m,9.3电压试验亦可采用较低电压和较长时间代替,但试
验电压应不低于275kV,试验时间不超过10h。
5
DB62/T2862.1—2018
9电缆和预制附件主绝缘的例行试验
9.1例行试验概述
9.1.1应对每根制造长度电缆和每个预制附件的主绝缘进行下列试验以检验每根电缆和每个预制附件
主绝缘是否符合要求。这些试验项目的次序由制造方确定:
a)局部放电试验(见9.2);
b)电压试验(见9.3);
c)电缆外护套电气试验(见9.4)。
9.1.2预制附件的主绝缘要经受局部放电和电压例行试验,按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
a)在安装于电缆的预制附件的主绝缘上进行;
b)主绝缘部件装在专供试验的附件上进行;
c)采用模拟附件试验装置进行试验,使主绝缘部件所受的电场强度再现实际电场情况。
在上述b)和c)情况下,应选取试验电压值使得产生的电场强度至少与附件产品上施加9.2和9.3规
定试验电压时,在该部件上产生的电场强度相同。
注:预制附件的主绝缘包括与电缆绝缘直接接触并且是附件中控制电场分布所必需而且基本的部件,例如模压预制
或预浇注预制橡胶绝缘件或有填充料的环氧绝缘件。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起来使用而成为附件的必需的绝
缘和屏蔽。
9.2局部放电试验
应根据GB/T3048.12的规定对电缆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且按GB/T3048.12的定义,其灵敏度应优于
或等于5pC。附件的试验按相同原则进行。试验电压应逐渐升至333kV(1.75U0)并保持10s,然后慢慢
地降至285kV(1.5U0)。在285kV(1.5U0)下被试品应无可检测出的放电。
9.3电压试验
应在室温下以工频交流电压进行电压试验。按照表3第4栏规定,应将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
套之间的试验电压逐渐上升至475kV(2.5U0),然后保持60min。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9.4电缆外护套电气试验
按GB/T2951.11-2008规定,在金属套和外护套表面导电层之间以金属套接负极施加直流电压25kV,
历时1min,外护套应不击穿。可以在外护套上包覆导电层,也可以将电缆浸入水中进行试验。
10电缆抽样试验
10.1概述
下列试验应在代表批的试样上进行。对试验项目b)和g)可以将成盘电缆作为试样:
a)导体检验(见10.4);
b)导体电阻测量(见10.5);
c)绝缘和外护套厚度测量(见10.6);
d)金属套厚度测量(见10.7);
e)外径测量,如有要求(见10.8);
f)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见10.9);
g)电容测量(见10.10);
6
DB62/T2862.1—2018
h)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和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见10.11);
i)透水试验,如适用(见12.5.15)。
10.2试验频度
抽样试验项目a)项~g)项应在每批相同型号、相同导体截面电缆中抽取一根试样上进行,但抽样
根数应不超过任何合同的电缆根数的10%修约至最接近的整数。试验项目h)和i)的试验频度应根据协
议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无此协议情况下,试验应按表4所列抽样方法进行。
表4抽样方法
合同总数(单芯长度)L/km试样数
4<L≤201
L>202
10.3复试
如果取自任何一根选作试验电缆的试样未通过第10章规定的任何一项试验,应在同一批中再从两根
电缆上取试样就原先试样未通过的项目进行试验。如果两个加试的试样都通过试验,该批的其他电缆应
认为符合本部分要求。如果任何一个试样未通过试验,则应判该批电缆为不合格。
10.4导体检验
应采用实际可行的检测方法检验导体结构是否符合GB/T3956的要求。
10.5导体电阻测量
整根电缆或电缆试样在试验前应置于温度适当稳定的试验室内至少l2h。如怀疑导体或金属屏蔽温
度与试验室温度不同,则电缆应放在试验室内24h后再测量电阻。或者可将导体或金属屏蔽试样放置在
可控温的恒温槽内至少1h后再测量电阻。
导体或金属屏蔽直流电阻应按GB/T3956给出的公式和系数校正到温度为20℃时1km的数值。对于
不是铜或铝的金属屏蔽,温度系数和校正公式应分别从JB/T10181.11-2014的表1和2.1.1取得。校正到
20℃的导体直流电阻不应超过 GB/T3956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或申明值。校正到20℃的金属屏蔽直流电
阻不应超过申明值。
10.6绝缘和电缆外护套厚度测量
10.6.1概述
试验方法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应从每根选作试验的电缆的一端切除损伤部分(如果必
需)取出代表被试电缆的试件。
10.6.2绝缘要求
最小测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Tmin≥0.90tn,绝缘偏心度应不大于8%。绝缘厚度应不包含
导体和绝缘上半导电屏蔽厚度。
tt-
maxmin0.08
tmax
式中:
7
DB62/T2862.1—2018
tmax——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min——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n——绝缘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注: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截面上测得。
10.6.3电缆外护套要求
最小测量厚度应不低于标称厚度的85%-0.1mm。
tmin0.85tn0.1
式中:
tmin——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n——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此外包覆在基本为光滑表面上的外护套,其测量值的平均值按附录A修约至一位小数,应不小于标
称值。对包覆在不规则表面诸如金属丝和(或)金属带屏构成的表面或皱纹金属套上的外护套没有测量
值的平均值要求。
10.7金属套厚度测量
10.7.1铅或铅合金套
如果电缆具有铅或铅合金套,金属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95%-0.1mm,tmin≥0.95tn-0.1,铅
套厚度由应制造方确定用下列任一种方法测量:
a)窄条法:采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的两个平面端的直径4mm~8mm,测量精度为士
0.01mm。应从成品电缆取出一段长约50mm的铅套试件进行测量。应将试件沿纵向剖开,并
小心地展平。在试件作清洁处理后,应沿着铅套圆周,在距展平的铅片边缘不小于10mm处
作足够多点的测量,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b)圆环法:采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的一个测量头为平面,另一测量头为球面,或一个测量
头为平面,另一测量头为宽0.8mm、长2.4mm的矩形面。球面测量头或矩形平面测量头应置
于圆环的内侧。测微计的精度应为 ±0.0lmm。应从试样上小心地切下铅套圆环进行测量。应沿
圆环四周足够多的点上测量厚度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10.7.2皱纹铝套
应采用两个具有半径约3mm的球面头测微计进行测量,其精度应为±0.01mm。如果电缆具有铝套,
其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85%-0.1mm,即:tmin≥0.85tn-0.1。
应小心地从成品电缆取宽约50mm的铝套圆环,对其进行测量。应沿圆环四周足够多点上测量厚度
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10.8直径测量
如果有要求,测量绝缘芯和(或)电缆外径,应按照GB/T2951.1l-2008中8.3进行测量。
10.9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10.9.1步骤
10.9.1.1取样和试验步骤应按照GB/T2951.21-2008第9章,并采用表8给出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10.9.1.2应按所采用的交联工艺,在认为交联度最低的绝缘部分制取试片。
8
DB62/T2862.1—2018
10.9.2要求
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10.10电容测量
应测量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间的电容。测量值应不超过制造方申明的标称值8%。
10.11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
在不包括试验附件长度至少10m的成品电缆上,于导体温度95℃~100℃下进行。应根据GB/T
3048.13-2007规定的方法施加雷电冲击电压。
电缆应耐受表3中第8栏给出的电压值1175kV正负极性各10次雷电电压冲击而不击穿。雷电冲击电
压试验后电缆试样应经受380kV(2U),15min的工频电压试验,由制造方任选,可在冷却过程中或在
室温下进行。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11附件的抽样试验
11.1试验性能要求
对每个部件的特性应按照附件制造商的技术规范,或者通过部件供应商提供的试验报告或通过内部
试验来进行查验。附件制造商应提供每种部件要进行的各项试验的清单,并说明每种试验的频次。对部
件要按照图纸进行检查,不应有超出申明公差的偏离。
对主绝缘部件不能进行例行试验(见9.1)的附件,制造商应在完全装配好的附件上进行下列电气
试验:
a)局部放电试验(见9.2);
b)电压试验(见9.3)。
这些试验的次序由制造方根据适合试验安排来确定。
注:不做例行试验的主绝缘的例子有绕包绝缘和(或)现场模制的绝缘。
11.2试验数量要求
如果该合同中这种形式附件的数量超过50个,应对该型式的2个试样进行抽样试验。如果试样未通
过上述二项试验中的任何一项试验,则应从合同供应的相同类型附件中再抽取两个试样,对未通过的项
目进行试验。如果这两个加试试样都通过了试验,则应认为该合同相同类型的其他附件符合本部分要求。
如任一个加试试样仍未通过试验,则应认为该合同的该种类型的附件不符合本部分要求。
12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
12.1概述
电缆和附件应按制造方的安装说明书规定进行组装并采用制造方提供等级和数量的材料,包括润滑
剂(如果有)。
附件外表面应干燥、清洁,但电缆和附件均不应经受制造方安装说明书未规定的任何方式的可能改
变组装试样的电气、热或机械性能的处理。在进行12.4.3的c)项~g)项试验时,必须将被试接头加上
外保护层。如果能够指明此外保护层不会影响接头绝缘性能,例如没有热机械或有关相容性的影响,就
不必加上此外保护层。
9
DB62/T2862.1—2018
注:本部分不规定终端有关环境条件方面的试验。
12.2型式试验认可范围
当某一特定导体截面和结构的相同额定电压等级为330kV的电缆系统成功地通过型式试验,如果符
合下列全部条件,型式试验对本部分范围内相同额定电压的其他导体截面和结构的电缆系统亦认可有
效:
注:本部分中相同额定电压等级电缆系统是指具有相同Um值(设备最高电压),因而试验电压水平相同的电缆系
统。
a)导体截面不大于通过试验电缆的导体截面;
b)电缆和附件具有和通过试验的电缆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注:相似结构的电缆和附件是指型式相同、绝缘和半导电屏蔽制造工艺相同的电缆和附件。由于导体的种类或材料
的差异或者屏蔽绝缘芯上或附件主绝缘上保护层的差异,除非这些差异可能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电气型式
试验不必重复进行a)有些情况下,重复进行型式试验中一项或多项试验(例如弯曲试验、热循环试验和(或)
相容性试验)可能合适。
c)导体和绝缘屏蔽上、附件主绝缘部件中和界面上的最大的计算电场强度等于或低于通过试验的
电缆和附件的相应值。
注:假如电压等级相同,且电缆导体截面较小,并且绝缘厚度不小于通过试验的电缆,导体上计算的最大电场强度
可以比通过试验电缆的相应值大10%。
除非采用不同的材料生产电缆,取自不同导体截面的电缆的试样不需进行电缆组件的型式试验(见
12.5)。然而假如包覆在屏蔽绝缘芯上的材料组合不同于原先已经型式试验的电缆的材料组合,可以要
求重复进行成品电缆样段的老化试验以检验材料的相容性(见12.5.5)。由具有资质的监证机构代表签
署的型式试验证书或制造方提供的由有合适资格的官员签署的试验报告或由独立试验室出具的型式试
验证书应认可作为通过型式试验的证明。
12.3型式试验概要
型式试验应包含12.4规定的成品电缆系统的电气试验和12.5规定的电缆组件和成品电缆适用的非电
气试验。除了12.4.4规定,电气试验应依次在电缆系统的一根试样上进行。
电缆组件和成品电缆的非电气试验汇总于表 5,此表指出适用于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和各种外护套
材料的试验。燃烧试验仅当制造方希望申明以通过此项试验为其电缆设计特点时才要求进行。
表5电缆绝缘和外护套混合料非电气型式试验
绝缘外护套
混合料代号(见4.2和4.4)
XLPEST2ST7
结构检查采用各种外护套材料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均
透水试验适用
a)机械性能(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1/T 5025-2001 建筑给水铝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2001-04-23
- DB41/T 262-2001 再生絮棉 2001-03-20
- DB31/T 253.1-2001 安全卫生优质猪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1-04-24
- DB41/T 261-2001 纯棉絮棉 2001-03-20
- DB41/T 263-2001 棉胎 2001-03-20
- DB41/T 259-2001 发制品 假发头套及头饰 2001-03-20
- DB51/T 5024-2001 建筑给水塑料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2001-04-23
- DB31/T 253.2-2001 猪肉安全卫生优质标准 2001-04-24
- DB41/T 260-2001 发制品 教习头 2001-03-20
- DB36/T 373-2001 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