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374-2020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DB50/T 374-2020 DB50/T 374-2020 Silkworm larvae co-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12月
-
2020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合川区蚕桑技术指导站、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重庆市黔江区蚕业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郑永红、龙莎、田云、王万华、郑 琳、冉瑞花、余华献、张慢乐、周承凤、王云、李艳、胡进
- 出版信息:
-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80
B47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374—2020
代替BD50/T374-2010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2020-05-15发布2020-08-1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37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0/T374-2010《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与DB50/T374-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删除了共育条件,增加了设施与环境;
——删除了对共育人员要求;
——修改了共育100g蚁蚕量所需共育室和附属室面积;
——修改了共育设施设备配置,增加了贮桑池、蚕沙坑、称蚁器具,调整了100g蚁蚕量共育所需
的蚕箔(蚕盒)、小蚕网数量;
——修改了共育桑园中共育数量与小蚕专用专用桑园比例关系;
——调整了补催青温湿度范围,补催青温度由原来的25.5℃调整为25.5℃~26.5℃,相对湿度
(RH)由原来的85.0%调整为80%~85.0%;
——删除了饲育型式;
——删除了饲育温湿度中的备注,增加了给桑时调箔、换气;
——调整了眠中前后期相对湿度范围,由原来的前期相对湿度(RH)80%调整为75%~80%,后
期相对湿度(RH)85%调整为80%~85%。
本标准由重庆市蚕业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
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合川区蚕桑技术指导站、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重庆市黔江区蚕业有限
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永红、龙莎、田云、王万华、郑琳、冉瑞花、余华献、张慢乐、周承凤、
王云、李艳、胡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0/T374-2010。
I
DB50/T374—2020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与环境、饲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桑蚕小蚕共育。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小蚕共育
将孵化的小蚕集中统一饲养到3龄的一种饲养方式。
2.2
补催青
从催青室领回的蚕种,继续保护在要求的环境条件下的操作程序。
2.3
收蚁
将催青孵化后的蚁蚕集中起来,放在蚕箔内准备饲养的操作程序。
2.4
饷食
蚕蜕皮后的第一次给桑。
2.5
眠起处理
从将眠到饷食的眠前处理、眠中保护、饷食处理等操作程序。
2.6
提青分批
把迟眠蚕与眠蚕分开,并将迟眠蚕分开饲养的操作程序。
3设施与环境
3.1共育桑园
每共育100g蚁蚕量需要1亩小蚕专用桑园。
1
DB50/T374—2020
3.2共育室
3.2.1远离公害污染源、与大蚕饲养和上蔟区域分离,蚕户相对集中、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水电方
便和交通便利。
3.2.2共育室宜坐北朝南,有对流窗、纱门和纱窗,室内有天花板、水泥地坪,六面平整光洁。
3.2.3每共育100g蚁蚕量需共育室面积宜5m2~6m2,附属室3m2。
3.3设施设备
共育室应配备贮桑池、蚕沙坑、消毒池、消毒机具、温湿度调节设备、切桑设备、干湿温度计,天
平或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3/T 972-2005 薇菜 2005-01-18
- DB23/T 958-2005 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2005-01-18
- DB23/T 953-2005 环颈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05-01-18
- DB23/T 975-2005 刺嫩芽软罐头 2005-01-18
- DB23/T 954-2005 乌苏里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05-01-18
- DB23/T 956-2005 棕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05-01-18
- DB23/T 961-2005 山杨无性繁殖配套生产技术 2005-01-18
- DB23/T 966-2005 白灵菇 2005-01-18
- DB23/T 979-2005 盐渍蜜环菌 2005-01-18
- DB23/T 981-2005 笃斯越桔栽培技术规程 200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