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61-2023 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指南

DB5101/T 161-2023 Guidelines for Greening Landscapes in Rural Areas of Park City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1/T 161-2023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8-28
实施日期
2023-08-28
发布单位/组织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P53

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161—2023

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指南

Guidetorurallandscapeconstructionofparkcity

2023-08-28发布2023-08-28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161—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营建规划设计.......................................................................2

6营建实施...........................................................................3

7维护管理...........................................................................5

附录A(资料性)三类乡村及乡村绿化景观营建要素.......................................6

附录B(资料性)常见植物类型及种植方式...............................................8

附录C(资料性)绿化植物运用.........................................................9

附录D(资料性)川西林盘分类营建....................................................10

参考文献.............................................................................11

I

DB5101/T16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标准化研

究院、四川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四川天府新区质量技术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明坤、张清彦、黄浩、李瑶华、于乾靠、李季欢、李小雯、邓雯、武玥丹、

吕德星、杨尚峰、冯凯、任雁、文萌川、张炜、付维佳、刘嘉玮、蒋思琦、成亚娟。

III

DB5101/T161—2023

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的术语及定义、总则、规划设计、营建实施与维护管理的

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620-2023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园城市parkcity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

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乡土树种nativetreespecies

历史上自然分布或土生土长的原产树种。

[来源:GB/T16620-2023,4.3.4]

外来树种exoticstreespecies

相对于乡土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外引种栽培、繁衍的树种。

[来源:GB/T16620-2023,4.3.5]

川西林盘linpaninwesternSichuan

由田园、林木、宅院、水系等形态要素融合形成的田间“盘状”聚居点,是集生态、生产、生活、

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川西平原典型的人居环境乡村聚落。

4总则

强调生态性,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科学布局功能空间。

注重经济性,保留乡村原有资源肌底,避免过度打造。

突出特色性,结合乡村产业及文化要素营建绿化景观,凸显特色。

彰显文化性,注重在地文化推广与传承塑造地域性人文景观。

1

DB5101/T161—2023

5营建规划设计

营建分类

5.1.1结合成都市地形地貌,根据村落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地貌地形,将乡村划分为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及以山地为主三类。

5.1.2三类乡村及乡村绿化景观营建要素参见附录A。

营建规划

5.2.1园地

5.2.1.1宜在果园边界配置乡土树种营建绿化景观,果林景观植物选择可适当考虑果树的观赏性,注

重不同季相、生长期品种间的搭配。

5.2.1.2有条件的园地可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2.1.3园地景观绿化设计宜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性的平衡。

5.2.2林地

5.2.2.1林地景观营建在严格保护现有重要林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

5.2.2.2林地及其周边景观宜采用自然式、组团式等种植形式,不宜采用制式的绿化方式对原有景观

风貌进行过多干预。

5.2.2.3林地绿化景观宜体现色彩丰富、四季分明的季相变化和林冠线变化。

5.2.3草地

5.2.3.1草地绿化景观宜与地形坡度结合,构造具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地形景观。

5.2.3.2草地绿化景观宜与石块等材料搭配,灵活组合形成不同图案,形成差异化的地面景观。

5.2.4湿地

5.2.4.1湿地绿化景观营建宜采用物理或生物的手段改善原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优化湿地水环境。

5.2.4.2湿地驳岸宜采用降低滩地高程、修改堤线、减少硬质护坡等低人为干预的形式构建生态护坡,

增加湿地水体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流态的多样性。

5.2.4.3湿地绿化植物宜选择乡土品种,恢复当地原有的湿地植物群落。

5.2.4.4宜采取合理措施保证湿地景观安全,如构建水位监控系统、编制防洪应急工作预案等。

5.2.4.5水域面积较大的湿地宜通过设置临水步道、生态走廊等方式,打造乡村亲水景观空间。

5.2.5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5.2.5.1宜配合相关农业设施辅助搭建绿化景观,展示乡土自然农业景观。

5.2.5.2村道绿化景观以生态优先,安全为本,可运用行道树进行村道绿化景观营建。

5.2.5.3宜在入村主要道路两侧的绿地及村口进行绿化,在主要道路及岔路口设置明显的村名路标,

有条件的区域宜进行标志性的绿化景观改造。

5.2.5.4乡村内部街道、巷道两侧绿地景观提升宜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宜每户设置统一制式的门牌号。

5.2.6居住用地

5.2.6.1对住宅周边环境进行管理,避免家禽窝棚、菜园、农业生产废弃物(秸秆、水稻颖壳)等杂

乱布置、堆放;宜选择能展现乡土风貌的植物进行绿化景观营建。

2

DB5101/T161—2023

5.2.6.2平原为主乡村居住用地周边绿化景观宜结合农田风貌栽植绿化植物,形成以农田为基底的特

色乡村景观。

5.2.6.3丘陵为主乡村居住用地周边绿化景观宜维护周边耕地及林地的生态平衡,保留村落个体特色。

5.2.6.4山地为主乡村居住用地周边绿化景观宜依据山、水等自然要素辅助营建绿化景观,呈现对地

形环境的适应性。

5.2.6.5乡村宅基地周边景观绿化宜兼顾美观实用,体现乡村风貌,不宜影响总体环境的生态稳定性。

5.2.6.6乡村服务设施用地宜根据使用特点,在周边结合文化特色及相关产业营建绿化景观。

5.2.7乡村绿地和开敞空间

5.2.7.1乡村绿色开敞空间绿化宜采用乡土元素和乡土树种,优化景观空间布局和层次,结合当地特

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既满足游憩活动需求又突出乡村个性的户外景观空间。

5.2.7.2乡村公共绿地绿化宜满足基本集散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既满足村

民休憩、交流等功能,又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5.2.7.3乡村农田防护绿地绿化宜满足乡村卫生、隔离、安全等要求,并能发挥净化水体、净化土壤、

保护农田等功能,对自然灾害和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5.2.7.4乡村其他绿地绿化宜展现乡村景观风貌,注重景观丰富性和空间延续性。

5.2.8陆地水域

5.2.8.1陆地水域绿化景观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措施,如结合都江堰孕育的灌区文化,呈现人水

和谐、城水融合的良好生态功能,体现以水为核、蓝绿交融、水陆共生的景观。

5.2.8.2河流绿化景观宜保留河流本身自然形态,维持河流周边绿化环境内的原生环境,充分考虑生

态修复、水土保持、固坡美化等功能的需要。

5.2.8.3湖泊绿化景观宜选用有利于维持湖泊生态质量稳定性的植物,维持水岸线畅通及湖泊体系安

全和谐。

5.2.8.4水库绿化景观宜建立绿化防护体系,有效提升水库综合功能。

5.2.8.5坑塘绿化景观宜采用有利于净化水体、恢复生态的绿化植物,利用绿化辅助治理既有坑塘,

发挥坑塘的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5.2.8.6沟渠绿化景观宜选择有利于增强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维护水体生态链平衡,保护沟渠内生

物正常生长的绿化植物。

5.2.9耕地

5.2.9.1农田景观营建在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行,周边绿化植物的栽种保证农作物正常

收获及生态环境平衡。

5.2.9.2在划定的耕地保护范围内栽植农作物,有条件的区域宜采用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形式对景

观进行美化提升。

6营建实施

植物选择和运用

6.1.1植物选择

6.1.1.1绿化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常见植物类型及种植方式参见附录B。

3

DB5101/T161—2023

6.1.1.2茶园、果园等生产性园地宜结合当地生产习惯,合理配置植物种群,形成生产林-次要植物块

状复合群落结构,构建“乔木-小乔灌木(果树、茶树)-地被(草本花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系统。

6.1.1.3自然保护林地宜优先保留原生植物,补植树种选择毛竹、慈竹、刺槐、楠木、皂荚、水杉等

体现成都本地植被景观的乡土树种,并考虑生物多样性,兼顾栽植鸟嗜植物、蜜源植物、固氮植物等。

6.1.1.4天然草地宜选择原生植物种群进行保护性种植。

6.1.1.5乡村内部道路绿化植物以乡土阔叶乔木为主,宜选择冠大浓密、树干通直、养护管理便利的

树种,并适当搭配金鸡菊、玉簪、野棉花等乡土地被植物,满足道路绿化遮荫防尘需求。

6.1.1.6宅旁、庭院可选择栽种无花果、石榴、柿子、枇杷等经济型果树,围墙篱笆等宜进行立体绿

化美化,传统川西民居周边宜搭配花、叶、果等体现成都传统花木文化的乔灌木。

6.1.1.7乡村绿地及开敞空间宜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突出美化、乡化功能;灌草宜选择低维护、适

应性强的植物,如万寿菊、矮牵牛等;可适当应用外来植物。

6.1.1.8耕地周边宜优先保留其原始植被,新栽植物宜选择慈竹、黄葛、银杏等乡土竹类及大乔木。

较高的隔离围墙或栏杆,可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6.1.2植物运用

6.1.2.1根据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乡村选择绿化模式,保留原乡肌理和田园特色,营建与当

地风貌相协调的绿化景观,满足群众生活实用性和乡土记忆性的需求,绿化植物运用参见附录C。

6.1.2.2园地绿化宜根据主要收益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形成复层式结构。

6.1.2.3林地绿化采用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选用慈竹、侧柏、臭椿、桤木、漆树、

枫杨等高大乔木、常绿树种。

6.1.2.4村道等以交通为主的场所可沿道路列植竹丛、彩叶树种、常绿树种等营建绿化景观。

6.1.2.5居住用地、林盘聚落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