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202-19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
GB/T 10202-1988 Code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urvey in the coastal zon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天津市矿产储量委员会具体组织天津市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研究队、天津大学水资源与港湾工程系、大港油田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和天津市海岸带办公室等
- 起草人:
- 孙章诚、黄秋圃、潘品蒸、温廷作、罗继伦、齐连元、李希武、苏成五、杨锦贤、孙铁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DC666.76«620.181:661.1-031
D14
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
GB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
Codeofcomprehensivegeological
explorationandsurveyinthecoastalzone
1988-12-22发布1989-09-01实施
国彖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88
Codeofcomprehensivegeological
explorationandsurveyinthecoastalzone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为适应我国海岸带综合开发规划的需要,指导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工作而制定。
1.2本规范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矿产、地下水和工程地质勘査规范配合使
用,为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包括海岸带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与详查和环境地质综合评
价)规定了勘查研究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等,做为验收、审批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报告的
依据。
2总则
2.1本规范所指的海岸带是指海陆相互作用、内外地质营力活动频繁的地带。根据潮位涨落,海岸带可
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海涂)和潮下带(水下岸坡);根据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又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
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2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一般划分为普查、详査两个勘查阶段。详查阶段以后的勘探工作一般转由专
门性勘探项目进行。
2.2.1普查阶段,应着重海岸带的基础地质研究,大致査明海岸带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
条件,为海岸带总体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2.2.2详査阶段,应基本查明海岸带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条件,为海岸带重点开发岸段
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2.3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工作范围,应依据各类海岸开发规划的需要,结合地质矿产、环境地质条件的
特点确定。普查阶段工作范围应满足海岸带开发总体规划的需要,详查阶段的工作范围宜布置在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港口、工业、旅游、围垦区等重点开发岸段,满足重点开发岸段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的
需要。一般要求由海岸线向陆地延伸不少于10km,由海岸线向海域延伸到水深15m。
2.4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强的特点,主要勘查工作内容是:
a.海岸带地层、地质构造,岩浆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b.海岸带的形成与演变、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潮间带和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及冲淤动态。
d.海岸带矿床的赋存条件与分布,对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地作岀初步评价并估算储量。
e・海岸带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地下热水、矿水、卤水和供水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作出评价,并结合地表水资源分布,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f.海岸带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g.海岸带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地壳稳定性、环境污染、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预测。
h.海岸带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12-22批准1989-09-01实施
GB10202—88
2.5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应根据勘査工作具体要求,编制勘査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设计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与任务、海岸带规划要求、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自然地理与区域
地质概况、工作手段与工作部署、工作计划及预期提交的勘查成果。
设计书应附有研究程度图、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及勘查工程布置图,还应附有实物
工作量、设备仪器及财务预算一览表。
3勘查基本要求
3.1城市、港口、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3-1.1基本查明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叮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
3.1.2基本査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材料资源作岀评价。
5.1.3对海岸的稳定性与河口港湾淤积作岀评价。
3-1-4查明环境地质条件并提出兴利除弊措施方案。
3.2矿区
3-2-1基本查明矿区地质条件及矿产储量,并对其开发远景作出技术经济评价。
3.2.2基本查明矿区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3-2.3基本査明矿区匚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3-5旅游区
3.3.1基本查明滨海旅游地质资源,并对其综合开发前景作出评价。
3-3-2基本查明潮间带及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对发展海水浴场作岀评价。
3.3.3确定海岸类型对其演化趋势作出预测。
3.3.4综合评价环境地质条件。
3-4围垦养殖区。基本杳明潮间带及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地貌形态、形成和演变趋势,对围垦养殖的
开发前景进行综合评价:
4勘查工程布置及质量要求
4.1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
4.1.1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査应从地质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出发,根据地质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
勘查方法,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合理运用勘查手段。
4.1.2各种勘查手段的应用,要在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充分考虑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价
的要求,力求做到多种手段、互相协调,一种手段、多种用途。
4.1.3各种勘查手段的施工安排,应本着先地面后地下,先施工基准孔和主勘査线上的钻孔,后施工一
般孔和一般勘查线上的钻孔,由疏而密,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进行。
4-1.4普查阶段的工作布置,应在分析研究海岸带已有勘査成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航卫片解释,地质
填图、物化探和浅部工程勘查手段,采用剖面法和控制性工程,适当补充钻探试验工作量。
4-1.5详查阶段根据各开发海岸类型的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的需要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采用网格法、剖面法,按照工作精度要求布置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钻探试验工作。同时,相应的进行物
化探和地面填图工作。
4.1-6地质填图应先期进行。基岩海岸应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结合航卫片解释,并与槽探、井探、浅
钻、小窑、井泉调査等手段配合进行;淤泥质、砂砾质海岸,应以航空地质填图为基础,结合浅钻、坑探、井
泉调查和典型地段的路线追索。
4-1-7在物性条件较好的淤泥质、砂砾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第四系覆盖区,应进行地面物探;在潮间带
和潮下带,应运用浅层物探剖面仪测定土层剖面。地面物探应超前于钻探施工,钻探施工中应配合测井。
4.1-8钻探的使用和钻孔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地质任务,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水文地
2
GB10202—88
质、工程地质和第四纪地质地貌勘查应采取剖面法为主;对矿产地质应采用网格法布置。主要勘查线的
方向应考虑以下因素:
a.矿产地质勘查线应垂直于矿体延伸方向。
b.地下水勘查线应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和含水构造。
c.工程地质勘查线应垂直于工程地质岩组(层)和风化带,以及破碎带的延伸方向。
d.第四系沉积物的勘查线,应垂直于海岸线的延伸方向。
4.1.9勘查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査线上,并能控制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含水构造和矿体分布,并
应尽量与地面填图的实测剖面和物探剖面重合一致。
4.2勘查工程密度和工程间距
4.2.1底质和海洋沉积物勘查站位设置:普查阶段的站位设置,表层样间距4〜6km,柱状样间距M〜
25km;详查阶段的站位设置,表层样间距2〜3km,柱状样间距7〜1.2km。站位设骨要结合高、中、低潮
位及水深变化布置。
4.2.2潮间带沉积物勘查。普查阶段勘查线距5〜8km,点距2〜4km;详查阶段勘査线距2〜4km,点
距1~2km„
4.2.3滨海陆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程间距及主要技术指标,参照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
规范布置。
4.2.4矿产地质勘查工程间距,应根据矿产类型,参照有关矿种地质勘探规范布置。
4.3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4.3.1地质调查
4-3.1.1普查阶段应以搜集分析已有地质图件和航卫片资料,补充必要的观测点和路线追索,编制区
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系列图件。成图比例尺为1/20万或1/10万。对于主要的砂矿和建
筑材料矿产普杳,应填制1/5万至1/2.5万的矿区地质图。
4-3.1.2详查阶段应采取观测路线、观测点结合地面物探及浅部工程揭露,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编制
1/5万至1/L0万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系列图。矿区应填制1/5千的矿床地质图。
4.3.2钻探工程
4-3.2.1矿产地质钻探。对于砂矿,可使用冲击回转钻或砂钻,钻孔口径一般为130mm,其次为
168mm或325mm,要求连续取样。砂矿层采样间距为0.2-0.5m,泥沙层采样间距不得大于1m,终孔
要测量稳定水位,钻孔深度应能控制矿体底板变化,建筑石材可采用机械岩心回转钻进,要求围岩采取
率不低于65%,矿心采取率不低于75%。孔斜:直孔每百米不超过2。,斜孔不超过3。,并以每钻进50m进
行方位测量,见主矿层前后均应进行孔深校正。
4-3.2.2水文地质钻探。可采用清水岩心钻进。第四系成井口径不小于150mm,基岩成井口径不少于
110mm。岩心采取率:粘性土和完整基岩平均达到70%以上,砂性土和基岩破碎带平均达到40%以上。
孔斜每百米不超过1°。按照规定做好扩孔、下管、填砾、洗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现场编录工作。孔深
应能控制主要含水层(组)底板。
4.3-2.3工程地质钻探。一般采用取芯钻进,对于软土和破碎带应采用双层岩心管无泵钻进1钻孔口
径满足样品测试要求,一般不小于110mm。岩心采取率,粘性土大于80%,破碎带大于50%。钻孔深度
对于泥质褥岸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顶底板变化,孔深一般为20〜30m;对于岩质海岸,应穿透风化带至
基岩新鲜面以下3〜5m。
4.3-3底质及潮间带沉积物勘查
4.3.3.1底质勘查,以抓泥器取表层样,取土重量应大于1k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STM 00513-2021 橡胶助剂 预分散母胶粒 MBT-80 2021-09-10
- T/GZHG 004-2020 纳米改性聚丙烯(HPPM)方形电力双壁波纹管 2020-01-06
- T/SZAS 4-2018 动力锂离子电池用 双向拉伸隔膜 第1部分:厚度均一性 2018-01-01
- T/ZZB 1375-2019 定长缠绕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 2019-11-27
- T/GDEIA 15-2023 卷筒状铝及铝合金箔无溶剂复合技术规范 2023-10-05
- T/FSI 041-2019 端环氧基甲基硅油 2019-08-01
- T/ZZB 1648-2020 建筑用硬聚氯乙烯电磁屏蔽电工套管 2020-06-30
- T/CAB 0118.4-2021 聚乙烯(PE)类生态降解塑料 第4部分: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2021-11-15
- T/GDC 144-2022 MUHDPE-PANS合金管 2022-04-21
- T/HMSW 004-2019 遮阳网 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