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195-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水貂
LY/T 2195-2013 Technical code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wild animals—Mustla vis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水貂养殖场。
发布历史
-
2013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
- 起草人:
- 刘志平、田秀华、白玉妍、张冬冬、史迎秋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195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水貂
—
TechnicalcodeoffeedinandmanaementforwildanimalsMustlavison
gg
ㅤㅤㅤㅤ
2013-10-17发布2014-01-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195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水貂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水貂饲养场的标准化建设优良种源培育及种兽选择各生物学时期的营养需要饲
、、。
料生产与加工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水貂养殖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116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ㅤㅤㅤㅤ
NY5027
3饲养场建设
3.1场址选择
3.1.1自然环境
水貂饲养以北纬以北为宜。
3.1.1.135°
,。
3.1.1.2饲养水貂以中低海拔高度为宜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不宜水貂生长应选择地势高燥地
,,,。;。
区或者缓坡排水顺畅忌水道忌风口宜选择坐北朝南的区域土质以沙壤或沙石土为宜应避开气
象及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
3.1.1.3场址水源应充足能满足饲养规模所需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
,。
或NY5027的规定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
3.1.1.4场址土壤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应符合NYT1167的规定场区空气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
舍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应符合/的规定。
NYT388
3.1.2周边环境
、、、
3.1.2.1饲养场与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其他动物饲养场或
、、、
养殖小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
于500m。
饲养场与其他种畜禽场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1.2.21000m与其他动物诊疗场所之间的距离应不
,、、。
小于200m与其他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生物安全处理场所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0m
1
/—
LYT21952013
3.2场地规划
,。,、、
3.2.1场区应用围墙封闭围墙高于2m场区内应按功能分区至少应划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
。。
活管理区和隔离区场区外侧应设置缓冲区
、。
3.2.2生产区应布置在全年主导风向上风处整个场区最高处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应用围墙
分开。
,,,
3.2.3辅助生产区应靠近生产区不宜建在饲养场区中心其他的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应离饲养区过远
一切以就近方便饲养为原则。
,、。
3.2.4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隔离排出的废水废物不能污染生产区
,。
3.2.5隔离区应布置在生产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生产区用围墙隔离
3.3建筑设施
,,。,
3.3.1棚舍应建在阳光充足地势平缓上风向的区域标准棚舍棚脊高2.6m~2.8m棚檐1.4m
,,。
~1.6m宽3.5m~4.0m间距3.5m~4.0m
,:
3.3.2笼箱距地面的高度不低于45cm笼箱规格宜为
———:,,(
种兽笼长宽高为网眼大小为笼网型号电焊
××90cm×30cm×45c2.5cm×2.5cm
m
),;
网为号小室长宽高为
15××25cm×32cm×45cm
———:,,(
皮兽笼长宽高为网眼大小为2.5cm×2.5cm笼网型号电焊
××60cm×30cm×45cm
),,。
网为号笼底金属网以镀塑为宜小室长宽高为
15××25cm×32cm×45cm
,、、。
3.3.3饲料加工间的大小视饲养场的规模而定应具备饲料洗涤粉碎搅拌等加工能力饲料贮藏间
,、、。
面积与饲养种群相适应应具有防潮防火防鼠功能
ㅤㅤㅤㅤ
、、。,
3.3.4饲养场可根据需要设计和建造取皮加工间产品贮存加工室和成品库各房间应独立设置且
、、、、。
能满足水貂剥皮刮油洗皮上楦干燥等需要
,,,。
3.3.5大中型貂场应修建冷库规模与饲养种群相适应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以-20℃为宜
小型貂场应有冷柜。
。,
3.3.6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的大小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生物安全处理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并有围栏
或围。,、、,
网等隔离设施有条件的饲养场可配备生物安全处理设备如焚烧炉干化机湿化机等取代生物
安全处理场。
4营养与饲料
4.1营养需要
,;
水貂各生物学时期的划分参见附录中表营养需要参见附录中表水貂日粮维生素
AA.1AA.2
;。
添加量参见附录中表矿物质添加量参见附录中表
AA.3AA.4
4.2饲料
4.2.1分类
常用饲料分类参见附录中表。
AA.5
4.2.2安全检查
,,,
4.2.2.1动物性饲料应来源可靠经检疫无病原污染新鲜的动物性饲料可直接加工后生饲非新鲜的
。、。
或不能确定新鲜度的动物性饲料则应熟制后饲喂奶类蛋类应煮熟后饲用
2
/—
LYT21952013
,、,。
4.2.2.2植物性饲料品质应新鲜对谷物籽实饼粕类应加工成细粉熟制后饲用
、,。
4.2.2.3添加剂饲料应选择质量可靠在保质期内的合格产品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保存熟酵母可直
,。
接饲用生酵母应熟制灭活后饲用
4.2.3加工与调制
,。
4.2.3.1应严格按照饲料单规定的数量过秤保证原料数量准确
,,,,。
4.2.3.2冷冻料应事先缓化充分洗涤去杂质摊开防止腐败变质
,,,,。
4.2.3.3熟制加工后应及时摊开散热晾凉后单独存放不应与生喂饲料混放防止污染
、、。
4.2.3.4按规定量将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水和饲料添加剂搅拌均匀调制完尽快按分配单元分
,,,。
发缩短分发时间剩料均分避免浪费
,、,,、、。
4.2.3.5饲料加工调制完毕后应清洗加工机械器具保持工作室卫生整洁注意水电火安全
5水貂种兽
5.1种兽要求
,。,、,、,、,
5.1.1头型轮廓明显面部短宽颈短而粗圆肩胸部略宽背腰略呈弧形后躯丰满匀称腹部略
。,。,。,。
垂四肢较短而粗壮前后足均具五趾尾细长尾毛蓬松体大松弛体质健壮公貂的两个睾丸发
、、、。、、,。
育正常匀称互相独立无粘连母貂的阴门大小形状位置无异常乳头多而分布均匀
。、,,、、
5.1.2应具有本品种的毛色特征背腹毛色毛质接近尾毛长而蓬松绒毛丰厚针毛灵活分布均
/2
,。/。
匀毛被光泽性强背正中线12处冬毛密度为12000根cm
,、,,
成年公貂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发情配种时间早性情温顺在个配种季节里能交配次以
5.1.3110
,,,。
上所配母貂空怀少胎产仔只以上年龄在岁岁
62~3
ㅤㅤㅤㅤ
,,,,,,
成年母貂发情正常交配顺利妊娠期在以内产仔早窝产仔成活在只以上母性强乳
5.1.455d5
,,。
量足仔貂发育正常无恶癖
、,,,(
当年幼貂谱系清楚完整双亲遗传性状优良遗传稳定出生在月日以前不同纬度地区
5.1.5515
),,,,,,,,
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发育正常采食旺盛体质健壮体型大换毛早眼大有神不暴躁反应和
行动敏捷。
5.2选配要求
。、:
选种一般应经过初选复选和精选个阶段
5.2.13
———,、,、、、
月月初选成年公貂应根据配种能力精液品质成年母貂根据产仔数泌乳量母性后
6~7
,;
代成活数等进行初选初选数应比实留种数多25%~40%
———,,
月月复选应根据初选母貂秋季换毛情况选种淘汰换毛时间推迟和换毛速度缓慢的种
9~10
,;
貂复选数量要比实留种数多10%~20%
———,。
11月取皮前精选以种母貂的毛皮品质和健康状况为主要条件选择优良的个体精选完成
,,。
后应对选种的水貂进行登记参见附录中表和表
BB.1B.2
。、,。,
5.2.2配种应根据公貂母貂谱系登记卡选配不应近亲交配在选配过程中应考虑水貂的毛色等
。、,,。
遗传因素公貂母貂的选配比例交配时公貂母貂最大比例不宜超过性状有相同缺
∶=1∶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306/T 078-2025 数据知识产权入表指南 2025-04-03
- DB13/T 6078-2025 铁塔制造 激光切割应用技术规范 2025-04-03
- DB13/T 6076-2025 土壤 萘酚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2025-04-03
- DB13/ 6081-2025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5-04-25
- DB13/T 2569-2025 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2025-04-03
- DB13/T 6079-2025 高纯二氟甲烷中杂质的检测 2025-04-03
- DB13/T 6080-2025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杂质的检测 2025-04-03
- DB13/ 6082-2025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5-04-25
- DB13/T 6077-2025 便携式移动终端用挖孔屏孔区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2025-04-03
- DB13/T 6075-2025 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规范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