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311-2024 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
DB11/T 2311-2024 Urban Drainage Runoff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ld City Residential Area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30
CCSP4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311—2024
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ormwaterrunoffsourcecontrolinold
urbanresidentialareas
2024-09-23发布2025-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311—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设计目标.............................................................................3
6技术模式.............................................................................3
老旧小区.........................................................................3
胡同区域.........................................................................4
7技术措施.............................................................................4
绿化屋面.........................................................................4
透水铺装.........................................................................5
雨水桶...........................................................................5
雨水花园.........................................................................5
下凹式绿地.......................................................................5
高位花坛.........................................................................5
生态树池.........................................................................5
渗沟.............................................................................5
渗井.............................................................................6
调蓄池..........................................................................6
8维护管理.............................................................................6
附录A(资料性)设计目标..........................................................7
附录B(资料性)典型场景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模式示例..............................8
附录C(资料性)技术措施分类.....................................................12
附录D(规范性)技术措施改造要求.................................................18
参考文献........................................................................24
I
DB11/T231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
筑大学、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北京排水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鹏、杨正、柴熠扬、崔苗苗、张云超、于丽昕、王欢欢、郭宰宏、赵笑旋、
郭霞、崔克力、刘强、王文亮、柳阳熠、李琳、张毅格、塞音吉娅、师路远、郝志诚、荀超、俱晨涛、
耿佳丽、付征垚。
II
DB11/T2311—2024
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更新中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的基本规定、设计目标、技术模式、技术措
施、维护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更新中老城居住区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42111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运行与维护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50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2023年版)
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DB11/685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T1742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
DB11/T1743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老城居住区oldurbanresidentialarea
老城范围内的老旧小区和胡同区域。
雨水径流源头控制stormwaterrunoffsourcecontrol
雨水径流排入市政管网前,通过雨水调蓄、渗透、净化和利用等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综合控制。
雨水调蓄stormwaterdetention,retentionandstorage
1
DB11/T2311—2024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来源:DB11/685-2021,2.1.5]
雨水滞蓄stormwater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来源:DB11/685-2021,2.1.6]
雨水储存stormwater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雨水径流。
[来源:DB11/685-2021,2.1.7,有修改]
雨水调节stormwaterdetention
也称雨水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
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实现削峰错峰的目的。
[来源:DB11/685-2021,2.1.8,有修改]
雨水渗透stormwaterinfiltration
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雨水断接stormwaterdisconnection
通过切断不透水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雨水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色设施,通过调蓄、渗
透、净化和利用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的方法。
绿色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
[来源:GB/T51345-2018,2.1.6]
灰色设施gray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来源:GB/T51345-2018,2.1.7]
2
DB11/T2311—2024
4基本规定
应在老城居住区城市更新中统筹落实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涉及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雨水管渠设计
标准要求。
应利用老城居住区现状空间和竖向条件改造建设雨水径流源头控制设施,通过绿色设施与灰色设
施结合,以及维护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应根据老城居住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地形空间条件、排水体制与排水能力等,确定雨水径流源头
控制的设计目标、技术模式、技术措施与维护管理要求,并应符合GB55027的规定。
5设计目标
雨水径流源头控制设计目标应包括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符合
DB11/685、DB11/T1743的规定。
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50%,有条件的不宜低于60%。
城市更新中胡同区域宜对院落、道路分别进行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因地制宜确定雨水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目标。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应符合DB11/685、DB11/T1742的规定。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满足排水规划要求,并应符合GB50014的有关规定。
应根据区域排水体制、雨水或合流制管网的排水能力和雨水利用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雨水
径流源头控制改造方式,并符合下列要求:
a)合流制区域内,当改造居住区的管网排水能力达到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要求时,雨水径流源头
控制改造宜采用总量减排对应的渗透、滞蓄与储存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排入合流制排水管网的
总量,并避免雨水径流经处理后再排至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
b)合流制区域内,当改造居住区的管网排水能力不足,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改造宜通过合理竖向设
计保障地块排水安全,有条件的可采用峰值控制对应的滞蓄与储存设施;
c)分流制区域内,当改造居住区的管网排水能力达到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要求时,雨水径流源头
控制改造宜采用总量减排对应的渗透、滞蓄与储存设施,或截污净化设施;
d)分流制区域内,当改造居住区的管网排水能力不足,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改造宜通过合理竖向设
计保障地块排水安全,有条件的可采用峰值控制对应的调节设施。
合流制区域内改造居住区的雨水径流源头控制设计目标,还应结合区域合流制溢流控制的总体要
求,以及区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与处理能力等进行评估确定。
改造居住区在满足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雨水管渠现状排水能
力与改造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评估,确定基于排水能力提升的调节、滞蓄与储存设施具体设计目标,可参
考A.1与A.2。
6技术模式
老旧小区
6.1.1应对老旧小区进行现状调研评估,根据老旧小区的屋面排水形式、场地空间(有集中绿地区域、
有分散绿地区域、无绿地区域和停车场区域)及管网布局等合理布置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技术措施。
6.1.2小区屋面雨水宜通过雨落管断接接入周边绿地、雨水桶或高位花坛,有条件的可通过设置绿化
屋面减少或延缓屋面雨水径流排放。
3
DB11/T2311—2024
6.1.3有集中绿地的区域,宜结合集中绿地改造建设绿色设施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控制,技术措施的
设置可参考B.1.1,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区道路雨水宜结合地表竖向,通过地表漫流或排水管渠接入周边集中绿地的绿色设施;
b)小区集中绿地内宜优先选择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设施,当集中绿地内可利用空间有限
时可选择渗沟、渗井等设施。
6.1.4有分散绿地的区域,宜利用现状绿地改造建设绿色设施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控制,技术措施的
设置可参考B.1.2,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区道路雨水宜结合地表竖向,通过地表漫流或排水管渠接入周边分散绿地的绿色设施,不能
接入分散绿地的可通过改造建设渗沟、渗井等措施进行控制;
b)分散绿地内宜优先选择下凹式绿地、生态树池等绿色设施。
6.1.5老旧小区绿地内设置的绿色设施距离建筑物、构筑物或道路基础应不小于3m。距离不足3m时,
应对建筑物、构筑物或道路基础进行防渗保护,应避免影响结构安全。
6.1.6无绿地的区域,宜通过透水铺装、渗沟、渗井与调蓄池等措施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控制,技术
措施的设置可参考B.1.3,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区道路雨水宜通过渗沟、渗井等措施进行控制,应与周边建筑与道路达到安全距离,达不到
时应对建筑与道路基础进行防渗保护;
b)部分道路铺装可通过改造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排放;
c)有雨水收集回用的分流制老旧小区,可结合雨水管网布局设置雨水调蓄池,将场地雨水径流集
中收集并回用。
6.1.7老旧小区内停车场区域宜改造建设生态停车场,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渗沟与渗井等措施
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控制,技术措施的设置可参考B.1.4。
6.1.8老旧小区内符合透水条件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有铺装的开放空间等宜设置为透水铺装地面。
胡同区域
6.2.1胡同院落应结合屋面形式、场地空间(无绿地院落与有绿地院落)和管网布局等合理布置雨水
径流源头控制技术措施。
6.2.2胡同院落的屋面雨水宜通过截流槽等设施截流至雨水桶或高位花坛进行控制,雨后回用或延时
排放。
6.2.3无绿地院落宜通过透水铺装,以及渗沟、渗井等措施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控制,技术措施的设
置可参考B.2.1。
6.2.4有绿地院落宜结合绿地空间改造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与生态树池等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
控制,绿色设施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应与院落建筑风貌相契合,技术措施的设置可参考B.2.2。
6.2.5针对胡同杂院,宜优先结合院落路面改造,通过合理地表竖向设计,将雨水径流经地表转输至
周边胡同道路进行排放与控制,避免院内积水。
6.2.6胡同道路宜优先利用路面本身竖向条件实现地表排水或改造不同形式的道路雨水边沟/槽,并
与周边市政分流制雨水管网系统或城市水体衔接,局部有改造条件的,宜利用胡同道路绿地改造建设绿
色设施对道路雨水径流进行控制。
6.2.7针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区建控范围,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应以保护文物和风貌为前提,以
恢复地表风貌原排水系统为依据,结合街区有机更新、危房改造与水电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协同实施。
7技术措施
绿化屋面
4
DB11/T2311—2024
7.1.1绿化屋面设计应符合JGJ155的有关规定。
7.1.2绿化屋面根据植物种植、基质与荷载要求,分为简易型与复杂型两类,可参考C.1,老旧小区与
胡同建筑屋面改造宜优先选择简易型。
7.1.3应对屋面荷载、防水、空间与施工运维等条件进行评估,确定绿化屋面的可改造区域,且应符
合D.1的要求。
透水铺装
7.2.1透水铺装地面根据面层材料不同分为透水砖地面、透水混凝土地面、透水沥青地面,可参考C.2。
透水铺装地面应符合GB/T25993、CJJ/T188、CJJ/T135、CJJ/T190的规定。
7.2.2应对地面荷载、基础间距、防渗、施工运维等条件进行评估,确定各类透水铺装的可改造区域,
且应符合D.2的要求。
雨水桶
7.3.1雨水桶宜同步设置初期弃流装置。
7.3.2应从场地空间、屋面雨水是否有条件接入、居民意愿、雨水回用需求等方面评估雨水桶的改造
区域与服务范围,且应符合D.3的要求。
雨水花园
7.4.1雨水花园根据植物种植和构造可分为简易型和复杂型两类,可参考C.3。
7.4.2应对场地空间、绿化景观要求、渗透要求等进行评估,确定雨水花园的类型、改造区域与服务
范围,且应符合D.4的要求。
下凹式绿地
7.5.1下凹式绿地应结合现状绿地空间进行改造。
7.5.2应对场地空间、绿化景观要求、渗透要求等进行评估,确定下凹式绿地的改造区域与服务范围,
且应符合D.5的要求。
高位花坛
7.6.1高位花坛可分为预制式和砌筑式两类,砌筑式高位花坛根据种植、构造做法又可分为简易型和
复杂型,可参考C.4。
7.6.2应对地面荷载、场地空间与景观要求、渗透要求等进行评估,确定高位花坛改造的类型、改造
区域与服务范围,且应符合D.6的要求。
生态树池
7.7.1生态树池可分为简易型和复杂型,改造宜优先选择简易型,根据树池底部结构是否防渗,又可
将复杂型生态树池分为防渗型和下渗型,可参考C.5。
7.7.2应对场地空间、树种选择与种植要求、防渗要求、施工运维便捷性等进行评估,确定生态树池
改造的类型、改造区域与服务范围,且应符合D.7的要求。
渗沟
7.8.1根据排水方式不同,渗沟可分为明渠和穿孔管两类,根据渗透的形式可进一步分为全透水型和
仅底部透水型两类,可参考C.6。
7.8.2应对场地空间、土壤渗透条件、排水要求等进行评估,确定渗沟改造的类型、改造区域与服务
5
DB11/T2311—2024
范围,且应符合D.8的要求。
渗井
7.9.1根据进水方式不同,渗井可分为顶部进水和管网进水两类,可进一步根据渗透方式分为全渗透
与底部渗透两类,可参考C.7。
7.9.2应对场地空间、渗透要求、排水要求等进行评估,确定渗井改造的类型、改造区域与服务范围,
且应符合D.9的要求。
调蓄池
7.10.1根据调蓄池用途,可分为雨水储存池和调节池两类,可参考C.8。
7.10.2应对场地空间、埋深要求、排水系统衔接等进行评估,确定调蓄池改造的类型、改造区域与服
务范围,且应符合D.10的要求。
8维护管理
不同技术措施的运维管理应符合GB/T42111的要求。
项目改造完成后应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与运维计划,明确日常与降雨前、后的设施巡查与维护
要求,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行。
应依据运维计划定期清理渗透设施面层垃圾跟沉积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
渗透能力下降时应及时采取冲洗、负压抽吸等措施进行修复。
应依据运维计划定期清理并疏通绿化屋面雨水口、屋面雨水斗、溢流口等部位,定期修剪、养护
屋顶植被,确保屋顶植物景观效果和种植层整洁。
应依据运维计划定期检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设施的边坡稳定性,当调蓄能力不足时,
应调整挡水堰、溢流口高程。
雨水桶、调蓄池等设施应设立防误接、误用、误饮,防跌落等警示标识以及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
预警系统损坏或缺失时,应及时修复。宜定期放空,避免微生物、细菌滋生与冬期损坏。
植物维护管理包括修剪、灌溉与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植物补植、植物防护等措施,并应
符合以下要求:
a)应及时清运绿地内的垃圾杂物、枯枝落叶等,不应堵塞设施进出水口;
b)对设施内植物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时,宜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手段;使用化学手段时,应选用对
环境或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药剂;
c)当植物死亡、生长势衰弱、植株过密、种植结构不合理时,应对植物进行调整与补植;
d)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可对植物提前进行加固或修剪,做好预防措施,雨后应及时检查植物
的损伤情况并对其进行处理。
6
DB11/T2311—2024
附录A
(资料性)
设计目标
A.1调节设施
A.1.1基于排水能力提升的调节设施的设计降雨量可参考表A.1。
表A.1调节设施设计降雨量对应排水能力提升关系
现状排水能力对应降雨重现期(年)
调节设施设计降雨量(mm)
123
1---
目标排水能力对应降雨重现期26--
(年)3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I 130-2022 商用厨余垃圾处理机 2022-12-01
- T/CRIA 19003-2023 橡胶手套用泡洗干燥一体机 2023-08-14
- T/ZZB 3114-2023 动漫刀剑 2023-08-10
- T/SBMIA 003-2018 定制家居台面安装标准 2018-11-13
- T/CAQI 138-2020 母婴家电技术规范 2020-10-13
- T/CAS 484-2021 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 饮水机的特殊要求 2021-05-11
- T/SCSVA 0002.1-2023 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验收第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 2023-05-10
- T/CNHSA 007-2021 商用方冰制冰机 2021-12-10
- T/DLSHXH T/DLSHXH 001--2017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团体标准 2017-04-10
- T/CAQI 296-2022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机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