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080-2005 梨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

DB11/T 080-2005 Pear pollution-free producti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080-2005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12-27
实施日期
2006-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1

备案号:17784-2006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080—2005

代替DB11/T080-1997

梨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

Comprehensivetechniqueofpearnuisancelessproduction

2005-12-27发布2006-03-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080—2005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梨产地环境条件.......................................................................................................................................................4

4.1产地选择................................................................................................................................................................4

4.2产地空气环境质量................................................................................................................................................4

4.3产地农田灌溉水质量............................................................................................................................................4

4.4产地土壤环境质量................................................................................................................................................4

5梨生产技术规程.......................................................................................................................................................5

5.1苗木生产................................................................................................................................................................5

5.2梨园建立................................................................................................................................................................7

5.3梨园管理..............................................................................................................................................................10

5.4花果管理..............................................................................................................................................................11

5.5整形修剪..............................................................................................................................................................12

5.6病虫害防治..........................................................................................................................................................13

5.7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的使用..........................................................................................................................16

5.8果实收购和贮运..................................................................................................................................................16

6梨果实质量标准.....................................................................................................................................................16

6.1要求.....................................................................................................................................................................16

6.2检验规则..............................................................................................................................................................18

6.3检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资料性附录)梨主要品种的单果重等级要求............................................................2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梨园周年管理历....................................................................................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梨病虫害周年防治历............................................................................23

I

DB11/T080—2005

前言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11/T080-1997。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局、北京农学院、大兴区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姚允聪、李振茹、李松涛、付占芳、方建辉、张瑞。

II

DB11/T080—2005

梨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的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梨树育苗、梨园建设和管理、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生

产技术规程及梨果品外观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无公害梨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650-1989鲜梨

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梨产地Producingareaofpear

具有一定面积和生产能力的梨栽培区域。

3.2

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condition

影响梨生长、发育和果品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3.3

有效积温Availableaccumulatedtemperature

满足梨树根系和树体生长发育、生理活动所需的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总和。

3.4

日照时数Hoursofsunshine

地面上太阳周年照射时间(h)总和。

3.5

嫁接苗Graftingseedling

将一株植物的器官接到另一株植物的适宜部位,愈合后生长发育成的新植株。

3.6

骨干枝Mainbranches

组成树体骨架的大技,包括主技、侧枝及与主枝同龄的辅养枝。

3.7

授粉树Pollenizer

为提高主栽品种结实率(坐果率)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建园时选用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

粉量大、授粉亲合力强的品种植株。按一定的比例和配置方式同主栽品种栽植在同一个梨园中。

3.8

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solid

梨果实汁液中所含能溶于水的糖类、有机酸类、维生素类、可溶性蛋白、色素和矿物质等。

1

DB11/T080—2005

3.9

定干Leaderbranchcutting

为提高梨幼树栽植成活率和促使植株在适宜部位抽生出健壮的枝条,栽植后在幼株确定部位剪截,

称为定干。

3.10

母本园Seedtreeplantation

以提供各种梨优良品种的接穗、种子、花粉、茎尖、扦插材料等为目的的园地。

3.11

繁殖区Generationplot

梨的繁殖区分实生砧木苗培育繁殖区和嫁接苗培育繁殖区。前者是通过种子繁殖获取砧木的繁殖

区。后者是在砧木上嫁接良种后的培育区。

3.12

短截Cuttingpartofshoot

指对一年生枝条的剪截,即剪去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极轻短截即剪去顶芽或技条顶端部分;轻

短截即剪去枝条的1/4~1/5;中短截即剪去枝条的1/3,留枝条中上部饱满芽;重短截即剪去枝条的

1/2~2/3;极重短截即只留枝条基部瘪芽。

3.13

缓放Non-cuttingofshoot

对一年生枝条不剪,任其自然生长。

3.14

回缩Cuttingofperennialbranch

对多年生枝条的短截。

3.15

套袋Bagging

幼果生长期,用专用果实纸袋将果实套于袋内,是对果实周年保护的措施。

3.16

疏花疏果Flowerandfruitthinning

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和产量要求除去过多的花朵和幼果。

3.17

成熟Ripeness

果实发育充分,呈现出本品种特有的色、香、味,果肉开始由硬逐步转为脆或柔软。

3.18

异味Off-flavor

果实因变质或吸收外界不良气味,而产生的不正常风味。

3.19

刺伤Cutinjury

果实在采摘或采后处理过程中,果皮被刺破或划破而造成的损伤。

3.20

虫果Wormyfruit

主要是食心虫为害的果实。为害梨的食心虫有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等。

[见GB/T10650中4.18]。

3.21

病害Fruitdiseases

病害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2

DB11/T080—2005

1)生理性病害

主要有缺硼症、顶腐病、黑心病、黑皮病、褐痘病、果肉褐变、冷害、二氧化碳中毒等。

2)侵染性病害

主要有轮纹病、黑星病、疫腐病、黑斑病、炭疽病、果柄基腐病、青霉病、绿霉病等。

3.22

果梗Fruitstem

果梗是梨果外观和重要部分,各等级果实都要求果梗完整。

[见GB/T10650中4.7]

3.23

单果重Weightofsimplefruit

单个果实的重量,是确定果实大小的依据,以克(g)为单位。

3.24

果形Fruitshape

本品种果实成熟时应具有的形状。果形端正指没有异常的明显凹陷或突起。外形严重偏缺,致使

变形者,为畸形果。

3.25

果面缺陷Fruitdisfigurement

人为或自然因素对果实表皮造成的损伤。

3.26

碰压伤Transitinjury

系采摘时或采后由于碰撞或受压造成的人为损伤。轻微碰压伤指伤处果皮未破,伤面轻微凹陷,

色稍变暗,无汁液外溢。

[见GB/T10650中4.12]

3.27

磨伤Abrasion

生长期间果实受枝、叶磨擦而形成的果皮损伤,伤处呈块状或网状。轻微磨伤,色浅,网状不明

显。磨伤面积,块状磨伤按合并面积计算,网状磨伤按分布面积计算。

3.28

果锈Fruitrust

果皮表面覆盖的锈状木栓化物质,包括条状、片状和斑点状三种。

3.29

水锈Watermark

水长期停留在果面上形成的锈色斑点。

3.30

药害Insecticideburn

是喷洒农药在果面上留下不能清除的药斑,轻微者是批小而稀疏的斑点和变色不明显的网状薄

层。[见GB/T10650中4.14]

3.31

日灼Sunscorch

也是晒伤或日烧病,系指果面上因强烈日光照射而形成的变色斑块,轻微者晒伤部分呈桃红色

或微白色,严重者变成黄褐色。

[见GB/T10650中4.15]

3.32

雹伤Hailinjury

3

DB11/T080—2005

果实在生长期间被冰雹击伤,轻微者是指伤处已经愈合,形成褐色小块斑痕,可果皮示破,伤处

略见凹陷。凡伤及果肉,伤部面积大以及未愈合良好者为重度雹伤。[见GB/T10650中4.16]

3.33

虫伤Worminjury

梨黄粉蚜、梨园蚧壳虫、茶翅蝽、梨象鼻虫、梨椿象、梨实蝇等蛀食果皮和果肉引起的表面伤痕。

虫伤面积包括伤口及其周围已木栓化部分。

3.34

容许度Allowance

因梨在采后分级中可能存在疏忽,以及在采后处理和贮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品质变化,规定一个

低于本等级质量的允许限度,以百分率表示。

4梨产地环境条件

4.1产地选择

无公害梨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可

参见GB/T18407.2—2001。

4.2产地空气环境质量

无公害梨的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空气质量指标

指标

项目

日平均1h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mg/m30.30—

3

二氧化硫(SO2)(标准状态),mg/m0.150.50

3

氮氧化物(NOx)(标准状态),mg/m0.100.15

氟化物(F),μg/(dm2•d)5.0—

铅(标准状态),μg/m31.51.5

4.3产地农田灌溉水质量

无公害梨产地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农田灌溉水质量指标

项目指标

pH值5.5~8.5

总汞,mg/L≤0.001

总镉,mg/L≤0.005

总砷,mg/L≤0.05

总铅,mg/L≤0.10

铬(六价),mg/L≤0.10

氯化物,mg/L≤250

氟化物,mg/L≤3.0

氰化物,mg/L≤0.50

石油类,mg/L≤1.0

4.4产地土壤环境质量

无公害梨产地土壤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DB11/T080—2005

表3土壤质量指标

指标

项目

pH<6.5pH6.5~7.5pH>7.5

总镉,mg/kg≤0.300.300.60

总汞,mg/kg≤0.300.501.0

总砷,mg/kg≤403025

总铅,mg/kg≤250100300150350150

总铬,mg/kg≤150200250

六六六,mg/kg≤0.50.50.5

滴滴涕,mg/kg≤0.50.50.5

5梨生产技术规程

5.1苗木生产

5.1.1苗圃的建立

5.1.l.1苗圃地选择

用作梨育苗的地块应具备以下条件:

a)苗圃应建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和便于耕作的地方,地势坡度最大不超过3°。

b)土壤应是较肥沃的沙壤土和轻粘壤土。土壤pH值以中性为宜。

c)地下水位在lm以下。

d)交通运输方便。

5.1.2苗圃地规划

a)梨苗圃应包括母本园和繁殖区。繁殖区划分为实生苗培育区和嫁接苗培育区。

b)整个苗圃的道路网、灌溉与排水系统、防护林营造及各种建筑物应有利于苗木生长,便于管

理而又不浪费土地。

c)培育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其宽度应为长度的1/3~l/2;或以0.10hm2~0.15hm2为一个小

区。

d)繁殖区应进行合理轮作,繁殖同种苗木至少需间隔2年以上。

e)规划的区、畦应进行统一编号,对各区、畦内的实生苗和嫁接苗品种要认真登记、建档保存,

做到各类苗木准确无误。

5.1.3实生砧木苗的繁殖

5.1.3.1种子采集和贮藏

——采种母株必须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成年树。无病虫害,其果实外部形态、色泽等均能代

表本品种的特征,种子充实饱满和充分成熟。种子纯度应在90%以上;

——适应北京地区梨苗砧木的种子有:华北杜梨(P.Betulae1foliaBunge.)、酸梨(P.Ussuriensis

Maxim.);

——由母株上采下的果实,应堆藏1周,待果肉软化,即揉搓去除果肉,清洗出种子,阴干后贮

藏待用。堆藏果实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翻动,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种子失活;

——将充分干燥的梨砧木种子放入桶(或瓶、罐)内,用蜡密封起来,放在阴凉处贮藏,备用。

5.1.3.2种子层积处理

a)室内堆藏:将1份种子与3份含水量在40%~50%的湿沙充分混合后,堆放在屋内,堆积的

5

DB11/T080—2005

厚度不超过50cm,或者将湿沙混合好的种子放入花盆或木箱中放在屋内。堆藏种子的房屋要

通风,温度保持在0℃~7℃。沙藏期间,每隔20天检查一次含水量,湿度降低时及时补充

水分。一般要处理60d~80d。

b)露天埋藏:选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背阴的地点挖好贮种沟,沟深60cm,宽lm,长度随

种子数量而定。沙藏种子时,先在沟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沙,上面放与沙混合的种子(1

份种子加沙3份,混合均匀),堆至距地面10cm~20cm为宜。在沙藏沟内每隔lm自沟底竖

一个10cm粗的草把以便通气。

5.1.3.3播种

5.1.3.3.1整地作畦

早春土壤解冻后,每公顷撒施腐熟鸡粪15m3或农家肥22.5m3~30m3为底肥。之后耕翻土壤25

cm~30cm,压碎土块,使土地平整,土壤疏松。随后灌水,待水渗后即可作畦,畦宽1.2m,长10m,

每公顷作畦750个。

5.1.3.3.2播种量

按下面公式计算每公顷播种量:

公顷播种量=每公顷计划出苗数/(每公斤种子粒数×发芽率×种子纯净度)

5.1.3.3.3播种期

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5.1.3.3.4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以不超过30cm为宜,每畦可播种4行。播种时,先开沟,沟深2cm~3cm,

将种子顺沟均匀撒入,再复上细沙土,随后覆膜。为了便于嫁接,可宽窄行播种,宽行60cm,窄行

30cm。

5.1.3.4播后管理

a)幼苗出土后撤膜。

b)幼苗生长到4片真叶时,可进行间苗或间苗移栽。间苗后留苗量每公顷不超过12万株。

c)幼苗生长出4片~5片真叶后,应浇一次地表水。一般生长前期灌水2次~4次,雨季停水。

待秋季叶子已经变色,起苗前10天~15天,需灌水一次。也可在苗圃直接嫁接。

d)间苗后可开沟追施化肥,每公顷追施碳铵375kg或硫酸铵225kg或尿素150kg。当苗高25cm

时,应追第二次肥,每公顷追施碳铵750kg或尿素375kg。9月初加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

质化。

e)当年用于嫁接的实生苗(砧木),于苗高35cm左右时进行摘心。

5.1.4嫁接苗的繁殖

5.1.4.1嫁接时间

最适时期为4月上旬枝接或8月芽接。

5.1.4.2接穗的选择、采集与贮藏

接穗应按照果树区域化的原则,选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中丰产、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树,采集树

冠外围一年生的生长充实的发育技。春季枝接的接穗,最好结合前一年冬剪时采集,采后每50根~100

根绑成一捆,挂牌并注明品种、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运回苗圃放在背风处进行沙藏。秋季芽

接的接穗最好随接随采。

5.1.4.3嫁接方法

分芽接和枝接两种方法。

a)芽接:砧木基部直径在0.7cm以上者均可芽接。砧木、接穗能剥离皮时可采用丁字形芽接法;

不能剥离皮时可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法。

——丁字形芽接法:先削取芽片。在芽的上方0.5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然后在芽的下方1.5cm

处向上斜削直达横切处,将芽片取下备用。在砧木光滑面,距地面5cm~6cm处的北面,用芽

6

DB11/T080—2005

接刀切成T形,切口要平,深达木质部,横竖口切开后,拨开皮层,迅速将芽片插入口内,

使芽片的上端横切口和砧木上的横口密接,整个芽片与砧木紧紧相贴,然后用塑料缠条紧缚

绑好即可;

——带木质部芽接法:先削取芽片。即在芽上方1.5cm处斜向下推,连同木质部切到芽下方1cm~

1.5cm,在芽下方斜切,取下带木质部的接芽片。再由砧木嫁接处,参照接芽片的大小、厚薄,

取下同形的一段砧木,将芽片贴紧缠缚即可。

b)枝接:枝接方法很多,仅介绍切接方法。

切接方法一般适用于1、2年生较细的砧木。先将砧木由根颈以上5cm处剪断,削平剪口。

在砧木的木质部外缘,即沿横断面1/3左右的地方用刀向下直切,深度与接穗削面长相当,长约

2cm~3cm。接穗长5cm~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