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96-2024 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规程

DB34/T 4896-2024 Multiple Objectives Forest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Rocky Mountain Fores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896-202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7-30
实施日期
2024-08-30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896—2024

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multi-objectivemanagementofstonymountainforests

2024-07-30发布2024-08-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89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烈山分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烈山分局、淮北市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储颖堃、李晓玲、张伟、魏寅、蒋杨、丁春晓、朱晓彤。

I

DB34/T4896—2024

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的一般原则、森林经营规划、树种选择、造林、林分改

造、林窗补植、多目标经营配套措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

本文件适用于石质山地的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和多目标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4/T1695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石质山地Stonymountain

土层贫瘠,表土层厚度15cm以下,岩石裸露占30%以上,木本植被覆盖度30%以下,立地条

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实施常规造林技术的山地。

石质山地森林Stonymountainforest

在石质山地上实施非常规造林技术形成的森林。

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Multi-targetmanagementofstonymountainforest

在不破坏石质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为提高石质山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

4一般原则

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一般原则包括:

a)多功能可持续性原则;

b)人工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原则;

c)注重乡土树种保护利用原则;

d)保护水土资源原则;

e)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

f)促进社区发展原则。

1

DB34/T4896—2024

5森林经营规划

在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前,应进行充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a)自然、地理、气候情况;

b)社会经济情况;

c)山地海拔、坡度、坡向;

d)土壤种类、厚度、石砾含量;

e)水源;

f)林分状况、乡土树(草)种;

g)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森林经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a)实施范围及目标任务;

b)多目标经营的目标、方针和原则;

c)生态林多目标经营类型;

d)景观林多目标经营类型;

e)经济果木林多目标经营类型;

f)生态林配套设施;

g)景观林配套设施;

h)经济果木林配套设施;

i)时间安排;

j)资金预算;

k)保障措施;

l)相关图表。

森林经营规划应经过专家组评估论证,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6树种选择

根据石质山地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等特点,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用造林绿化树

种。

滑塌、泻溜和崩塌的地段,选择根蘖性强、根系发达、能网络和固持土壤的乔木、灌木、藤本树

种。

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地段,选择枝叶茂密、枯枝落叶层厚、能较快地形成腐殖质层、提高

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蚀能力的树种。

选择耐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的树种。

选择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种苗来源充足、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营建绿篱,选择具有分割作用的小乔木或灌木树种。

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种植树种见附录A。

7造林

按DB34/T1695规定的方法进行。

8林分改造

2

DB34/T4896—2024

生态林

8.1.1在石质山地中上部,对保存密度低、树种单一的针叶纯林,引入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

形成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混交比例为4∶3∶3。

8.1.2植被覆盖率低、林分稀疏、石砾含量高的地段,通过机械破石、人工客土等方式,改善立地条

件,采用荆条、络石等耐受性极强的灌木、草本植物对裸露岩石进行快速绿化;选择自然条件下能够生

长的速生树种构树、苦楝、山合欢、刺槐等树种,通过人工播种和植苗的方式实现林地的快速覆盖。

8.1.3在景观核心地段的背坡面和远离景观核心的地段,引入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形成针

阔混交林,提质增效,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混交比例为2∶4∶4。

8.1.4滑塌、泻溜和崩塌的地段,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等进行混交,控制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减少或防止重力侵蚀及泥石流的发生。

景观林

8.2.1山地观景步道两侧,补种花灌木及彩叶树种,形成花带景观。彩叶树种、花灌木混交比例为3∶

7。

8.2.2景观迎面坡、高速公路两侧山体,对密度低的针叶纯林,采用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山杏等提

升景观林、水源涵养林。

经济果木林

土壤较厚、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脚地段,成片栽植石榴、枣树等经济果木林,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环

境,美化家园。

9林窗补植

郁闭度小于30%的疏林、目的树种株数少于每公顷450株的林地、半径大于主林层平均高1/2的

林窗,需要进行补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