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454-1997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GB/T 5454-1997 Textiles—Burning behaviour—Oxygen index metho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7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
- 起草人:
- 金纯秀、赵淑清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5454一1997
下纷
前.二1
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589:1984《塑料燃烧性测定:氧指数法》,结合纺织品的特
点,对国标GB5454-85进行修改,其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程序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标准的名称、章节的编排及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编辑性
修改,增加了“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并将其内容并人前言中。
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第1章范围中增加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在什么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内容,测定范围增加“包括单组分
和多组分”。
本标准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增加3个名词和4个名词的对应外文词,增加第5章“试验
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第6章将“仪器”修改为“设备和材料”,其内容作了编辑性的修改,增加一节“气体减压计”。
第7章将“试样”修改为“试样及调温”,裁样数修改为“对于一般织物经、纬向至少各取15块”,删掉
“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要缝上三根8^-llNm玻璃纤维··,…”制样试验方法。“试样平衡24h以
上”修改为“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
第8章增加“初始氧浓度的确定”、“升一降法”,“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代替原标准6.7条。
本标准第9章,氧指数计算增加“K值系数确定表”、“氧浓度间隔的校验”、“精密度”三节。
本标准增加“附录A氧浓度的计算”,将“附录A参考件”名称改为“附录B",增加“附录C设备的
校正”和“附录D典型试验结果示例”。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5年修订。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454-850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纯秀、赵淑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T5454一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neqISO4589:1984
代替GB5454-85
Textiles-Burningbehaviour-Oxygenindexmethod
范围
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
浓度(亦称极限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
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类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
本标准仅用于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控制产品质量,而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
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或只能作分析某特殊用途材料发生火灾时所有因素之一。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续燃时间afterflame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2阴燃时间afterglow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3.3损毁长度damagedlength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3.4极限氧指数LOI%limitingoxygenindexLOI%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4原理
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
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
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0o-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
毁长度。
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纺织材料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会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可将测试仪器安装在
通风柜内,每次试验后排除烟雾和烟尘,但在试样燃烧过程中要关闭通风系统,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一06-09批准1997一12一01实施
GBIT5454一1997
6设备和材料
6.1氧指数仪见(图1)。同等效果的仪器也可使用。
L\00
飞
%豁
0:g0】
」石鱼2望匕
o?a
厂
!匕_______
v-v0-JIIIIII}vD-9(
燃烧部测定部
1-燃烧筒汪一试样;3一试样支架;4一金属网;5一玻璃珠;6-燃烧筒支架;7-氧气流量计;8一氧
气流量调节器;9-氧气压力计;10氧气压力调节器;11,16一清净器;21一氮气流量计;31一氮气
流量调节器;14-氮气压力计;15-氮气压力调节器;17-混合气体流量计;18-混合器;19-混合
气体压力计;20-混合气体供给器;21-氧气钢瓶;22-氮气钢瓶;23,24一气体减压计;25一混合
气体温度计
图1氧指数测定仪装置示意图
6.1.1燃烧筒:由内径至少75mm和高度至少450mm的耐热玻璃管构成。筒底连接进气管,并用直径
33一5mm的玻璃珠充填,高度为80-r100mm,在玻璃珠的上方放置一金属网,以承受燃烧时可能滴落之
物,维持筒底清洁。
6.1.2试样夹:试样夹为U形夹子,其内框尺寸为410mmX38mm见(图2)e
GB/T5454一1997
单位:mm
图2试样夹
6.2气源:工业用氧气和氮气。
6.3气体减压计:能指示钢瓶内高压不小于15MPa和供气体压力0.1-0.5MPa,
6.4点火器:内径为2mm士Imm的管子通以丙烷或丁烷气体,在管子的端头点火,火焰高度可用气阀
调节,能从燃烧筒上方伸人以点燃试样,火焰高度为15-20mma
6.5秒表:精度为0.2s.
6.6钢尺:精度为1mmo
6.了密封容器:用于存放待测试样。
了试样及调湿
7.1试样应从距离布边1/10幅宽的部位剪取,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X58mm。对于一般织物,经
(纵)纬(横)向至少各取15块。
7.2试样的调湿处理:按标准GB6529的调湿要求,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后,取出放入
密封容器内待测,也可按有关各方商定的大气条件进行处理。
8试验步骤
8.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分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1,/min左右,关闭
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及流量。放置30min,再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
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8.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C和相对湿度为300o~80%的大气中进行。
8.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
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写。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0o。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
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变化氧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1_/min之间。
GB/T5454一1997
8.4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连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
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l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lOOmmo
8.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
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8.6点燃点火器:将点火器管口朝上,调节火焰高度至15~20mm,在试样上端点火,待试样上端全部
点燃后(点火时间应注意控制在10^-15,内),移去点火器,并立即开始测定续嫩和阴燃时间,随后测定
损毁长度。
8.7初始氧浓度的确定:以任意间隔为变量,以“升一降法”按8.7.1-8.7.3进行试验。
8.7.1试样点燃后立即自熄,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度不到40mm时,都
是氧浓度过低,记录反应符号为0“”,则必须提高氧浓度。
8.7.2试样点燃后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超过2min,或者损毁长度超过40mm时,都是氧浓度
过高,记录反应符号为“X",则必须减小氧浓度。
8.7.3重复8.7.1-8.7.2步骤直到所得两个氧浓度相差成1.0,其中一个反应符号为“0”,另一个反
应符号为“X",从这对氧浓度中反应符号为0“”的就是初始氧浓度(c(o)d
8.8极限氧浓度的测定:
8.8.1用初始氧浓度。。,同时保持d=0.2oo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操作,测得一系列氧浓度
值及对应符号,其中最后一个反应符号“0”或“X",则为氧指数测定N:系列中8.8.2第一个数据见(
附录D)o
8.8.2继续以d=0.2oo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再测四个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其所对应
的反应号,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用。F表示见(附录D,第二部分实例)。
9计算和结果表示
9.1极限氧指数的计算
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LOI,按式1()计算:
LOI=cF十Kd····························、············……‘(1)
式中:LOI—极限氧指数,%;
CF一一8.8.2中最后一个氧浓度,取小数一位,%;
d-8-8中两个氧浓度之差,取小数一位,%;
K一一系数,查表to
报告LOI时,取小数一位,计算标准差于时,LOI应计算到小数二位。
9.2K值的确定
9.2.1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x0},在表1第一栏中找
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a)项中再找出0“”数目相应的K值数。
9.2.2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O“,在表1第6栏中找
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I(b)项中再找出“x”数目相应的K值系数,但K值数的符
号与表中正负数的符号相反。
GB/T5454一1997
表1
123456
最后五个测定(a)
的反应符号O000000000
X0000一0.55一0.55一0.55一0.55oxxxx
XOOOx一1.25一1.25一1.25一1.25oxxxo
xooxo0.370.380.380.38Oxxox
X0oxx一0.17一0.14一0.14一0.14OxX00
xoxoo0.020.040.040.04oxoxX
XOXox一0.50一0.46一0.45一0.45OXOX0
XOxXO1.171.241.251.25Ox00x
Xoxxx0.610.730.760.76OX000
xX000一0.30一0.27一0.26一0.26OOxxx
Xx00x一0.83一0.76一0.75一0.75OOxx0
XXOx00.830.960.950.95OOxox
XXoxx0.300.460.500.500OX00
XXXoo0.500.650.680.68000xx
XXXox一0.040.190.240.25OOOXO
XXXXo1.601.922.002.01OOOOX
xxxxx0.891.331.471.5000000
(b)最后五个测定的
xxxxxxxxxx反应符号
9.3氧浓度间隔的校验
氧浓度间隔校验按式2()计算
号<‘<“号“(2)
式中:d-8-8.1中所用的氧浓度大小的间隔,%;
a—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按式3()计算:
_厂I(e-;LOI)212(3)
L,(n一1)
式中—标准偏差;
-一一8.8中最后6个试样氧浓度;
n—次数;
LOI—按式(1)计算所得的氧指数值。
如果按式3()计算测定的标准差a符合下列公式
LOI有效,就按式1()计算的结果报极限氧指数
。.2时,、>号,贝‘。
普UGd<2a或-“
、2、二,、3一‘*。
右.军丁口户d驭dJ叮,里反乙7.1-8.7.2步骤,直至满足式2()为止。
O乙
除有关材料需要之外,一般d值不低于0.2000
9.4精密度
对于易点燃和燃烧稳定的材料,本方法具有表2所示的精确度。
GB/T5454一1997
表2
95置信度近似值实验室内实验室间
标准偏差0.20.2
重复性r0.5
再现性R1.4
注:表中所示的数据,是于1978^1980年间,由16个实验室和12个样品所做的国际实验室间试验所确定的。
10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该试验按本国家标准进行的,如有改变,应说明细节;
b)试样的描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HBFIA 0026-2021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测定 酶底物法 2021-12-21
- T/CASMES 62-2022 移动式垃圾压缩箱动力站 2022-07-07
- T/NAIA 0161-2022 煤矿高氯矿井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银盐沉淀-重铬酸盐法 2022-11-18
- T/CRRA 9917-2024 风力发电设备拆解处理企业管理要求 2024-12-18
- T/JSAS 005-2021 剧院服务规范 2021-05-18
- T/ACCEM 448-2024 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2024-12-17
- T/CPCIF 0275-2023 化学试剂 储存 2023-09-04
- T/ZQAQ 002.6-2021 疫情应急预案编制与防控实施指南 第6部分:旅游景区 2021-02-06
- T/CFPA 031-2023 步履式救援机器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2023-09-05
- T/LNEPIA 9-2023 辽宁省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物联网智慧管控技术规范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