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555.7-2005 秦艽生产操作规程 第7部分:种子、种苗分级及检测技术

DB63/T 555.7-2005 Ginseng Produc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 Part 7: Seed and Seedling Grading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555.7-2005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8-23
实施日期
2005-09-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省道地中藏药材——秦艽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及检测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中藏药材——秦艽的种子、种苗分级及质量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17622-2006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555.7—2005

秦艽生产操作规程

第7部分:种子、种苗分级及检测技术

2005-08-23发布2005-09-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555.7—2005

前言

秦艽是青海省道地中藏药材和传统出口创汇品种。长期以来,过度采挖野生秦艽,造成资源枯竭和

生态恶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种植势在必行。若使人工种植药材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达到“优质、

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目的,必须在药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乃至全过程制订规范化标准。为此研

究编制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供青海省秦艽的生产单位执行使用。

本规程由青海大学医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福安、王祖训、李建民、魏全嘉、李向阳、童丽、张华、李海梅、马学元。

I

DB63/T555.7—2005

秦艽生产操作规程

第7部分:种子、种苗分级及检测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省道地中藏药材——秦艽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及检测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中藏药材——秦艽的种子、种苗分级及质量检测。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原种种子

按青海省秦艽原种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的符合原种种子质量的种子。

2.2合格种子

用原种种子生产的符合一级和二级的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

2.3原种种苗

利用原种种子在符合要求的原种种苗生产基地培植的种苗。

2.4合格种苗

利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种子在种苗生产基地培植的一年生、二年生种苗。

3种子分级

3.1分级级别

3.2原种种子

3.2.1合格种子

分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

3.3分级指标

以种子纯度、千粒重(或筛选孔径)、生活力(或发芽率)、净度、含水量为指标进行分级(见下

表)。

表1秦艽种子分级质量指标

级别

原种种子一级种子二级种子

项目

纯度(%)不低于989595

千粒重(g)不小于0.20000.20000.1500

或筛选孔径(mm)0.45mm筛上粒0.45mm筛上粒0.30mm筛上粒

生活力(%)不低于959085

或发芽率(%)不低于252520

处理后发芽率(%)不低于707060

净度(%)不低于959595

含水量(%)不高于101010

1.每个等级内的种子必须具有正常种子的色泽、气味,并无病粒。

备注2.必须是采收不超过三年的种子。

3.种子处理指用赤霉素浸种处理。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