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
DB63/T 2158-2023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Anti-seepage and Drainage for High-altitude and High-cold Mountainous Highway Tunnel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
2023-08-28发布2023-10-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15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调查与勘察..........................................................................3
6建筑材料............................................................................4
7防水与堵水..........................................................................8
8截水与排水..........................................................................9
9其他结构...........................................................................11
10特殊环境隧道......................................................................12
附录A(资料性)保温出水口示意图......................................................12
参考文献.............................................................................12
I
DB63/T215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青
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进军、王道良、高亮、黄班玛、赵春波、王璐石、张元、王昆、李航航、皮
小强、廖峻、石波、王来发、徐由甲、郝坤、李吉哲、郑熙熙、李显睿、杜弸彪、马永瑛、郑旭光、董
文艳、胡青平、刘家辉、袁超。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与勘察、建筑材料、防水
与堵水、截水与排水、其他结构和特殊环境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导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钻爆法施工为主的高寒高海拔新建山岭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173.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
GB/T19472.1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
GB/T29906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C937软式透水管
JT/T665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排水材料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JTG3370.1和DB63/T167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一般原则
4.1.1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宜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
则;地下水保护要求高的隧道宜采取“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
4.1.2宜按公路等级、防水部位、环境等要求,综合考虑施工、运营维护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段设
防,采用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措施。
4.1.3宜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隧道建设及运营的影响,防水系统完整,排水系统不冻结。
4.1.4隧道洞口宜选择阳坡面,宜避开积(风吹)雪、热融、滑塌、冰锥、冰丘、第四系覆盖层及地
下水发育等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纵坡宜采用人字坡。
4.1.5隧道施工期间的渗流和涌水现象,宜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引流或堵水措施。
4.1.6设计时宜考虑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和植被保护等。
1
DB63/T2158—2023
4.2防水等级
4.2.1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防水等级见表1。
表1公路隧道防水等级
防水等级标准适用范围
一级不渗水,结构表面无湿迹地下风机房及电器设备洞室
1.高速公路隧道
二级不渗水,结构表面有少量、偶见的湿迹
2.一、二、三级公路隧道
1.四级公路隧道
三级有少量漏水点,没有线流和漏泥沙,每昼夜漏水量<0.5L/m3
2.通风竖井或斜井
1.施工辅助坑道
四级有漏水点,没有线流和漏泥沙,每昼夜漏水量<2.0L/m3
2.紧急疏散通道
4.2.2隧道二次衬砌宜采用抗裂、抗冻的低温早强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8。
4.3隧道抗冻设防等级
4.3.1寒冷地区或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抗冻设防等级及设防措施见表2。
表2隧道防排水抗冻设防等级及设防措施
设防措施
气候分类抗冻设防等级最冷月平均气温t/℃
主排水沟形式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
寒冷地区三级-8<t≤-3深埋中心水沟P10
二级-15<t≤-8深埋中心水沟、保温水沟P10
严寒地区一级-25<t≤-15深埋中心水沟、宜设防寒泄水洞P12
一级t≤-25深埋中心水沟、设防寒泄水洞P12
注: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见JTG/T3310。
4.3.2隧道自洞口向洞身抗冻设防长度宜根据隧道线形、长度、隧址区气候和地下水状况等,通过工
程类比或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隧道抗冻设防长度可参照采用表3推荐值或公式(1)
计算确定。
表3隧道抗冻设防长度推荐值
最冷月平均气温/℃防冻设防长度/m
-15﹤t≤-10500~800
t≤-15≥800
2
DB63/T2158—2023
(1)
式中:
y——防冻设防长度,单位为米(m);
t——隧址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4.3.3对于无水或少量含水且无补给水的隧道,可不考虑抗冻设防。
4.4抗冻保温层设计
4.4.1隧道抗冻保温层设计宜综合考虑隧道长度、隧址区气象、水文条件、防排水方案、保温措施等,
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和调整。
4.4.2当抗冻设防等级为一、二级时,宜结合隧址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设置保温层;当抗冻设防等
级为三级时,可设置保温层。
4.4.3保温层厚度宜根据隧址区温度、围岩条件和保温层构造等计算分析确定。
5调查与勘察
5.1一般原则
5.1.1结合公路等级、隧道特点和规模,确认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隧址测绘、地质勘探及试验的工
作内容及范围。
5.1.2隧道设计前宜重点查明隧址区气象、水文、水质、地质、既有隧道情况,且在不同季节分别调
查;需进行气象和水文观测的,观测周期不宜少于一年。
5.1.3地形与地质调查除按照JTG3370.1规定执行外,同时宜调查隧道洞口及中心水沟出水口处地形、
地物,以及涎流冰、雪崩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
5.1.4宜采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勘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定位观测等,综合评价隧址
区工程地质条件。
5.2气象
5.2.1气象调查的内容宜按照JTG3370.1执行,并调查隧址区降水量及最大冻土深度;气温调查包括
隧址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等。
5.2.2气象资料采用当地或条件相似的邻近气象台或气象站的实际观测值,必要时可在隧址区设立气
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
5.2.3进行气象观测时,持续收集当地气象资料,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
a)观测内容包括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等;
b)气象观测点或观测站布置在洞口100m范围内,观测点处风向、风速、高程等与隧道洞口处
接近;
c)气象观测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直至隧道施工结束;
d)气象观测点或观测站在运营期间仍需保留,在隧道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观测点或观测站
随主体工程一起移交;
e)积雪深度、风吹雪来源及移雪量、积雪原因;
3
DB63/T2158—2023
f)雪崩的分布、类型、规模、频率及雪源等;
g)防治积雪及雪崩的工程措施及建议。
5.3水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5388-1987 航空用液态密封垫耐压性试验方法 1987-04-07
- QJ 1145.15A-2007 焊接夹具零件及部件 第15部分:叉形定位件 2007-05-22
- HB 4630-1992 焊硬质合金刀片的镶齿三面刃铣刀 D=200~315mm(大孔) 1993-02-22
- QJ 1714.2A-1999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设计文件的标识 1999-04-02
- JB/T 6419-1992 碟式分离机 1992-07-20
- HB 3829-1986 托板自锁螺母铆钉孔钻模 1986-07-14
- SJ 779-1974 3DD71型NPN硅外延平面低频大功率三极管 1974-10-01
- JB/T 9495.4-1999 光学晶体应力双折射 测量方法 1999-08-06
- JB/T 7649.3-1994 冲模零件及其技术条件 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弹簧侧压装置 1994-12-09
- JB/T 5435-1991 制版照相机透射式测试版 199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