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

GB/T 25483-2010 Specification of testing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5483-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12-01
实施日期
2011-05-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9)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评定细则、测评组织机构、测评工作流程、测评申请、受理审查、测评实施或结果公告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
起草人:
黄双喜、黎晓东、刘颖、陈天华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5.240.50

J07百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

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

Specificationoftestingenterpriseintegration

platformformanufacturinginformatization

2010-12-01发布2011-05-01实施

GB/T25483—2010

目次

前言m

引言N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缩略语3

4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4

4.1概述4

4.1.1系统功能测评4

4.1.2系统使用测评4

4.1.3系统性能测评4

4.2系统功能测评4

4.2.1平台配置管理4

4.2.2平台监控管理4

4.2.3通讯服务管理4

4.2.4数据集成服务管理5

4.2.5T作流服务管理5

4.2.6应用集成管理5

4.2.7应用接口管理5

4.2.8日志管理6

4.2.9安全性管理6

4.2.10二次开发工具6

4.3系统使用测评6

4.3.1概述6

4.3.2用户登录7

4.3.3集成场景定制7

4.3.4集成服务运行7

4.4系统性能测评8

4.4.1可靠,性8

4.4.2易用性8

4.4.3集成性8

4.4.4可开发性8

5评定细则8

5.1测评关键因素8

5.1.1基本功能项8

5.1.2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8

5.2测评结果评定9

5.3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9

5.3.1基本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9

T

GB/T25483—2010

5.3.2扩展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9

5.4性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9

5.4.1概述9

5.4.2权重分配9

5.4.3评分方法10

6测评组织机构10

6.1组织管理机构10

6.2测评机构10

6.3监督机构10

7测评工作基本步骤11

8申请测评11

9审查中请11

10测评实施11

10.1测评准备11

10.2测试运行11

10.3问题分析12

10.4测评报告12

11测评结果公布12

参考文献13

n

GB/T25483—2010

■ir■■i

刖吕

本标准由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双喜、黎哓东、刘颖、陈天华。

m

GB/T25483—2010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为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规范支

持,实现对企业集成平台的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评价。

本标准界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范围,给出了企业集成平台参考体系结构,

确定了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标准规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评定细则、

测评组织机构、测评工作流程、测评申请、受理审查、测评实施或结果公告等方面的要求。

0.1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与定义

企业集成平台(EIP,EnterpriseIntegrationPlatform)技术是用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一种计算机

软件技术,其目的是根据业务模型的变化进行信息系统的配置和调整,保证不同系统、应用、服务或操作

人员之间的互操作,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

集成平台的概念包括狭义集成平台和广义集成平台两种。狭义集成平台是指一个软件平台,它为

企业内多个应用软件系统或组件间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提供所需的通用服务,达到降低企业内(间)多

个应用、服务或系统之间的集成复杂性的目的。广义集成平台是指由支撑软件系统(狭义集成平台)同

其他完成不同业务逻辑功能的各应用系统一起组成数字化企业的协同运行环境。无论是广义的集成平

台,还是狭义的集成平台,其核心的内容都是为企业提供集成所需要的服务,并对集成系统进行管理。

下面给出企业集成平台的定义:

企业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基

丁各种企业经营业务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坏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透明一致的

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对其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为应用提供服务,并支持企业信息环境下各特定领

域应用系统的集成。

0.2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由于企业集成问题的复杂性,企业集成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

并在一定方法论的支持下,按照一种可控和有序的方式来实现。规划企业集成平台的目的是通过对企

业集成内容、方法和体系的定义,来保证企业集成按照一种可控和有序的方式实现,为集成平台的开

和实施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图1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结构

图1给出了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结构。集成平台是一个软件环境,提供了一系列使能服务来支持

异构环境下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互操作和协作。集成平台的作用是对应用领域隐藏信息系统的物理细

节,为软件应用和其他类型的功能实体(如:机器和人)的协调提供基础支持功能。

GB/T25483—2010

J5A2

1*1121*113

•rflTftC

R険V体X

图2企业集成的基本模型

图2给出了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在业务应用和基础IT服务之间的软件层称之为中间件层。中

间件是介于业务应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类软件,由一组软件服务组成,负责为应用提供支撑服务,支

持不同类型计算机之间实现互操作,在不同应用之间传递消息(请求/回应)。

集成平台是实现企业集成的重要支撑环境,它屏蔽了企业不同功能实体内部的实现细节,从而方便

了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连接。集成平台将所有企业功能实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从系统角

度看,集成平台是一个系统,用来支持应用和业务集成。集成平台本身并不提供业务功能,业务功能由

集成平台上所部署的业务服务组件完成。集成平台只是对这些组件之间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支持,并

对它们进行管理。从软件实现角度看,集成平台是一个由许多服务组成的中间件,为企业集成提供了一

个统一的平台。

服务是一个可访问的资源,它由一系列例程(一个例程是执行一项特定且有限任务的一段程序指

令)或操作组成。集成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完整和良好的功能定义。集成平台所提供的通用服务

包括:

——消息服务:支持企业内透明的消息传递;

—远程过程调用(RPC):—种进程间通讯机制,通过它可以调用远程处理器上某些进程;

——信息服务:对企业存储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分布数据提供通明访问和管理;

——通讯管理服务:提供对网络的访问能力;

——表示服务:为用户提供一致的访问界面;

——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和维护平台的运行,包括提供系统配置服务。

除了上述服务,在实施企业集成的过程中,如果集成平台适用一个企业模型来控制业务过程的执

行,那么集成平台还需要一个模型操作和管理服务来支持。

集成平台在企业整体解决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分布异构的环境转化为一个同构的环境,避

免了专用集成接口的开。具体表现在:

—屏蔽了应用分布性和异构性带来的功能实现、数据存储、知识表示上的差异,以通用的方式提

供应用集成接口,保证了应用的可移植性;

——支持应用间的透明信息交换和共享;

—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实现应用到集成平台的“即插即用”,使应用可以方便地添加、连接、升

级或更新。

0.3企业集成平台参考体系结构

集成平台上所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通常都是由不同的软件厂家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异构性,集

成平台体系结构需要综合考虑通讯协议、中间件、企业建模、工作流管理系统.Internet环境下的数据交

GB/T25483—2010

换、产品数据标准或应用系统集成的需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联(ISO/OSI)的7层

网络应用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如图3所示的集成平台的12层OSI模型。

»UJG

SiOC!

豹驱

IsoiCRW

osiWV

图3企业集成平台的12层OSI模型

在这个12层OSI模型中,下面的7层采用ISO关于网络应用7个层次的定义。第8层为支持应

用集成的中间件层,它为集成平台提供商实施企业系统集成提供了可扩展集成架构。第9层为应用开

发商定义的应用之间的方法(服务)调用、接收/发送消息格式的接口语法层。第10层为应用提供商和

集成平台提供商共同提供的用来描述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和内涵的应用语义层。第11层作为业务语义

描述层,供业务操作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用来定义基于模型操作的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其语义。第

12层为业务过程层,用来为业务操作人员定义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及流程之间的交互关系。

基于企业集成平台的12层OSI模型,定义了分布式、开放结构的集成平台参考实现体系结构,根

据实现层次的不同,集成平台参考体系分为平台客户端、平台网关、平台协议、平台接口和平台实现五个

层次(图4)。

”*八w附户软件

平台册等*F台林广■

rfttua離wo试

(erp»pom.CAD-->itWflfU

耐工出簽丿

图4集成平台参考体系

a)平台客户端层:

一定义了四种客户:人、软件、智能agent和外部事件发生器,它们发出或响应来自企业或其

他对象的请求。

b)平台网关层:

-平台网关实际上是实现平台客户操作和与平台实际资源的对应。它包括平台注册、平台

知识库、平台服务器和平台事件广播四部分内容。平台的所有资源都以对象模型方式定

义和保存,平台资源通过平台注册服务加入到平台知识库中,平台通过一个服务器对平

VI

GB/T25483—2010

台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该服务器一方面将平台客户的请求和操作与平台资源相关联,

另一方面又将平台资源状态变化信息以事件方式广播给平台上运行的其他对象。

c)平台协议层:

—企业集成与协作必须基于一定的规范和协议,没有标准的协作是盲目的、无秩序的和不可

控的。为了实现包括从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到流程集成的平台服务,平台必须定义相关的

数据、应用和流程协议。同时必须规范平台集成服务的实现和提供方式,即定义平台的服

务协议。

d)平台接口层:

-平台接口实际上是平台协议的具体实现,这些接口捆绑的产品就可以集成到平台的协作

环境中。根据接口的不同类型,可以将平台接口分为应用接口、数据接口、流程接口和服

务接口四大类。

e)平台实现层:

—实现系统是平台抽象模型的底层,是客户请求的最终执行者。它可能对应于数据库系统、

对应于实际的应用系统或对应于平台的一些对象服务。

0.4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

作为支持企业集成化运行的使能T具,企业集成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中各种数据、系统、过程

等多种对象的协同运行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及运行时的支撑环境,从而降低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集

成的复杂度、提高应用间集成的有效性,将信息系统实施规划中确定的企业中各种应用系统、服务、人

员、信息资源及数字化设备的协同关系物化到集成化运行的可执行系统中去。由于硬件坏境和应用软

件的多样性,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环境都非常复杂,因此,为了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作为

企业集成系统支持环境的集成平台,其基本功能主要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