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ICI 88-2024 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用要求
T/CAICI 88-2024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hidden dangers and common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诚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信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韩昊琦、袁文国、胡赢、焦有龙、张坤、张永浩、路家新、刘世彬、刘坤、傅青松、唐时杰、朱明旭、闫军、张文凯、薛绍斌
- 出版信息:
- 页数:4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C75
T/CAICI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ICI88—2024
代替YD/T629.1—1993
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通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forGradedcontrolofSafetyrisksandHidden
dangerInvestigationandGovernanceofInformation
Tele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Construction
2024-08-26发布2024-09-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
T/CAICI88—2024
目次
前言......................................................................................................................................................................II
1总则................................................................................................................................................................1
2范围................................................................................................................................................................1
3规范性引用文件............................................................................................................................................1
4术语和符号....................................................................................................................................................2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3
5.1危险源辨识...........................................................................................................................................3
5.2风险评价...............................................................................................................................................4
5.3风险分级管控.......................................................................................................................................5
5.4风险告知...............................................................................................................................................6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6
6.1基本要求...............................................................................................................................................6
6.2事故隐患分级.......................................................................................................................................6
6.3事故隐患排查.......................................................................................................................................7
6.4事故隐患治理.......................................................................................................................................8
7持续改进与动态管理....................................................................................................................................9
附录A本文件用词说明................................................................................................................................10
附录B安全风险评价方法............................................................................................................................11
附录C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4
附录D信息通信建设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45
I
T/CAICI8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
通用要求。其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分析、管控和告知,事故隐患分级、排查、判定和治理,以及持续改
进和动态治理等。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通
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诚公管
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信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昊琦、袁文国、胡赢、焦有龙、张坤、张永浩、路家新、刘世彬、刘坤、傅
青松、唐时杰、朱明旭、闫军、张文凯、薛绍斌。
本文件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首次发布。
II
T/CAICI88—2024
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用要求
1总则
1.1为在信息通信工程建设中满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依据法律、法
规,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从事新建、改建、扩
建作业活动相关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1.4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落实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隐患举报
奖励制度,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事故隐患自查自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防控制能力。
1.5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安全风险分级情况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范围内的事故隐
患按照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岗位级进行分级治理。
1.6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并至少实现以下
具体工作成果:
—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存在重大风险的制定重大风险专项管控方案;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规定了信息通信工程建
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通用要求。其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分析、
管控和告知,事故隐患分级、排查、判定和治理,以及持续改进和动态治理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1
T/CAICI88—2024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YD/T520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4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安全风险(Safetyrisk)
本文件所称的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是指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
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等危害后果的组合。
4.2
风险点(Safetyriskpoint)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
其组合。
4.4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风险特性的过程。
4.5
风险评价(Safetyrisk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
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6
风险分级( Safetyrisk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2
T/CAICI88—2024
4.7
风险分级管控(Safety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control)
按照风险等级不同、所需资源不同、管控能力不同、管控措施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
的风险管控方式。
4.8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Productionsafetyaccidentpotential)
本文件所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工程参建单位从事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过
程中存在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制度,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9
事故隐患排查(Accidentpotentialinvestigation)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
落实情况,对信息通信工程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4.10
事故隐患治理(Eliminationofhiddenrisk)
消除或控制事故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4.11
特种作业(Specialoperations)
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4.12
特种作业人员(Specialoperationspersonnel)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1危险源辨识
5.1.1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1.2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静态风险点包括设施、设备、场所、区域,动
态风险点包括操作及作业活动。
5.1.3 考虑到信息通信工程建设风险点主要集中于操作及作业过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安全管理环
节,本文件主要围绕动态风险点进行辨识、分析、评价以及分级管控。
5.1.4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对动态风险点按照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
进行危险源辨识。
3
T/CAICI88—2024
1人的因素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
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
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以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人
员配备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应急管理缺陷以及其
他管理因素缺陷。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其中安全管理方
面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A),操作及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A)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A)是将信息通信建设工程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
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安全检查
表编制的主要依据为:
a)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性文件;
b)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d)相关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辨识结果;
e)可靠的参考文献和行业专家的经验;
f)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做好安全措施。
主要流程为:
a)确定需分析的作业(专业);
b)将作业(专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c)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d)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5.1.6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
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分析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并充分
分析现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为安全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提供支持。
风险评价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2.2LSLEC
风险矩阵分析法(LS)主要适合安全管理方面风险的评价活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主要适合作业活动风险的评价活动。
4
T/CAICI88—2024
5.2.3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评价时可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
5.2.3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级别,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1重大风险:红色/极其危险,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值介于20-25为重大风险。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D值≥320为重大风险。
2较大风险:橙色/高危危险,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值介于15-16为较大风险。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160≤D值<320为较大风险。
3一般风险:黄色/显著危险,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值介于9-12为一般风险。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70≤D值<160为一般风险。
4低风险:蓝色/轻度或可接受危险,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值小于9为低风险。采
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D值<70为低风险。
5.3风险分级管控
5.3.1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的原则,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
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
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生产经营单位应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如:
1安全管理方面:
公司级:重大风险,红色;
项目级:较大风险,橙色;
班组级:一般风险,黄色;
岗位级:轻度风险,蓝色
2作业活动方面:
项目级:重大风险,红色;
班组级:较大风险,橙色;
岗位级:一般风险、轻度风险,黄色或蓝色;
5.3.2风险评价后应编制《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风险部位、风险名称、
风险等级、管控层级、管控措施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按照规定及时更新。
5.3.3风险管控措施应围绕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个人防护、教育培训、应急处置五个方面制定,
实施前应进行评审。
5.3.4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风险制定专项管控方案,明确专项管控措施。管控方案主要包括重
大风险基本信息、管控目标或任务、管控组织及职责、动态监测计划、应急处置措施、定期评估改进、
应急演练要求等内容。
各级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结合本区域合作单位、从业人员、管理措施、环
5.3.5
境条件、现场状况等因素,上调安全风险等级,但不得下调。
应高度关注作业活动中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
5
T/CAICI88—2024
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5.4风险告知
5.4.1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信息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告知
相关单位和人员,并作为安全生产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相关岗位人员能够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安全
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5.4.2对从事重大、较大风险的工作岗位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
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6.1基本要求
6.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工作流程为:
1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启动事故隐患排查;
2实施事故隐患排查;
3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非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确认;
4根据事故隐患类型和责任归属,向对应责任人员报告;
5实施事故隐患整治;
6事故隐患治理反馈,实现闭环管控。
6.1.2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6.1.3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
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6.2事故隐患分级
6.2.1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6.2.2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结合信息通信建设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重大隐患判定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 ;
2行政法规;
3地方性法规;
6
T/CAICI88—2024
4应急管理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5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6易导致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
6.2.3事故隐患编号方法。
1事故隐患编号格式见图5.2.1:
图5.2.1事故隐患编号格式
2事故隐患编号原则如下:
a)顺序号:从001开始,顺序增加;
b)事故隐患类别编号:各类隐患拼音的缩写,见表5.2.1;
c)分隔符:区分隐患类别与隐患项目;
d)事故隐患项目编号:隐患种类的缩写,见表5.2.1;
e)通信:信息通信建设工程的缩写。
表5.2.1事故隐患项目和类别编号
事故隐患项目事故隐患项目编号事故隐患类别事故隐患类别编号
行政许可类XZ
管理基础类JC人员组织类RY
其他管理基础类QT
高处作业GC
涉电作业SD
现场实体类XC有限空间作业YX
动火作业DH
其他QT
6.3事故隐患排查
6.3.1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开展。
6.3.2 事故隐患排查形式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
节假日前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事故类比专项检查等。
1日常排查是指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
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排查要加强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的检查和巡查;
7
T/CAICI88—2024
2综合性排查是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落
实情况为重点开展的全面检查;
3专项排查是指围绕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专业开展的检查,主要包括:高危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
业、有限空间作业、带电作业等)检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检查等;
4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
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为
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排查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信息通信工程建设是否存在安全生产条
件变化或者事故隐患、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程序、安全用电、施工现场消防等方面进行的检
查,特别是要对节假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值班、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
行重点检查;
6复产复工前排查是指节假日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停工较长时间,在重新恢复生产前,对人员培训、
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
7事故类比专项排查指内外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举一反三,结
合事故原因临时组织的安全检查等。
6.3.3事故隐患排查频次要求。
1作业期间,班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不间断实施巡检,班组长现场巡检间隔不大于2小时;
2项目部应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3项目部上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应结合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4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有
针对性的季节性排查;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事故隐患排查;
5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排查和专项排查;
6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复产复工前排查和事故类比专项排查。
6.3.4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应根据情况及时组织开展事故隐患专项排查:
1实施有关新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周边安全生产环境、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发生改变的;
4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
5其他应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的情形。
6.4事故隐患治理
6.4.1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组织整改,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立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6.4.2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主要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
可向主管的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6.4.3对于不能立即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下述治理措施,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根据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和实际需要,暂停局部或者全部生产作业;
8
T/CAICI88—2024
2组织开展风险评价,并向从业人员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
3根据风险评价情况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
措施(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和应急处置);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
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组织落实治理方案,消除事故隐患;
5组织复查验收。
6.4.4一般事故隐患被排除后,整改责任部门要立即报告本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由专业管理部门
进行验收。
重大事故隐患被排除后,由整改责任部门向本单位专业管理部门提交整改完成报告,由专业管理部
门组织专家进行内部审查,必要时可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对事故隐患
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结果应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重大事故隐患排
除后,经过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审查同意,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才能恢复有关
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恢复有关设施、设备的使用。
6.4.5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宜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事故隐患排查闭环管理的全程留痕,
形成排查治理全过程记录信息数据库。
7持续改进与动态管理
7.0.1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单位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运行情况,及
时修正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两道防线”,持续改进提升,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7.0.2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各环节持续完善。
7.0.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每年应更新一次。当发生以下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
1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改变的;
2发生事故后,针对事故原因或其他信息发生新的认识,需要对相关危险源重新辨识的;
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的;
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调整风险控制措施的;
5需要非常规作业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条件发生变更的。
9
T/CAICI88—2024
附录A
本文件用词说明
本文件条文中执行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10
T/CAICI88—2024
附录B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分析法(LS),R=L×S,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
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B.1事故发生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
5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
4
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有害因素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有害因素
3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
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
2
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
1
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B.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单位形象
部分装置(大于2重大国际国
5违反法律、法规、标准死亡>100
套)或设备停工内影响
2套装置停工或设行业内、省内
4潜在违反法规、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0
备停工影响
不符合上级单位或行业的安截肢、骨折、听力一套装置或设备
3>10地区影响
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慢性病停工
轻微受伤、间歇不受影响不大,几乎单位及周边
2不符合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10
舒服不停工范围
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受损
表B.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风险程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或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重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
红色标识
15-16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
较大立即或近期整改
橙色标识评估
11
T/CAICI88—2024
表B.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续)
风险程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或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9-12
一般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整改
黄色标识
1-9有条件、有经费时
低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蓝色标识治理
表B.4风险矩阵表
严重性S
12345
可能性L
112345
2246810
33691215
448121620
5510152025
LEC评价法: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6806-1993 2000倍气动量仪用外径测量头(D>=50~80) 1994-06-01
- QB 1401-1991 雪菜罐头 1991-12-31
- HB 5498-1992 HGH536合金冷拉焊丝 1992-04-15
- HB 3621-1985 两层两列溜板 1985-11-08
- HB 1663-1979 端面齿分度台(上抬式) 1979-01-01
- FZ/T 90008-1991 有梭织机用梭子标志、包装 1991-06-10
- HG/T 20703.7-2000 材料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2000-11-22
- QJ 2518.3-1993 冷冲模导向装置 C 型导柱架 1993-03-29
- HB 1-130-1974 十字槽90°沉头螺栓 1974-09-20
- JB/T 5578-1991 幻灯片尺寸 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