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098-2018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
DB22/T 1098-2018 Forestry pest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60784-2018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098—2018
代替DB22/T1098-2006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
Theregulationofinvestigationtechnologyforforestpests
2018-07-30发布2018-08-30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1098—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调查主体和种类....................................................................1
4应施调查林分确定..................................................................1
5线路踏查方法......................................................................1
6标准地调查........................................................................2
7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3
8其他情况.........................................................................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优势树种龄级组划分指标.........................................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统计用表.......................................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统计指标...................................30
附录E(规范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指标.......................................32
I
DB22/T109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1098-2006《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2/T1098-2006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原文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应以林场、林业站等为单位进行”修改为中“林场、林业工作站、
保(管)护站和其他森林经营者”(见3.1);
——调整了林业有害生物类别排列顺序(见7);
——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学名(见7);
——将原文中关于落叶松毛虫标准地调查时间表述“或于10月上旬幼虫下树后”修改为“或于
10月中下旬幼虫下树后”(见7.7.3);
——增加了松落针病调查技术(见7.4);
——将文中关于树木直径的表述修改为树木胸径;
——统一了文中关于“发病株率的表述”;
——将文中“十六星直脊天牛”修改为“梣直脊天牛”;
——将文中“二针松”、“五针松”统一具体到种;
——将文中“柞树”统一修改为“蒙古栎”;
——增加了中葡萄长须小卷蛾的发生统计指标(见附录D);
——增加了中枝梢病虫害的成灾指标(见附录E)。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皮忠庆、乔磊、许冰、高立军、方海涛、艾海涛、于腾达、王丹、闫玲娜、李
朋举、刘音、刘玥、陈田。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
——DB22/T1098-2006。
II
DB22/T1098—2018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主体和种类、应施调查林分确定、线路踏查方法、标准地调查方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和其他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林业有害生物forestpest
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鼠和植物等。
2.2
应施调查林分foreststandapplied
对某种林业有害生物应该实施调查的林分。
3调查主体和种类
3.1主体
林场、林业工作站、保(管)护站和其他森林经营者。
3.2种类
常发或偶发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4应施调查林分确定
4.1应施调查林分及面积确定
每年3月25日前,调查主体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确定应施调查寄主树种林分和面积。
4.2踏查块划定原则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和林相图,结合应施调查林分的分布情况,按照树种和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
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过200hm²,优势树种龄级组划分指标见附录B。将应施
调查寄主林分划为若干个踏查块,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每个踏查块所包括的林班和小班,填入表C.1。
5线路踏查方法
1
DB22/T1098—2018
5.1样株调查法
按照机械取样法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上目标有害生物种类或其危害状,填写表C.2,
计算被害株率。
被害株率按公式(1)计算。
M
P100%.....................................(1)
N
式中:
P——被害株率;
M——有虫(病害、鼠害)株数;
N——调查株数。
5.2样方调查法
在确定的踏查线上按照机械取样法选取20株样株,以样株为中心、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
记录枯落层或土壤中是否有目标有害生物种类,填写表C.2。
6标准地调查
6.1应施标准地调查林分确定
踏查中叶部害虫有虫株率在20%(1年多代10%)以上、叶部病害发病株率在20%以上、枝梢病虫害
发病或有虫株率在10%以上、干部病虫和鼠危害株率在3%以上的林分。
6.2标准地选设
在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中,应对踏查块内的各小班进行全面踏查,对于有可能达到发生统计起点
的小班均要进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为0.2hm²左右,其内树木不少于100株。
6.3样株数量
样枝调查法、树干样方调查法20株,地面样方调查法60株,样株调查法、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
鼠危害株率调查法不少于100株。
6.4标准地调查方法
6.4.1样株调查法
6.4.1.1直接调查法
直接调查样株的发病情况或直接查数样株上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C.3或表C.4。
6.4.1.2间接调查法
6.4.1.2.1振落法
对于具有假死习性的种类,林木胸径6cm~10cm的林分,在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内铺上接虫单,
振击树干,记录接虫单上的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C.4。
6.4.1.2.2阻隔法
2
DB22/T1098—2018
对于具有经过主干上树习性的种类,林木胸径大于10cm的林分,害虫上树之前,在样株胸高处
扎塑料环或用毒笔涂抹闭合环,环的宽度应大于10cm。记录阻隔阻杀的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C.4。
6.4.2地面样方调查法
以样株为中心、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记录枯落层或土壤中目标有害生物数量,填写表C.5。
6.4.3样枝调查法
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个样株依次轮换取1个样枝,记录样枝上目标害虫数量或
发病情况,填写表C.5。
6.4.4树干样方调查法
在选设的样株上,选取一定面积的干部表皮作为调查样方,记录样方样方表面积和样方内目标害虫
数量,填写表C.5。
6.4.5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
对于叶部害虫其虫口密度或有虫株率达到发生面积统计指标的林分,在其危害显露期末要进行叶部
危害程度调查。按上述要求设立标准地、选取调查样株,对树木的失叶程度进行调查,填写表C.6。
6.4.6鼠被害株率调查法
调查当年样株枝干部是否被鼠危害,填写表C.7。
6.4.7铗日法
在选设的调查标准地内采用铗行距5m、铗间距5m,连续2日各布铗100个,在布铗的次日分
别调查一次捕获害鼠的种类和数量,填写表C.7。
6.5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成灾指标
发生指标见附录D,成灾指标见附录E。
7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
7.1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larici-leptolepisItoetal.
7.1.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7.1.2病情线路踏查
在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病斑及变色现象,填写表C.2。分级指标见表1。
表1落叶松落叶病分级指标表
发病等级代表数值分级指标
Ⅰ0针叶变色10%以下
Ⅱ1针叶变色10%~25%
3
DB22/T1098—2018
表1(续)
发病等级代表数值分级指标
Ⅲ2针叶变色26%~50%
Ⅳ3针叶变色51%~75%
Ⅴ4针叶变色75%以上
7.1.3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
在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发病等级,填写表C.3。
7.2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
7.2.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2.2病情线路踏查
在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当年新梢有无发病症状,填写表C.2。
7.2.3标准地新梢发病率调查
在8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新梢数和发病新梢数,填写表C.5。
7.3五针松疱锈病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
7.3.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红松人工中幼龄林。
7.3.2病情线路踏查
在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桔黄色锈孢子器,填写表C.2。
7.3.3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侧枝上有无桔黄色锈孢子器,填写表C.3。
7.4松落针病Lophodermiumpinastri(Schrad.)Chev
7.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4.2病情线路踏查
在8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有无病斑,填写表C.2。
7.4.3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
在8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病斑及变色现象,填写表C.3。分级指标见表2。
4
DB22/T1098—2018
表2松落针病分级指标表
发病等级代表数值分级指标
Ⅰ0针叶变色10%以下
Ⅱ1针叶变色10%~25%
Ⅲ2针叶变色26%~50%
Ⅳ3针叶变色51%~75%
Ⅴ4针叶变色75%以上
7.5杨树烂皮病ValsasordidaNit.[Cytosporachrysosperma(Pers.)Fr.]
7.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5.2病情线路踏查
在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病斑,填写表C.2。
7.5.3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病斑,填写表C.3。
7.6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gregariaSacc.;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etDugg.
7.6.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6.2病情线路踏查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溃疡斑,填写表C.2。
7.6.3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溃疡斑,填写表C.3。
7.7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
7.7.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7.2虫情线路踏查
在9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有无幼虫,对不适宜样株调查法的林分可在10月中旬采
用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有无越冬幼虫,填写表C.2。
7.7.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5
DB22/T1098—2018
在9月中旬幼虫下树前,采用直接观察法或振落法调查样株上的幼虫数,填写表C.4。或于10
月中、下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石块下等处的幼虫数,填写表C.5。统计
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7.4危害程度调查
在6月中、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8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alkovish
7.8.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7.8.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C.2。
7.8.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50cm以上,其延长枝条长100cm以上的样枝,测
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记录幼虫数量,计算每10cm延长枝条的幼虫数量,填写表C.5。统计发生情况,
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8.4危害程度调查
在5月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9葡萄长须卷蛾SparganothispillerianaDenisetSchiffermüller
7.9.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
7.9.2虫情线路踏查
在5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新梢有无幼虫和被害状,填写表C.2。
7.9.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5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的新梢数和被害新梢数,填写表C.5。
7.10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grunertiana(Ratzeburg)
7.10.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龄林。
7.10.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有无排出木屑的孔道或有无流脂现象,填写表C.2。
7.10.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6
DB22/T1098—2018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解剖样株主干上带有木屑的孔道和流脂处有无幼虫,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11松瘿小卷蛾Cydiazebeana(Ratzeburg)
7.11.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
7.11.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的主梢和侧枝有无带蛀屑的虫瘿,填写表C.2。
7.11.3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枝梢数和被害枝梢数,填写表C.5。统计发生情况,将
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12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laricisVallot
7.12.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云杉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12.2虫情线路踏查
在6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云杉上有无新虫瘿,填写表C.2。
7.12.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6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的新梢数和有虫瘿新梢数,填写表C.5。
7.13梣直脊天牛Eutetraphasedecimpunctata(Motschulsky)
7.13.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椴树占树种组成30%以上天然中龄级及以上林分。
7.13.2虫情线路踏查
在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及树干基部有无红褐色粉状害虫排泄物,填写表C.2。
7.13.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上有无红褐色粉状排泄物,填写表C.4。
7.14黄二星舟蛾Euhampsoniacristata(Butler)
7.1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蒙古栎天然林。
7.14.2虫情线路踏查
在5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有无茧蛹,填写表C.2。
7
DB22/T1098—2018
7.14.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5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茧蛹的数量,填写表C.5。
7.14.4危害程度调查
在9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15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
7.1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
7.15.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有无幼虫形成的虫苞或分散幼
虫,填写表C.2。
7.15.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50cm以上的样枝,记录
幼虫数,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C.5。
7.15.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
7.16杨二尾舟蛾CeruramencianaMoore
7.16.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
7.16.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基部树皮裂缝、树杈处有无茧蛹,
填写表C.2。
7.16.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缝、树杈处的结茧蛹加上未
化蛹的幼虫数量,填写表C.4。10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7.16.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17黑带二尾舟蛾Ceruravinulafelina(Butler)
7.17.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
8
DB22/T1098—2018
7.17.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周围枯枝上有无茧
蛹,填写表C.2。
7.17.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周围枯枝上的茧蛹
数,填写表C.4。10月中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7.17.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18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sieversi(Staudinger)
7.18.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
7.18.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6月下旬和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有无茧蛹,填写表C.2。
7.18.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下旬和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和表土层茧蛹的数量,
填写表C.5。10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7.18.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19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innaeus)
7.19.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
7.19.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或初孵幼虫的为害
状,填写表C.2。
7.19.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
轮换取一主枝50cm长以上的样枝,查数幼虫数量,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cm长枝条的平均幼
虫数,填写表C.5。9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7.19.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
9
DB22/T1098—2018
7.20黄刺蛾MonemaflavescensWalker
7.20.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的林分。
7.20.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结雀卵形茧的老熟幼虫,填写表C.2。
7.20.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填写表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
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20.4危害程度调查
在7月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21褐边绿刺蛾LatoiaconsociaWalker
7.21.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的林分。
7.21.2虫情线路踏查
在7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C.2。
7.21.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和10cm深表土层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填写
表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21.4危害程度调查
在8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22杨毒蛾Leucomacandida(Staudinger)
7.22.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
7.22.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有无幼虫,填写表C.2。
7.22.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处的幼虫数量,填写表C.5,统计发
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22.4危害程度调查
在6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10
DB22/T1098—2018
7.23柳毒蛾Leucomasalicis(Linnaeus)
7.23.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
7.23.2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C.2。
7.23.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梢50cm长以上的样枝,记录幼虫数,测量
枝条延长长度,计算50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C.5。将9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
年的发生面积。
7.23.4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5月下旬和8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C.6。
7.24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tabaniformisRottemburg
7.2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7.24.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带木屑的虫瘿,将填写表C.2。
7.24.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有虫虫瘿,计算有虫株率,填写表C.4。统计发生
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25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variolosaPark
7.2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
7.25.2虫情线路踏查
在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表皮有无褐色坏死斑、水浸状死斑及虫体,填写表C.2。
7.25.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用刀解剖干部表皮褐色斑和水浸状斑处,记录样株上的有无幼虫和
蛹,计算有虫株率,将填写表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7.26青杨天牛Saperdapopulnea(linnaeus)
7.26.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11
DB22/T1098—2018
7.26.2虫情线路踏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形成的虫瘿,填写表C.2。
7.26.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50cm以上的样枝,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记录有虫虫
瘿数量,并计算100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
发生面积。
7.27杨干象Cryptorhynchuslapathi(Linnaeus)
7.27.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
7.27.2虫情线路踏查
在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表皮颜色是否变深和有无刀砍状裂口,填写表C.2。
7.27.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解剖主干上带黑色分泌物的虫孔、表皮颜色变深处和刀砍状裂口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HJX 017-2025 “龙江品质”特色产品技术规范 包装饮用水 2025-03-07
- T/NAIA 0367-2025 葡萄和葡萄酒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5-03-10
- T/GSJX 7-2025 纯粮固态大曲酒 2025-02-13
- T/GXPZS 005-2022 广西饮用天然山泉水 2022-12-16
- T/NAIA 0369-2025 葡萄酒中4种羟基肉桂酸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5-03-10
- T/NAIA 0370-2025 葡萄酒中5种挥发性酯类物质的测定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2025-03-10
- T/NAIA 0143-2022 葡萄酒中5种花色苷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2-08-16
- T/IPIF 0036-2025 互花米草精酿啤酒 2025-03-04
- T/THSX 001-2003 海门米酒 2023-01-30
- T/NAIA 0371-2025 葡萄酒中5种羟基苯甲酸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