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08-2022 海藻场建设及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DB33/T 2508-2022 Seaweed Farm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0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508—2022
海藻场建设及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eaweedbedconstruction,effects
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
2022-06-24发布2022-07-24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508—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舟山市定海盘峙水产养
殖场、浙江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珊珊、杨承虎、郭爱、周永东、王伟定、梁君、陈俊琳、李哲、张亚洲、徐
开达、唐伟尧、丰美萍、李鹏飞、应杰、焦礼诗、镇小蔓、蒋永生、李德伟、金雷。
I
DB33/T2508—2022
海藻场建设及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藻场本底调查、藻场建设、效果调查和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投礁型海藻场、筏式海藻场、自然海藻场的建设及效果调查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T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T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藻场seaweedbed
沿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水深30m以内浅硬质底区的大型底栖藻类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共同构成
的一种典型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冷温带以及部分热带和亚热带海岸。
4本底调查
本底调查内容和方法应符合附录A要求。
5藻场建设
5.1藻类选择
1
DB33/T2508—2022
根据投放区域环境指标情况选择适宜种类进行移植,见表1。
表1海藻种类及环境要求
温度盐度水深光照
种类
℃‟mlux
铜藻15~2529~31<1.48900~11000
羊栖菜14~2222~280.2~0.3500~15000
鼠尾藻12~2020~300.4~0.6360~1080
裙带菜5~1515~300.6~0.8∕
紫菜12~1724~302~8486~1215
海带5~1530左右0.5~1.5738~2466
瓦氏马尾藻15~2020~401.5~2.5360~1080
5.2投礁型海藻场
5.2.1投放地点
选择水深不超过6m、透明度较好、营养盐丰富和污损生物少的海区作为投放海区。
5.2.2藻礁选择
礁体材料可选混凝土、石、木材、贝壳等,礁体表面应凹凸不平或多孔,礁体形状主要包括圆台型、
棱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藻礁大小通常为0.2空立方米~0.5空立方米。根据本底调查结果,计算底
质承载力后进行藻礁材料、大小和形状的选择。
5.2.3藻类移植
宜采用孢子附着、藻类幼体捆绑等方式。根据移植海域和藻类品种繁育情况确定具体时间。选择阴
天或多云,海面风浪较小的天气进行移植,同时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记录可数指标。
5.3筏式海藻场
5.3.1地点选择
筏式海藻场宜选择水深不超过20m、透明度较好、营养盐丰富和污损生物少的海区。
5.3.2浮筏规格
浮筏平面布局应充分考虑浮筏稳固性、间距合理性及管理的可操作性。宜采用长60m~100m、筏
间距6m~8m、吊间距1.0m~1.5m的浮筏。
5.3.3藻类移植
筏式海藻场通常进行捆绑移植,移植方法同5.2.3,并填写附录B中的表B.2记录可数指标。
5.4自然海藻场
选择自然礁石上固有的藻种,可采用黏贴孢子附着基、喷洒孢子等方法移植,并填写附录B中的表
B.3记录可数指标。
2
DB33/T2508—2022
6效果调查
效果调查内容和方法应符合附录A要求。
7效果评价
7.1生态效果
7.1.1环境要素评价
按照GB/T17378.2、GB/T17378.4、GB/T17378.5、GB/T18668的规定对环境要素开展评价。
7.1.2生态评价
按照GB/T12763.6的规定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开展评价。按照GB/T12763.9的规
定对生态系统功能开展评价。
7.2建设效果
根据附录B内容计算表2中的各项指标,再根据表2对各项指标赋分并计算M值。根据表3中M
值分级情况评价海藻场建设效果。
表2评价指标赋分表
投礁型海藻场礁体情况筏式海藻场浮筏情况藻类情况
日生长率分数
礁体数量礁体完整性礁体稳定性浮筏数量浮筏完整性浮筏稳定性成活率(S)覆盖率(D)
(R)
%%%%%%%%
%
≥90≥80≥90≥90≥80≥90≥80≥80≥103
90~8080~7090~8090~8080~7090~8080~6080~6010~52
80~6070~6080~6080~6070~6080~6060~4060~405~11
<60<60<60<60<60<60<40<40<00
注:数字加粗表示范围包括此数字的值,按照百分比情况对各项指标赋分。投礁型海藻场M值为礁体和藻类情况赋
分的总和;筏式海藻场M值为浮筏和藻类情况赋分的总和;自然藻礁M值为藻类情况赋分乘以2。
海藻移植成活率、日生长率、覆盖率按式(1)(2)(3)计算。
𝑆=𝑆𝑡/𝑁×100%„„„„„„„„„„„„„„„„„„„„(1)
式中:
S——移植成活率,单位为百分比(%);
St——移植t天后的植株数,单位为株(ind);
N——移植的总植株数,单位为株(ind)。
𝑅=(𝑊2−𝑊1)/𝑡×100%„„„„„„„„„„„„„„„„„„(2)
式中:
R——日生长率,单位为克每天(g/d);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956-2000 密封圈 2000-09-20
- HB 1401-1987 偏心竖槽正方形支承 1987-04-08
- HB 3838-1986 高抗剪强度铆钉抽钉钳 (用于HB 1-607-83) 1986-07-14
- HB 5324-1985 航空用厌氧胶紫外萤光性试验方法 1986-02-01
- QJ 395-1978 沉头铆钉孔反锪钻 铆钉直径=3~6ψ=90°、120° 1980-01-01
- HB 6818-1993 MJ外螺纹锥,V型中径测具 1994-06-01
- QB/T 1326.6-1991 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总酯的试验方法 1991-11-25
- HB 6819-1993 MJ外螺纹圆弧型中径测具 1994-06-01
- HB 3857-1986 螺钉窝量规 1986-07-14
- JC 175-1973 无碱玻璃纤维套管 1973-09-01